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涨价及数据库垄断问题

   圕人堂周讯(总第100期20160408),第9页,让让 整理 王启云 助理   
图谋:赵美娣.知网中断服务对用户产生的影响有多大?.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474&do=blog&id=967279。
长弓:@图谋知网年年涨价,昨天我们也没谈拢,估计也要停了。
论坛刘编:买与卖,并非天敌。图书馆与数据商,剪不断,理剪乱。《图书馆论坛》设立‘程焕文之问’栏目,就是想搭建一个沟通平台。各说各话,互相较劲,不是正常的市场博奕,很容易一损俱损。
嘉懿:要有共识,寻找共识的重叠部分?
论坛刘编:虽然是分享时代,但知识的价值和创新的力量与时膨胀,在国际知识产权保强化的趋势下,或许图书馆将长期面临涨价的压力。图书馆一方面要与数据商博奕,另一方面或许需要为扩大相关经费而奋斗。国家对高校的投入大幅增加,对科研成果产出提出更高要求,那么对图书馆经费也应水涨船高。
论坛刘编:华为的年报有很多解读,从科研支出看,其道理显而易见。从更大的视野看,图书馆数据采购的困境,也与学校经费支出结构失衡脱不了干系。
gaozy:高校图书馆,总体处于弱势地位。经费哪怕与学校事业经费同比增长,但数据库商涨幅过大,难免顾此失彼,举步维艰。
gaozy:刘编所言,良性互动,但让数据库商兼顾社会责任与经济利益,又强人所难,真真做起来是非常不容易的。图书馆经费都来自政府,近些年经济不景气,客观上未来也不可能大幅增加经费,程焕文之问,某种程度上是难以短期解决的。
图谋:我浏览赵美娣老师那篇文字,触动我更多的是文后的评论。
印度阿三:在群主的指引下略微浏览了一下,评论很精彩啊,你停就停吧,反正用户不care,哈哈。
gaozy:中文数据库,对理工医等科研人员,或许作用有限。但他们忘记了,曾经的他们若不用中文数据库,不会有今天的成就。见那些动辄说中文不看的,我心里都是排斥的。对于文科及一般用户,中文重要性不言自明。
图谋:部分人有一种‘优越感’(源于能用或能发外文期刊),乃至目无‘中文期刊’。那些人的成长过程,是否是借助‘中文期刊’?那些人的学生(某种意义上,是其中部分人的衣食之源)是否还是主要依靠‘中文期刊’?
印度阿三:我总觉得以前没有CNKI之类的,原子弹也上天了,现在呢?只看见牛在天上飞吧。
图谋:近年,我国盛产SCI论文(主要为非中文论文),它对于国人的贡献度如何,较中文论文有多少优越感?似乎这也是一个问题。
嘉懿:背后是一个国家赶超过程中的制度扭曲,带来的形形色色的不正常的行动。
gaozy:阿三,世界不同了。当初知识获取不便利,美国培养了中国原子弹之父。现在整个世界再大的创新也无法与过去知识垄断时代相比。知识获取去中介化,便捷化,本身就是去权威化的过程。如现在不再有举世公认的大牛类似。
gaozy:量变带来质变也有合理性。千万篇sci总有出彩或真创新的大作。
广州书童:不要因为中文反对外文,也不要因为外文反对中文。哈哈,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嘉懿:人和厂商都是自利的,问题是,数据商怎么就能得逞了而图书馆日益捉襟见肘,这个是问题的关键?
牛牛:现在全民做学问,大家不安生。
嘉懿:追求利益并不可怕,但是那种损人利己的行动如何屡屡得逞且不收规制,这很可怕?
