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扣肉 我可能又要得罪人,但你点出了一个很令人思索的问题:这里有很多讲座,PPT,但基本是自嗨和一些反复讲的对实际业务没有任何帮助的内容。你不能说这些东西一点没有用,但未必能提高你的业务水平。
我从很多这里的问答讨论中观察到的是:很多人缺少的是最基本的图书馆业务的训练,而这类东西是需要系统性基本的培训,或者像被乘法口诀一样去背中图法的排列,你靠这网上(尤其是很多和实际脱离的图情大牌的讲座)是根本不可能学到的。
我和美国的情况很不同:此类的网上说图书馆是宇宙中心的讲座极少。和图书馆业务有关的webinar都十分专业,我们馆有一个对电子数据统计很有研究的馆员,她也参加了很多这方面的会议,于是她就自己(没有人让她做)开了一个COUNTER5的讲座,有讲义,分三次。我是尽管是没学好,但的确还是学了很多东西的。
此外,每个馆员自己有自己所属的专业协会和团体,很多在外面很活跃而且的确对全国性标准什么的有贡献的馆员在馆内就是一般的一线馆员而已。这点,唉,就不展开了。国内图书馆员的业务素养的不足其实是先天性的,因为是缺少系统性的训练,靠这些片段性的会议,有点像参加粉丝聚会,开心是开心,但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去卡拉OK练歌来训练嗓子。诲人不倦:参加会议,听大咖讲座,更多的是可以让要求学习进步的馆员能埋下种子,点燃火苗,激发兴趣,感受温暖。仅凭一次会议是无法学习太多知识的,但国内馆员水平层次不齐,这种共同体性质的会议总会帮助一部分馆员成长。麦子:@图漾
专业人要做专业的事情,否则真的很悲催的。弯曲的*:‘这里有很多讲座,PPT,但基本是自嗨和一些反复讲的对实际业务没有任何帮助的内容。你不能说这些东西一点没有用,但未必能提高你的业务水平。’麦子老师的这句话不是一般的对。真要好好提高自己,除了看一些必要的书之外,多看看图情专业的核心期刊,比如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等,有用的、有兴趣的文章就多看几遍,反复琢磨,长期积累、多思考就成大家了。麦子:另外一个角度:我这里讲了很多,但全部加起来的东西,其实不如一篇我写的东西:因为写东西是系统性思索的结果,不是这里东一锤子西一棒子的瞎聊。天天:我认为你们说的不对。高校和公共馆已经很脱节了,我觉得业界应该鼓励并创造高校图情大家到公共馆多讲讲多坐坐多交流交流的机制和氛围。学会应该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我们听大家讲座的目的不是专家骑自行车我们也都骑自行车,而是通过听专家讲座,我们知道原来在我们一直步行之外还可以骑自行车。可能专家好多话我们理解不了,但有一句话能震撼我,启发我,我就觉得很值了。麦子:这是个专业群体,我们不是小孩也不是有心理疾病的人,需要打鸡血来激励,告诉我们不要气馁。天天:全国多少高校图情专业,多到下面调研交流讲座,愿意帮帮公共馆的学者大家太少了,因为他们都很忙。好不容易有好心热心的学者大家愿意给我们交流分享,我们是充满感激之情的。碧海潮生:@天天 高校图情大家为公共图书馆做培训并不见得就适合公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研究环境,学者专注的研究领域不同,讲的高深对公图馆员而言并不见得就是好事,有时候会适得其反,下面听的人整场下来如堕云中,似懂非懂,听着不知道讲了什么,这样高大上的讲座对公图而言其实就失去了原本培训的意义,公图馆员背景复杂,知识结构相对高校而言要薄弱的多,指望高校图情大家给公图做培训提升馆员业务能力,是难以凑效的,有时候可能事与愿违。天天:我不管你们说啥,但公共馆不躺并愿意学习成长的馆员是希望高校的学者大家多来讲讲交流交流坐坐的,你们可以不来,但不要负向氛围引导。麦子:@天天 这类的讲座我在2010年后做了不少。有时我讲完了,一群人跑到台上激动地和我拍照什么的,但除此以外,好像也没什么用。碧海潮生:@麦子 主要是想跟名人合个影,留作纪念。图漾:@麦子 说实话,图书馆工作是很有意义,起码我觉得比搞行政强多了。只是图书馆的重要意义海鲜大咖们从来说不到点上,也不敢说。麦子:@碧海潮生 你说得在理,就是这样。木木贝:@图漾 懂业务的一般都不是领导层,抛头露面的一般不懂业务。碧海潮生:真正想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弥补专业知识短缺,真不能靠参加几场讲座就能提高的,还是得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从基本业务做起,不断的累积和巩固知识结构,日积月累您也能成为某领域的多面手,有在外条件固然好,但前提是先把自己的知识结构打牢固,起码能听得懂并能应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当中,如果业务工作都没系统搞清楚,指望参加讲座就能提升业务水平,那真是天方夜谭本末倒置了(学习能力强,融会贯通除外)。猫奴一枚:@弯曲的直线 如果一味的摒弃图书馆科研工作,也许更多图书馆人就会选择混年限和熬日子,带来的惰性更为可怕。ren:是的.科研对于实践还是有意义的。