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信息检索基础
来自《信息检索》
章节导航 前言 |
本章导言
- 信息检索课是一门重要的方法和技能课,时代性强,特点突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课程内容的持续更新,课程名称也随之变化。国家教育部和原国家教委在1984年、1985年和1992年分别下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和《文献检索课基本要求》三份指导性文件,均把课程称做“文献检索与利用”,简称“文献检索”。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电子文献激增和网络的迅速发展,文献检索课授课内容的重点开始向电子数据库倾斜。为体现教学内容的变化,跟上网络时代的发展,“信息检索”一词开始逐步取代“文献检索”。目前,各高校大都将课程名称定为“信息检索与利用”,简称“信息检索”[1]。
- 赖茂生等在《科技文献检索》(1985年版)一书中,将文献检索的研究对象归纳为四个方面:检索对象;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索引语言和索引方法;检索策略、检索技术、服务方式以及检索效果评价。尽管当前文献检索的研究领域已延伸到"信息检索",但赖茂生提出的"四要素"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 本章详细阐述了信息和信息检索的基本理论与知识。首先,介绍了信息及其相关概念、信息源及其类型等,然后,详细阐述了检索基本知识,包括信息检索原理、检索语言、检索技术、检索策略以及检索效果评价等。这部分的理论知识,在后几章的学习实践中会有广泛的应用。
目录
信息与信息源
信息及其相关概念
信息源及其识别
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 广义的“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包括信息的存储过程和查找过程,而狭义的信息检索仅指信息的查找,即从信息集合中迅速、准确地查找出所需信息的程序和方法。这里所说的信息集合指的是有组织的信息整体。它可以是数据库的全部记录,也可以是某种检索工具,还可以是某个图书馆的全部馆藏。信息检索也就是从数据库、检索工具以及馆藏中查找所需信息的活动。[3]
信息检索原理
信息检索语言
信息检索技术
信息检索策略
信息检索策略概述(信息检索步骤)
检索效果评价
信息检索基础:拓展阅读
信息检索基础:习题与实习指导
参考文献
- ↑ 山东理工大学信息检索与利用[EB/OL].[2010-05-07].http://jingpin.sdut.edu.cn/wxjs/kcgs/about.htm
- ↑ 信息源简介[EB/OL].[2010-05-07].http://lib.qtech.edu.cn/libconf/teach/retrie2.htm
- ↑ 信息检索原理[EB/OL].[2010-05-08].http://www.tup.tsinghua.edu.cn/Resource/tsyz/016627-01.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