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信息检索》
跳转至: 导航搜索
Web1.0、Web2.0、Web3.0辨析
第29行: 第29行:
 
#轻量级模型和低成本优势的可扩充能力:利用轻量级的商业模型和软件开发模式,来快速、廉价地构造产品和服务。
 
#轻量级模型和低成本优势的可扩充能力:利用轻量级的商业模型和软件开发模式,来快速、廉价地构造产品和服务。
  
 +
{{Template:cate|3 Web2.0与微内容|3.1 Web2.0与微内容概述}}
 
==Web1.0、Web2.0、Web3.0辨析==  
 
==Web1.0、Web2.0、Web3.0辨析==  
 
*表1 对比一
 
*表1 对比一
第36行: 第37行:
 
|传统媒体的网络化
 
|传统媒体的网络化
 
|单向发布信息
 
|单向发布信息
 +
|浏览和下载
 
|-
 
|-
 
!Web2.0
 
!Web2.0
 
|网站与人的关系:用户的参与性,以用户为中心
 
|网站与人的关系:用户的参与性,以用户为中心
 
|自由地接受信息和共享知识
 
|自由地接受信息和共享知识
 +
|参与和交互
 
|-
 
|-
 
![[Web3.0]]
 
![[Web3.0]]
 
|网站与网站的关系:用户的依赖性
 
|网站与网站的关系:用户的依赖性
 
|机器要思考了:直接提供基于特定需求或任务的解决方案或信息服务
 
|机器要思考了:直接提供基于特定需求或任务的解决方案或信息服务
 +
|个性和智能
 
|}
 
|}
  

2010年4月7日 (三) 09:05的版本

概述

概念提出

  • Web2.0概念的提出是针对传统以数据为中心的互联网(Web1.0)而提出的,Web2.0则是以人为中心的互联网。显而易见,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Web2.0是Web1.0的后一个“版本”。在人们热衷于讨论和实践Web2.0时,进几年来,微软提出Web3.0概念,并且已经申请多项专利。互联网永远在急速地创新和发展,近年来Web4.0也开始有人讨论了。
  • “Web2.0”一词由O'Reilly公司的副总裁戴尔.多尔蒂(Dale Dougherty)和Media Live公司的Craig Cline在一次头脑风暴会议中提出的概念[1]。关于Web2.0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在研究者眼里,Web2.0是高度社区互动,强调用户参与;在程序员的眼中,Web2.0是Ajax、WebService等新兴的技术;在设计师的眼中,Web2.0是用户体验和Web标准;在草根用户的眼中,Web2.0是以博客为代表的自我表达空间;在精英的眼中,Web2.0是社交平台,是时尚的生活方式[2]。。

定义[3]

  1. Tim O’Reilly的定义。在Tim O’Reilly的文章《什么是Web2.0》(英文)中从互联网平台、数据、软件开发与发布、轻量编程模型、用户体验等方面对Web2.0做了较详细的描述,但最终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在文献[4]中对其做了总结,描述为Web2.0的经验是有效利用消费者的自助服务和算法上的数据管理,以便能够将触角延伸至整个互联网,延伸至各个边缘而不仅仅是中心,延伸至长尾而不仅仅是头部。Web2.0的一个关键原则是:用户越多,服务越好。
  2. 中国互联网协会的定义。互联网2.0(web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由原来的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互联网 2.0 内在的动力来源是将互联网的主导权交还个人从而充分发掘了个人的积极性参与到体系中来, 广大个人所贡献的影响和智慧和个人联系形成的社群的影响就替代了原来少数人所控制和制造的影响,从而极大解放了个人的创作和贡献的潜能,使得互联网的创造力上升到了新的量级[5]
  3. 列举式定义。Web2.0是包括博客(Blog)、维基(Wiki)、RSS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社会性书签(Social Bookmark)、Tag (大众分类或Folksonomy)、SNS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Ajax等一系列技术及其应用[4]
  4. 特征式定义。WikiPedia关于Web2.0定义:网站不能是封闭的,它必须可以很方便地被其它系统获取或写入数据;用户应该在网站上拥有他们自己的数据;完全地基于Web,大多数成功的Web2.0网站可以几乎完全通过浏览器来使用<杨帆.基于Wiki的企业知识管理研究[D]. 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9>。
  5. 互联网实验室观点。Web2.0 不单纯是技术或者解决方案,Web2.0 是一套可执行的理念体系,实践着网络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理想,使个人成为真正意义的主体,实现互联网生产方式的变革从而解放生产力,这个理念体系在不断发展完善中,并且会越来越清晰。实践 web2.0 的成型的应用元素包括:博客(blog,包含文字、声音、图像、视频,让个人成为主体)以及RSS(简易聚合)、Web service(Web 服务)、开放式 API’s(开放式应用程序接口)、wiki(维客)、tags(分类分众标签)、bookmark(社会性书签)、SNS(社交网络)、Ajax(异步传输)等等,底层是XML 和接口协议,而这些应用又都是在一些 Web2.0 体系下的理论和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包括:六度分隔理论长尾理论、Copyleft、微内容[2]

