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丽:今天参加医学博士英语统考,第6个阅读理解提到开放存取,本地期刊发展,发展中国家期刊发展的策略,还提到ISI,数据库等,我感觉内容好亲切。春丽:里面竟然还引用了一篇文献计量学的论文。cpulib*:开放存取是未来趋势,就是出版商在死扛。嘉懿:@cpulib2009 也许出版商认为开放存取只是市场的暂时扰动因素,加上一些利益集团站在道德高地的鼓吹;版权强化才是未来呢。cpulib2*:开放获取是让更多人享受到前沿知识,也可以将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扩散开,是作者和用户都需要的一种模式,开放获取也会在一定程度抑制学术抄袭。嘉懿:是这样,但是产权结构会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如果知识的生产者不能通过知识生产获取而且最大化获取利益,知识生产的其他动力何在呢?当开放获取真的全部实现,或许所设定的那些美好的许诺根本不可能实现;在通往开放获取的尽头,或许是美好许诺和道德口号铺就的知识荒漠。嘉懿:我并不反对知识开放获取,我只是感觉一提到这个议题,提倡者好像是完全沉浸的着魔,而且像占领道德制高点的姿态摇旗呐喊,这同样是值得警惕的。天行健:看来有误解,开放获取并不是完全免费的哦,它背后是有补偿机制的。天行健:对作者、出版者、用户,角色不同,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不同。嘉懿:是啊,误会了,以为开放获取就是乌托邦呢。天行健:对用户来说,基本上是免费的,但也需要遵循相应的规则。天行健:其它角色就不是了哈。嘉懿:是啊,加强学习。开始的时候我觉得,现在的知识生产和分配结构虽然是不平等的,但还有知识可以分配,也是有效率的;而开放获取虽然是许诺了各种美好前景,但到头来可能产生了更大的不平等,而且没有知识可以分配了。就类似朝鲜的金日成革命那样情形一样。看来,我是理解错了。广州书童:知识产权保护和开放获取是怎样的关系呢?我对开放获取还真没有研究,人家辛苦的创作之后给你免费获取,可能吗?天行健:有一套机制。当然可能。广州书童:我觉得中国不是开放获取不够,而是太多了哈哈。河北工*:开发获取的前提是学者愿意免费分享自己的成果以使自己的观点得到更大程度的传播,而传统出版业的高收费限制了这种传播,而且收益的大头儿让出版业拿走了。逗逗:也许用网络点击率和投放广告赚钱。嘉懿:出版商的垄断利润是实际情况,还是一种道德指责呢。出版商本身也要冒着巨大风险的,利润本身就是对冒险者的奖励难道开放获取从道德词典里找几个美好词汇,我们就信以为真,就去打破摧毁已出版商为主要知识流通方式的模式吗。逗逗:那就直接问问国外的开放存取如何养活网站和员工。逗逗:开放存取前提是作者知识的创作者授权代理同意的。逗逗:国内开放存取大多是作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论文给公开了。嘉懿:也许,开放获取使得知识的流通分配失去的只是锁链,而得到的可能是坟墓。不知道有木有可能?广州书童:中国就是因为版权保护不利给西方诟病。国人可能免费Windows,各种破解免费软件用多了?就习惯了免费获取了。嘉懿:不过,还是要怀着美好的希望。图谋:凤凰周刊采访多位科学网博主,讨论OA期刊版面费问题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958677.htmlOA期刊‘中国版面费’争议凤凰周刊2016年第5期武夷山.《凤凰周刊》记者就OA期刊问题采访我的问答全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960077.html。图谋:数字资源开放获取研讨会概述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91225.html2015年5月12日-5月13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管理中心及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DRAA)理事会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承办,主题为‘数字资源开放获取服务研讨会暨CALIS第十三届国外引进数据库培训周’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出席本次会议的有CALIS管理中心有关领导、DRAA理事会成员及成员馆的领导和专家、来自全国的高校图书馆代表和全球数据出版商共540多位代表。