圕人堂周讯(总第567期20250321)

   圕人堂周讯(总第568期20250328),第23页,唐小姣 整理 王启云 助理   
图谋:圕人堂周讯(总第567期20250321)H5电子杂志版:https://flbook.com.cn/c/j5jm9xUiB3科学网版: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78638.html史蓓整理王启云助理。
古饶:分类编目原是图书馆的核心业务,现在分编加工外包了,这一转变提升工作效率,似乎是势不可挡,对图书馆的传统职能、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图书馆‘去专业化’的一大表现,年轻馆员多不会分编了。
雨过天晴:我年轻时候特别想到采编部工作,因为博大精深是图书馆的核心业务嘛!但是领导看不中我,所以就一直没能去,成了梦中情岗。五十岁了,领导终于让我去了采编,干了大半年我的心里五味杂陈,讲真,外包人员可比我们自己干得好多了。外包一个人抵我们四五个人的工作量,而且时间能节约一半以上。这么说吧,亲眼看见外包一个人三天干了我们四五个人得干一两个星期的活儿。
刘敏:计件。
雨过天晴:我关于采编工作的几十年的梦想就这样破裂了……。
刘敏:时代不同了。
雨过天晴:我几乎已经不能认为这是图书馆的核心业务了。
刘敏:是的,服务才是,那个是服务的基础。
道无言:@雨过天晴@雨过天晴有点不可思议,多大工作量,。
雨过天晴:嗯,本来今年还准备去考个编目员证书,现在不打算去了,浪费时间,有这功夫做点擅长的事情不香吗?一把年纪了何必去学不擅长又意义不大的事情。
刘敏:诚如是。
雨过天晴:@道无言六七百本书,拆包、加工、编目、打包,送到几个外借室,还负责上架排好种次号。小伙子,有劲,而且基本上就不休息,中午我们休息他就吃个饭,晚上我们下班了,他还在干,不知道到几点钟。外包好啊,工作态度扎实,而且是年轻的小伙子本身就有劲,现在,我想,我要是领导坚决外包编目,养图书馆员太费钱而且磨人。
图采编梁:六七百本书,加工数据一天,加工图书一天,上架一天。
雨过天晴:@图采编梁我们馆绝大多数人做不到这样。
图采编梁:做不到。一本书一块钱,也做不到。小伙子大概也是一本书一块钱吧。
道无言:@图采编梁@图采编梁一天至少18小时,不然办不到。
图采编梁:外包计件。
雨过天晴:不管怎么样,这个劲头谁能比?图书馆员就算是工作狂,年纪大了也做不到。二三十岁的小伙子真是有劲。
图采编梁:比不了,有说外卖小哥一月上万,可就算是两万,我们也干不了,干不动。
雨过天晴:嗯,所以外包吧。在采编工作大半年,我对于图书馆的工作想法改变了很多。
道无言:比同等人力、同等时间,资金投入,其实差不了多少。
雨过天晴:眼见为实。单位付出的钱少多了吧。养一个图书馆员,尤其高级职称,还是比较贵的。外包多省事。站在图书馆员的立场,外包当然不好;但站在单位的立场,我觉得外包没毛病。
图采编梁:如果算经济账,图书馆绝大多数应该是破产的。
雨过天晴:名目变了而已,图书馆的工作内容还是一样的。我觉得,以后的图书馆就进硕士博士吧,做点脑力劳动,有创造性的事情。体力劳动,机械重复的脑力劳动都外包吧!