理念

  • 开放、参与、整合
  •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 草根的天下,英雄的摇篮
  • 一种态度,而不仅仅是技术
  • 一种生活方式,网络融入生活

应用原则

Web2.0的成功,相对于Web1.0来说,Web 2.0应用具备一些关键原则和模式[6]

  1. 群众智慧(Collective Intelligence):建立一个参与架构,借助网络效应和算法,使得软件随着使用的人越来越多而变得越来越好。
  2. 数据,下一个“Intel Inside”:利用独特、难以复制的数据源,成为这个时代的“Intel Inside”,其中,数据变得与功能一样重要,成为核心竞争能力。
  3. “复合”创新:建立一个平台,通过数据和服务的组合,来创造新的机会和市场。
  4. 丰富用户体验:超越传统的Web页面模式,让在线应用拥有桌面应用一样的丰富用户体验。
  5. 支持多种设备:支持各种连接到因特网的设备,为用户提供无所不在、无缝的在线体验。
  6. 软件即服务(SaaS),和永久试验版(Perpetual Beta):改变了传统软件开发和使用的模式,转向永久在线、持续更新、软件即服务的模式。
  7. 利用长尾:借助因特网带来的接触极大规模客户能力和极低成本的营销方式,获得细分“利基”(niche)市场的利润。
  8. 轻量级模型和低成本优势的可扩充能力:利用轻量级的商业模型和软件开发模式,来快速、廉价地构造产品和服务。

Web1.0、Web2.0、Web3.0辨析

  • 表1 对比一
Web1.0 传统媒体的网络化 单向发布信息 浏览和下载
Web2.0 网站与人的关系:用户的参与性,以用户为中心 自由地接受信息和共享知识 参与和交互
Web3.0 网站与网站的关系:用户的依赖性 机器要思考了:直接提供基于特定需求或任务的解决方案或信息服务 个性和智能
  • 表2 对比二[7]
-- Web1.0 Web2.0 Web3.0
网络环境 只读内容为主 以可读、可写、互动为主 移动的、可携式的网络环境
目标用户 全球百万网络用户 全球上亿网络用户 个人
诉求对象 寻求数字化的公司企业 寻求认同促发行动的社会团体 个人
网络媒体 个人主页、静态网站、在线的大英百科全书 博客、XML、RSS维基百科 Lifestream(最新动态)、语义网
内容型态 私有型态的内容 分享形态的内容 串联整合的动态内容
互动应用 web表单 网络应用程序 小工具(Widget)与可拖拉的混搭(Mashups)应用
信息组织 传统文献内容的分类法 分众分类 用户行为

工具与技术

工具

  1. 博客(Blog): 用户个人的信息发布与交互平台,发表新知识,和其他用户内容链接,进而非常自然的组织这些内容。
  2. RSS(简易信息聚合): 用户产生内容自动分发与定阅。
  3. 播客(Podcasting): 个人视频、声频的分发与定阅。
  4. SNS(社交网络服务): 博客融合人和人之间的链接。
  5. Wiki(维基):多用户协同创建和共同建设的知识共享模式。
  6. 标签(Tag):个性化信息组织与信息揭示。

技术

  1. Ajax(阿贾克斯)
  2. Mashup(混搭):

网站分类

web2.0网站根据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尽管各种不同的分类均有其交叉重叠、不尽合理的问题,但通过这些分类能较好地了解Web2.0应用的相关领域、范围、方式。

