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Julien:@金铃子这是外包吧。金铃子:有的地方应该是。刚跟馆员交流了。金铃子:大家有什么想了解的可以提问。Elena:@金铃子请问他们用的什么分类法。hanna:@Elena看着像杜威分类法。KingJulien:@金铃子我是看到了那个工作人员背心上的字。Elena:感谢。徽子:@金铃子中国香港图书馆里捧着书看的人多吗。红巾翠袖:@金铃子她们的参考咨询工作大体如何服务。图谋:这是个大活。我不清楚金铃子老师是否到那参观?如果是参观者角色,回答这方面问题难度系数很高。中国香港中央图书馆(HongkongCentralLibrary)的参考咨询工作,我临时学习了一下。CentralReferenceLibrary.https://www.hkpl.gov.hk/en/about-us/HKCL/services/central-reference.html。不见得准确,借助上述信息,或许有助于识‘大体’。中国香港中央图书馆.https://www.hkpl.gov.hk/tc/locations/central-library/hong-kong-central.html简介:https://www.hkpl.gov.hk/tc/about-us/intro/intro.html公元二零零一年五月十七日是中国香港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位于铜锣湾摩顿台的中国香港中央图书馆已经落成启用。启用后,中国香港中央图书馆成为本港最具规模的公共图书馆,馆藏量可达到二百万项。该馆拥有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及数码图书馆设施,不仅是中国香港公共图书馆系统的行政总部及主要图书馆,也是中国香港的主要信息中心。除基本的图书馆设施及服务外,中国香港中央图书馆还会提供一个设有六个不同专科部门的中央参考图书馆,以及一个玩具图书馆、一个青少年图书馆;同时配备部分可供租用的场地设施,包括展览馆与演讲厅。期待这样的‘助攻’,更好地促进交流与分享。麦子:@hanna这个细节有意思,看来中国香港也是公共馆用杜威,高校馆用LC。我想到一个问题:中国香港的公共图书馆是不是用杜威分类而高校图书馆用国会图书馆分类?这是出于传统还是实际原因考量?在中国香港,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图书分类系统确实存在差异,但并非所有公共图书馆都使用杜威十进制分类法(DDC),也并非所有高校图书馆都使用国会图书馆分类法(LCC)。具体情况如下:中国香港公共图书馆中国香港公共图书馆(如中国香港公共图书馆系统,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主要采用杜威十进制分类法(DDC)。这是因为:1.全球通用性:DDC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图书馆分类系统,适合公共图书馆的多样化藏书和读者群体。它的结构简单,易于理解,适合一般公众使用。2.历史传统:DDC在英语国家和地区有较长的使用历史,中国香港作为前英国殖民地,公共图书馆系统受英式图书馆管理传统影响,倾向于采用DDC。3.实际考量:中国香港高校图书馆香中国港的高校图书馆(如中国香港大学、中国香港中文大学、中国香港科技大学等)通常采用国会图书馆分类法(LCC)。原因包括:1.学术需求:LCC更适合学术图书馆,因为它提供更精细的分类,特别适合处理高校图书馆中大量专业化、学术化的藏书。2.国际接轨:LCC是北美和许多国际学术图书馆的首选分类系统,中国香港高校图书馆采用LCC以便与国际学术界接轨,便于资源共享和学术交流。3.实际考量:传统与实际原因的结合1.传统因素:2.实际考量:例外与变化•并非所有公共图书馆都严格使用DDC。例如,某些专题或小型图书馆可能根据需要调整分类方式。•一些高校图书馆可能会混合使用其他分类系统(如中文图书分类法)来处理中文藏书,以适应本地需求。•随着数字化和在线检索系统的普及,分类法的实际影响在减少,读者更多依赖关键词搜索而非物理分类。总结中国香港公共图书馆倾向于使用杜威分类法(DDC),而高校图书馆多采用国会图书馆分类法(LCC)。这一差异既有历史传统的因素(英式vs.美式图书馆体系),也与实际需求相关:DDC适合公共图书馆的通识性和易用性,LCC更适合高校图书馆的学术性和精细化管理。这种选择反映了不同类型图书馆在服务对象、藏书性质和管理需求上的差异。biochem:学习了。吕品1988:外文用的杜威,中文像是赖永祥的中文图书分类法。麦子:以前这个问题要做不少研究才能得到,但现在很容易,但问题本身就成立一种技能。我觉得很多人对AI的发展的看法过于简单,过于纠缠这东西会不会像过去的元宇宙一样的昙花一现。但最近因为有认识的人转型做了这行,而且了解到了很多实际的例子,才深切理会到了这次的厉害。如果拿以前的万维网做例子,现在已经进入了商业实用发展阶段。具体的例子是大规模代替客服,另外就是用AI来解决原来很繁琐而且人工很慢的事情,还有就是创造新的服务。比如在AI上苹果明显落后于谷歌,后者的pixel手机在和其Gemini个人助理上融合度很好,这直接影响未来手机的销售。我一直对过去淘金年代牛仔裤的案例很有兴趣:淘金人大多数是血本无归,但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工具还有就是费衣服,结果是,不管你淘到金子没有,你需要裤子,结果赚钱的就是卖牛仔裤的。英伟达和台积电就是这卖牛仔裤的。Habsburg:接下来芯片还要发展。英伟达市值恐怕仍然是被低估了的。麦子:@biochem这类的事情其实是越想越复杂,技术层面是一回事,但更重要的是资金。没有人投资,你有再好的点子也没用。所以到了后来,就要看金融市场的运作了。@Habsburg的确,当然要上10兆比以前上1兆难度要大多了,毕竟这东西不是煎饼,可以每人每天一个。但我想年末过200还是有可能的。