飞飞:我看他们贴书标,速度飞快,贴得又好。
雨过天晴:是的,我都看呆了。
道无言:三个人一个多月4万多册不含上架,每天实际十多个小时,算下来,无非拼时间,而且质量不高,需要原编的地文文献全弄乱了,还有其他问题,后来流通中暴露出来了。
飞飞:我们馆长问过,为什么他们做得那么好,我说因为是计件,我们是计时。雨过天晴:
道无言:那叫做得快。
骑鹿踏雪:@雨过天晴@雨过天晴外包是短期业务,如果他是长期驻馆,他也会慢下来。你觉得他做的快,是因为他没有后顾之忧,做完拍拍屁股走人,后续修改压力就是采编同事的了。
雨过天晴:@骑鹿踏雪那倒是。
骑鹿踏雪:简单举例吧,四六级考试类图书,你们可能是细分到极致,而他呢?310.42/421都可以用。
雨过天晴:外借的同志拿过书过来,说有问题,让我们改。大半年里有两三次吧!一查,都是外包做的。
骑鹿踏雪:政治人物,采编可能会复分,他可能就是827或者外国分类,年代复分就无所谓了。分错类/贴错标他都可以撒手,但是采编就不行。
徽子:@雨过天晴@雨过天晴是嘛?那为什么我们采编还缺2人,招不来?我指的是馆内流动过来,不是对外招聘应届毕业生。
雨过天晴:@飞飞@飞飞而且,可能他们也比较缺钱,而图书馆员很多都是官太太博士家属,根本不差钱,就算是计件,工作量也上不去。
雨过天晴:@徽子嗯,理解,风水轮流转,现在采编没有过去香了。
徽子:我猜是您年轻的时候,流通都是人工借还,每天工作量超大,所以采编是香饽饽。而现在情况反了过来,流通只要坐在那里就可以了,采编的活还是干不完。所以,现在很少有人主动去采编。
雨过天晴:所以,申请了三十年,我终于到采编了。过去根本轮不到,一般都是有背景的,或者领导认为聪明伶俐的才能去。
张泡馍:我也是,特别想做采编工作,也坚持5年考一次编目员上岗证。但阴差阳错,始终做的都是图书馆的其他业务工作,心里非常遗憾。
雨过天晴:@徽子@徽子恭喜你,猜对了,就是这样。
徽子:看来我得好好珍惜。
骑鹿踏雪:@张泡馍@张泡馍不要太遗憾,采编都是屁股焊在座椅上。
张泡馍:我就喜欢屁股焊死的工作,这才符合我的性格和能力。做阅读推广和运营管理做的非常力不从心。
骑鹿踏雪:预祝你实现愿望。
雨过天晴:@张泡馍@张泡馍情结。我终于圆梦了,现在可以骄傲地说图书馆的核心工作我都可以了。
骑鹿踏雪:@雨过天晴@雨过天晴现在的核心变化了,主要矛盾也改变了。
雨过天晴:@骑鹿踏雪反正,现在图书馆的工作,除了修电脑,别的我应该都知道怎么做了。修电脑应该不算图书馆的核心工作吧。
骑鹿踏雪:才上lsp的时候是核心中的核心。
雨过天晴:@张泡馍@张泡馍我喜欢做阅读推广,应该是也有一些心得,然而,现在只能到采编。
道无言:为什么只能到采编?
雨过天晴:因为阅读推广部去不了啊!那里现在比较香,而且我主张稳扎稳打,和领导的想法不一样,领导喜欢嘉年华式的。去年采编赶任务缺人,这个那个都不愿意去,我就挺身而出去圆梦了。虽然累,圆梦了就好。
广东小*:@雨过天晴@雨过天晴外包之后数据质量下降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基础数据都有问题,智慧图书馆怎么智慧。数据质量的下降开始看起来不明显,但是日积月累带来的问题,现在想改都困难。
道无言:一针见血。
雨过天晴:@广东小肥羊是的。过去谁说图书馆将消亡我嗤之以鼻,现在我很无语,这样下去,真有可能。
剑胆琴心:@骑鹿踏雪@骑鹿踏雪对的。图书馆设备更新换代,技术人员就是主力了。
雨过天晴:技术部也可以外包。我们学校的网络中心都外包了。
剑胆琴心:说到外包,啥都能外包。我就是图书馆注意负责设备的。中学馆员,啥都干,一专多能。因为岗位有限。
雨过天晴:好辛苦吧。
剑胆琴心:乐在其中。尤其方解决了厂家都没搞定德问题的时候。我小红书都是这方面的工作总结。干一行爱一行。领导说图书馆工作没有技术。要不他老人家来干干试试。
雨过天晴:技术是有的,只是好糊弄,毕竟弄错了好多人也不在意,因为死不了人。比如医生为什么公认为有技术,那是因为随便来个人弄,会死人的立竿见影。
cpulib*:@剑胆琴心你的领导说的也对,他可以把图书馆变成没技术的部门。
剑胆琴心:领导觉得图书馆有人负责开关门就行。当然了我这边是高中馆图书馆都是被边缘化的。
