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获取”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信息检索》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5行: 第5行:
 
*开放获取运动的概念按照 [http://www.earlham.edu/~peters/fos/fosblog.html Open Access News] 上的介绍可定义为: '''把[[同行评审]]过的科学论文或学术文献放到互联网上。使用户可以免费获得,而不需考虑版权或注册的限制。'''开放获取运动旨在打破学术研究的人为壁垒。开放获取运动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发展,政府、图书馆、大学、研究机构、各种基金会等开始大力资助学术信息交流开放获取活动。近几年来,以德国马普学会(Max Planck Society)、开放社会协会(Open Society Institute)等为代表的许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积极推动科技信息开放获取运动。 2003年12月29日,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代表中国科学家签署了[[《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资源开放存取的柏林宣言》]]。2004 年 5 月,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又代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签署了[[《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资源开放存取的柏林宣言》]],表明中国科学界和科研资助机构支持开放获取的原则立场。2005年6月22至24日,在中国科学院召开了“科学信息开放获取战略与政策国际研讨会”,进一步促进了信息资源的开放获取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
 
*开放获取运动的概念按照 [http://www.earlham.edu/~peters/fos/fosblog.html Open Access News] 上的介绍可定义为: '''把[[同行评审]]过的科学论文或学术文献放到互联网上。使用户可以免费获得,而不需考虑版权或注册的限制。'''开放获取运动旨在打破学术研究的人为壁垒。开放获取运动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发展,政府、图书馆、大学、研究机构、各种基金会等开始大力资助学术信息交流开放获取活动。近几年来,以德国马普学会(Max Planck Society)、开放社会协会(Open Society Institute)等为代表的许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积极推动科技信息开放获取运动。 2003年12月29日,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代表中国科学家签署了[[《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资源开放存取的柏林宣言》]]。2004 年 5 月,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又代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签署了[[《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资源开放存取的柏林宣言》]],表明中国科学界和科研资助机构支持开放获取的原则立场。2005年6月22至24日,在中国科学院召开了“科学信息开放获取战略与政策国际研讨会”,进一步促进了信息资源的开放获取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
<references />

2011年4月8日 (五) 08:57的最新版本


  • 开放获取的形式是在网络发展之初就开始了,其作为一种概念被明确提出,并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是在1998 年左右,得以发展的主要是因为:传统出版方式的学术交流模式存在一系列问题。出版的商业化和兼并行为,使学术期刊的出版日益集中于少数商业出版者手中,导致学术期刊价格飞涨,出现“连续出版物危机”,加重了图书馆经费预算的困难;目前,三分之二的科技期刊已经发行了网络版,出版商通过硬件或软件,如数字权利管理技术等各种手段限制,阻碍研究人员对学术信息的获取,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危机认证危机(Permission Crisis);基于印刷型文献的学术信息交流具有内容单一、出版周期长、流通渠道不畅可获得性差(如付费使用)等缺点,影响了信息的正常交流。在这种不平衡的学术交流状态之下,催生了开放获取运动( The open access movement ),开放获取运动是国际科技界、学术界、出版界、信息传播界为推动科研成果利用因特网自由传播而发起的运动,以此促进科学信息的广泛传播、促进学术信息的交流与出版、提升科学研究的公共利用程度、保障科学信息的长期保存。信息资源的开放获取使得我们能够像访问普通网站一样方便地使用信息资源,从而也使教学、科研用户的工作环境走向多重化、综合化[1]
  • 开放获取运动的概念按照 Open Access News 上的介绍可定义为: 同行评审过的科学论文或学术文献放到互联网上。使用户可以免费获得,而不需考虑版权或注册的限制。开放获取运动旨在打破学术研究的人为壁垒。开放获取运动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发展,政府、图书馆、大学、研究机构、各种基金会等开始大力资助学术信息交流开放获取活动。近几年来,以德国马普学会(Max Planck Society)、开放社会协会(Open Society Institute)等为代表的许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积极推动科技信息开放获取运动。 2003年12月29日,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代表中国科学家签署了《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资源开放存取的柏林宣言》。2004 年 5 月,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又代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签署了《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资源开放存取的柏林宣言》,表明中国科学界和科研资助机构支持开放获取的原则立场。2005年6月22至24日,在中国科学院召开了“科学信息开放获取战略与政策国际研讨会”,进一步促进了信息资源的开放获取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凯文等.科学信息“开放获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报杂志,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