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图书馆领域,有部分有条件的‘头部馆’,跟踪前沿技术,积极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无可厚非。当前,诟病较多的是,实在没有条件的也在跟着感觉走,轻轻地就像风一样自由。图谋:zhxy老师别骂我就好,其实我知道您这个提问是有预设答案的(想要的答案是‘不必要’)。宇:积极跟风,慢慢图书馆传统本职工作已经不重要了,忘记了什么才是基础。zhxy:还是平台会玩。木木贝: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徽子:@小河弯弯 有实力也得把基础工作做好啊,实力不还是从基础工作中来吗。徽子:@图谋 一个馆有可能通过内部分工,实现同时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和做好基础工作吗?我觉得可能是可能,就是做好基础工作的馆员相当于是在奉献啦,活干得挺多,待遇差不多,对评职称也没用。读书达理:做基础工作相当于做家务,不利于炒作宣传。毕竟‘炒作是炒作者的通行证,低调是低调者的墓志铭’。麦子:@扣肉 大数据一定是同样命运,这用的地方实在不对。等于是菜市场里买菜的说要用高等数学。www:不过,这次的热点AI比元宇宙靠谱,在图书馆看得见的领域应用都还比较成功。而且大环境open力度大,以后应用的门槛会越来越低。麦子:@www 是,这AI实在厉害。www:@扣肉 还有阅读推广,对高校馆的误导是极深的。个人建议,公共馆叫阅读推广,高校馆叫文献导读。两个类型的图书馆,服务对象不同,目的不同,评价不同。那么手段就不同,但是我见到的高校图书馆这类工作跟风公共图书馆,自娱自乐。阅读推广的提出本来就是面对全面文化素养来的。可高校图书馆的职责或者说社会分工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不要去抢人家公共图书馆碗里的饭。高校图书馆完全可以从学科服务的角度入手,面向教学和科研做好文献导读服务,效果比那些活动,微信号推广实在,实用多了。徽子:对。高校馆有学科馆员,但好像不干文献导读的事。麦子:@www 只要是前几年这里常讨论这个问题,我就像附近住户遇到跳广场舞的,弄怕了。www:文献导读做好了,你比老师们更了解学科领域的文献资源,学科动态,老师都回来找你,你在学校就被人依赖,才有岗位,才不会被压缩编制,因为你是专业的,老师没有时间精力做得比你好,他会让他的学生找你咨询。飓风:@www 完全赞成,现在有些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已经变质了,搭着阅读推广和提高图书馆知名度的旗号,开展什么传统文化、英语之类的竞赛等活动,完全和图书馆本职工作不搭边,好像图书馆是个大舞台,只要和文化相关的东西都可以弄,真是可笑啊。www:确实。麦子:@飓风 另外就是阅读治疗,这好比是凭空取物。www:我发现,一些高校图书馆一提到阅读推广,就是搞活动。如果面对校外,当然是搞活动有效,但面对校内,还没见过有效的,都是自娱自乐。飓风:我们也想把资源推出去,让读者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主导者,可是读者尤其是老师都比较忙,自身也有经费,推荐资源热情都不高。让我们也比较头疼。@www 完全是为了搞活动而搞活动,而且那些活动千奇百怪,连看电影都算在图书馆推广‘系列’活动里了,唉,真是无语啊。www:国外是不是有这个东西libguide,有这个就老师就不烦你,只要你花了真功夫就能见成效。徽子:@www 有道理哦。飓风:我在一年内至少和5-6个学院座谈过,征集需求,了解学科动态,也建立微信群了,可是一到需要他们推荐资源或者指明学科图书采购方向的时候就都不言语了,没办法啊。www:@飓风 如果我是老师,你要让我给你图书馆推荐资源,出非是我需要,我不会理会你。你自己的工作,干嘛找我?给食堂提意见的人多,但你见过几个人去指导食堂怎么买菜的。飓风:为了学科资源建设,我们都把分类法和学科相对应做出表格,仔细收集资源采购,可是老师们这样有点伤心啊。www: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就是久久为功,需要有人沉浸进去,想投机取巧,短平快的,那都是领导思维,没办法他们压力大。飓风:@www 可是领导让我们说出采购依据啊,。徽子:@www 这我不赞同。馆藏资源还是需要共创好一点。给食堂提意见,并不是指导怎么买菜,而是上湘菜川菜赣菜徽菜等等。类似于向图书馆荐购资源。飓风:有些老师连图书馆有啥资源都不知道,需要的时候就问,结果都在图书馆主页摆着呢。有的时候还说你图书馆不担责任,不推广,主要是推广了他也不知道啊。www:@飓风 这样的老师我其实挺欢迎的,他能想到你,那就是你的成功。www:我从不埋怨用户不知道。飓风:图书馆是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现在看来,我们图书馆应该是被学校最忽视的部门,都没有之一。