徽子:@雨过天晴@雨过天晴同感。
剑胆琴心:说实在的,作为高中馆能正常开放已经很不容易了。
徽子:@雨过天晴@雨过天晴图书馆也有二三十岁的小伙子啊。不是我夸口啊,我们读研究生时候也做各种横向项目,查档案,整档案。那个效率与协调,也是现在图书馆员办不到的。
剑胆琴心:@徽子@徽子18年前我刚在图书馆工作那会22岁。
徽子:首先,去县档案馆把民国档案复印好;然后,分工整理档案;第三,核对改错;最后,正式出版。这也算档案馆把项目外包给高校了。而且这些都只是基础性工作,还谈不上研究,只能说是做研究的原始材料有了。
半夏:@雨过天晴@雨过天晴对对对,真相了。
吕品1988:marc,rda标准的制定修订有外包公司和人员参与吗?现在大多数图书馆和外包普通的编目工作就是流水线。marc,rda格式,搜索引擎技术也不是我们原创的。没有技术,那创造出一种可以分类世界上所有文献的方法啊。盖章,贴书标,贴芯片只是编目工作的加工环节,又不是编目的核心技术。编目是编制图书目录。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编制书目,撰写图书提要。不过现在这些都可以外包。
吕品1988:编制一部地方或者某个主题的图书艺文书目或者历史。分类只是编目的一方面吧。
哈尔滨*:@雨过天晴@雨过天晴我跟信息中心交流比较多,就我观察,只要学校稍微需要信息化质量,比如对接教育部的数据平台、提供高质量的网络和信息化基础服务,那必然需要一批信息化骨干去跟厂家对接实现需求保证质量,全外包,你连需求都想不明白,只能被忽悠。
微风轻扬:有多少馆对书商书目数据质量进行了抽查?‘一旦决策采购,需要做好中长期规划。倘若中途进进出出,会造成大浪费。’现在有些馆开始进进出出了。
Sunny?*:@微风轻扬@微风轻扬现在几乎都不审校了。
哈尔滨*:@微风轻扬@微风轻扬我这根本没能力对数据进行审校。。。专职采编的人都没有。
碧沚东楼:外包编目的老师数据都是现成的,编目内容对错不论,因此这里节省了时间,然后加工环节又速度快,两者合计速度就快了很多。我们审校外包老师编目图书,每个批次都有很多差错,有些甚至要大量重做。地方文献和典藏文献、没有可套录数据的书,外包老师宁可不做的,浪费他们计件时间,即便做编目的内容也是非常差的。因此外包编目的图书馆仍需要把控好审校关,有自己的编目人员负责地方文献、典藏文献等编目。如果连采购都外包的图书馆,那只能说采购图书的质量种类乃至馆藏体系已经全盘丧失主动权,有问题也没办法了。如果是以AI等新技术而论,采编特别是编目质量的高低对于本馆书目导入大模型后的查询结果很有影响。
徽子:@微风轻扬@微风轻扬在我手上开始对书目数据质量进行审校了。
弯曲的*:@碧沚东楼@碧沚东楼每年的单次大批量集中招投标购买图书是很多问题的根源,图书不是同质化的商品,每种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正确地选择很重要。根据年度安排,按月分散采购比较好,既可以均衡工作量,也可以避免编目外包情况的发生,从而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相应的一些招投标政策、采购政策、报销政策等也需要调整。(个人思路,估计很多人持反对意见。)。
半夏:我们不外包,就是因为数据质量太差。
微风轻扬:合政策合流程但不合理。
图慕:其实说到编目外包,有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怎么想的:他们套录的数据是有编目员资格证的人做了上传的……。套录数据如果问题很多说明什么呢?
骑鹿踏雪:@图慕不一定有编目员证书。做数据与上传可能是两个人三个人。图慕:
骑鹿踏雪:比如国图数据都是有编目员证书吗?比如书商做数据的是普通编目,上传的时候使用有三编证书那个账号。
图慕:这就属于我想说的那个‘套录数据如果问题很多说明什么呢?’中的问题之一。有编目员证的人不爱惜自己羽毛,也没有其他外部约束。
徐徐清风:@图慕@图慕编目套录的数据不是来自国家图书馆吗?数据是可靠全面准确的。
骑鹿踏雪:@图慕你觉得那个证属于他自己吗?
图慕:@徐徐清风@徐徐清风所以呀,诟病套录数据说明什么?
