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chem:经历了图书馆没有自习室的年代,去图书馆就是借还书。雨过天晴:@羽化觉身轻 必须经历过了呀!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见证了图书馆的辉煌。@biochem 嗯,那才是图书馆真正的模样。雨过天晴:那时候,很多学生,甚至很多老师都来图书馆借书看,有的老师想借哪本书得私底下找馆员帮忙留。虫:为啥我对图书馆逐渐被边缘化的感受不深呢?我们部门每个月都有很多单申请复制文献的函,一年五六十单,忙的不可开交。兢兢业业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收集好各类型文献,边不边缘化留待后人去讲吧。陈墨不语:是的,图书馆应该坚持做自己,坚持自己的专业,不要退自己的底线。不要丢掉自己的专业,去迁就一些不合理的需求。飞飞:以前读者排队等图书馆开门,从门口排到操场。老师借书还要跟图书馆员搞好关系。羽化觉身轻:@雨过天晴 让我想到我们文印部的一位老师,他说以前学校师生排着队来文印部复印,他每天从早忙到晚,就练就了一个本领:只要人家说出从哪页印到哪页,他就能几秒钟之内反应出要用多少张纸,该收多少钱。我当时很不以为然,不就简单的数学题嘛。于是让他出个题我用最后一页减去最开始一页然后除以二,结果他说不对,还得判断奇数偶数,看是从右侧书页开始印还是左侧书页,不然会少算一张。我当时听了特别佩服。是东潮啊:图书馆本来就是要以用户为中心开展服务的,所以那种以用户要来迁就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想法,个人感觉似乎有点本末倒置了。当然这里也不是说无限迁就,而是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基础上,这些老专家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但有时现实的引力有点大,同时缺少能在这方面做事的人。羽化觉身轻:现在这个老师还在文印部干,但是有了自助打印复印机,以及学校周边扎堆的打印店,工作量大不如以前了。再加上他在图书馆二层的最犄角旮旯的地方,很少有人光顾,每次我因为有业务去他那儿他都能唠好久。飞飞:那个时候熬浆糊,熬得稠稠的补书,散页太多的还要用做鞋子的锥子钉起来,加上牛皮纸的封皮,封皮上用毛笔工整地写上书名。用包装绳打包图书,我们有个老师可以不用剪刀就割断绳子,也是个技能。雨过天晴:@羽化觉身轻 巧了,我刚开始工作时也做文印,那时候可以创收,馆里就放了台复印机在‘教师阅览室’,也对学生开放。每天很忙,又要复印,又要算钱。雨过天晴:‘教师阅览室’,这也是一个过去的概念了。@羽化觉身轻 记不得了,当年应该是会的,因为不管多忙,工作没出过问题。我们早就没有文印服务了。羽化觉身轻:我们馆还有,有几个系的期中期末试卷还得靠偶们印。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图书馆往昔辉煌[EB/OL].(2025-07-25)[2025-09-17].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4050.
[2]雨过天晴,羽化觉身轻,飞飞,等.图书馆往昔辉煌[DB/OL].圕人堂周讯,2025():15.
[3]雨过天晴,羽化觉身轻,飞飞,等.图书馆往昔辉煌[DB/OL].(2025-07-25)[2025-09-17].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