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图谋摘编圕人堂LibChat/冯金红《数智化时代正在快速消失》对图书馆的影响https://mp.weixin.qq.com/s/MD2H2expbArQnq8-EoEH1w。
徐徐清风:学者荟/三联书店副总编:‘我们这一代人,终究没能守住纸质书’https://mp.weixin.qq.com/s/GTK5RGgqDl8Ha0HCEVWytQ。图谋:冯金红(三联书店副总编).‘我们这一代人,终究没能守住纸质书。https://mp.weixin.qq.com/s/GTK5RGgqDl8Ha0HCEVWytQ本文为‘重新想象:中国文艺寻找中国方向’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作者冯金红(三联书店副总编)从美国《大西洋月刊》的一篇调查文章谈起,文中提到,即使是精英大学生,如今也难以读完一本书。TikTok、Instagram和YouTube等碎片化娱乐方式彻底改变了年轻人的阅读习惯,书籍逐渐退化为‘黑胶唱片’般的过时文化符号。这种现象并非美国独有,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成年国民日均纸质书阅读时间仅为24分钟,而手机浏览时长高达108分钟。出版业的寒冬更是雪上加霜,图书印数断崖式下跌,精品书加印率大幅降低,传统出版业被迫向‘数智化融合’转型。冯金红进一步指出,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技术、资本和文化形态的巨变。互联网的普及让文字逐渐让位于音频、视频和游戏,新一代人成为‘数据库动物’,沉浸于碎片化信息流中。传统的深度阅读所培养的批判性思维、同理心和精神滋养,正在被即时满足的浅层娱乐所取代。然而,书籍承载的不仅是知识,从《伊利亚特》到《论语》、从杜甫到鲁迅,经典阅读塑造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而它的式微可能意味着文化传承的断裂。文章末尾,冯金红表达了复杂的情感:既对现状感到忧心,又对文字阅读的未来抱有一丝希望。她呼吁国家和社会重视阅读危机,重新思考如何在数智化时代守护这一‘钻石般珍贵’的人类文明基因。道无言:书并不是读得越多越好。biochem:‘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成年国民日均纸质书阅读时间仅为24分钟,而手机浏览时长高达108分钟。’。这数据怕是严重失实。图谋:知道是为了说事拉理的需要就可以了。图谋:随手检索了一下,数据来源可以说是较为权威的出处(《光明日报》(2025年04月30日09版))。第二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发布.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0779958865996113&wfr=spider&for=pc。道无言:可能即将面临一个真假不辨的**世界。图谋:冯金红总编表达的观点,是出版人视角。图书馆与出版联系密切。图书馆与出版存在深度协同的共生关系。出版为图书馆提供核心馆藏资源,出版社生产的书籍、期刊、数字文献等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物质基础,没有出版业的内容产出,图书馆便失去存在根基。反过来,图书馆是出版成果的重要传播与反馈渠道。图书馆的采购需求引导出版方向,热门馆藏数据为出版社选题策划提供参考;其读者借阅反馈、学术资源利用情况也助力出版内容优化。二者共同承担文化传承使命:出版将知识转化为文献形态,图书馆通过保存、整理、推广这些文献,让知识得以广泛传播和延续,形成‘创作-出版-收藏-传播’的完整文化链条。当前的变革,出版领域懵圈了,图书馆领域同样被牵动了。造个句:我们这一代人,终究没能守住图书馆。图书馆要被我们这一代人干掉了。一米阳光:图书馆还在呢。道无言:整体不乐观,总有办得好的样板图书馆。图谋:这种感慨是时代转型中传统守护者的复杂心绪。70年代出生的图书馆工作者,成长于实体图书馆的黄金时代——那时纸张是知识的主要载体,图书馆是学术殿堂般的存在,借阅、阅览、咨询构成其核心价值。他们亲历了图书馆作为‘知识守门人’的荣光,对书架林立、墨香氤氲的物理空间怀有深厚情感。但他们的职业生涯,恰好与数字浪潮撞个满怀。互联网、电子书、数据库重构了知识获取路径,读者不再依赖实体馆藏;空间功能也从单一阅览转向多元服务,传统借阅量持续下滑。在这场变革中,他们既需推动数字化转型,又不舍传统模式的消逝。当熟悉的借阅流程被线上操作替代,当实体书架让位于共享空间,他们感受到的不仅是职业技能的迭代压力,更是一种价值载体的‘失守’。‘干掉’并非指责,而是转型阵痛的直白表达。事实上,图书馆从未消失,只是从物理形态转向知识服务生态。但对这代人而言,他们守护的不仅是建筑与书籍,更是一种慢节奏的求知传统。这种感慨,藏着对时代浪潮的无奈,也藏着对职业记忆的深情回望。冯金红《数智化时代‘读书人’正在快速消失》对图书馆的影响.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98221.html图谋按:2025年8月18日,圕人堂成员‘徐徐清风‘三联书店副总编冯金红《数智化时代‘读书人’正在快速消失》分享进群,引发部分圕人的关注与思考。本文借助生成式AI‘豆包’,进一步阐述该文对图书馆的影响。hanna:‘我举一个很小的例子就能够说明情况,一些著名出版社的学术书据说一般首印只有800到1000册,非畅销大众文艺类书首印3000-6000册。现在出版社的版权页都不写印数,这些数据只是我们的一些行业内部消息,不一定准确。三联书店到现在为止还会在版权页清清楚楚标明印数,一本都不会差。三联今年的新书首印也是断崖式下降近20-30%。以往首印基本都是5000册起,6000到8000之间都正常,但今年锐减到平均4000册左右,而且加印很难,一些精品常销书重印率也大幅度下降。而且整个图书市场几乎没有什么头部畅销书,现在如果有什么书能够卖到10万册以上,纯属凤毛麟角。年销售超过一万册的书编辑估计都要开香槟庆祝。当然以上是指一般的人文社科书,一些儿童读物、畅销小说、实用指南之类的除外。’少印点也好,以前印得太多太滥,绝大部分是垃圾。hanna:‘传统图书业基于精英和大众二分、基于知识和信息垄断所塑造的文化等级秩序其实早就遭遇挑战岌岌可危了,当今的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秩序崩盘的速度。’崩了也好。徐徐清风:若干年后,纸书以稀少为贵,一些图书馆将来可能会进化为‘纸质图书博物馆’,以收藏保存精品图书为主,服务为辅。hanna:这样也不错,又回到以前藏书楼模式了。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冯金红《数智化时代“读书人”正在快速消失》对图书馆的影响[EB/OL].(2025-08-22)[2025-08-23].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4213.
[2]图谋,道无言,hanna,等.冯金红《数智化时代“读书人”正在快速消失》对图书馆的影响[DB/OL].圕人堂周讯,2025(589):18.
[3]图谋,道无言,hanna,等.冯金红《数智化时代“读书人”正在快速消失》对图书馆的影响[DB/OL].(2025-08-22)[2025-08-23].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