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劲草:说到图书馆的
档案工作,就想起一个多月前从一堆要处理的废纸堆里扒出来的几部
索引,最早的一个已经距今61年了,是当年为中缅划界做的内部资料索引,但是馆里竟然无存。其余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一些馆编的内部资料,估计很多馆拿来交换的也很少存档。
山西大武:这些旧文献要是能数字化就好了。
图谋:这些资料的价值,有待懂行的人进一步探索与发现。编制这样的目录、索引,原本是图情领域的‘看家本领’,时下似乎弱化了。仍在传承与发展的,为数不多。
碧沚东楼:机读目录在
编目外包化之后,目录重复套用,读者能检索到
信息也不容易了。
中原劲草:个人感觉是现在的图书馆考评指挥棒有点指偏了,像这类目录与索引,绝对是
图书馆学科服务该做的事情,但做一部抵不上一篇核心,而且要做好一部目录索引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不比一篇核心的少,久而久之就让人心寒了啊!
麦子:千真万确。
QQ:书到用时方恨少,像这些基础性工作还需要有人去扎扎实实地去做,单靠机器是代替不了人的,还需要人去分析、组织加工、提炼整合。
图谋:许多事情是‘难得糊涂’。当下许多事情确实是顾不上来,只好找捷径,求速效。图书馆工作质量评价,基本是模糊处理,过得去就好。
倒立的魏:在现阶段,人员能力,需求,目标都不清楚的情况下。考核确实只能如此。
图谋:核心能力、核心价值确实需要坚守。当前也确实有做得好的,有待进一步发现、发掘,予以保护与传承。否则,处于驼子摔跤两头无着落的尴尬境地。
QQ:就像原上海图书馆吴馆长倡导的:图书馆不能丢了本,要‘守正创新’。
图谋:当下做的好些事情,多是‘急就章’,表面光。‘把根留住’不易。
碧沚东楼: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孤独,做出能让书变活的书目。
山西大武:东洋人的文献意识是值得学习的。
中原劲草:其实在数字化盛行的今天,这些数字化不是问题,问题是继续接着往下做的源动力不足,大家都在等别人辛苦做出来了好直接拿来用。最直接的就是大家在群里经常看到要这规划方案的,要那书单的。
山西大武:没办法。我们并没有从过去的百年耻辱中学到多少教训。翻一翻人从明治初到投降期间对中国做的深入研究,就知道为啥西洋人干不过东洋人,为啥落后挨打。并且这期间的文献基本都完成了数字化,研究中国连禽毛都不放过。相反,中国对人的研究特别少?明治至投降期间,每年来中国多少人,职业,目的,地域或者街道分布,包括西洋人,日本都有准确的文献记载。
中原劲草:我们的
信息素养教育、档案意识等方面都做的不够好,这是我们的短板。我们的邻居人家有很多确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珍贵的手工索引文献[EB/OL].(2021-02-26)[2025-04-26].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8563.
[2]中原劲草,图谋,山西大武,等.珍贵的手工索引文献[DB/OL].圕人堂周讯,2021(355):11.
[3]中原劲草,图谋,山西大武,等.珍贵的手工索引文献[DB/OL].(2021-02-26)[2025-04-26].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8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