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高校馆的同仁们,有没有搞过本校学生借书量分析之类的工作?Sparks:汇文系统有的吧。海边:数据可以统计出来,想借鉴交流分析大纲。如何在统计到的数字上再搞出什么名堂吗?tianart:能。我当年用过典型读者个体分析,套信息素养。寒枫:同求读者统计分析实例经验。咖啡:我有写过本校借书情况的分析论文。咖啡:根本不用调查。想想都知道学生想要考级考试的书,畅销书,励志书。咖啡:图书馆搞数据分析,所谓的大数据,其实根本就没必要,平时借阅处通过观察就能得出结论。cpulib*:统计下后台访问情况就了解大概了。咖啡:还有就是一些专业课的书。基本大学里的图书馆借阅情况都这样。第一受欢迎是文学类的闲书,比如网络文学;第二受欢迎是四六级和考研这类书;第三受欢迎是专业课程书。我曾经为写论文查过十多篇数据分析论文,基本不会逃出这个结论的。都是文学类浅阅读和考试类书籍为主。总体倾向阅读的‘浅’‘短’‘轻松’化。广东肥羊:我们学校体育专业超过1/3的本科生大学四年没有在图书馆借过书,音乐专业也差不多。图志粒:我们馆也是。咖啡:全世界的大学生都应该是差不多的。互联网的影响。广东肥羊:问过麦子,他们不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买小说。cpulib*:我上文献检索课就说特别感谢那些四年没借过书的同学,因为他们太体谅学校了。咖啡:你太幽默了。cpulib*:第一节实验就是每个人用借书证号进入我的图书馆截图。图志粒:麦子他们不买休闲类小说和休闲类的书。hanna:国外学校有要求,必须到图书馆借阅专业书籍,国外教材也不收。包括诸如我们这边的教育部规划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之类的。咖啡:那应该是美国的制度。起码中国的大学图书馆都是一样的情况。cpulib*:是的,借不借书是人家自由。咖啡:不是美国的大学图书馆是怎样的呢?比如非洲,东南亚这些地方。不见得和美国一样都是规定大学图书馆不买小说。cpulib*:如果每个人都是学霸,图书馆肯定天天被投诉呢。罗维尔:我馆文学类借阅排行久居榜首。中原劲草:文学类是浅阅读?那读《红楼梦》和《百年孤独》这些都是浅阅读?人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搞科研?人读大学开始就是奔着科研去读大学的的?咖啡:不是文学类是浅阅读。而是很多学生借的文学类书,大多数是网络小说和幽默笑话之类的,或者是电视剧的小说。读文学经典的少之又少。起码我馆如此。cpulib*:文学居首不管对工科还是文科学校都是好现象。就怕工科学校文学书没人看。不过现在的文学书确实质量有待提高。云霄一羽:我们没有理由评判学生看的书是好书坏书、格调高或格调低吧?中原劲草:读书不求功利,只有心有一得或者片刻的感动不也很好嘛。咖啡:当然要评判。学生读的是大学,自然要读深度的图书。cpulib*:口语话太严重。咖啡:否则读大学就失去了意义。中原劲草:那看来我首先就是白读大学了。咖啡:你去公共图书馆借休闲小说,一点问题都没有。你在大学,大学首先就要倡导读经典,读专业书。云霄一羽:问题是,他们读了网络小说之类的书,也能正常完成学业啊。咖啡:这就是大学制度的关系了,严进宽出。中原劲草:那大学文学院都是开错地方了,应该开在外面公共图书馆了?云霄一羽:况且,图书馆也进了很多网络小说。素问:我们学校的情况是,自从搞一个标准化考试以后,试题类考试书就供不应求了。其他学术类看的人越来越少,我当年在流通部而且经常在一个专业样本书库值晚班,这个印象很深刻。但是,那些思想深刻的社会科学类图书我们馆本来就少,而且小学校没有这个氛围读这些高深思想书籍。咖啡:图书馆进网络小说是为了提高利用率。学生就爱看这些书。2014:有些网络小说还挺好看的,但是有些真的太烂了。云霄一羽:确实,咖啡老师要表达的意思我们也懂,恨铁不成钢。咖啡:美国的休闲小说貌似只有公共图书馆才能借到,大学里是不买的。刚才有人咨询过麦子老师了。印度阿三:读什么书是私人的事。素问:学生不爱读专业书是教育的问题。图书馆无法解决。中原劲草:中国是中国,因地制宜。