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汉华*:名校毕业生流浪16 年:天桥下住10 年每天坚持学英语聊起图书馆方面的专业人士,陈颖如数家珍:‘武汉大学的图书馆专业全国第一,有彭斐章、黄忠宗、皮高品;南开大学有来新夏,是著名历史学家,来我们学校开过讲座。’对于以前的经历,陈颖还记得很清楚。他称自己1984 年第一次参加高考,上了专科,没去读,‘如果去了,毕业后分到县里银行,现在至少可以当个副行长。’1985 年,他考了490 分,被华中师范大学图书情报专业录取。他表示那一年这个专业是专科招生,第二年改为本科。http://news.163.com/18/0607/20/DJNOMMTJ0001899N.html。
图谋:吴老师分享的信息,我全文浏览了。这类社会新闻,其实提供了多种观察视角,值得关注。与图书馆、
图书馆学、
信息管理、
图书馆员等相关度甚高。
图谋:也可以作为好些论题的素材。这篇新闻的作者,能够准确列出彭斐章、黄忠宗、皮高品、来新夏等诸位先生的大名,说明也是做了功课的。从新闻报道的内容看,似乎有更多的故事。图谋期待该文主人公的明天会更好。
吴汉华*:这个故事在专业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所以是个非常好的论文选题。他是图书情报专业毕业,毕业后分配到了图书馆工作,这是和我们专业有关的事实。至于离职及流浪,那是他自己选取的。如果继续深思其背后的动因,是不是专业中有一些制度尚欠完善?只要来到图请专业的人,都是人才,都值得尊重,需要大家一起关爱呵护。仅仅是后学的一点职业感悟,仅供各位老师参考。
图谋:关注图书馆员的精神卫生.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375801.html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运作的重要资源。图书馆员的精神卫生活动如何开展?无论是
图书馆管理者,还是图书馆员自身都要对精神卫生问题有所认识,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和普及工作。某
网络社区‘谈谈我们学校的
图书管理员’有一条评论‘不要以为在学校里工作,就配称老师了。不要以为在图书馆工作,就满腹学识了。’笔者以为言之有理。围绕图书馆员群体的精神卫生,认真研究,有的放矢。关注图书馆员的职业认同、社会认同、归属感及职业稳定性,以及图书馆员的权益保障等。图谋2010 年的一篇旧文。
吴汉华*:在美国ALA 能够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受到所有馆员的全力支持,就是因为具有这种职业关爱与呵护精神,所以才长盛不衰。反观英国,由于图书情报职业者协会的无为与中性,正处于萎缩状态,具体可以参看我和研究生姚小燕写的《英国图书情报职业者协会研究述评》。国内的情况,大家更清楚了。
图谋:此次,舆情热点人物陈颖先生的个案,也可以‘增补’进图书馆员精神卫生话题。
吴汉华*:将此次讨论话题,继续深挖,写篇好论文投稿好期刊发表。
图谋:这方面的问题,找准切入点是有研究价值及现实意义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溶冰猛浇热水,恐怕并不是良方。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关注图书馆员的精神卫生[EB/OL].(2018-06-08)[2025-04-13].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3866.
[2]图谋,吴汉华*.关注图书馆员的精神卫生[DB/OL].圕人堂周讯,2018(213):25.
[3]图谋,吴汉华*.关注图书馆员的精神卫生[DB/OL].(2018-06-08)[2025-04-13].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3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