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更名或公司化

   圕人堂周讯(总第129期20161028),第26页,海边整理王启云助理   
一直很*:今天王宗义老师讲的时候可能有点儿慢热,所以大家都不太适应,但不能否认的是,做为图书馆界的学术老人,在我们热衷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时,他仍在坚守,恪守图书馆人应专注于自己的专业术语,创造图书馆学自己的专业术语,他在忧虑图书馆人是否太随波逐流了,因为与我们相背所以他说的话我们都不爱听,但并不妨碍我们对他的满满敬意。忠言逆耳并不是空话。或者我们要做的是:借它们术语的理念,想我们图书馆自己的事情。存在有容乃大的包容就有唯吾独尊的坚守也罢狭獈也行,共存共知共享吧。
小辉:听了于良芝教授的报告,昨天下午第二分会场的小组讨论时间,我参加了第一组‘未来图书馆新形态’的讨论,有一点小小的思考。该组中河南师范大学苏全有馆长认为,图书馆的未来形态是公司化。我则觉得外包也好,公司化也好,都说明图书馆是拥有应变能力的,不需要太刻意去猜想未来图书馆的形态(事实上也没有几个人能猜得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就可以了,图书馆这个名称本身也就是一百年出头点的历史,名称消亡了其实也无所谓,自然会有更合适的名称来取代它,只要馆员能不断学习适应这个新的变化就可以了。至于采用公司化形式还是其它什么新技术新形态新名称,都是可以的,不需要去过分猜测未来可能是什么样子。真正需要我们改名字的时候,改就是了,清末民初,我们从藏书楼改成了图书馆,一百年过去了,即使要改成别的名称,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也许,以于教授为代表的高校图书馆学教师对这个话题更为敏感和焦虑,因为如果图书馆这个名称不存在了,图书馆学专业又将何以立身呢?请各位群友指正。
麦子:如果我是另外一个角色,图书馆叫什么都可以,如果我们是最后一代的图人,我也无所谓。但在图言图,这种什么公司化的说法实在是谬论。中国人的变通能力很强,在这种公开的讨论时,我想也没有人会出来驳斥,这其实是大牛们该做,当然他们可能忙于自己的事,以后即使图书馆没有了,他们可以做其他的。人类的进步其实也就是要像图书馆这样的公益事业越来越多,好比是现在城市里免费的人行街公园越来越多一样,这类的东西不是拿钱可以衡量的。当然中国的事谁也看不懂,既然有这么多的收费公路,即使出现公司经营的收费图书馆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回答@小辉的问题,即使不改名,图情专业已经很难立身,因为在图书馆的图情出身的人已经是少数。如果改了名字,尤其是这种目的性很强的改名,图情人的下场会更惨。名不正言不顺,如果名都没有,那就什么都没有了。
图谋:分享我的一点观察与思考。现实有太多的无奈,一方面或主动或被动选择了随遇而安,一方面因为或多或少幸存几乎专业思维或职业精神,曲意迎之或偶尔阳奉阴违。立足现实,超越现实,拥抱阳光,沐浴甘露,尚待经历风雨,洗心革面。图书馆的现实形态,已然很有趣。不同的视角可能有大不同的观感。我的感觉,光鲜亮丽的外衣的内部并不那么光鲜,疑似打底裤为百纳衣。我很赞同麦子的观点。眼下,好些图书馆的名字很随意,赋予的职能也很随意,甚至安排的各级工作人员也随意。还是不宜过于随意为好。当前,部分圕人的种种困惑或忧虑,或许可以概括为:随意不安。
皎皎孤*:随意不安。但随意也有随意的道理,如果要去明确界定,可能会像剥大白菜一样,剥到最后发现没有芯,倒是层层包裹,看上去才是大而有型。
gaozy:这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圕人心语,我觉得感觉是通的,对我们这样的人来说,痛惜现状却无法改变。但大环境如滔滔江水,卷走的也有明星干将们奋进的动力和坚持的理由。
皎皎孤*:组织的形态,大多都是流变的,国家、企业等哪个不是在变化,需要的是提供认知描述和解释这些变化。赋予这些变化以合法性的话语。让这些组织与社会交换资源的时候,具有合法性。楼上一直老师讲的,的确是。当下的争论,或许是没有及时的制造生产出一种认识和解释图书馆变革的话语体系,以至于现实走了很远,认识工具心智模型还留在原地。
一直很*:公司化的内涵是很广泛的,在理念层面和实践层面有实践的很多可能性。我们可以理解为科图和华博就是深图和安图的公司化实证,也可以认为如今图书馆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的现代化也是图书馆公司化的一种,甚至在国家拔款让公共图书馆基本业务免费,也存在有公司盈利目的的3D打印、茶社、咖啡馆等图书馆借鉴附加服务用来给临聘人员发工资。图书馆人一方面坚守进而保持学科独特性,一方面向外看吸收借鉴其它学科理念对图书馆学理论进行拓展延伸。公司代表了高效率,河南师大老师的观点是很大胆、很新颖。
