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和人事系统对接的机构知识库?

   圕人堂周讯(总第356期20210305),第7页,史蓓 整理 王启云 助理   
胡绍君*:各位老师,你们学校的机构知识库都用的哪家的?有没有能直接与人事处的职称考核奖励系统直接对接的?
图漾:@胡绍君(东油)@胡绍君(东油)技术上不难,主流的应该都可以,困难的是人家让不让你对接。
cpulib*:我们是宝和的,把各种成果推送给人事系统就可以。
胡绍君*:@图漾确实如此不过我们是人事处打算牵头做这事。@cpulib2009谢谢。
cpulib*:宝和也做人事,东南大学做的。
胡绍君*:宝和的数据库我们以前买过。
图谋:当前高校机构库的情况多种多样。有部分是可以公开访问的,有部分是无法访问的(其中有部分需要校内统一认证门户账号)。
中国高校机构知识库联盟.http://chair.calis.edu.cn/当前46家会员,无法访问的占多数。我留意了一下,武汉大学是理事会员单位。联盟网站没有提供链接。实际上,武汉大学机构知识库(http://openir.whu.edu.cn/#/home)是内容比较丰富的,可以访问的。武汉大学机构知识库(WuhanUniversityInstitutionalRepository,WHUIR)由学校信息中心支持,图书馆联合相关部门合作开发建设和维护,是典藏武汉大学自成立以来所创造的各类知识成果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并与学校相关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共享数据,旨在充分展现学校和学者的学术成果,并为学科建设和科研管理提供数据支撑。联盟IR检索http://chair.calis.edu.cn/pages/detail-unionIR.html21家中,其中有几家可以访问。
胡绍君*:@图谋谢谢图谋老师。
民工:不要碰ir,越大的学校越不要做。不要给自己找麻烦。
胡绍君*:其实人事的绩效考核、聘期考核和职称评审非常需要这些数据,要是做好了,老师和职能部门都省心,但是不知为啥多数变成了图书馆一厢情愿的事。
民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系统一个比一个漂亮,数据一个比一个差这东西就是个花瓶,堪比人民大会堂的服务员。
沙枣树*:前方高能提醒,文章枯燥无味。
胡绍君*:@沙枣树下说新语我在杜厦馆外文库见过图客。
沙枣树*:对的。机构知识库已死。都懒得说机构知识库。宝和也快做死了IR。
胡绍君*:需要全校一盘棋,系统性地推动,仅靠图书馆做,难。
麦子:这事其实是一个看似美好的东西,但很难。如果能做成,Elsevier早就倒了。美国的都是可以链接,外面人自由登录(里面的文章,如果是在非OA期刊登录的版本,登录人的所在地需要有订阅),而且有些规模很大,但内容往往连自己学校的都没覆盖好,因为是这样,谁会去用?加上这链接不行,所以做了这么多年,还是这个样子。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平行的选项。反正有时没事就做做。也算有个东西可以忽悠一下不懂内情的人,或者是了解内情但需要拿这个到外面吹的人。
图谋:没有达到一种利益均衡,因此难以持续。
徐徐清风:高校做机构知识库差不多是图书馆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校内的人事处和科研处并没多大兴趣,当然对他们也没啥坏处,还是会表态支持的。做好了,人家也不会用这个系统用于评职称和人才鉴定,人事和科研有自己的专门的科研成果管理系统,他们需要教学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会以行政的手段要求教师们按他们的格式自行提交。
麦子:这机构库的点子是很好的,不能普及的原因我觉得是一些客观的问题:没有学校政策上的支持、图书馆封闭的管理理念、使用者有更好的选择。在图书馆的很多业务上,这算是不错的,其他的还有我们这里可以常看到的一些东西更糟糕。我现在对这些东西东西是这么看的:只要不会对人体有实质性伤害,让这些东西折腾一下人也不错,反正相信这些东西的读者也有问题,而做这事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据此有工作做、评职称加工资,从而促进经济,这就是好事了。
徐徐清风:另外,不排除一些教师科研人员的心态,有一些人也不愿意将自己的成果裸展于公众。机构知识库按院系展示,一个学院,谁发文数量多,谁没啥文章,一目了然,对比鲜明,这让科研成果少的教师感觉脸上无光似的。
民工:现在的外部舆论环境也对数据开放不友好。导致一些学校建成了也是vpn,就和科研管理系统没啥差别了。
麦子:哇,我懂了,这东西在国内做成一个科研考核评比的器具,而不是一种OA的手段,那更没意思了。
民工:对的,从最开始的oa,到嵌入职能部门,最后发现数据消歧的瓶颈太大,就不了了之了。
麦子:所以用VPN是绝对有道理的,反正是给自己人看的,而且,如果质量不高,给外面人看到岂不是贻笑大方了嘛。
民工:校领导们的顾虑只有一个,怕被举报,特别是早年的论文,特别是学位论文,学术不太规范的比例不少,你一开放全都暴露出来了。
图谋:对于机构库建设,这方面的问题确实是个‘难题‘,有的馆一开始就遇到阻力了。
麦子:这是林肯内布拉斯加大学的机构网,我觉得他们的是全美最好的一个,11万篇文章,你可以看到实时的下载情况,很有意思的https://digitalcommons.unl.edu/。
图谋:UNL'sInstitutionalRepositoryISSN2766-1415。他们的机构库还弄了个ISSN号。
民工:issn?自出版?传说中的预印本出版吗?