云霄一羽:既然图书馆人已经把关了,这些休闲类的书也进到馆里了。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指责学生说,来图书馆看这些书,不好呢?清风:不爱读专业书,是因为烂的专业书太多了。已经对专业书失去信心了。素问:如果学生在学校读书,时间不够用,他/她会去读这些无聊的打发时间的书吗?印度阿三:估计没有休闲类的书,图书馆人更少了。中原劲草:那应该建议北大中文率先解散了,这样其他高校就不用效仿开设中文系,不用读小说、散文、诗歌了。cpulib*:一般学生对图书馆的书也不会有什么特别要求的。素问:大学教育方式不对头,图书馆没有办法解决。咖啡:根子是中国教育的文化基因使然。而教育基因取决于社会的发展。所以图书馆是没办法的。为了提高图书利用率和借阅率,只能进很多网络小说这些浅层次的书。和当下影视剧喜欢拍网络小说,宫斗剧一样。cpulib*:适当组织师生现采就是一个补充。咖啡:老百姓喜欢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而老百姓一般都不是喜欢深度思考的。这种家庭文化基因也转移到了孩子身上。清风:大学几年,能培养个把书看下去的习惯就不错了。Daisy:科技发达了为啥还会倒退呢。hanna:那是买书的人的问题,这些书不买进来,读者也就不会看了。咖啡:不是的,这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互为因果,永续循环。互相影响。Daisy:真的感觉现在的这种碎片化阅读方式比不上以前传统的阅读方式给人带来的影响深远。咖啡:有些网络小说是好看,但是大部分是没内涵没文采的。好看的网络小说,基本都是修仙修道,要么就是宫斗,对学生成长毫无意义。hanna:我们馆首先小说就是有限制的,网络小说更是严格把控。要不然每月的采购统计I247高高在上实在难看,书架上一堆五颜六色的怪里怪气的封面更是吓人。学生也会提意见,嫌这些书不好。咖啡:我这里I247.57是最多的,都快没地方放了。素问:学生如果在专业上要花很多时间完成的话,他/她就不会去读这些劳什子打发时间的浅阅读书了。中原劲草:为啥读些散文、诗歌小说就不是深度阅读呢?散文里有大智慧,小说里有人生哲理,诗歌能让人血脉偾张、也能使人掩卷长叹,多彩的百花园,为啥在某些人眼里仿佛就成了一堆垃圾场了呢?素问:现在学生时间很多,为什么很多?因为专业背背就能过关啊。广东肥羊:我们学校2016届毕业本科生在校期间平均每人借书45册次,数量实在是太少,我找到一篇讲77级的,大学四年都是借200册次以上。咖啡:@中原劲草,我们说的是学生喜欢看网络小说。喜欢看散文和诗歌的学生现在也很少吧。素问:记得以前谁发过几个学校的借阅排好榜,牛校的都是专业书为首。咖啡:《中国合伙人》中的王强,据说一年读200本以上的书。hanna:@中原劲草,您说的这些都是好书,关键在于买书的人的品位和选择。咖啡:@素问,您说的很对。Daisy:哎,现在的他们一点都没我们那时候爱学习,可以利用的资源那么多却反而学到的东西更少了,真的好感慨。图米:我在大学就没借过书。Daisy:我倒是借得多。看完的少。素问:@中原劲草,您说的这些高雅书还真的没有几个人认真看。hanna:我们这边看经典小说的同学较多,关键是想看网文也没地方看啊。海边:77级的,那个年代没有网络和手机啊。中原劲草:文学包括的范围很广啊,干嘛要先急于否定一些东西呢,而不是让它在历史的选择中自我淘汰呢?hanna:看不到也就不看了。Daisy:手机有时候真的挺害人的。咖啡:所以选择多,不如没有选择,一条道走到黑的好。图米:图书馆不是唯一能看书的地方。不能以此否定说人家不看书。hanna:网文手机上看看就行了,没必要买进来。动辄几十本,吓人的很。咖啡:所以和馆藏非常重要。hanna:我也看网文,坐车的时候手机看看,本就是消遣。Daisy:是的,像以前包分配工作多好,不用选择。咖啡:那时候多省事,毕业即就业,多好。图米:以前看金庸古龙的小说书都翻烂了,现在网上随便下电子版看。素问:其实,花多少时间看专业书,和本校的教学质量相关,当然不一定非看图书馆的。咖啡:金庸的小说太经典了。现在的网络小说的水准,哪一个能比得上金庸古龙的?Daisy:真的觉得看纸质的书感觉还是不一样,还有浓缩简写版也替代不了经典长篇。