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资料的数字化工作管理

   圕人堂周讯(总第101期20160415),第14页,海边 整理 王启云 助理   
中央音王:我们馆长就一直在想,以后要少买CD。转而购买在线视听服务。订阅的东西。
麦子:@中央音王,这个问题展开说,又会变得较复杂。对一般图书馆,绝对是。但如果你是中央音乐学院,就不仅仅是,否则眼光有点短。
中央音王:主要是考虑到经济问题。因为CD本身的寿命有限。盘片本身的质量越来越差。
麦子:
@中央音王,这只是一个部分,你没有想到我想到的。而且这是托词。关键是:你是不是要建成中国最大的音乐收藏?还是服务一下,有点古典音乐听听就好了。
中央音王:不是啊。因为没钱,以后也没钱。而且,我也不对外。我能把师生的教学服务好就不错了。
gaozy:王鹏,我这方面不熟悉,我觉得数字资产化,比CD会不会更好发挥作用呢。
麦子:
@中央音王,我的顾虑是特别东西是没有streaming。
印度阿三:听起来中央级别的应该不差钱吧。
中央音王:问题我们学生少啊。学生少的学校,经费就少。
gaozy:搞精英教育。却又缺乏经费来源,这和规模产生效益冲突了,麻烦。
麦子:
@中央音王,搞音乐的没钱,即使有,估计是老公的钱,没法捐给学校。
中央音王:我们现在的思路是,把我们独有的东西做好。因为别的更有钱的学校和图书馆,他们可能也会做一些东西。但是有些东西,是我们独有。
麦子:
@中央音王,那还是应该有cd,另外,把这些东西数字化(不流通)。
中央音王:我们馆长就是考虑到数字化本身的成本太高。
麦子:先以不流通的方式数字化,版权问题以后再说。
中央音王:不是版权的问题。是因为馆员人数少,干不过来,所以只能聘外包公司来进行数字化。这成本就上去了。
gaozy:这种载体类型本身就比较复杂,鸡肋一般。
中央音王:归根结底还是钱的问题。当然外包公司本身有很多高级的设备。我们买了也不合算。比如VHS录像带转制成DVD。这设备很复杂。外包公司都用的是电视台级别的编辑机。
麦子:你们这个情况倒是有意思。
gaozy:服务中一切的问题都是钱的问题。怎么在有限经费下最大化收益,这就让专家和馆长去想吧。
麦子:可否直接数据化,转DVD不是好办法。
中央音王:这个肯定的,我就是举个例子,有数字化的文件,DVD是为了方便流通。
麦子:为什么不用一般的,我们有几个,就几百块钱一个。你还不是拿来流通?
中央音王:我们不想用一般的啊。目的不仅仅是流通。
印度阿三:你的荷包不支持你的想法。
麦子:另外有副本不流通?
中央音王:因为我一次数字化后,还能供给我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放网站上给读者看。以前建的点播系统。录像带跟扫描仪一样,你想要多清楚就能多清楚。当然有的时候确实受到实物的状况限制。比如我们以前扫描的乐谱,那时候只有100dpi。现在就觉得根本不行。还有我们很多珍贵的教授手稿原件现在也在等着数字化。
麦子:你这个分享很有意思,谢谢。
gaozy:这类东西还是留给历史来解决的好。现有的任何方式从以后看,可能都是有问题的。技术太快。
麦子:你们这个有意思。
中央音王:当然这是馆长的想法,都数字化。我个人是觉得手稿这个东西,即便他很珍贵,也不具有什么学术参考价值可以值得数字化的。现在做数字化了以后,就只能是等着这个人变成什么什么家,出名了,我就弄一个什么东西出来。
印度阿三:错,作者成名之后就猛了。
麦子:也不是。就要决定内容和实物中哪个更重要。
gaozy:其实就是数字资产化,但目前没有完美解决方案。也不是钱的事。
中央音王:因为他们的这些东西,应该已经出版了。有现成的书。这手稿只是很珍贵而已。但是你要说他有什么实际的价值,还真没有。
印度阿三:现在你要收个名人手稿原件什么的就好了,眼光放远点,百十年之后呢。
麦子:那样的话,实物(比如拍卖价值,更高。数字化就不必优先了。
中央音王:我们的这些东西缺点就在于,它不具有炫耀的价值。比如红色娘子军。这个剧的作曲家手稿,你说有啥用。没有用。
gaozy:要从历史文物的角度去看,从保存的角度。
中央音王:对,就是这个问题。大家都觉得这个东西很好,值得保存。
麦子:保存就可,不必做什么,档案一般。
印度阿三:保存好吧,至于有没有用,留与后人吧。
中央音王:但是谁也说不出究竟有什么实际用处。
麦子:未来的用途现在很难说。
gaozy:历史资料,艺术代表性不是现在能懂得。
中央音王:我们去年斥资六百万买了一百多箱巴赫的有关文献。据说还有19世纪的书籍,是全新的。
麦子:钱真多啊,600万可以做很多事了。
中央音王:因为人少,就得找省事实际的办法。可能在我的推动下,我们是全国首先给学位论文申请DOI的。
印度阿三:人呢会变的,技术派看不懂文人派的东西正常,反过来也一样。
中央音王:一般DOI都是期刊申请比较多。
gaozy:哈哈。一件事情暂时没人做,有两个原因,一是确实创新,引领潮流,开创性。二是毫无意义,大家不愿意去做。
中央音王:我们是有把学位论文提要出汇编的现实诉求。馆长指示要在每一篇论文旁边印二维码,扫一下就能看。那这个解决方案,只能是DOI这种终身标识。
图谋:学位论文申请DOI,其实有个问题。学位论文属于灰色文献范畴,它与期刊文献的地位是不一样的。我比较好奇的是,这块当前这么做的多么?
中央音王:万方给我反馈的是,很少。我们的学报,电子出版被知网不知道以什么授权方式独家垄断。然后知网自己注册了他们前缀的DOI。这件事其实我是很恼火的,但是由于学报跟图书馆属于不同的部门,我们不好说什么。而且我们学校学报对于数字权利保护来说,一点都不关心。可以说完全不懂。
图谋:通常应该是有授权的。还是因为处于边缘地位,生存不易。很多学术期刊,处于这种境地。
中央音王:我们的学报,问题倒是不大,毕竟音乐类我们是老大。
圕人堂周讯(总第101期 20160415)- 18 -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视听资料的数字化工作管理[EB/OL].(2016-04-15)[2024-07-07].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945.

[2]中央音王,麦子,gaozy,等.视听资料的数字化工作管理[DB/OL].圕人堂周讯,2016(101):14.

[3]中央音王,麦子,gaozy,等.视听资料的数字化工作管理[DB/OL].(2016-04-15)[2024-07-07].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