gaozy:多想了,若真的仅仅是损人利己,恐怕不会有今天。
gaozy:图书馆的抗议,多数是象征性的或工作责任心,因为经费不是出自个人腰包,即便损失,也找不到主。
印度阿三:我觉得没关系吧,看菜吃饭,他涨得凶,就少买一点啊,就像我们这边的房价一样,动则7,800万,什么刚需都给消灭了。
图谋:很多时候,形不成合力,往往是由于层层均是以自己为中心。图书馆层面,其实也可以很简单,学校给多少钱做多少事,不给钱(或钱不给够),那就或砍或停若干数据库。具体到用户层面,高校图书馆‘高大上’的外文数据库,消耗的经费最多,假如做人人平等的‘民意调查’或‘需求调查’,那就随便砍,砍谁都有理。
印度阿三:现在是有钱的学校也玩不起了。
嘉懿:@gaozy 可能说到了问题的实质,数据商的利益得失是实实在在的剩余索取权,所以它行动的决心必然是坚毅的;而高校图书馆的抗争,可能多半是象征性的,因为即便是图书馆节约了资金,图书馆的公务人员也无法索取剩余部分。
嘉懿:数据商是利益的所有者图书馆的管理者只是代理人?
嘉懿:这样,行动的激励强度是不一样的。
gaozy:接我上话。如个别高端数据库,每年即便使用量极少,停用后节省几十上百万的费用并不会给为此而做文献传递的馆员带来一分钱额外奖励。
图谋:图书馆人的‘抗议’更多的体现的是‘职业精神’。
图谋:体现‘一切为了读者’。
嘉懿:职业精神确实很重要,但是一个组织的目标从来都不是单一的,比如图书馆除了‘一切为了读者’的目标,还承载着馆员就业、完成上级命令、管理层升迁等等等,这些目标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冲突的。
gaozy:国内有很大的韧性就在此处,一旦激发体制机制活力,发展动力不可预料。职业精神固然很好,但还停留在小范围内。
gaozy:所以,我个人觉得发展中的问题最终都不是问题。
论坛刘编:讨论热烈,讨论就是生产力。期待大家写成文章,投往《图书馆论坛》的《程焕文之问》栏目。这是目前唯一一个专业的学术讨论平台。来吧,兄弟们,望眼欲穿,等着你!
gaozy:我们很多假大空的口号,将人内心深处的动力与渴望压制,这不符合人性。刘编是业内值得高度尊重有敏锐眼光的老师。
嘉懿:涨价、抗争与知识传播——高校图书馆与数据商博弈的。
嘉懿:这次事件,可能以后还有更多的类似事件发生,并成为社会焦点。
gaozy:大家不要这样,我觉得刘编周末来群里,和我们一样,都是感情使然,要赞他也要赞自己。光来是不需要赞。但那敏锐的职业眼光,洞悉前沿的学术敏感,深邃的职业观察,这就是男神!值得敬佩。
论坛刘编:在交往的群体中,图书馆员是善良纯洁天真可爱的人儿,为我们自己这个群体点赞。
嘉懿:看来,@gaozy @广州书童都是身经百战,见得多了,西方哪个国家没有去过、图书馆的哪个话题没有讨论过。
gaozy:对,给我们自己点赞,想赞我的不必保留。我们有个缺点,就是总是吝啬真心的赞美且羞于表达,这不好。长者的视频肯定还有很多朋友没有看过,新浪微博‘根正苗红的贫农’以前发过。
诲人不倦:还有一种观点,这种博弈反而正体现图书馆的价值,刷了图书馆的存在感。
诲人不倦:@倒立着喂小狗:到现在为止,大多数图书馆还没明白一件事,数据库价格越高,图书馆才越重要,馆员的价值才越大。@车车-Wei:有道理,所以数据库商是图书馆最后的庇护人。@闫钟峰:OA WEEK上有个报告中提到一句‘实际上开放获取最后和最大的阻碍来源于图书馆’,异曲同工。
诲人不倦:@豫阳书苑: 图书馆和数据库商从根本上是一种共生关系。但对于一个科研机构、一所学校、一个社区来说,当资源获取的成本越来越高,高到了难以忍受难以为继的程度时,‘旧茧’就有必要破掉了,不必要再继续维持,原来的共同体需要打破。这时需要创新一种新的模式可以更高效地满足科研机构、学校、社区的文献信息需求。
tianart:我属于省内高校,与知网会继续合作。知网除了查询资料外,在学校里还发挥着科研评价的作用:职称论文(中文),每年的科研考核都以知网检索为依据。所以它上涨的价格只要学校能接受,会继续用下去的。
图谋:当前这块‘受不了’的原因是,涨幅不合理。学校的经费紧缩,给的经费通常无法与涨幅‘同步’的,假如同步,那拨给图书馆的经费,年年需‘大幅’增长。高校图书馆对CNKI的意见大,因为它的涨幅已经‘赶超’外文数字资源,在中文数字资源中‘领先’(甚至可以说遥遥领先)。
图谋:希望北大图书馆的行动有一定的‘震慑’作用。其实之前也有多家高校图书馆‘抗议’过,种种原因,效果不尽人意。
sonorous:知网销售总有办法的.