hanna:金庸古龙是入文学史的,地位可不一样。咖啡:我现在习惯看电子书。中原劲草:金、古当年还是不让进高校图书馆的呢,觉得是旁门左道。图米:网络上有写不错的,明朝那些事儿不是就先在网络上连载的么。Daisy:但其实只要看书就好,不管什么,至少能去到现实不能到达的世界。小洋:人家也看书,只是看的是网络书。hanna:那就好评出来之后再买也可以。小洋:图书馆借阅量低不能说明学生不读书。咖啡:这句话说的非常无奈。印度阿三:没书的时候纸上有字就看,有得选了,就没法看了。中原劲草:都是市民里面流行开了,图书馆才跟进去买的。hanna:我们曾经做过统计,网络文学十年的一个评奖,买了前十名的。云霄一羽:文艺这些东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呈现方式吧。邓丽君、金庸的遭遇和变迁,也反映出人们接受新范式有多么难。图米:现在kindle能在网上找到好多好看的书。咖啡:关键就是正史需要动脑筋,大部分人是懒得看的。而明朝这些事写的通俗易懂,所以看的人多。反应了整个中国人看书的浮躁心态。云霄一羽:所以,我们现在痛斥网络小说的浅薄,但若干年后,一定会留下来领后人赞同的经典呢。图米:能把难懂的事写的简单有趣是大本事。咖啡:确实是大本事。但仅对作者而言。素问: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号称大学图书馆,其实自己没有把自己当作研究型图书馆,什么书都买。hanna:那就不是图书馆的事,能沉淀下来的是市场的作用。印度阿三:群众喜欢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图米:看看外国大师的科普书就知道。咖啡:如果因为明朝这些事,看好,然后去看《明史》之类的正史,那才是好的读者。群众一般喜欢的都是肤浅的。所以浅阅读盛行,太正常。图米:都是故事怎么就肤浅呢。hanna:真那么动脑筋,就不是老百姓了。图米:道理都是一个道理。咖啡:所以精英永远是少数人。一直很*:@图米,你的观点很新颖,抽样调查、数据调查因为采样的方向如果是错的,那么得出的结论也一定是错的。学生借阅率低就一定不读书吗?可能馆藏不行,无书可读,自己买书去读了。所以各馆在馆藏质量上要把好关,这是正题。而如果只讨论学生读不读书,就跑出书人堂的圈了。图米:不是研究历史的人没必要去为难自己吧。咖啡:即使在图书馆工作的各位,也并不见得多么爱阅读呢。hanna:问题是大学是培养精英的地方。扩招之后,精英也变成老百姓了,图书馆买的书也就泛滥成灾了。Daisy:精英的话应该大多还是有大量阅读的人吧。咖啡:其实大学图书馆的定位应该是培养泛精英化的大学生读者。咖啡:泛精英化,不是精英化。这个概念可能是我最先提出来。介于大众和精英之间的阅读层次,即可。云霄一羽:咖啡老师,把你说的这些系统的表述出来,特别是这个面向泛精英化的阅读服务,应该是新东西好东西。小馆小员:我们是小馆,借阅量不大,而且整体情况和老师们说的也差不多。公共小助理:馆员不喜欢看书,有职业倦怠这一说吗?仅此而已:馆员不看书,图书馆靠啥做阅读推广?。仅此而已:采编岗位适合做阅读推广,每天看新书。仅此而已:干净安静,整洁有序,馆员的笑容,埋头看书的读者群,这个图书馆就愿意来。一个读者跟我讲的。江西旅*:太对了。spring:确实。仅此而已:馆员的笑容,最稀缺的资源。图书馆不缺书刊,也有用不完的电子资源,馆员的笑容,少啊!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读者借阅情况[EB/OL].(2016-10-14)[2025-04-07].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2353.
[2]咖啡,hanna,素问,等.读者借阅情况[DB/OL].圕人堂周讯,2016(127):27.
[3]咖啡,hanna,素问,等.读者借阅情况[DB/OL].(2016-10-14)[2025-04-07].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