骑鹿踏雪:不是诟病,是很多数据确实有问题。
图慕:@骑鹿踏雪@骑鹿踏雪我知道公司出了相关费用,但它挂在个人名下。个人要对它负责。
徐徐清风:本地只需根据本馆特点稍作修改就可,编目套录不是什么高级活,他们并不是自己做原始编目。
图慕:@骑鹿踏雪诟病也可以指确实有问题的问题,不只是嘲骂。现在大量的原编是公司人在做还是图书馆人在做?我确实没调查不清楚。
徐徐清风:我听说一些大馆是对每年采购的新书是采取公司外包,因为新书基本上全有现成的国图数据,不会有什么问题,外包公司人员套录效率很高,确保新书尽快上架让读者看到。而本馆还有几个资深编目员会做原始编目一些特藏资料,赠书资料或以前的老旧图书,并不会外包。
图慕:全国范围内的每年新书的原编更多的是谁在做,这个应该影响了数据质量。现在我们在群里看到的问题是,外包书商数据多是套录来的,效率高,质量差。
天天天*:国图数据也有很多问题的,比如机械地使用CIP数据,有问题也不修订。
hanna:现在国图和CALIS的数据都统一了吗?
骑鹿踏雪:没有统一。部分字段著录标准也不一样。
hanna:现在我们的数据都不知道是哪里的了。没人管没人问。
徽子:@图慕@图慕也没多差,100册书会有几处小问题。
图慕:@徽子@徽子不是您,是有别的馆说的,具体我现在找不出来。但确实有这个印象:外包数据问题大。
徽子:是说外包书商数据啊。我们馆编目加工也是外包的。
碧沚东楼:今天做了一套子目很多的影印本丛书,国图联编的数据一套书给了三个分类号……内容附注也没打子目……不知怎么通过的。最后还是自己原编了。另一个数据里面有著者著者没录……第三条数据主题词不规范……。
中原劲草:@碧沚东楼@碧沚东楼这种以后可能会遇到更多。我这两年就是在回溯这种书,太费事了。
碧沚东楼:其实已经遇到很多次了。
新生学习:@碧沚东楼@碧沚东楼厉害呀现在很多人就会套录。
荔枝土狗:去年入职一所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内图书情报专业人士为0。近期在巡馆时发现5%-10%的图书存在编目错误的情况,据了解,每年馆内图书编目加工外包给供货书商,馆内没人懂相关业务,没有审核到位。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去将错误的修正回来?各位老师有没有什么办法?目前馆内图书45万册左右,面临新馆搬迁。
蔡俊:具体是什么样的错误。
徽子:至少要有一名馆员把关吧。@荔枝土狗过去,常说采编部的工作沉浸下去工作就行。我来了以后,变被动坐着为主动出击,经常跑库、跑服务台、跑还书箱,在与书的接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等到流通发现问题再送过来,那效率就太低了。
徽子:鉴于我馆纸质书有三四百万册的规模,每天至少要处理个几十本才行。
默默:不止三百多万册吧。08年就三百多万册了。
碧沚东楼:我们是每周三到四次和流通部门联系,特藏部门则是有问题的一本本改,之前老同志编目错误太多了…比如地方文献常用的不详二字坚持认为是不祥…光这个字就改了几千本,然后现在还偶有发现…。
上海建*:@荔枝土狗@荔枝土狗和我的情况一样
弯曲的*:@上海建管职院图书馆@上海建管职院图书馆这样看来,外包后遗症普遍存在。外包的实质并不是从工作质量和图书馆的利益出发…
桃子:@荔枝土狗@荔枝土狗回溯加工。
雨过天晴:@弯曲的直线@弯曲的直线大家都知道是这样,可是,还是编目外包还是大势所趋。
雨过天晴:是的,花里胡哨的嘉年华活动看上去好看得很,方便评职称。而且可以认识学校里好多领导,比如吧,有事没事就请这个那个领导谈谈阅读体会,再推几本书,自己的关系网不就有了嘛!我鄙视这些行为,我心中的阅读推广,应该是默默的带着学生读书。细水长流,润物细无声。阅读推广的名声都是那些投机分子弄坏的,本来是多么好的工作!
阙月.:@一米阳光阅推的底层小朋友要累死了业绩都是领导的。而且我也觉得我们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和阅读根本不沾边。主打一个展示。
图谋:国内近期各种AI满天飞。图书馆从业人员更迷糊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服务对象及主管部门对图书馆工作价值的感知与认知更‘可怜’。从长计议,我国高校图书馆还是需要静心走职业化、专业化道路。
哈尔滨*:@图谋@图谋就我感觉,从图书馆外部场域看,服务核心群体无外乎两类:一是基础学习空间及基础信息需求的普通读者,比如公共馆的一般读者和高校馆的学生,需要的就是偏流程化的服务和主动的阅读推广服务,二是图书馆的真正‘技术性’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查新查引,参考咨询等个性化需求较高的信息服务。
一米阳光:@阙月.我们阅读推广部甚至都带火了各个分馆,把采编、咨询、查新等直属部门,都给挤一边站了。
叮咚:@一米阳光@一米阳光都做什么活动?学生参与度怎么样?