天外飞仙:人家涨价对图书馆来说肯定不好,但是想想其它涨价的,心理也释然了,水、电、汽那次一听证不是涨,老百姓有什么办法。
gaozy:若干年前,在中国知网一次会议上,就有一些学校当面提出涨价问题,我当时提出的想法是知网要与图书馆共成长,不能涨幅过大,当大家都用,用户都成为习惯,普通一般人存钱就想到银行,查资料就知网,还愁赚不到钱?这些年愈演愈烈,可见知网有底气,有能力,他们在资源服务,用户依赖上,做到了。
天外飞仙:微软策略一样的。
印度阿三:鱼养大了,该下网了。
gaozy:没有资源服务商‘马云式’的创新,大家就讨论讨论,热闹热闹,差不多就散了,该吃吃,该喝喝,啥辄没有。
天外飞仙:最终也会不了了之,你爱用不用。
天外飞仙:图书馆搞出这么大的样子给商家看,还不是为了让人家降点价。
伊丰:也就是借坡下驴。
gaozy:我觉得知网作为企业是成功的。也希望他们能够如SD在中国般强势从国外大赚特赚。
麦子:@gaozy 我估计他们是拿国内补贴国外。
图谋:‘劫贫济富’现象是存在的。以CNKI为例,有的高校篇均下载成本1元以上,有的高校篇均下载成本0.3元左右。SD数据库为例,2014年参加DRAA(高校数字资源采购联盟)的高校篇均成本为2.72元,有的高校单篇全文下载成本超过30元;2015年SD数据库全国304家用户平均全文下载成本为3.18元,有的高校单篇全文下载成本超过57元。
湘农图:@图谋群主,这些数据,哪里来的啊?可否学习下啊。
Helen: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OTIyNTQ4MQ==&mid=406881344&idx=1&sn=0b699b0c5843dfdb676a69cf379a64e8&scene=23&srcid=0401I8dkratzQxVO0dqBJsqF#rd。
Helen:说是武大也停了知网。
麦子:@【客服】湘农图你们自己应该有的。我们所有的数据库都有历年使用单价的。
图谋:刚贴那组SD数据,发现篇均下载成本,2015年为2014年的1.169倍,增幅为16.9%。SD的年涨幅为大概也是这个水平。似乎是一种‘巧合’?
湖商陈*:sd服务也差。
湘农图:数据库商与图书馆之间的博弈,水涨船高的费用让图书馆不堪重负,我们有些数据库买不起就停了,有时候真是苦了有需求的用户,只能另劈途径。
图谋:那方面的数据确实很少人关注,也很少人知道。
湘农图:曾经知网的涨价我们也停了没买,结果老师们不干了,没办法涨价也要勒紧裤腰带继续买。
安哥拉兔:武大的新闻结尾是愚人节快乐。
湘农图:这个真的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湘农图:我没经手数据库采购这块的工作,所以很多时候只能从平台了解。
湘农图:我们学校每年的经费本就有限,尤其是一点钱还花了血本买了sd sci cnki,可想而知了。
图谋:SD同样有图书馆停过,停过之后,发生了‘勒紧裤腰带继续买’(花的钱比不停更多)的故事。
湘农图:不过都没买齐,都是只买部分。
图谋:‘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有一定道理。
湘农图:是的,不可以不可知不为然。
cpulib*:我们馆最不能停的就是SD。
图谋:来自用户方面,经常有质问:为啥不买xx数据库?xx数据库对我们学科太重要了!通常不便追问:你们学科在学校是什么样的地位?学校掏得起那个费用吗?