金铃子:@图谋时间太短了,这个题目我记下来,有朋友在这,帮我问问我今天时间很短,全程享受他们的无差别服务。入门就有一位馆员,白衬衫领带很绅士在门口迎送每一位读者,我三层成人阅读区浏览后,深度阅读了三四本书。入门没有读者人流显示。十一层参观半天不够用。展览在负一层。图书类别丰富极了。@徽子我6点左右去成人区座位率1/3不到。大家都在看书。少儿区人多些,最热闹。中国香港中央图书馆采用的是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LibraryofCongressClassification,简称LCC)。还用借阅卡登记。古籍用赖图法1.0版1958年由中国台湾大学赖永祥编成,2014年起由「修订小组」持续更新,目前通行2019修订版。hanna:hku和公共图书馆采用美国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而CUHK则采用美国学术界才用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图谋:PubNex.未来高校图书馆员的AI技能.https://mp.weixin.qq.com/s/oSF40osdFRXI-o6My74NFw注:本文原作者YinlinChen是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图书馆的助理教授,同时也是数字研究与学术中心的助理主任。原文链接: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campus/ai-skills-tomorrows-university-librarians在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大学开展研究和处理信息方式的时代,图书馆专业人员需要具备在这一新环境中有效开展工作的技能。理解人工智能在研究中的双重角色。人工智能正从两个主要方面改变研究:作为研究对象和作为融入研究工作流程的工具。培养图书馆员和研究人员的人工智能素养加强人工智能素养不仅仅是为了跟上时代,更是为了使图书馆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能够深思熟虑且有效地使用这些工具。虽然许多图书馆员已经具备扎实的数字工具基础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但要适应人工智能,还需要学习一种新的‘语言’—一种融合了技术、伦理和服务的语言。图书馆在合乎伦理使用人工智能方面的作用。随着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日益普及,对错误信息、偏见和数据隐私的担忧也在增加。图书馆作为长期以来信息素养的倡导者,正将这一使命扩展到人工智能领域。作为研究伙伴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并没有取代人类研究人员,相反,它正成为一个强大的协作伙伴。为促进这一转变,图书馆可以指导学生和教师如何将人工智能融入他们的研究工作流程。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图书馆做好准备。图书馆需要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而发展。这需要利用专业发展机会、投资于人工智能驱动的图书馆系统、战略性地将人工智能融入服务中,并与计算机科学家、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合作创建人工智能支持的服务。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正在为一个未来奠定基础,在这个未来中,图书馆员不仅是信息专家,还是重要的人工智能推动者和导航者。通过提高人工智能素养、倡导合乎伦理地使用人工智能,并为研究人员配备必要的人工智能技能和选择策略,图书馆可以在数字时代继续处于知识传播的前沿。Elena:@金铃子非常感谢。hanna:@金铃子不对。金铃子:@hanna嗯,不好意思误导了。hanna:@金铃子看你拍的照片应该是杜威。金铃子:多谢纠正。图谋:关于中国香港中央图书馆,金铃子老师若有更多参观照片,期待分享更多。这方面内容是比较受欢迎的。谢谢!图谋作为‘群辅’角色,我所做的一些工作,是有所‘图谋‘(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的,形散神未散。人工智能时代,圕人堂的生存与发展,同样受到了冲击,同样在摸索‘坚守与变革’。圕人堂的主体工作,还是‘一群圕人’在努力运用图书情报知识,助力图书情报事业更好地‘转型与升级’。金铃子:@图谋我有空整理一下分享。西南大学陈*文:@图谋感谢群主及各位付出,每次都在这里学习和放假之后找上班的切入节奏~~图谋:@金铃子不急,谢谢!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中国香港中央图书馆:分类传统、服务创新与AI时代的思考[EB/OL].(2025-08-29)[2025-08-31].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4233.
[2]金铃子,hanna,图谋,等.中国香港中央图书馆:分类传统、服务创新与AI时代的思考[DB/OL].圕人堂周讯,2025(590):29.
[3]金铃子,hanna,图谋,等.中国香港中央图书馆:分类传统、服务创新与AI时代的思考[DB/OL].(2025-08-29)[2025-08-31].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4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