雨过天晴:@阙月.@阙月.现在的一些阅读推广工作完全是瞎折腾,各种花架子。还有,好好的信息检索也叫阅读推广,好好的营销宣传也叫阅读推广……连什么是阅读推广都没有概念,真让人无语!
天天:@雨过天晴‘瞎折腾’也比躺平强,最起码促进了资源流动。如果把阅读推广的目标从‘图书’进化到‘知识’,宣传知识、普及知识、推广知识、创造知识,那么怎么还要去那么否定别人的工作呢。他们是在努力和创新啊。
雨过天晴:之前,我们的阅读推广部主任在全馆做阅读推广的专业讲座,口口声声说‘阅读推广大咖’黄如花怎么怎么样,怎么怎么说,我在下面听得要吐血,黄如花确实是大咖,可她是阅读推广大咖吗?
顿悟:@雨过天晴@雨过天晴。同感。
天天:@雨过天晴图书馆界名家很多,你可以有自己的标杆,自己的信仰名家。但不能否认其它名家啊。没接触、不了解的时候,还不如‘默’。
雨过天晴:举阅读推广大咖的例子举黄如花,这个没问题?黄老师的专长是阅读推广?举阅读推广的业内专家讲黄如花,只讲黄如花没问题?
天天:是,信息检索就是阅读推广的‘术’,就是有效路径。眼界扩一下,教人如何读书是阅读推广,教人如何进行知识的检索与整合当然也是阅读推广了。
雨过天晴:@天天@天天碰巧我认识不少专长做阅读推广的大咖,所以,你赢了,您这么说,我再继续讨论就是我的错了。毕竟,有些人眼里,阅读推广就是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
天天:@雨过天晴为啥非要争输赢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但不能因为别人的哈姆雷特和你的不一样,你就去指责人家的不是哈姆雷特啊要不表扬,要不沉默,杜绝批评与指责。
雨过天晴:不抬杠,杠就是你赢了,但我保留判断对错的能力。
苏州*:阅读还有社会阅读的,阅读推广概念不统一,‘乱象’自然多。阅读推广工作‘阈’呢?(馆员杂谈|公共图书馆服务
的探讨https://mp.weixin.qq.com/s/E3glXgNZ4-F8UJydGtI41w)。
hanna:建立在搜索技术基础之上的AI大模型已经对知识内容的生产和传递构成了巨大影响。以前说AI再厉害但是还不能像人一样阅读。现在Deepseek给出的对话方式已经不让人觉得和正常的阅读有啥区别,甚至它更进一步能够和阅读文字的人有互动,有引导,更加地深入且全面。在这个变化下,阅读推广和信息检索并没有多大的分野,也许未来会融为一体。
雨过天晴:忍不住再说一句阅读推广,看看东北师范大学刘青华老师做的工作吧,那才是真正的阅读推广。举个例子,帮助了解阅读推广的概念。
彼岸花:这本书里说,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尽管背离了他原本的含义,但是有这样做,图书馆才能生存下去。脱离了读者,图书馆无法生存。不做读者感兴趣的事情,图书馆同样无法生存。
蓝色之心:@雨过天晴@雨过天晴这是我馆周末仅仅两个小时还回的书。
道无言:过于迎合读者兴趣也不合适。
徽子:@蓝色之心@蓝色之心挺好的,借书的人多。
蓝色之心:年均流通100万册次。很多高校馆同仁都没有这个数量概念。高校馆和公共馆就是两个世界,太多不同之处。
雨过天晴:@彼岸花@彼岸花请了解一下刘青华老师的读书会有多受欢迎。刘青华老师的读书会经常一座难求。麻烦了解一下刘老师的工作再讨论正宗的阅读推广活动行不行。很多时候,不是阅读推广不行,是做阅读推广的人不行,只是,基本上没有人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只会说不够热闹,所以不吸引人。
雨过天晴:@蓝色之心公共图书馆?再说一句,阅读推广真不是谁都能做的工作,最起码这个人自己要爱读书,读过很多书,而且有自己的思想。现实中,却是谁都能做,甚至成为投机分子的好去处,唉……。
剑胆琴心:投机分子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雨过天晴:阅读推广是重灾区。
碧海潮生:现在是为了推广而推广,只是挂个阅读推广名字。
biochem:如果能在电脑或手机上得到自己需要的期刊论文、书籍等,就没必要再去图书馆。
陈墨:可能因为这个成效不好量化吧?