海边:cpulib2009是医学馆?
cpulib*:药学。
海边:SCI药学文献也多。
印度阿三:@图谋你要是问了,估计馆长要找你谈话了。
cpulib*:我们老师大多文章都在SD里。
印度阿三:我觉得现在涨得还不够,要涨到CNKI一家就把图书馆一年的经费都花完,什么需求都没有了。
图谋:印度阿三说的情况,好些馆面临的现实困境。
麦子:其实到后来,还是看是不是以人为本。我们在09年,经费砍了25%,但就是大砍资源也不砍人。这种事不能无限的迁就的。
印度阿三:所谓的刚需只是一个借口,当价格涨到天上去的时候,啥需求都给消灭了,就以我们这里的房价为例,100平米的普通住宅都在600万左右,交的税够在小城市买一套大的了,再怎么都刚需不起来,只有投资的人在玩了,CNKI到后来可能只有几个大馆才用得起,成奢侈品吧。
麦子:我其实最不愿听的,就是什么用户第一,顾客是上帝。
麦子:顾客自己出钱,我管不了,但你不能动我的肉。
图谋:我知道有的图书馆,一个外文数据库的费用占图书馆文献资源经费的40%;CNKI再‘疯长’,真心受不了。砍资源,贵的砍不动,花小钱的砍了也挤不出几嘴肉。
海边:也不是你的肉,是学校的,跟馆员关系不大啊。
海边:反正图书馆做不了主。
麦子:@图谋我们有一个资源占总经费9%的。
印度阿三:当一个东西价格涨到大部分人无法消受的时候,就离死不远了,我们祈祷这一天快点来吧。
gaozy:涨价砍库,只是决策者在顾此失彼中承担‘上帝’质疑问难的责任,说真的,省下来的钱有时也不知为谁省的?真的省太多,反而会被质疑没做事?会花会做,很多奇怪的中国特色,值得深思。
麦子:我以前知道一个社区学院,每年的买书,就5万美元,但馆员都拿10万一年,我看他们工作劲头是极高。不过,如果国内有人来参观,一定觉得这个图书馆也太穷了。
麦子:总共买书的钱是5万。
麦子:美国人最喜欢说的,是没钱。
图谋:学校给图书馆年文献资源经费,没考虑涨价因素,‘维持’起来是相当艰难的。实际可以说根本无法维持。
cpulib*:如果就买书,5万不少,我们一年买书的钱也差不多吧。
gaozy:当我们所有人都深思,就是黎明了。
cpulib*:2万册左右的书。
图谋:美国的书钱,不知道册均合到多少钱?
麦子:@图谋50起码。
印度阿三:我们这里是三年滚动预算,不考虑涨价。
图谋:据了解,国内的册均40元/本(实洋)。
麦子:就几百本书。
印度阿三:高校的吧,公共系统的稍微便宜一点。
图谋:纸本书对一些高校馆是相当伤脑筋的,即使有钱买来,存储空间吃紧,利用率也一日不如一日。
图谋:我说的那个数字是高校馆的。
嘉懿:@图谋群主,存不存在这种情况,一项行动的运作,多一个层级就会消耗相应的资源并且造成信息扭曲、产生代理成本;既然数据商目的是赚钱的,为什么不直接面向分散的用户进行交易,为啥还要图书馆这个中介呢?图书馆从数据商那里购买,然后提供过分散的用户,图书馆作为中介产生的效益是正的还是负的呢?
