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jew:嗯,刚好本周五,我请了一个学者,讲费孝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本周分享会海报。子非鱼!~:@wjew建议你们下次搞个海报展,每次都很漂亮,是学生设计的还是请广告公司做的?wjew:每年年底都有阅读分享海报年度展的。上海那个阅读推广案例会,我好像也会在线分享一次。今年,估计做场分享会,然后学期收官。子非鱼!~:@wjew你们每次分享会学生都不少,是自发来的还是有组织的按院系分次过来?wjew:全是自发。我基本现在都不宣传的。空间位置现在基本每期都不够了,学生都在走廊门外听分享了。子非鱼!~:品牌效应。wjew:也不想扩大。看书的猫:真好啊,自发来的。wjew:是呀,现在还有要求或者安排学生听阅读分享的?看书的猫:有。木木贝:花若盛开,蜂蝶自来。看书的猫:然后学生会为了第二课堂学分来听。但其实这样违背了初衷,没啥意思。低调:我感觉自发的少吧。图漾:那是wjew推广搞得好,换我们这里,费孝通本人来都不见得好使。费玉清来还差不多。看书的猫:感觉是和宣传、校风和学生素质有关。图漾:哪儿的学生都差不多,纯学术的没人理。即使是学术界,也是有公众知名度的受追捧。看书的猫:普遍专科和三本院校图书文化类活动都少有学生主动参加。不过也分目标受众,纯学术的本身主要受众就不是这些学生。图漾:来个名人挤破头,学术讲座都是拉壮丁。看书的猫:研究生和教师,还有少量高年级本科生,才是主力。我们基本不做纯学术的讲座,没有目标受众没人听。但我去陕师大听过一次关于文字起源和变化发展的学术讲座,一个大报告厅过道都站满了,就大都是自发的。图谋:数字资源讲座,更多的适合教师、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找人、人找人;求人,人求人……这样的招数用上,效果不尽人意。来听数字资源利用讲座的多是硬性摊派来的,或者是为了谋求第二课堂分的低年级学生。种种原因,这方面的工作不好做。有‘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之感。好些图书馆为讲座‘操碎了心’。。看书的猫:我研究的一个对策是发起阅读活动时找到目标受众,针对他们做宣传,把这部分人维护好,之后有类似活动时特别注意邀请这部分读者。另外数字资源讲座这个就直接定制化,收集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上门宣讲,也接受预约咨询。不费劲儿搞大型讲座拉人来听,点对点做。目前效果还好,为了平衡工作量,目前控制在每月两次。预约咨询安排在每周两个下午,集中解决。wjew:@看书的猫很受启发。我也差不多。核心人群,目标人群,定制服务、解决问题,品牌推进。看书的猫:是的,思路大概一致。这样也没那么累,还有时间思考研究一下,从实际工作出发积累写写论文什么的。wjew:是呀。现在主要就三个方面:-阅读分享(每周-场);-信息素养(没有太多投入);-带硕士,挺费心力。-上班工作与下班生活。看书的猫:现在因为定制服务,不同学科需求不同,师生之间也有差异,会主动去思考信息素养的落地到底要怎么做,会接触很多学科前沿,感觉很有趣,又有动力好好研究下专业的东西,就觉得工作很有意义。夏花:感觉很多讲座都是‘被观众’,看似很多人来听,实则都是签到点名,拉人来坐下面听。夏花:也鲜有人和主讲人互动交流,讲座效果不尽人意,好像走过场一样。cpulib:课堂都这样,何况讲座。夏花:学术讲座不少东西比较难懂,纯学术内容也稍显枯燥,如果主讲老师讲话风格特别诙谐幽默,穿插点见闻故事,还能带动一点气氛。之前听过一位教授讲研究方法,讲民族志,讲他做调研的经历和故事,十分动人。自由的*:其实这种学术讲座,本来就不是每个人都感兴趣、都听得懂,这种强行让人来听的讲座,只是把讲座给毁了。biochem:各单位都如此。麦子:@夏花事实上是对讲演人的侮辱。我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因为讲的时候下面的人基本像木头一样,没有任何反应,觉得奇怪,后来才知道下面的听众都是没关系的人,而且用车运来的,让人觉得很恶心。