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on:写的publishorperish那一段有点怪怪的,我国馆员写论文和publishorperish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么写有点误导,让老外以为我国馆员都是科研狂人。麦子:其实这只是一种说法而已,字面上的意思比较吓人。在美国的教授都有这种要求,但你不写,也不会怎样。我有一个朋友,他的情况我很熟悉:他在过了tenure以后20多年了,就再也不写文章,就是上课一直做副教授。他对我说,其实就是每年2万的差别,没什么大不了的。boson:美国教授tenure之前不发文章就别想入行,tenure之后固然可以不发文章,但科研生涯也就结束了。我就是觉得用这种制度形容国内的图书馆员还是不合适的。那种压力不是国内的高级职称馆员所能比拟的。麦子:你是太顶真了。这种东西就像翻译一样,没有一对一的,况且就是一个说法而已。上面的那个东西就是我花几分钟写的cheatsheet,这样我到时拿在手里,临时发挥一下说10分钟就可以了。我的唯一需要考虑的东西其实是如何让我的这几个听的同事如何理解这个中国图书馆馆员写文章对评定职称的影响,而这几个人是完全不需要写文章(而且其中绝大多数一辈子也没有出过文章),而且也就这么升到了最高职称。在这个背景下,从我自己的观察(和很多私聊看),中国高校同行在出文章上何止是科研狂人。这点上,中国馆员是开飞机。天涯海角:这是职称评审制度差别造成的,如果中国的图书馆馆员不写文章也可以评上高级职称,您看看还有多少人拼命写文章的?麦子:我理解,这完全是制度造成的,否则谁会写?美国要求有创作性活动,但也只是诸多非本职工作中的一种,所以大多数人(我周围是95%以上)是不做的。国内就不是这样。所以相当美国的图书馆员,国内的的确可以认作是写文章狂人了。我记得在QQ上见过写400篇文章的。相比之下,我以前基本以写文章来评职称(我觉得其他的活动比较麻烦,而且受外在因素左右),但我平均也就2,3年写一篇,我觉得拿美国标准,我算写了不少了,但和400篇的真狂人比,我就是幼儿园水平而已。仅此而已:一年2至3篇,能发表,就是正常人。麦子:这绝对是狂人水平了。雨过天晴:就个人而言,我从来不觉得阅读和写作,不断地学习只是为了评职称,为了一年多拿多少钱。就好像有的人喜欢登山远足,目标可以有,但没有多重要,重要的是欣赏沿途的风景。从心而行,觉得喜欢就坚持,哪天觉得没意思了就戛然而止,写论文是因为想写,不可能只是为了职称,为了钱。勉强自己做事累病了,医药费很贵的呢!麦子:这样最好,但问题是国内的制度比较死,而大多数人并不一定enjoy写文章。雨过天晴:别人我不太清楚,比较自我的人,绝大多数时间关注自己。沈*林:职称多不了多少钱就是有时候想写。麦子:能这样最好,问题是要求写和不要求写而自己有兴趣写的感觉是太不一样了。我想这点大家是能理解的。我想有些人可能在心里没有这种界限,都是一视同仁。hero8151:在校外没有门路的话,我们就只能靠职称拿点死工资。在这种情况下,职称很重要。而且,初、中、副高、正高之间,每一大级之间还是有不小的工资差距。即便是同一大级,还分了三小级,工资也有差距。所以,千万别说职称不重要。就我所见,有少搞教学的老师,家底丰厚,外快很多,但除非实在没那个能力或门路,否则还是会积极晋升职称。节能:是钱的问题,也不仅是钱的问题。hero8151:面子、身份、门槛。麦子:你说的比较实际。hero8151:我们都生活在现实中,不能不实际。节能:很久以前都是熬资历,说不好。后来改业绩说话了,现在又觉得这个业绩体系有问题。雨过天晴:也不能说职称就不重要,其中除了乐趣,还有荣誉感自信心什么的。我看重的是荣誉感自信心什么的。节能:发上百篇的是导师为主,学生论文计入其中了。雨过天晴:看怎么写,如果尝试全新的研究方向又得不到领导支持,本职工作之余用自己的休息时间阅读、实践和思考,体质差一点的容易累病。钱重要,但是能维持中等生活水平以后,钱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馆员职称压力的中美差别[EB/OL].(2018-02-09)[2025-04-04].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3580.
[2]麦子,雨过天晴,hero8151,等.馆员职称压力的中美差别[DB/OL].圕人堂周讯,2018(196):5.
[3]麦子,雨过天晴,hero8151,等.馆员职称压力的中美差别[DB/OL].(2018-02-09)[2025-04-04].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3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