图谋:实际情况没有那么简单。
嘉懿:因此,就像上午有个同仁所说的,可能图书馆充当数据商与用户的中介,它存在的理由之一就是要让数据商压榨出暴利否则,数据商绕过图书馆直接面向分散的用户销售不就行了。
图谋:比如高校图书馆,他只是一个职能部门,他并不是‘中介’。
嘉懿:你说的职能部门是不是意味着,图书馆不只是靠服务效率而存在的,它存在的理由更多的是靠制度的规定,即便是它是低效率的,它仍然具有了合法性。
图谋:靠什么存在问题,我知道的一个答案是‘制度安排’。
嘉懿:数据商选择与图书馆交易,而不是直接面向最终的分散的用户肯定这样的交易方式是划算的。
嘉懿:现在,它可能想要更多。
印度阿三:知网也有面向分散有户的吧。
图谋:问题是,他并不是与图书馆交易。
tianart:高校是数据库商的重点客户,稳定,长期。
图谋:假如到与图书馆交易这个量级,问题可能就好办多了。
cpulib*:图书馆只有一票。
cpulib*:最后还得总会计师决定买不买。
tianart:现在的财政制度,我们还有遍招投标。
cpulib*:关键图书馆即使省下钱,也不能作其他建设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tianart:教育厅也会监管经费使用。
cpulib*:专款专用,剩余回收。
嘉懿:图书馆作为一级代理人,它不能获取它创造的收益所以,它没有激励去拼命的讨价还价。
cpulib*:学校也不管你钱用了产生多大效用。
cpulib*:读者不投诉就行。
嘉懿:公共采购行为确实是个难题,和私人买东西不一样。
嘉懿:私人买东西就是要讨价还价,省钱。
tianart:如果我们学校图书馆不用知网,科研处人事处还不同意呢。
cpulib*:学校要求买那就买,教师要求买,我们只能回复建议学校。
远方:cnki和vp、万方数据库这种同质性很高,但不可缺少,用户可以通过协商,一致行动提高议价能力。
嘉懿:@远方一致行动,本身就是有成本的,而且有时候成本高昂。
cpulib*:cnki对很多高校来说就像吸了鸦片。
远方:比如今年统一买cnki,把另外两家都晾着,让它们一点儿收入没有;然后明年统一买vp,把另外两家晾着...如此类推,它们就老实了。
嘉懿:几个高校的图书馆馆长没有激励去一致行动和数据商讨价还价。
嘉懿:谁去组织这样的一致行动?
嘉懿:甚至到最后,这样的一致行动本身就是非法的,不符合现有的制度安排。
cpulib*:不能换吧,一换教师肯定会把图书馆告了,毕竟这几个库之间还有差别的。
嘉懿:知网现在搞的这个独家,也很厉害,很多重要期刊在其他数据商那里已经没有了。
Follaw:‘中国知网’可继续访问的通知| 北京大学图书馆http://lib.pku.edu.cn/portal/news/0000001220愚人节消息。
眼望雁塔:澎拜新闻:北大等多所高校停用知网:图书馆预算难追数据库涨幅没想到这么快中文数据库采购就出问题。
许继新:我们的预算从数值上都已经开始有些下滑了。
图谋:好些馆,图书馆文献资源经费没涨,甚至降了不少。问题就来了。
城市天空:为什么国内的图书馆经费没有捐赠的?
天外飞仙:国内有会给图书馆?
tianart:建筑有捐赠的,逸夫楼。
城市天空:不知道是按照惯性思维等待上级拨款,还是政策不允许向社会申请捐赠,亦或是其他原因。
hanna:北大因知网涨价停续订高校图书馆预算难追涨幅http://culture.gmw.cn/2016-04/07/content_19603907.htm。
hanna: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认为,论文资源并不属于政府指导定价的公益商品,价格可以通过市场决定。目前知网不断涨价的行为属于一种版权运营模式,如果其没有拒售商品或以非正当理由对不同的交易对象差异定价,就暂不涉及违法行为。
hanna:一些专家认为,知网涨价最主要的原因可能与其所拥有的论文期刊独家版权和独家网络信息传播权有关。
麦子:@hanna 这似乎不需要专家意见吧,我十年前就知道了。
刘建平:一种版权运营模式也不应该有垄断性涨价。
鲲鹏展翅:数据商要是按照下载次数或专辑模块计费,那样相对合理。就如现在移动收费一样,以前打不打都要收月租费,现在基本上没月租了,打一个算一个。数字资源也应该效仿这样,并在一段时间给予免费下载,就如国家投资高速公路后,一些时段免费通行。提升经费的使用效率。很多数据资源,全部库买了,但不一定都用上了。按照文献分布规律,总有一些专辑的资源无人问津、一些高引用的资源下载频繁。
刘建平:平台信息应该随着用户的增加,利用成本降低。
鲲鹏展翅:用的人越多,成本就越低。