弯曲的*:@猫奴一枚 图漾老师说的是唯‘科研’的考核制度,并不是要一味地摒弃科研或者完全不考虑科研。猫奴一枚:环顾四周大多从事科研的馆员都是有思想有头脑的人,只要他们愿意在工作中费心劳力一定会超越普通馆员。闽农林李林:@猫奴一枚 啊?科研还会被打压?徽子:@天天 我赞同麦子老师的意见的,听讲座的效果远远不如精读大家的文章,然后基于自己的工作去总结思考。煲汤糊涂:有时会得到启发。图漾:我说过多次,绝大多数图书馆员是摸不到科研的门的,都说核心期刊难发,但人家学院老师发核心并不难,主要还是没有基本的学术训练。你想搞科研也可以,先从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补起,再跟着有经验的老师做课题,等补全了,跟读个博士也差不多了。cpulib*:图书馆的环境本身就不适合搞科研,写几篇文章报报职称这不叫科研。徽子:图书馆的有些岗位也不适合搞科研,比如说办公室,周一到周五,晚上、周末加班常态化,如何静心搞科研?天天:群氛围不是很好。反正不管你们怎么说,我认为公共馆是非常欢迎学者大家前来讲座交流的。不是只科研层面,实践操作层面也会受益匪浅的,它们两者之间本没有那么生分,是人为强制分隔了。学者大家是播种机,会激发聆听者的奋发向上,一颗一颗种子就有几率参天大树。闽农林李:唉,存在即合理……lagerror:图书馆更多的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更多的应该在实践案例方面多交流,至于在图书馆理论方面突破啥的,不大看好。麦子:@cpulib2009 为了评职称,写几篇文章,无可厚非。在和小时的朋友吃饭酒足饭饱后说自己搞科研,很辛苦,也可以。不过,我们这里都是同行,就不要见外了。我自己是写了一些文章,而且还有大概两篇入什么文摘的,但就是好玩而已,就是我喝醉酒了,我也不会跟人说我在搞科研,这还不让人笑掉大牙?cpulib*:那些文章看不懂,所以,就不去凑热闹,死了那科研的心。天天:学者大家你知网翻他们最开始写的文章,再看看他们现在写的文章。文章绝非一日之功。树立目标,加自我激励老师激励也很重要,谁都是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只要不偷不抢,现在写的差也不用自卑。只要你想成长,你就别掉队,努力就行了。所以好的群氛围应该鼓励大家去多写,多成长。而不是泼冷水。谁一开始一写就核心了,谁一出生就学者大家了,都是努力的结果。闽农林李:然后就是很多会议在征文说明中都有特别注明会议主要谈论哪些议题,有兴趣的人,真的可以去尝试写一写啊。大学图书馆学报 http://www.scal.edu.cn/bjcb/dxtsgxb 图书馆学、情报学中文核心期刊 http://www.scal.edu.cn/dxtsgxb/slqq/200505110000。麦子:是不是可以这么想:发文章已经是够难了,尽管中国的图情期刊数量世界第一,还是不够。如果为了职称,这可以。如果就是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而去浪费有限的公共资源,真是不应该。给需要评职称的人一个机会吧。另外,为了图书馆这个连学科地位的合法性都不是很坚固的科目。图漾:@麦子作为在三大学报都有过文章的馆员,我连科研的门都没摸到呢。麦子:@图漾 我根本没和这是同科研连在一块。另外,我写文章和评职称也没有关系,就是想说自己想说的事情,我在10年前就到头了。图书馆就是个谋生的手段罢了,如果要搞科研,应该选一个可以做科研的学科,而不是因为自己做这行,就想拔高这一行,以此拔高自己。图谋:各抒己见挺好,但也不必妄自菲薄。相形之下,图书馆这一行,图书馆、图书馆学唇齿相依,这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福分。惜缘惜福,且行且珍惜。麦子:@图谋 你说的对,但对此事要有公正的认识:90年代美国大量老牌学校去图情学校的关键是图书馆系是被认为是职业学校vocational school,继续办下去,有损学校的学术形象。此前,UCLA和伯克利都有一流的ALA认证的直到博士图情学院,现在都洗得干干净净。加州只有加州州立的圣何塞分校一所学校有ALA的认证,可以用来申请图书馆职位。现在美国ALA认证的图情学校,基本上是一州一个,而且都是一般的教学类大学,而且大多数的学生是函授的。我自己是花了9个月在Kent州立的分校得到学位,然后靠此找工作的。当然,对我来说,性价比高极了,但仅此而已,我是OSU校友。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很多讲座未必能够真正提高业务水平,图书馆的科研也不是谁都能做[EB/OL].(2023-11-17)[2025-04-02].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1838.
[2]麦子,天天,碧海潮生,等.很多讲座未必能够真正提高业务水平,图书馆的科研也不是谁都能做[DB/OL].圕人堂周讯,2023(497):43.
[3]麦子,天天,碧海潮生,等.很多讲座未必能够真正提高业务水平,图书馆的科研也不是谁都能做[DB/OL].(2023-11-17)[2025-04-02].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