木木贝:其实阅读推广的本意、出发点是好的,不能因为阅读推广存在很多问题而否定它。虽然很多馆员不读书,但他可以鼓励读者多读书(就像很多农村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为了不让孩子重复他的命运可以砸锅卖铁供孩子读书),虽然在阅读推广活动中他可能不专业,工作做得不好,但总比光说不练要强。
徽子:@雨过天晴@雨过天晴不能同意更多。
雨过天晴:@陈墨@陈墨是的,不好量化是重要原因。@木木贝@木木贝要看出发点,如果是为了推广阅读,做得怎么样都是可敬的;如果是为了各种‘好看’,以及各种‘方便’,那就是鸠占鹊巢,可耻。
广东小*:@木木贝@木木贝自己都不读书还去做阅读推广,不觉得非常讽刺吗?
徐徐清风:本人理解,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最重要地是为了推广形成全社会读书的好风气,为构建书香社会作贡献。而不是向读者具体推荐某个作者或某种或某类图书,读什么书,怎么读,应该是读者的自由,图书馆不宜‘好为人师’,有种强加于读者去阅读的感觉。
雨过天晴:@广东小肥羊@广东小肥羊是的。
二木:@徐徐清风认同老师所说。
雨过天晴:@徐徐清风引导,不是强加。引领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风气。从来不存在强加,图书馆这么弱势的单位,能强迫谁呀?
闽农林*:笑而不语。
雨过天晴:比如高校图书馆,只是教辅部门,甚至都不算真正的老师,怎么可能好为人师?
徐徐清风:图书馆员自己不怎么读书,但擅长搞阅读推广活动,调动别人去读书去读好书,也是一种能力。做阅读推广活动并不要求活动组织者或个人必须是会读书读很多书的人,但必须有热情,愿意开拓地去做这项工作。这就好比不读书不识字的父母,他们去引导自己的孩子去努力读书上进,创造各种条件是一样的道理。
闽农林*:@雨过天晴心有戚戚焉。
雨过天晴:不要因为有老鼠屎就说汤不好。@徐徐清风@徐徐清风同意。但不能混淆概念。
雨过天晴:好吧,退一步说,不读书的图书馆员有能力找到资源,有热情调动用户,这个可以,但是,这个人心里一定要有‘度’,不能自以为是。自以为是地去做所谓的阅读推广,这样不如不做。
广东小*:@徐徐清风@徐徐清风完全不认同。
陈墨:跟领导也有关系吧,领导安排工作太多了,没留时间给人家读书。
雨过天晴:没办法,大环境控制不了,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这些人有‘度’,有自知之明。
广东小*:@陈墨@陈墨只要想读书,还怕找不到时间去读?在阅读推广,我比较佩服东北师大的刘青华,自己先读。
陈墨:我们学科工作也这样啊,天天破事一堆,还非要我们轮值前台轮值周末轮值采编登到,好了,哪有时间去研究新知识,年年搞培训都为新题犯愁。比机器人还惨。
雨过天晴:@广东小肥羊@广东小肥羊嗯,吾辈楷模。
雨过天晴: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港湾:说一流的高校每次都是人满为患,还有没有必要去引导人家去学习,去读书。
雨过天晴:@港湾@港湾此读书非彼读书,麻烦了解一下‘精神家园’。为什么科技越发达,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太多人缺了非功利性阅读是重要原因。
徐徐清风:阅读要区分:专业性阅读、考试功利性阅读、丰富心灵精神性阅读。
雨过天晴:我认为,阅读推广工作只是针对最后一个方面。前面两个有学院的老师,轮不到图书馆员去做。
徐徐清风:大学不缺少专业和考试功利性阅读(而这些阅读可能让人心灵更焦虑),但缺失丰盈自己内心提高人文思想和精神的阅读。
雨过天晴:比如高校图书馆,教辅职能应该体现在推广阅读,丰富用户的心灵。如果以为前两个是图书馆的工作,那就是越俎代庖不自量力了,那是学院老师的工作。想起昨天说的信息检索,那是信息检索老师的事情,或者图书馆相关岗位的事情,阅读推广掺合什么呀!两者有着本质区别,我就不展开分析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相关图书,期刊上了解。
武汉*:我一直觉得阅读推广,除了搞活动,开读书会要组织编制推荐书目。
雨过天晴:是的。
武汉*:做学院老师做不了的事。
雨过天晴:线上的文字宣传推广跟上。线上线下相结合。