徽子:比如某博士生,要做某个方向论文,需要大量的文献资源,其中主体材料一定是博士生不太具备条件拥有的,这就需要图书馆上了。@www。麦子:@飓风 有,而且做得很细,经常调整。这是学科馆员的活,但现在这个岗位已经淡化了。www:用户的问题和需求,都是你改进工作激发创新的依据。徽子:@飓风 老师不知道很正常啊,馆员要知道。徽子:@www 对。飓风:@徽子 这样的馆员首先要有学科背景,其次要有时间积累的经验和能力,大多数图书馆都不会这样去培养馆员。领导在位时间短,只看短期效益,所以不会花功夫去做这样的事。www:@徽子 肯定的啊,文献资源很复杂的,要很好地满足研究需求,几个图书馆合力都难的,所以有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我挺佩服前辈们曾经做的工作:某某学科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麦子:@飓风 让老师推荐书我们是不做的,这其实馆藏建设的基本功,因为尽管你不是做这个学科的,你对资源的了解要比老师高。我们是反过来,老师很少推荐,但推荐的,我们有时会婉拒,因为往往是我知道,但我没钱买的。美国这是入职的基本要求。飓风:其实图书馆还有一个主要功能是藏,有些书买完可能就被借过一次,那也是有价值的,可是领导只看借阅率。www:@飓风 这个事情我肯定不会去做,即使征求意见,大家心知肚明,走形式而已。说真的,如果我负责某个学科领域,我对文献的掌握一定会超过老师。碧海潮生:外在的社会环境在变,技术在变,用户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当前图书馆在活动推广上都在迎合,为了完成既定的目标而服务,为了目标而推广,就像不停转动的机器上的螺丝钉,只管沿着设计好的方向不停转动就好了。www:@麦子 就是这个意思。飓风:@麦子 我们也是根据学校的学科设置和科研教学需要来采购的,但是学校不这么看,有个学生说图书馆怎么会有言情小说,结果领导让把言情小说全部下架。www:这个学生不错。飓风:@www 图书馆不该有言情小说吗。碧海潮生:图书馆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什么都干。www:麦子老师之前有很多这方面的发言。麦子:我举一个以前说过的例子,我和以前的直接上司聊过,她是退休后来我们这里的。说现在哈佛不行了,因为以前是老师跑到图书馆来发现新文献,但现在有延迟,这就不行了。www:我重复一下,高校图书馆,又叫学术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不同的。他要看小说,去就近公共图书馆借,咱们不要抢人家公共图书馆碗里的饭。www:当然,如果你们有相关专业就另当别论。麦子:@飓风 你这个藏的角度其实有问题的,但我一两句话说不清,因为这有很多论述,出版后的使用周期,另外和剔旧也有直接联系。我自己的一些文章也写过。飓风:@www 如果这么定义的话,现在80%的高校图书馆的馆员都应该下岗,因为他们干的工作和学术基本都没有什么关系。麦子:@www 是,我们这类的东西除非是简爱之类的,否则是绝对不进门的,否则这馆藏会给人笑的。www:行业脱实向虚好多年了,否则也不会有专业化的这个话题讨论这么多年。麦子:@飓风 当然是这样,但这说起来就没底了。www:@麦子 今年热书发现系统本科高校榜单榜单,还小学语文,儿童读物之类的,我一看借阅数据来自某高校。碧海潮生:@www 这样的问题将会更加加剧。www:所以有一句话叫做不作死就不会死,行业其实就是自己把自己玩死。飓风:还是那句话,首先是外行领导内行,其次是都只看眼前效益,才造成这样的结果。阿拉丁:@www 我们就靠小说撑门面呢。麦子:@www 我以前一直对专业化这个字觉得可笑,因为觉得画蛇添足,而且也没人会让不专业的医生看病。但后来@图谋 解释,我理解了:其实现在就是一个小学毕业的在做医生,你只能给里面的人重新教育,希望出一些专业的。麦子:@www 哎,就是这样。徽子:@阿拉丁 小说借阅量比学术书大多了。飓风:@徽子 都知道是这样才会买小说,因为数据好看啊,再说哪有那么多专业书来买啊。阿拉丁:现在理念是能来借就不错了。飓风:还有一点就是领导不敢缩减经费,万一哪天说评估,藏书量不够咋整。阿拉丁:@飓风 突击买啊。飓风:后续加工呢,咋整!买回来做不出来还是不行。麦子:@www 我们是不能买任何教学类书籍的,不要说中小学的了。上课的课本是放在限时借阅(2小时),课完了,这书是扔掉的。这是图书馆的服务,但和馆藏无关,我们是一个人管理员负责的。阿拉丁:@飓风 那是外包的事。www:@麦子 涨见识了,这应该和知识产权制度有关。叮咚:图书馆各种不规范、不专业的操作,归根结底还是馆长的非专业化,那么为什么学校总让外行来当馆长呢?我想了一下,应该是因为学校的组织部门都是行政人员,平时根本用不着图书馆,也不了解图书馆,他们向校领导推荐人选的时候,根本不会想到图书馆是一个专业机构或者学术机构。如果校领导也没有这个意识,就导致现在的局面了。麦子:说实话,美国高校馆每年要进5万本书其实难度极大,因为不能有复本,绝大多数的出版物是不在馆藏计划里的,另外书实际上是一本本选的,由于有大纲采购,所以解决了大部分的问题,但遇到像中国的出版物,就只能一本本选。叮咚:@麦子 书商提供的纲目采购目录里,不包括中国的书吗?麦子:@www 不是,和馆藏策略有关。就是馆藏计划(是按索书号分的)是把这些书排出的。飓风:@徽子
