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那天看到图书馆叫自习馆的文章,今天突然想到,然后去问AI:图书馆的英文是library,那么自习馆的英文是什么?汉字在一些人眼里差别不大,但英文就完全没library什么事。www:从这里可以看出,那些将图书馆当做自习馆来运营的,他们肯定不是同行啊。人图+*:好案例。弯曲的*:认知出现了问题。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图情的那些大咖级的学者、教授、馆长们没有发挥认知引领的作用,或者他们的认知本身就是错误的。比如,深耕网络资源一定是图书馆今后工作的重点,有大咖们讲过吗?www:这种浅显的东西,大咖讲会掉价啊。湖科麦琪:@弯曲的直线 关于这个问题,在上一次中图年会上肖鹏老师分享过一个观点就是做好馆藏资源建设,这是图书馆的根本(非原话,大意哈)另肖老师很不怕得罪技术派的表示,技术类的东西可以慢点儿买,少一点买,更新换代很快,但馆藏永远是核心。碧沚东楼:馆藏建设细水长流,一要有水,知道不同的杯子放不同的水,二要有人,外借特藏采编都要有人去买水放水。现在大多数图书馆还是有钱买水,但放水的人没有。碧沚东楼:很多书其实不适合外借,很多书也不适合特藏(不少馆是唯价格论唯册数论唯看起来壮不壮观论)。图谋:用郑板桥的话说:难得糊涂。图谋:郑板桥(1693-1765),清代‘扬州八怪’代表人物,诗书画三绝,其‘难得糊涂’四字创作于乾隆年间任山东潍县知县时(1746-1752)。据史料记载,‘难得糊涂’四字并非刻意创作,而是郑板桥在一次与友人夜谈后有感而发:夜宴间,友人谈及官场浮沉与人生起落,感叹‘聪明难,糊涂更难’,郑板桥深以为然。彼时他刚处理完一桩因权贵偏袒而无法公正裁决的案件,心中郁结,遂挥毫写下‘难得糊涂’四字,并题跋:‘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四字最初是他对自身处境的自嘲,也是对处世智慧的顿悟——并非真要‘糊涂’,而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后,选择‘适度退让’以保全本心,避免在现实的棱角中耗尽心力。吕品1988:有些老牌大学的馆藏量巨大,未整理编目的文献也很多,中外文,时间跨度从清末民国到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去过一家高校的书库,有点震撼,有价值的文献很多。中原劲草:文献资源建设就是要因地制宜、因馆制宜,能够保障读者所需才是生存之道。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图书馆与自习馆的定位差异”及“图书馆工作核心方向”提问[EB/OL].(2025-10-10)[2025-10-14].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4427.
[2]www,碧沚东楼,图谋,等.“图书馆与自习馆的定位差异”及“图书馆工作核心方向”提问[DB/OL].圕人堂周讯,2025(596):10.
[3]www,碧沚东楼,图谋,等.“图书馆与自习馆的定位差异”及“图书馆工作核心方向”提问[DB/OL].(2025-10-10)[2025-10-14].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4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