麦子:他们就是把自己有的东西做到了极致,其实后面只是2个人的部分工作量。加州大学的量大得多,但很少有人用的。不用的东西,倒下是时间问题。我们学校几个人在25年前弄得几百万美元,做了一个学术资源检索系统,名声在外很响,但馆内自己人都不用,后来维持了10年,钱烧完了,系统也倒了。
图谋:UNLDissertationsfromProQuest-UMI:Morethan14,000Ph.D.dissertationsfromtheUniversityofNebraska-Lincoln.Includesalldissertations1902-present.Freefull-textaccessfromUNLcampusconnections.UsersfromoutsideUNLhavefreeabstractsand24-pagepreviews,withtheoptiontopurchaseelectronicfull-text.ThisareaismanagedbyProQuest.
麦子:@民工@民工我不懂你在说什么?
图谋:UNL的博士论文部分是同Proquest合作,这种模式不错。他说的是UNL'sInstitutionalRepository拥有ISSN号(ISSN2766-1415),不清楚其用意。我也还没明白。
麦子:@图谋@图谋所有学校都和Proquest做的吧,这起码有50年了,如果不是更早。就是电子出版物,花几块钱,弄个ISSN。
民工:谢谢。
麦子:@民工你的这些都是国内概念。我有一些朋友,写了书,没人给他出,就花几十块钱自己注册一个出版社,印了一批书,能卖就卖,不能卖送人,年底亏损,报税时还可以退税。还有书商是专门经营这些个人出版社的,因为里面有很多好东西。
图谋:机构库里边的内容多种多样(包括学位论文、专著、期刊论文等等),按字面意思理解,ISSN是国际标准刊号,因此‘困惑‘了。
麦子:ISSN的基本定义是连续性的出版物,只要这个出版物不是像一本书一样是一次性的,而且有连续出版的意向就可以了。里面的单件可以是任何东西,比如JOVE。
图谋:关于机构库,我前边提的武大机构库、麦子老师推介的UNL'sInstitutionalRepository,值得进一步关注。
民工:武大的机构库是精选了300-400个的专家加以展示的,麦达做的。@麦子国内期刊主要看cn,这个审批比较严格。issn是次要的。
图谋:我粗略浏览了,我觉得做的挺不错。
麦子:@民工@民工谁都可以买,明码标价的。目前ISBN的价格是每个125美元,10个295,100个575美元。@图谋@图谋这当然啦,你可以看每分钟的下载量。
图谋:ISBN这么便宜呀。
麦子:@图谋这又不是什么值钱东西。当然,一般人如果是用一两个,往往就到二级市场去买,这样要便宜的多。反正在我看,除了生死和生孩子,其他都是没什么大不了的。
民工:因为出版自由,,所以费用不高。
图谋:我眼皮在打架,先休息了。
麦子:这话扯远了,但主要是信息不对称,而且外面瞎吹的人太多,把很多正常的东西弄得不正常。
民工:哈哈,两位前辈晚安,睡觉了,明天还得打工呢。
麦子:@民工@民工这就是一套管理系统而已,一般人也不会吃饱饭去买这个。
麦子:@民工@民工晚安,我也该吃早饭了。
图漾:国内如果只有issn,没有cn,就是非法出版物。
图漾:@麦子@麦子infomine?我有时从论文里看到美国图书馆的一些系统,想去看看时发现已经用不了了。
麦子:@图漾@图漾是啊,你厉害!!!这事最鸡肋的东西,你想自己人都不用,有什么价值?你做得过雅虎谷歌吗?但问题是:这事面子、里子都有,何乐不为?外面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学校荣登Chronicle,拿了外面这么多的钱,养了3,4个人十几年,其中我记得是一个德国人,每年工资带福利15万,还是20年钱的事情。另外有两个馆员,平时吊儿郎当,但靠这个,都是评职称连年跳级。后来,主角退休了,钱也用完了,这个东西也就销声匿迹了。但回头看,我觉得这事的确是做得堪称完美。
麦子:@图漾@图漾所以,写入论文的东西一般都是是主角自己有企图,想一肉多吃,从钱、评职称、写文章弄成一条龙,但这类东西如果持续,难度很大,而且需要馆里继续贴钱,那馆里又不是傻子。所以,等论文都写了,这事也就完了。
论坛刘编:昨晚的讨论真有意义,麦子的思想很受启发。
碧沚东楼:说白了还是摸着石头过河,摸着摸着石头就没了。
会议君:请各位老师抓紧最后的投稿时间!
麦子:@图书馆论坛刘编@图书馆论坛刘编谢谢,我的想法概括讲是这样的:首先,很多东西其实都没什么大不了的东西,就是忽悠罢了,你吹的天花乱坠也掩盖不了空洞的实质。不过,只要你不侵害其他人的利益,你有本事能减轻图书馆的负担,无论你做的事情多么荒唐和烧钱,我也觉得也没什么不可,毕竟大家都要吃饭的嘛。图书馆养了一帮人,就是个烧钱的事业嘛,做再忽悠的事情也比其个人炒股或上网打游戏强。你可以说我这太负面而且没有是非,可问题是,这个世界其实很多事情都是无用功,只是你有没有意识到,以及看问题的立场不同罢了。所以,秉这个观。
广东小*:哈哈,我佛慈悲。
玉林师*:@麦子生活又回到哲学问题了。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有没有和人事系统对接的机构知识库?[EB/OL].(2021-03-05)[2025-04-04].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8586.

[2]麦子,图谋,民工,等.有没有和人事系统对接的机构知识库?[DB/OL].圕人堂周讯,2021(356):7.

[3]麦子,图谋,民工,等.有没有和人事系统对接的机构知识库?[DB/OL].(2021-03-05)[2025-04-04].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