武汉*:做图书馆有优势的事。
雨过天晴:我现在去不了阅读推广部,线下活动诸多不便,主要精力就放在线上了。
徽子:阅读推广不是把馆藏资源推广出去吗。
雨过天晴:@徽子@徽子是的,推广出去,让用户看见图书馆的资源。推广自己图书馆有的资源,而不是各种好高骛远。
弯曲的*:阅读推广的最终结果,要能触动读者的灵魂,甚至震撼读者的灵魂,我觉得这是对阅读推广最高的评价。
雨过天晴:@陈墨@陈墨我现在采编部,每个星期做和别人一样的采编工作,线上的阅读推广和偶尔的线下阅读推广一样在做。而且,推的每本书我自己必须读了。
陈墨:是呀,希望领导评估这些工作不要只看发了多少篇阅推文章或办了几场活动,应该给时间沉淀下来,追求质量不要追求数量。没读过书就去推的我估计比较少,可能都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看一看就写了。深读需要时间啊。
宋Te*:@陈墨有个工具叫deepseek可以帮你解读。还有多关注其他馆的公众号,会有人总结和互动供你参考。还有就是书商的推文。
另外有些国内的网站上会有读者见面会,选择好一点的,看你馆里是否有,都可以推荐。
吕品1988:@徐徐清风@徐徐清风这应该是阅读推广人,不看书做阅读推广很难做好,除非有一颗赤诚之心。图书馆员可以不读书,但图书馆基础业务知识,图书相关知识得知道。
宋Te*:不过如果真的想做好,还需要亲自解除作者的灵魂。
吕品1988:‘阅读推广’不是图书馆的专属,大于‘图书馆阅读推广’。阅读推广是可以没有图书馆的。
徐徐清风:对的。但外界商业平台做的阅读推广,更像是阅读营销,目的是为了卖出书,有些网红更是针对特定的某些图书做阅读营销。而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是没有商业功利化的。
吕品1988:现今,对于‘阅读自由’的人来说,一般图书馆是很难满足其要求的。而对于不阅读,碎片阅读的人来说,图书馆也很难满足其要求。
酷暑狮子:随着读书月的临近,阅读推广活动策划越来越多元,大部分书商在运作。效果有待商榷。
吕品1988:就拿我自己来说,我个人的阅读,很多都是自己购买,复印。
徐徐清风:@吕品1988@吕品1988然后你自己只要安静地读自己的书,修自己的行,并不乐意主动热情去做阅读推广这样活动吧!?可能我这个判断错误。
吕品1988:少儿阅读推广需要深耕,但图书馆界在少儿图书的采编,典藏,借阅推广方面,不见得比一些民办非营利或营利好。
蔡俊:阅读推广的重心是让不会读书的人学会读书,让缺少读书条件的人有读书的条件。
吕品1988:@徐徐清风@徐徐清风是我不想到图书馆借吗?图书馆应该有但确实没有。
蔡俊:对于既有条件,也喜欢读书的人,对他们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并不是重点。
徽子:@吕品1988@吕品1988荐购呀,图书馆员在等着你冲业绩呢。徽子:
徐徐清风:阅读推广是一项工作,图书馆员当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文学知识,能专深更好,但不必苛求自己整天埋头去读书,个人时间有限,除了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时间,不是每个人都有大量时间去读很多书的。图书馆员能精选出一批主题好书,并整理出其内容精华的阅读书目,推荐引导读者去阅读,其意义和作用并不比自己亲自去深读讲解某几本书小。
徽子:@徐徐清风@徐徐清风一年静读个十几本书不难吧?只要每天上班抽出20分钟即可。
徽子:都在说自己如何如何忙,但其实时间是挤出来的,而且每次风风火火往阅览室跑,都看见馆员在划手机,极少数看见在电脑前工作或者读书的。我每天四大样工作不能少:检查新书数据、旧书数据回溯、疑难文献传递、数据统计,就这还能抽出1个小时读书,2个小时玩玩游戏。
吕品1988:@徽子@徽子上周刚怼了领导,荐够二三百块钱的正式出版地方文献不让买。地方文献,复印古籍,现在很多不贵的我自己买,捐赠给馆里。现在,不少专家学者私人藏家不愿意捐赠给文博图,不少是不信任文博图。
徐徐清风:一个一年泛读一千本图书但掌握其内容精要的图书馆员,做阅读推广工作的效果并一定会比精读十几种图书的图书馆员差。
徽子:@吕品1988@吕品1988为啥不让买,经费不够,还是读者少?
