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饶:2023图书馆学术能力排名发布 https://mp.weixin.qq.com/s/fEYjKrXvzgRqLP_hfEQQ3Q。麦子:我很小心地发一个言:如果另外有一个图书馆服务排名比较,可能会有很有意思的结论。另外,我第一个反应是找老外一个学校,发现排在14,所以,我主观地认为,14位的图书馆的图书馆比第一的服务要好。看了这个,如果没在这个表里的,可能该偷着乐。微风轻扬:图书馆服务才是最重要的,但服务很难量化。麦子:评估的其实是要命的,这点可能是中美图书馆最大的差别。美国图书馆管理层其实是最不喜欢下面的人从事和日常业务没关系的东西,因为对图书馆本身没有什么好处。我们原来有个馆员,工作期间读了博士,在外面教图情课,写了好几本书,文章更是上百篇,但在馆里极其边缘,另外是升级也是按部就班,没有任何特别的,因为他的这些只是个人发展,对本馆没有直接好处。我不可能每年花20万找一个光做自己事情但一年只编50本书的人。微风轻扬:评估馆员应该看对图书馆的价值和贡献。ren:对,在国内学术做得好,非常受欢迎,待遇收入也比埋头做事的人高。图漾:@麦子 这么厉害的话,一个人就能给你们馆在上述排行榜名次提高不少。麦子:问题是我们从来不弄这个,整个系统是完全看平时兢兢业业做的事情。ren:我们这边做再多事,不如你发几篇重要期刊、主持重量级课题的回报大。图漾:评价体系不同。有时这也是无奈之举,毕竟论文课题还是有一定的客观性可量化。图书馆能有什么真正的成果,我是说能达到提升学校科研实力那种。你要说提升论文数量这没问题,但真正能拿出去吹牛的,图书馆基本上没有。ren:看具体各个学校吧,有些学校老师做科研还是比较投入,很上心的,真正的成果这个要看怎么鉴定。有些图书馆老师重国社科项目,不知道这个算不算真正成果?图谋:图谋.高校图书馆员科研与业务的思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13225.html2023-12-10。
高校图书馆员科研与业务话题,长期以来是颇有争议的。各馆馆情不一,所处发展阶段不一,但大的方向是已达成共识的。
教育部2016年1月4日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关于高校图书馆有以下表述:‘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本规程适用于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高等学校应将图书馆专业馆员培养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重视培养高层次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鼓励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在职学习和进修,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
简而言之,高校图书馆科研与业务还是值得重视的,这是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员自身亦需要认清形势,积极进取,努力让职业生涯更加有趣有味有力量。
在国内,如果将图书馆科研视作‘从事和日常业务没关系的东西’‘只是个人发展,对本馆没有直接好处’,这是不客观的,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图谋作为群辅的视角,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上榜图书馆学者,很大比例实际为圕人堂成员,且大多数上榜者是所在馆的业务骨干,为本馆带来了直接好处。
种种原因,有一部分上榜者的突出表现,并没有给个人发展带来多少好处(或者说不协调、不匹配),有的已经被迫离开图书馆,图谋以为,这是图书馆事业的损失,令人遗憾。
麦子老师说的不符合我国实际。
其一,我国的图书馆,有一定比例是承担图情硕博士研究生培养职能的,本身是在履职尽责。
其二,通常情况下,图书馆人评的是专业技术职称,各个系列的专业技术职称对科研有不同程度的要求。
其三,个人发展与事业发展是联系紧密的,个人发展的主要渠道是职称晋升(很少比例是职务晋升)。
在当前的环境下,我国图书馆科研已经遭受严重的挤压或打击,对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发展是不利的,不能不察。‘图书馆服务水平’提法是笼统的。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升依靠的是职业能力的提升。博士、馆员两个词割裂开来,实际上为具有博士学历的馆员,对于部分学术型图书馆,近年的入职门槛为博士学历,无可厚非。
国外和我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高校图书馆普遍认为,中国内地的高校图书馆之所以在改革开放后实现快速发展,主要依靠三大法宝——职称制度、文献检索课和图工委。这三大法宝都是教育部根据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的成功的制度设计,受到全世界高校图书馆的普遍赞赏甚至羡慕,是中国为全球高校图书馆事业所贡献的精彩的 ‘’中国经验‘’(信息来源: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简介. http://www.scal.edu.cn/jggk/201602020939)。麦子:这其实需要综合看,美国的图书馆员是一个很普通的工作,另外就业压力小,本来找人就极其困难,如果再要求高,没人做这行了。而在中国的情况不同,没有门槛,图情教育和图书馆实务的不合拍,如果没有这种很严格的职务评定制度,图书馆从业人员的质量可忧。就是说,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好不好,只有当事人知道。图谋:啥啥瞧不上也是非常要不得的,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说话做事要符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1980年代,高校图工委做的一项工作为——‘加强高校图书馆专业队伍建设,这件事前后延续时间很长。根据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以及学术性工作的要求,首先要选留本校专业毕业生到图书馆工作;其次是对这些毕业生进行图书馆学专业培训,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湘潭大学的图书馆学系都进行过培训工作;第三是给图书馆专业人员评聘专业职称,为他们提供上升渠道,留住人才,更好履行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后面这项工作比较复杂,从要不要评(实质是图书馆工作有没有学术性)、职称等级、名称和标准(与文化部图书馆司合作)、对现有老馆员的职称评定,到设定职位进行聘任,全是没有先例的新工作,政策性很强,都是老庄主持在北大图书馆先行试点,然后到全国高校图书馆施行’(摘自:肖自力.深切缅怀庄守经同志[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1,39(03):11-15.)。
关于1981年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会议,具体说来,我觉得有以下十二点空前的理论建设和实践工作推进。其中第5点为‘参与文化部职称评定方案的研究和制定,组织对高校图书馆馆员职称评定,使一般图书馆工作人员有自己的上升渠道’(摘自:肖自力.关于1981年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会议的回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2,40(01):34-36.)。
高校图书馆人在学校本身属于较为边缘的群体,需要想方设法谋生存,求发展。过去的努力,好不容易取得了一点成绩。当前的变革中,已呈现了进一步弱化的趋势。比如:从业人员在不断萎缩,职业生涯发展通道越来越窄(论文难发、职称难评)。这样的现实问题,亦非常值得关注与思考。弯曲的*:像有的副研究馆员,有很高的水平,为学校和图书馆做了很多贡献,按理说应该破格提拔、破格晋级,但有谁会在意他们的付出。图谋:现实中确实有许多无奈。近年,有些场合说要重业绩,但所谓的业绩是需要得各种奖项(得有行政部门红章‘背书’),对于普通馆员有这样机会的,实在是太少了。各省图工委这样的机构搞的评奖,很多场合是不被承认的,即便承认,普通高校普通馆员得奖的机会也非常少。比如前几年‘榜样馆员’评选,好些省份是牛校馆长去竞争,普通馆员得奖的可能性很小,在好些高校根本没有机会。这样的奖不算,再想去拿其他奖机会非常有限。作为图谋的视角,圕人堂十年,有一批成员已经成长起来了,甚至有的还有一定话语权。期待通过他们的努力,可以带来一些转变,更好地在变革中生存与发展。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图书馆员学术能力与服务能力哪个更重要[EB/OL].(2024-05-03)[2025-04-03].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2483.
[2]麦子,ren,图谋,等.图书馆员学术能力与服务能力哪个更重要[DB/OL].圕人堂周讯,2024(521):15.
[3]麦子,ren,图谋,等.图书馆员学术能力与服务能力哪个更重要[DB/OL].(2024-05-03)[2025-04-03].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2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