wjew:所以,我每期邀请的分享人,我都先认真多次与对方讲,如果人不多,也不要太在意,来的都是自己选择的,没有任何安排。来几个就对几个人讲。麦子:其实很多讲座,有个人想听的人听,已经是很好了,因为如果参与的话,只要其中个人问问题,就会讨论不少时间。当然,讲的人自己也要知趣:很多人在上面夸夸其谈,而下面的人再想回家或再晚了,食堂没菜了。wjew:以前,我定的。个人预约,就做一次培训或分享。图谋:现在好多事情,需要‘表面光’,做面上功夫。韩红:人以上预约,好,我以后也按照这个来。夏花:个人就可以啊,真好,一定是有效分享。在质不在量。wjew:对呀,你先有个自己都能认可的底线数,就无所谓了。每增加一个人,你心里就增加一份惊喜。夏花:@麦子@麦子有的时候也是主办方为了完成任务,搞面子工程,但是讲演人不知情,用心分享结果却是一场‘演出’,或者没有做好宣传,没有找到合适受众或者激发受众兴趣,而导致台下无人用心听讲,确实是对其很不尊重。夏花:@wjew确实。wjew:另外,我有一个小心得。请人分享,一定不要取过大的题目,越小越好。越大,越没法聚焦人群。看书的猫:就是要讲痛点。wjew:每天读书,只要有心得与启发的,我都会做成一个ppt页面,存下来,用的时候一搜索就可以。同时保证ppt的风格字体等一致,放在一起,不需要任何修改就能用。书中原文:有个学生过来向我抱怨。‘古典,我的人生毁了,我只差两分就能上北大,可现在只能在这个烂学校。我永远也不可能变成我希望的精英了,我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为了证明这个‘永远也不可能’,他接着举例子。‘你知道这两所大学差距有多大吗?北大有多万册藏书,我们这个鬼学校,只有不到万册,完全没法比。’他叹气道。‘那你看了几本呢?’他蒙了,挠挠头说:‘本吧。’。看书的猫:哇,这个方法好,我要记下来!@wjew感谢分享。wjew:其实,别人的分享,人再多,是别人的。你人再少,也是来听你分享的。所以享受自己的阅读分享与信息素养培训吧。自由的行者:青华老师,能否分享一下呢?wjew:分享一个?煮酒论*:羡慕能这样读书的状态,这得多自由的时间啊。wjew:提高效率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自己能有时间吗?自由的行者:一是你的这些ppt能不能发出来共享学习;二是有没有可能搞一次线上直播的读书分享。看您在东北师大搞读书分享搞的风生水起的。夏花:哇,感觉这种状态很棒。wjew:我有一个日知录.ppt,每天争取就放一张ppt上去。riff:首先要像刘馆一样爱读爱记录爱分享,这个真不是人人学的来。看书的猫:记录这个好方法我决定现在就做起来,分享是断断续续在活动中培训中和朋友圈里一直有做。确实坚持不易,但坚持久了很有益处。每天记录一个小的思想火花。爱书人:@wjew谢谢分享!wjew:这两年做阅读分享,如果非得总结一点‘知行合一’的感悟,就是:现在每读一本书,都会有意识地想,如果下次我分享这本书,我会从哪个角度,分享哪种框架、哪几个细节,哪些是与我自己的人生经历是相关联的?看书的猫:哈哈,同感。wjew:因为你的这个QQ名,所以分享一张ppt,也是前两天朋友转发,我保存下来的。看书的猫:好嘞。这个QQ名用了二十多年了,后来真的是又有书又有猫。南师馆员:我读到好书,会做个ppt,摘录精彩语句,写些感悟,这样才算没白读吧。青青草:@wjew收到,感谢老师精彩分享!闲在心上:我喜欢用笔记在本子上,加深印象,分享的时候能从脑子里蹦出来。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阅读分享会案例推荐[EB/OL].(2021-11-19)[2025-04-04].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9488.
[2]wjew,看书的猫,夏花,等.阅读分享会案例推荐[DB/OL].圕人堂周讯,2021(393):32.
[3]wjew,看书的猫,夏花,等.阅读分享会案例推荐[DB/OL].(2021-11-19)[2025-04-04].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9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