麦子:这事十万火急还是要利用舆论的压力,还有就是教授们的支持,当然后者靠不住。
鲲鹏展翅:就和学校食堂开伙一样,1000个人和1万个人吃饭,用户数量越大,成本均摊后,就小很多。
gaozy:中外都没很好的解决。
刘建平:而一些专家认为,知网涨价最主要的原因可能与其所拥有的论文期刊独家版权和独家网络信息传播权有关。垄断性涨价大概不符合法理的。
鲲鹏展翅:关键现在是很多科研测评指标,只认知网,甚至拿到源刊都不算,非要上知网了才能算科研成果。
郑图-:感觉那篇文章,图书馆放弃知识管理系统的核心,争取融入互联网的虚拟世界,成为其中一分子而有所作为。按这个目标去干事,那知网什么的都没有它涨价的意义了。
印度阿三:切,知网成本涨价,鬼话吧,当年我的硕士论文交给学校,还给张100块的知网卡,拿来个鬼用吧。
郑图-:是我们自己把知网捧上了高点,我们完全可以搞个自己的大知网。
鲲鹏展翅:一家独大的格局,肯定形成现在垄断信息资源的状况。
芝麻:我们省评职,论文还要知网截图。
郑图-:高校可以作为了。
郑图-:特别是北京大学。
印度阿三:我们当时还有个东西来哄一下,记得前几年的师兄师姐什么都没有。
2014:是呀,我就没有。
鱼雷:现在唯一的抵抗方法就是鼓动出版社OA。
郑图-:先法律定义,之后成立自下而上的系统,自己成为权威。
鲲鹏展翅:中国科技在线。
鲲鹏展翅:http://www.paper.edu.cn/。
郑图-:那知网就不牛了。
郑图-:打通流程自下而上。
印度阿三:你不签这个图书馆还不给你盖章,结果收了给了人家,人家反过来涨价,我想知道的是它的博硕论库有没有给作者钱的?不知道从100块涨到了多少?
鲲鹏展翅:很多老师都把自己的预发表的文章,开放给公众。
麦子:@鲲鹏展翅这事好事,而且是图书馆可以有为的事。
顾健:在paper.edu.cn上先发表,还能在其他刊物发表吗?是否和纸质刊物的版权要求冲突?
顾健:特别是有些期刊要求新发,转让所有版权?
麦子:@顾健在按杂志要求修改之前。另外,学校的确要规定所有本校发表的文章都必须放入储存库,这样对发文章的人也好,可以作依据。
boson:@顾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有点像aXiv,不影响再发表,但它本身有个电子杂志(好像是核心?反正很多学校都认),你可以选择是否在上面发表,如果在电子杂志上发表了就不能再向其他期刊投稿了。
顾健:谢谢,看了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说明,是可以再发表的,关键是再发表的期刊往往有如下版权转让协议:上述论文一旦在杂志上发表,作者同意将该论文的版权自动转让给编辑部,包括电子出版,多媒体出版,网络出版及以其它形式出版的权利。作者郑重承诺该论文为原始论文,文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从来没有以任何形式在其它任何刊物上发表过,不存在重复投稿问题,这里有二点,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发表(不是那个电子杂志),是否算是网络出版,是否算是其他任何刊物?
顾健:电子版授让协议
凤舞九天:评职称单位不认的话,不是白忙了。
boson:@顾健个人认为,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这种发表属于预印本,不属于网络出版,也不算‘其他刊物’。
顾健:@boson 谢谢。不知道期刊的编辑们如何认为,据我所知,如果先在业内学术会议上发布讨论,期刊编辑们是认可的。
(参见第(10)机构知识库、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及知识产权保护)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知网涨价及数据库垄断问题[EB/OL].(2016-04-08)[2024-07-07].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911.

[2]图谋,嘉懿,gaozy,等.知网涨价及数据库垄断问题[DB/OL].圕人堂周讯,2016(100):9.

[3]图谋,嘉懿,gaozy,等.知网涨价及数据库垄断问题[DB/OL].(2016-04-08)[2024-07-07].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