理论上说,图书一旦入藏,就应永久保存,特别是地方文献。
吕品1988:很多图书馆,尤其是基层图书馆,是无序状态,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只是看上去很努力,虚假繁荣,图书馆阅读推广更是。
吕品1988:高校图书馆,尤其是师范学校,有大量采购少儿图书并有研究的吗?我是师范学校毕业的,但学校图书馆没有少儿图书。
吕品1988:有图书馆开展过‘夜宿’活动。
www:关于阅读推广,爬楼看到一些讨论,挺有意思,我也说说自己的思考:1.我不赞同:不读书,就不能做阅读推广或做不好。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2.我不赞同:阅读推广等同于搞活动。活动只是手段,你的初心是什么?3.我不赞同:高校图书馆学着公共图书馆搞阅读推广。我宁愿用传统的‘图书导读’的思路,代替时髦的‘阅读推广’。我本身是‘阅读推广’的实践者、探索者,2013年研发热书发现系统(https://hotbook.nbt.edu.cn/nbt/),期望为图书馆人的‘阅读推广’在学校各专业阅读指导中提供帮助。在此之前,还做过推荐书目,最近两年,也在做阅读社区的实践。我赞成,不忘初心,想到就去做。
吕品1988:这太正常了,这是个人选择。难评的是图书馆也有这样的情况啊。
www:这是我们的书评分享后台管理。这是我们正在搞的一个活动:https://lib.nbt.edu.cn/shownew/showdetail.php?id=3225目前收到5个书单,这个我们会持续做下去。高校图书馆做事的时候,多想想《规程》可能更好些。
徐徐清风:这个活动很好。
上海建*:@雨过天晴@雨过天晴也请教下,什么是阅读推广?弯曲的*:
www:@徐徐清风@徐徐清风收到的几个书单很有意思,其中有的图书馆我们没有馆藏,然后问学生,他们说朋友之间拿来看的,是自己买的。看来,我们的‘你选书,我买单’这个服务,他们不知道的。所以,宣传图书馆的服务,似乎比4.23的活动更重要。
www:为什么说:我不赞同:不读书,就不能做阅读推广或做不好。因为可以让别人代我读啊,比如:‘我的专业,我的书单’分享、书评系统、热书发现系统。我的同事很给力,今天发布了几个不同专业同学的阅读书单:https://hotbook.nbt.edu.cn/nbt/?what=project。今天热书发现系统被搜索引擎白天爬,经常502错误,访问的时候可能要刷新或等待。我觉得,学生自己读的专业书单,肯定比我去选专业书做推广要好,而且同学们还对每本说做了简要说明,100%比我专业。
闽农林*:@www有道理。毕竟图书馆员的个人知识面,很难覆盖到全部专业。
瘦身娃娃:我们馆有各个专业的热门书单,在各楼层的小屏幕等地方显示。
弯曲的*:@www这里面‘思维’(书评系统、热书发现系统)搭了桥,起了作用,所以读者才能在桥上走(分享书单),老师起了引导作用。
hanna:@www赞同。主要是让大家来读。比如我自己,从2014年开始做‘电影·文学’,已经带学生看了上百部电影和小说了。一开始我是片子和小说都自己看,后来实在没时间,就让学生志愿者来主持,实践下来也挺好的。
hanna:这学期我让我的海归小同事带学生看完电影再聊聊原著或角色扮演扮演。我看效果也不错。看完电影再读书,相对轻松些。
金铃子:@hanna@hanna挺好的分享。我们有个海归硕士做劳务派遣,要是用用她的特长就好了。刚小海归打电话给我,说备课好辛苦。上周放的济慈传记片《明亮的星》,这周让她带学生读读诗。她说,这诗太难了,是英语中的文言文。
hanna:上学期做的一个图书馆专题。我的检索技能对阅读推广的助力。
红巾翠袖:专题可以参考一下吗。
hanna:向上翻。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圕人堂周讯(总第567期20250321)[EB/OL].(2025-03-28)[2025-04-02].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3648.

[2]雨过天晴,徽子,吕品1988,等.圕人堂周讯(总第567期20250321)[DB/OL].圕人堂周讯,2025(568):23.

[3]雨过天晴,徽子,吕品1988,等.圕人堂周讯(总第567期20250321)[DB/OL].(2025-03-28)[2025-04-02].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