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小肥*:所谓代表作,简单而言就是发表的论文必须在规定的清单里面才能用作代表作,比如正高的清单里面中文刊就只有《中国图书馆学报》。低调:非《中图学报》不可?你们学校自己定的吧?广东小肥*:@低调 当然是学校自己定的,清单里面有中文期刊也有外文期刊,原则是看质量不是数量,但是实际难度比过去提高了不少。麦子:评定职称的委员会有3个委员,一个候补(如果三人中一人要回避,生病,出差什么的)。委员会是每年投票增一人和调换候补的。因为第一年你是第三位,到了第三年,你就是主席。另外,遇到任何重大或文件有任何问题或前后评语有争议,需要另外选三人组成特别委员会,写报告给委员会,有委员会最后定夺。图漾:所谓代表作制度,不是小肥羊说的那样。小肥羊说的仍然是传统的方式,只不过门槛提高了而已。如果小肥羊的学校把这种方式当做代表作制度,显然是对教育部相关精神的误解。图谋:代表作制度用的走样了,初心并不是那样的。2021了,‘代表作制度’实效如何? https://zhuanlan.zhihu.com/p/385121861。‘
推行代表作制度。破除唯论文倾向,建立档案专业代表作制度,将档案专业人员的代表性成果作为学术成果重要评价内容,注重代表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力。结合我省实际,合理设置档案专业代表作清单,在特殊领域不能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对档案事业发展有重要贡献的代表性成果,如标准规范、修复成果、创意产品以及发明专利、技术方案、研究报告等,均可作为代表作。严格代表作审核机制,确保代表作具有行业领先水平、具有引领带动作用’(信息来源: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档案局关于印发《广东省深化档案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http://hrss.gd.gov.cn/gkmlpt/content/3/3145/mpost_3145368.html#4033发布日期:2020-12-08)。
实践中,各家具体应用的弹性不小。我了解的一种是,申报高级职称,提交代表作外审(副高2份,正高三份),分别通过系统送给3位专家审(盲审,一级学科专家库中抽)。是否能过关,与运气因素有很大关系。比如遇到的送审专家眼光高,给了未达到,或基本合格,算是被毙了。有的参评者,自认为条件不错(或者说在自身所在平台条件不错),但遇到在更牛平台的评审专家,过不了外审关(也就是在资格审查环节就被淘汰),这种情形屡见不鲜。还有一种情形,对照资格条件等,要什么有什么,但单位不给指标(或者给了指标,但遇上了更有竞争力的竞争者),也是无可奈何。有成员在图书馆,没有机会上研究馆员,被迫转到院系,已上了教授。
当前,职称评审很大程度上是各家的家务事,谁的地盘谁做主。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代表作制度的实际应用[EB/OL].(2024-05-03)[2025-05-20].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2484.
[2]广东小肥*,低调,麦子,等.代表作制度的实际应用[DB/OL].圕人堂周讯,2024(521):18.
[3]广东小肥*,低调,麦子,等.代表作制度的实际应用[DB/OL].(2024-05-03)[2025-05-20].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2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