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书妹:我很想知道,社交好东西下信息真伪的辨别,特别是学术类信息辨别。克莱蒙:我的经验就是查找最原始的那条信息,然后核对。安哥拉兔:找到信息的源头。。。或者根据某些常识和经验判断里面有无可能造假。Nalsi:关于信息的价值(不仅包括真假、可靠性),美国这边的图书馆有很多关于这件事的讨论或者简便的判断标准,比如UC Santa Cruz图书馆的这个页面:http://library.ucsc.edu/help/research/evaluate-the-quality-and-credibility-of-your-sources。克莱蒙:比如说微博,就140个字。用一条微博发表一个学术观点难免有偏漏之处。可能一件事既包括A,也包括B、C,但是140字的微博可能只能强调其中一部分。因此,读微博的人就要更带有批判性的眼光。Nalsi:什么是可靠的信息源呢?克莱蒙:信息源存在,可获取;来自圕人堂周讯(总第26期 20141107)- 25 -权威机构,比如ALA, IFLA;多个信息源证实同一个事实;2.0 的信息源下面有足够的讨论;被引用的次数较高。克莱蒙:这些因素能保证信息源更可靠,但不是绝对的。克莱蒙:+常识判断。Nalsi:对我来说,对信息的阐释的判断已经超越了这个主题了。不过我也觉得在国内的语境下面,我们确实是有理由质疑一切信息的(比如官媒发布的信息,恐怕也会有无数人站出来质疑是不是造假)。虽然这件事对于图书馆员这个行业或者对于整体社会来说来说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没有人值得信任的社会是一个可悲的社会。克莱蒙:现实是,很多人并不在意信息源,而是选择直接相信。信任当然很重要,这里谈的是信任的原因:需要一定的质疑。看到信息后,一般都会有一个感觉,这个像真的/像假的。Nalsi:判断的过程最后总需要一个作为依据的基点,比如我查到了美国一个政府机构网站的信息,在时间的层面,我可以认为这是可靠的信息源。但是在国内,这种基点的基础都是很弱的。江南书妹:在国外,有没有在某一教育阶段,有这一方面的教育呢?Nalsi:我们MLIS项目刚开始的时候有一门课(面向所有的iSchool的学生),里面很大的一部分就是在讨论信息相关问题,比如可靠程度、伦理。。。然后我们参考咨询课上面很大一部分也都是在做这件事。江南书妹:有什么材料或经验 可 供 参 考 吗?Nalsi: 约 翰 霍 普 金 斯 大 学 的 这 个 网 页 做 的 很 好 :http://guides.library.jhu.edu/content.php?pid=198142&sid=1657518。有很多这方面的信息,随手搜一下就能看到很多。江南书妹:看到了,有网络资源和社交媒体方面的评价。娜娜*:我有个问题,国内统计局查不到数据,为什么国际组织机构里有?克莱蒙:有些国外的统计机构会调查世界的数据,比如世界银行。Nalsi:转发一下刚才发的一条微博: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有一个 根 据 图 书 馆 馆 藏 进 行 的‘信 息 可 视 化’项 目 ‘ 图 书 馆 计 划 ’:http://t.cn/R7H6wmq。这个项目网站上有两个内容:‘目录’(呈现图书馆目录中各个主题的馆藏数和借阅数)和‘跨学科’(帮助用户发现跨学科的馆藏,并且可以直接连接到目录)。在数据科学领域,图书馆有很多值得做的。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学术类信息真伪辨别[EB/OL].(2014-11-07)[2025-07-05].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462.
[2]克莱蒙,Nalsi,江南书妹,等.学术类信息真伪辨别[DB/OL].圕人堂周讯,2014(26):23.
[3]克莱蒙,Nalsi,江南书妹,等.学术类信息真伪辨别[DB/OL].(2014-11-07)[2025-07-05].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