如何真能这样,还会出现上面讨论专不专业的问题吗。麦子:@叮咚 纲目采购只有英语世界的。www:@飓风 挺多的啊,学术领域,英语语种的你都买不完。飓风:@叮咚 中国高校也不会在采购目录里制定外版图书,只是按需采购而已。叮咚:@麦子 原来如此,明白。www:@麦子 感谢,原来是这样啊。飓风:@www 对于综合性院系当然没问题,对于专业类院校采访简直是受罪。叮咚:@飓风 有进出口公司会向国内的馆配商一样提供征订目录的。麦子:@www 是,我一直说我是只看出版社,不注意什么国家的。飓风:@麦子 能买外文原版当然好了,可是大多数图书馆中外文经费是分开的。@叮咚 给老师发过去老师会看吗,除非有学科馆员来采选。www:所以要做到研究级的文献保障真的不容易,但可以在一个地区,通过协作共建还是可以做到的。徽子:@飓风 比如说,策划一个选题,以安徽省休宁县为例,整理《近代报刊中的休宁文献选辑》《申报休宁文献选辑》《休宁茶业文献选辑》《休宁土地文献选辑》等等等等。那么,以休宁县或者皖南为研究方向的学者,马上就要订车票来你家图书馆了。叮咚:@飓风 那不会,这不是老师的职责。飓风:@徽子 如果这么简单就好了,我们某一特色专业的图书涵盖95%以上,但是受众面窄一样无人问津啊。徽子:嗯,面要打开,久久为功。飓风:@叮咚 原来我们所买的原版书只有两种形式,第一现书展,第二老师推荐。叮咚:@飓风 是,对外文图书经费比较少的学校来说,这算是不错的两种方法了。麦子:@www 这是一个大系统,极费时间精力,我们在10年前因为电子书的大量出现,做了一次小的调整而且根据学科的变化重新审阅了纲目,当时我是馆藏建设的主管和3个馆员和2个管理员前后花了大概一年,和书商代表也开了几次会(每次是一整天的)。不过,这事做了一次可以管10几甚至几十年。@飓风 我们的预算其实是分学科的,这对年度报告和分析有帮助,但我自己不是很喜欢。飓风:@麦子 我们也想这么做,但是学校领导不会批,举个例子,上一年新换的主管领导说要多买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书籍,这样你的预算会全部打乱。我们原来是根据各个专业学生培养计划制定采访原则的,但是学校已经8年没有修改计划了,而且还有新增专业,我们只好不断的调整以配合学校的变化。飓风:其实我最初的想法是纸本资源只买专业图书,电子图书作为其他方面的补充,因为毕竟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是经费得花完而且学校的政策不断变化,想法一直未能实现。麦子:@飓风 我理解,我做了30年,但只做了一次大改。这类东西基本像盖房子一样。www:@麦子 这就是专业的模样。飓风:我想了解学校各个院系的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学生的培养方案,去网站上查找,有的居然是十年前的,去教务处要课程安排,人家都懒得搭理你,唉。www:@飓风 我现在能拿到所有数据,包括每个学生的选课情况,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得益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图漾:@叮咚 有一部分是这样,不认可图书馆的专业性。不过网络中心是专业机构这没问题吧,依旧会任命外行领导。一句话,什么专业不专业,在领导眼里这就是个科级、处级或厅级的官位而已。叮咚:@图漾 嗯,因为领导也是这么被任命的。学而优则仕。麦子:@图漾 只要是任命的,都有类似的问题。另外,即使不是任命的也会一样的问题。比如Claudine Gay,尽管比直接任命更多合理性,但有时想只是程序不同。我当时看这个人就不行。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图书馆在理论与实践间寻找平衡,夯实基础是关键[EB/OL].(2024-07-12)[2025-04-03].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2793.
[2]www,飓风,麦子,等.图书馆在理论与实践间寻找平衡,夯实基础是关键[DB/OL].圕人堂周讯,2024(531):50.
[3]www,飓风,麦子,等.图书馆在理论与实践间寻找平衡,夯实基础是关键[DB/OL].(2024-07-12)[2025-04-03].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2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