基于网站功能的8C分类

  1. 信息发布(communication)
    1. 博客(blogs)
    2. 播客(podcasts)
    3. 视频博客(video blogging(youtube))
    4. 视频共享(video sharing)
    5. 照片共享(photo sharing(flickr))
  2. 联络(connect)
    1. 社交网络服务(SNS)
    2. 手机短信(mobile text messaging)
    3. 即时通讯(IM)/推特(twitter)
    4. skype
  3. 协同/合作创建(collaborate/co-create)
    1. 维基(Wikis)
    2. 自媒体(Consumer-generated media)
    3. 开源软件(Open source software)
    4. 创作共用(Creative commons)
    5. 混搭(Mashup)
  4. 收集/分类(collect/categorize)
    1. 标签(tagging)
    2. 社会书签(social bookmarking)
    3. 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s(Technorati))
  5. 集体智慧(collective wisdom)
    1. 评价网站(rating sites)
    2. 维基百科(wikipedia )
    3. 社会新闻(social news (digg, reddit) )
  6. 内容定制(customization)
    1. RSS
    2. Widgets
    3. Virtual worlds/avatars
  7. 交谈(conversation)
    1. blog comments/responses (cocomment)
    2. meme trackers (meme orandum,tailrank)
  8. 社区(community)
    1. created by all of the above
    2. frosted by common interests
    3. built through conversations

