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圕人堂QQ群为2000人群,为了保持群的开放性,群成员满1980人时,移除50名成员(依据‘最后发言’时间,比如24个月以上未发言成员有50名,则移除这部分成员),被移除成员随时可以重新申请加群。图谋:关于圕人堂加群,常见问题为:‘请问需要注明什么信息才能加群呢?’简答是:圕主题信息。稍作扩充是:与图书馆、图书馆学相关的信息。‘圕人’指图书馆及图书馆学相关人员。它包括图书馆员、图书情报专业教师和学生、图书馆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主管部门、相关资源商、硬件商、平面媒体等等)。圕人堂欢迎所有圕人加群(也可以作为‘游客’参观)。木西:不离开,就是这里有思想的优秀人士好多。现实中不一定能遇到,遇到也不一定有聆听的机会,聆听也不一定真心。丫头:每个人要对自己的发言有责任心,不是为了发言而发言,为了引发讨论而抛话题。gaozy:讨论,发言我觉得呢是要鼓励的。但是,客观来说,我们这里面还是精英的汇聚,很多的教授、馆长。无知无畏,没有关系,但是,对某一主题的发言,我觉得至少要有专业知识或实践经验,二者如果都不具备,那么还是要谨言慎行。公共图书馆法,我没有对这个法律本身,做任何的点评判断。我只是觉得,有了法律,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应该会更好。麦子:@gaozy这话对,这里发言其实要比在单位更慎重。gaozy:我是说呀,对自己不知道的,要谨言慎行,对自己熟悉的,我觉得还是要互通有无,这样的话我们的工作才能共同的进步,有交流我们这个平台才有价值。@印度阿三都不说,那去学习谁呢?学习空气呀。我觉得我胡吹海侃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多的,而且我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经验。这话说出来又有什么关系?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每一个人的业务可能亮点,每个人的科研可能都有亮点。有一些共性的交流出来,那么我们还能够共同进步。那我们在交流的时候,对交流的内容总要多多少少,有点了解吧。不了解的,讲也讲不到点子上去呀。天行健:书记说的圕人堂周讯(总第183期20171110)很对,要么专业知识要么实践经验,两方面里至少有一方面拿得出手,这样发言可能会对大家有较多的启发、帮助。广州书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郑图-:这个群还是好多都是实干家的,群的风格还是很务实的。图谋:时下,圕人堂这样的交流平台是非常稀缺的,良好交流氛围的形成,尚需更多人的推动。Nalsi离群而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交流氛围不满意。近年,有多位曾经较为活跃的成员选择了退群。我通常在第一时间发现他们退群,内心会有几分感伤。一方面尊重他们的选择,另一方面是期待‘他日君再来’。gaozy:@图谋那真可惜。其实每个人都很重要。丫头:活跃与发言内容间的取舍,是个难题。圕人堂其实已形成稳定的部落氛围、讨论方式。图谋:圕人堂的维系,志愿者团队背后的付出尤为重要。氛围其实是营造的。丫头:可以就公共图书馆法开设一个讨论专题,比如定在8点开始,大家在仔细看过法律条款后进行讨论,理性发言,就事论事。麦子:昨天说一些比较活跃的人离开,因为不喜欢这里的讨论氛围,说实话,我也没有喜欢过,因为我想讨论的很多东西,很难朝我想讨论的方向发展,另外往往没人附和,但我倒是没想走,因为这里有1950个人,如果以各种过滤因素加以过滤(没有任何贬义)后,比如公共馆,馆内功能,是不是发言。。。余下的,有10个人就不错了。当然,其中7个今天不在,所以,也就是2、3个人。在这种情况下你要做深度的讨论很难,这就是我一直说的:长期的目标应该把这个群发展到网下,组织一些实实在在的,以馆员,而不是看馆内行政职务为中心的讨论会、研讨会、委员会,起码在开什么其他专业会是聚一下。当然,这在目前的中国是不可能的,其他地方如果一个全国性的专业群到这个规模,我看是不得了了,我看我就此打住,因为这个说法有点危险。麦子:在这种情况下,你不能太认真,要么就随大流不发言,要么说些有刺激性的,但有不伤大雅的东西(中国的所有公共发言基本我觉得都如此),所以我们就有个‘光明正大,刚正不阿’同志时时来点鸡汤,给大家保鲜补营养。这类的东西,虽然对群没有专业贡献,但对群的生存却有极大的意义,因为这里有这么多人你要拉住,否则整天没有什么发言,或整天是是说专业话题,还不把那1900人憋出病来,你总要来点不痛不痒的东西吧。Nalsi离开我觉得他是个想做事的专业人士,但我干这行一直是票友状态,你也可以说我是过了一辈子都没弄明白我想干什么,这点我是很清楚的,但我觉得世上大多数人大概都如此,因为爱一个职业我觉得是蛮可笑的事,但多数人是职业选了ta而已。如果我今天在这里宣布,找5个飞机、游轮和5星宾馆服务检查官,每年100万人民币,工作时间自己决定,但需要全球旅行,我觉得报名人一定踊跃。麦子:我到这里的原因是这样的,而且我以前也说过,我觉得即使是误打圕人堂周讯(总第183期20171110)误撞入了这行,但既然能耐得了寂寞呆了下来,这些人总有一些共性。我对这里涉及的一些和专业无关东西有兴趣,比如,@顾健@广州书童和@印度阿三说的很多东西,因为我觉得真实。另外,我是对一些和我生命永远不会交集的人是如何生活的总会很着迷。但专业嘛,是因为要生活才有的附加品。因为我本身也没有太大的要求,所以我觉得这里蛮好,如果有什么需要改进的,我觉得上周的红烛事件似乎是不该在这类的群出现的。麦子:今天看了一个数学的纪录片,说一个数学家,在一个瓶里放了4510粒糖,让160个人猜,这些人猜的数字从400到50000不等,他把总数相加,除160,得出的平均数是4514,因为凡事冥冥之中都有其内在规律。我想,我们这里1950个人,肯定有很多类似的规律。拿我自己说,很长时间一言不发,到了哪天晚上胡言乱语一通,也是有规律的。起码今晚没猜错,3个人回复。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营造圕人堂QQ群有效信息交流传递的氛围[EB/OL].(2017-11-10)[2025-07-04].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7131.
[2]麦子,图谋,丫头,等.营造圕人堂QQ群有效信息交流传递的氛围[DB/OL].圕人堂周讯,2017(183):10.
[3]麦子,图谋,丫头,等.营造圕人堂QQ群有效信息交流传递的氛围[DB/OL].(2017-11-10)[2025-07-04].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