会议PPT下载网址:http://202.120.57.83/?q=ppt。图谋:上述概述是本人做的,对于希望进一步了解开放获取有一定参考价值。某种意义上,也算数字资源开放获取研讨会报告‘导读’,那批报告可以下载。嘉懿:群主这些资料十分给力,很多时候是误会开放获取了。图谋:其实那个概述本身就属于科学网圕人堂专题中的内容。图谋:圕人堂QQ群更多的是作为一个交流平台存在(不仅仅是‘即时通信’功能)。图谋:我做的一些微努力,期待的是更多成员共同推动。麦子:@逗逗美国开放存取都是一些学校和大机构联合办的公益服务,钱是参加的机构分摊的。麦子:比如加州大学2002年开始的http://escholarship.org。麦子:有10万篇文章,浏览次数是3000万。麦子:没有广告。麦子:做这种事情,多少要有点胸襟,一开始就想赚钱,我看就不要做了,一来做不好这事,二来卖茶叶蛋可能赚钱更快一些,也直接。麦子:康奈尔的http://arxiv.org很有名,有100多万篇文章。瘦身娃娃:这个我也是经常下载到的。图米:开放获取和开源软件有些类似,促进交流,本来学术期刊是为交流提高,却成牟利工具。图谋:学术期刊只是载体,这个载体被作为何种工具,因人而异。cpulib2*:学术更需要公益,如果利益太重就污染学术。图谋:学术期刊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经营。图谋:任何公益均需要前提和基础。嘉懿:如果从近现代知识发展的经验看,知识是更多地是被通过尊重产权、获取利益而推动的那些美好字眼所描绘的知识生产模式,大多阻碍了知识的发展。嘉懿:咋一看上去,它言之凿凿地批判了现有的知识生产流通方式的弊端、而且还貌似全面的构建了一个美好的新的制度框架但是,它本身可能就是不成熟的、是几个怀着构建知识共享乌托邦大同世界的人闭门造车的想象,如果实行下去,可能连现有的模式都不如甚至摧毁了知识生产本身。嘉懿:当然,我们还是要怀着美好的希望来看待。麦子:现在商业的一些服务,比如Google scholar也不是纯为赚钱。你要把一个东西做极致了,到后来,钱都是你赚的。这种例子其实不少。在脸书之前默道克的myspace大行其道,当时,大约10多年前,很多图书馆里来馆用电脑的一半以上的人都是用myspace的,但它一开始就有很多广告。而脸书很多年就是烧钱做产品,没有任何广告。现在呢?估计大多数人连myspace是什么都不知道。麦子:我们当时图书馆是把myspace屏蔽了,因为否则电脑都让人占了。嘉懿:人们受到乌托邦的诱惑,以为由此将进入知识共享、到处流着牛奶和蜜的天堂;当大门砰地一声关上的时候,人们却发现自己身处地狱、知识荒漠。开放共享如果全面实现,会不会最终沦为这般景象。麦子:@嘉懿没有免费的午餐,而且我觉得国内很多人,包括很多图书馆从业人员并不真正了解开放共享的实际定义,可能以为把所有有版权的东西拿到网上来分享呢。这点从很多商业数据库资源的来源不清不楚就可以看出。图米:开源软件不等于免费。图米:这个是一样的,小米用了开源代码,后来被指责以后才把自己的放出来,这个没有强制约束,不容易保护。嘉懿:是是,误会了开放获取,以为是忽悠人的呢看来是误会了。逗逗:@麦子谢谢,了解了国外实情。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开放存取[EB/OL].(2016-03-18)[2025-04-09].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564.
[2]嘉懿,图谋,麦子,等.开放存取[DB/OL].圕人堂周讯,2016(97):8.
[3]嘉懿,图谋,麦子,等.开放存取[DB/OL].(2016-03-18)[2025-04-09].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