基于网站应用领域的分类

eConsultant收集了Web2.0网站1200多个,并从网站应用领域的角度将Web2.0网站分为55个类[8][9]
  1. 信息过滤服务(Filtering Services)【184 个】:进行信息/新闻/Feeds过滤和内容选择服务
  2. 协同合作服务(Collaboration Services)【125个】:提供用户分组,进行博客、网摘、任务等信息的共享、协同等服务
  3. 评价服务(Peer Services)【114个】:提供用户评价、分级、排序等合作组织信息的服务
  4. 博客服务(Blogging Services)【106个】:提供博客注册及相关功能的服务
  5. 搜索服务(Search Services)【110个】:提供对于文本、音乐、博客内容、视频等用户创建信息的搜索服务
  6. RSS服务(RSS Services)【90个】:提供Atom/RSS feed的创建、聚合、在线阅读、管理等服务
  7. 照片服务(Photography Services)【92个】:提供图片的在线存储、共享、编辑、管理、打印等服务
  8. 编程服务(Programming Services)【73个】:代码编写、演示、概念证明、代码共享等服务
  9. 商业服务(Business Services)【75个】:面向企业提供的各类2.0服务
  10. 网摘服务(Bookmarking Services )【54个】:提供网摘(网页的摘要)的存储、分类、共享、搜索、浏览、评价服务
  11. 电子商务服务(eCommerce Services)【64 个】 :提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协助)买卖东西等
  12. 地图服务(Mapping Services )【50 个】:利用地图提供服务
  13. 视频服务(Video Services )【62个】:提供创建、发现、搜索、共享、存储视频的服务
  14. “敬请期待”服务(Coming Soon! Services )【51个】:提供2.0网站的“预告”服务
  15. 音乐服务(Music Services )【47个】:提供创建、发现、搜索、共享、存储音乐的服务
  16. 办公服务(Office Services )【45 个】:办公软件的Web版服务
  17. 播客服务(Podcasts Services)【36个】:提供播客空间和创作、管理、搜索的服务
  18. SNS服务 (Networking Services )【40个】:提供人与人之间建立社会联系的网络服务
  19. 电子邮件服务(Email Services)【30个】:提供电子邮件(包括声音邮件)等服务
  20. 存储服务(Storage Services)【30个】:提供在线存储服务(网络硬盘)
  21. 消息服务(Messaging Services)【32个】:提供各种消息传递客户端服务,与即时通信(Chat)服务有所重叠
  22. 目录服务(Cataloging Services)【26 个】 :提供用户共享图书、CD、DVD等目录列表、评价的服务
  23. 日历服务(Calendar Services)【21个】:网络日历及日程安排、提醒服务
  24. 事件服务(Events Services)【17 个】:跟踪当地重要事件的服务,与日历服务有所重叠
  25. 个人门户服务(Start Pages Services)]【23个】:提供完全客户化的个人浏览器初始门户的定制服务
  26. Web2.0列表(Other Lists)【17 个】:提供2.0网站(分类)列表
  27. 旅游服务(Travel Services)【24个】:旅游/旅馆信息共享,订票服务等
  28. 平台架构服务(Framework Services)【19个】:为运行其它软件解决方案而提供相应的平台/架构服务
  29. 手机业务(Mobile Services)【33个】:手机增值业务服务
  30. 即时通信服务(Chat Services)【23个】:提供在线对话服务,与消息服务有所重叠
  31. 混搭服务(Mashup Services)【20个】:通常利用几种Web2.0服务的开放API接口,提供各类混搭的服务
  32. 记录服务(Note Taking Services)【16个】:在线笔记,包括格式文本编辑之类的服务。部分与Wiki服务重叠
  33. 流媒体服务(Streaming Services)【13个】:提供在线流媒体(音乐、视频)的服务
  34. 任务列表服务(To Do Services )【14个】:在线的任务列表,部分功能与日历服务重叠
  35. 浏览服务(Browsing Services )【18个】:提供浏览器(如Flock)和各类插件等
  36. 本地/邻居服务 (Local Services)【22个】:提供当地社区/邻里的特殊服务,部分与社区服务功能重叠
  37. 金融服务(Financial Services)【18个】 :个人金融、理财、网络财富的信息提供、管理服务
  38. 网站分析服务(Web Analytics Services)【12个】:提供博客或其它网站的流量、来源统计分析和状态报告等服务
  39. 位置跟踪服务(Geotracking Services)【9个】:跟踪用户的IP/地址,与手机服务略有重叠
  40. 社区服务(Community Services)【17个】:社区共享信息的服务
  41. 游戏(Game Services)【9个】:提供在线游戏
  42. 雇用服务(Employment Services)【13个】:找工作、换工作、项目申报、零工信息等服务
  43. 非盈利服务(Non-Profits Services)【9个】:一些非盈利机构提供的服务
  44. 草根服务(Grassroots Services)【7个】:社区草根计划、群众互助服务
  45. 维基服务(Wiki Services)【10个】:在线群体博客、共同编辑、发布、共享信息的服务
  46. 出版服务(Publishing Services)【6个】:图书、打印、按需出版服务(印客)
  47. 项目管理服务(Project Management Services)【5个】:协助大型项目执行的服务
  48. 技术支持服务(Tech Support Services )【4个】:提供一般的帮助、参考咨询、软件技术支持服务
  49. 视频搏客服务(Vblogging Services)【4个】:提供视频博客服务
  50. 设计服务(Designing Services)【4个】:各类(美工)设计服务
  51. 合作发布服务(Cooperative Distribution Services)【4 个】:采用类似于BT的方式进行文件发布的服务(p2p)
  52. 幽默(Humor Services)【6个】:幽默站点
  53. 投票/调查服务(Polling Services )【5个】:提供投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发布等服务
  54. 无线服务(Wi-Fi Services)【2个】:无线信息/分享服务
  55. 邀请服务(Invitation Services)【1 个】:在线邀请

相关网站

  1. http://web2list.com/

参考文献

  1. 维基百科.Web2.0[EB/OL].[2010-02-06].http://zh.wikipedia.org/zh-cn/Web_2.0
  2. 2.0 2.1 互联网实验室编著.第三浪[M].华文出版社,2009:74
  3. MrYang's Blog.关于Web2.0概念的几个定义[EB/OL].[2010-02-06].http://www.mryang.org/logs/19592109.html
  4. 4.0 4.1 王伟军,孙晶. Web2.0研究与应用综述[J]. 情报科学,2007(12)
  5. 中国互联网协会.2005-2006 中国Web2.0 现状与趋势调查报告(简版报告)[R/OL]. http://www.internetdigital.org/report/web20_report_intro.pdf
  6. 毛新生.Web2.0介绍[J].程序员,2007(9)
  7. Web2.0。Web1.0。Web3.0[EB/OL].[2010-02-07].谷歌缓存http://jas9.blogspot.com/2009/06/web20web10web30.html
  8. eConsultant.1200+ Web 2.0 Sites in 50+ categories[EB/OL].[2010-02-06].http://web2.econsultant.com/index.html
  9. Web20与信息服务.Web2.0网站大观[EB/OL].[2010-02-06].(谷歌缓存)http://info20.blogbus.com/logs/2462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