皎皎孤*:记得有本书讲,大概10.11世纪的时候,有个教会面对社会变革自身变化,大家变得忧心忡忡惶惶不可终日。有人整合各种理论资源,重新铸造一套新的话语体系,以致为数百年的发展,获得社会认同提供了认知基础。
麦子:但话语系统的形成时间往往很长。在这之前,还是要小心。另外,大家特别需要吸引眼球的东西,尤其和自己的利益有关。需要小心。
印度阿三:话语,话语权,昨天有两位发言者提到这个问题,当你连图书馆这个词你都丧失了解释权,内涵都模糊不清,何以名正,当前很多实践也正在消解图书馆自身,参会城市公共馆三馆合一,连独立馆舍都没有了,其少儿运作纯商业公司参与,在我看来是图书馆这个机构沦陷的表象之一,业界从理论和实践中寻求图书馆的泛在化,我们的面目将模糊不清,最后会丢失自己。
gaozy:泛在服务。智慧服务。和新常态,负增长一样一样的。都是‘集体非理智’的产物。
一直很*:左派:创新者中的偏激份子,理念过于超前大家接受不了,右派:坚守者中的安定份子,走的有点儿慢大家又等不了,所以中间派人数众多,但三者缺谁都不行。图书馆人也会如此存在,没事的,共存一起前行。
麦子:尽管我对理论头疼,但先来一段理论吧。大家说的这些多少和语境文化有关。东北亚的中日韩都是高语境文化国家。特点是:高语境文化:(1)内隐,含蓄;(2)暗码信息;(3)较多的非言语编码;(4)反应很少外露;(5)圈内外有别;(6)人际关系紧密;(7)高承诺;(8)时间处理高度灵活。这些特点的关键词其实就是模糊和不顶真,就听众而言,大家对这种模糊和习以为常,觉得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对想达到某种目的的人,这种文化有时比较容易摆布,因为你可
  1. 陕西省图书馆与陕西龙脉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人类的文化与文明”数字文化系列展览
  2. “超星杯”《高校图书馆馆员之歌》歌曲创作和征集活动结果公布
  3. 赣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招聘合同制员工的待遇及职称评定
  4. 动态图书馆主页进行外包公司的尝试
  5. 关于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论坛,其它会议信息,以及参加会议重要性,与图书馆员职称评定的讨论
  6. 图书馆可以将保存本图书复制后供读者阅览或外借吗?
  7. “镜头下的图书馆模样”相册期待参与分享
  8. 高校图书馆规章制度参考图书或者高校执行图书馆相关规章制度相关资料
  9. 哪家图书馆有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
  10. 高校图书馆文创成果开发与应用
  11. 图书馆是否优先采购数字化(数据库)版本?
  12. 收到《图书馆报》寄的 10月份稿酬 329元,自 2015年10月开始,图
  13. 关于图书馆借阅、书库整理外包和编目外包的讨论
  14.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图书馆馆藏复本量以及馆藏数字化的问题。
  15. 图书馆如何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图书到期提醒业务?
  16. 图书馆学期刊恪守学术道德、净化学术环境的作法及取得的成效
  17. 程焕文:全国高校图书馆联合抵制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数据库
  18. 图书馆人吴慰慈先生:牵手图林,一世情缘
  19. 图书馆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如何更好的指导图书馆业务工作
  20. 新技术背景下学术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守正与创新————“第十五届图书馆 管理与服务创新论坛”综述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图书馆更名或公司化[EB/OL].(2016-10-28)[2025-08-19].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2406.

[2]一直很*,麦子,皎皎孤*,等.图书馆更名或公司化[DB/OL].圕人堂周讯,2016(129):26.

[3]一直很*,麦子,皎皎孤*,等.图书馆更名或公司化[DB/OL].(2016-10-28)[2025-08-19].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