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我准备系统地写一个自查报告,已经做好前期摸底,准备提笔写,但总是思路捋不清,怎么把这些零零碎碎的问题用条线串起来,再提出可行的方案,有规划有标准有流程地实行。脑壳痛,恨自己脑子不够用。有没有哪位前辈、大佬做过类似的事,让我学习学习呀。目前是数字资源采购,我们馆已经立了智慧图书馆的项目。看了一下,最理想的状态是南京大学图书馆,但是照着那个标准,感觉差距太大,都有点无从下笔的感觉。陕科大*:@yy 请问贵校是什么层次的学校?贵馆用于资源建设的经费大概是多少?yy:数字资源建设前些年有1500万,现在1300不到吧。徽子:@yy 我们略高,有1600多万,占资源建设总经费的90%+。陕科大*:比我们高多了,对照南大也准备上超星系统?yy:前端上了,但是后台的管理和分析没有上。我前几天听了邵波馆长的讲座,有AI技术本来是可以实现跨越式转型,前提是我们的基础数据要准确牢靠。但是大家都知道,国内这块做得有多不好,就算南大图书馆、重大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等大佬把数据大模型跑出来,我们直接拿着用,也得有我们的基础数据,但是到这里就得卡住。说到底,还是跟读者的交互太少,等到大数据时代来临,根本无米下炊。真的是。闽农林*:@yy 数据都在信息中心那边——图书馆能不能要到数据?要到的数据是不是图书馆需要的格式?如果格式不对,图书馆能不能对数据重新整合或者清洗?这些问题不解决,哪来的图书馆数据基础可言?yy:是的,这个问题2020年时我跟重大的老师交流过,她们自己带了4个计算机的研究生自己在清洗。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能够捕捉的读者行为数据太少,正常的大数据模型,一个用户的数据都是整合的,我们图书馆存在一种问题,就是前端的数据,没有读者账号,除了借阅数据,其他的都是无法对应到用户个人行为的。闽农林*:@yy 对啊,数据都是信息中心给的啊——真正能够实际监控到读者行为的,是信息中心啊!yy:所以图书馆没有自己的数据中心,AI是用不起来的。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AI技术需要的基础数据图书馆难以提供[EB/OL].(2025-01-03)[2025-02-06].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3359.
[2]yy,陕科大*,闽农林*,等.AI技术需要的基础数据图书馆难以提供[DB/OL].圕人堂周讯,2025(556):14.
[3]yy,陕科大*,闽农林*,等.AI技术需要的基础数据图书馆难以提供[DB/OL].(2025-01-03)[2025-02-06].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3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