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插个楼,各位同仁,读者年度借阅排行榜是按读者年度借阅次数还是借阅册数,或者两者按权重比值(比值多少)来衡量的,谢谢。闽农林*:@天天 我们目前的统计指标是按照每个读者的当年图书借阅册数排序。天天:比如有个老年读者每天都来图书馆,借了书就喜欢在馆读,然后下班就还,每天都这样,年度排行榜要不要把他排进去?他就看那一本书,册数少的可怜,但次数高的惊人。公共图书馆同仁不应该多研究些这些问题吗?最好再提升到学术层面。biochem:看100遍,还是一本书。天天:是真的就每天坐服务台,自己感觉枯燥无聊无所事事不思考吗?但他的读书热情也很高呀。现在好多头部馆读者不持证就随便进,那只有进馆人数统计,借阅数据不低的惊人才怪呢。为了拿数据说话,腰杆撑起来,强烈建议所有馆必须持证入内,否则没数据怎么在领导面前说话要资源。每年那么多购书经费,结果数据少的可怜,不年年扣你经费领导才有毛病呢。逝风:@天天 我这的名义是优秀读者领导表示还要参考图书捐赠和其他活动进行综合考量,以册数作为主要参考指标之一,不考虑次数。天天:前几天群主分析借阅量下降的问题,是真下降了,还是我们没有建立数据意识,过于便利读者而忽略了数据搜集,值得进一步分析。例:大开架大流通下,我不持证进入馆内,每天馆内不借只读,可是这部分数据都丢失了。国家数据局都设立了,我们还是应该跟进一下。品:@天天 难道反复读一本书就不是读书。这就是自寻烦恼。读者反复借阅一本书没有违反规则,没有影响他人。另外,这个读者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老年人读的慢。可以给他颁发证书。一张证书,一个章的事。阿拉丁:发展为馆员,天天来上班。麦子:@阿拉丁
如果这样,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应该只在银行上班。品:@天天 持证进馆有时候可以理解 ‘进店有最低消费,服务费’。麦子:如果太在意借阅量,除了数据造假之外,可以奖励借书的人,每借100本送鸡蛋什么的。阿拉丁:@麦子 可以预见,读者如云。清:@麦子 送蛋。麦子:这样,又可以解决世界难题:精神食粮到底等于多少蛋白质和热量。阿拉丁:最好,图书馆后面再办个养鸡场。麦子:@阿拉丁 是啊,比养猫效益要好,另外,和食堂合作就可以了。阿拉丁:图书馆藏龙卧虎,都是人才啊。品: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蓝色海洋:我们早就有了,参加图书馆的活动送笔送本子。再进一步,也可以搞借书抽奖,借书越多中奖率越高。前几天答问卷送小风扇。麦子:@蓝色海洋 不过,还是鸡蛋实惠。品:最近哪几本书检索,借阅频率高,热点图书短期,或周期性借阅产生的矛盾如何缓解。麦子:@蓝色海洋 我们这类东西一直有,我以前会国内做报告,拿了一堆东西来。会后如果下面人提问,我的助手就会送一个礼物给他:订书机,包,笔……品:@麦子 看读者群体。年轻人给鸡蛋可能没人参与。静心:开盲盒,现在年轻人喜欢。麦子:@品 是,问题是送图书馆文创物品的成本比较高。蓝色海洋:都是数据库商提供的。天天:真要看书送鸡蛋,大爷大妈能占领月球。麦子:@蓝色海洋 长期做还要一个能固定价值的东西。麦子:或者和食堂合作,每借100本书,给一个什么炒三鲜的菜的代金券。品:不少小图书馆,基层馆,新建馆,馆藏体系不完备,结构不合理。我们馆一些常见应该入藏的书,不少就没有。也没有固定的购书经费,采购也不稳定。品:@麦子 这种好像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麦子:@品 这很普遍,但问题是多方面的,比如,馆员基本职业素养。周末:送鸡蛋,很有特色。麦子:@品 年底突击数字的话这办法管用,而且总比强迫的好。在食堂放一块牌子,本周周五加一个大家喜欢的菜,每份一块特价,不过需要去图书馆借15本书。品:@麦子
基础不牢,时间仓促,人员断层等等。比如采编,什么基础都没有,几个星期,一两个月内要完成几十万到一百多万的书采购编目上架。品:@麦子 突击数字,技术手段更有效。麦子:@品 我先前说了,我这办法还是蛮老实的。说实话,技术手段起码还环保一些,浪费少,也环保。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读者年度借阅排行榜是按读者年度借阅次数还是借阅册数?[EB/OL].(2024-05-17)[2025-05-20].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2532.
[2]麦子,品,天天,等.读者年度借阅排行榜是按读者年度借阅次数还是借阅册数?[DB/OL].圕人堂周讯,2024(523):24.
[3]麦子,品,天天,等.读者年度借阅排行榜是按读者年度借阅次数还是借阅册数?[DB/OL].(2024-05-17)[2025-05-20].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