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图书馆资源采访方式的讨论:针对著者、学科和PDA

   圕人堂周讯(总第37期20150123),第9页,克莱蒙 整理 王启云 助理   
许继*:对于图书馆员来说,如何判断一本书的著者是大家。
无限之门:维基能查到?
许继*:查什么。对于采访来说,一本书出来是没有被引,所以无法根据引文数据来判断图书质量。但是对于采访来说,(高校学术图书)有希望买到有学术价值的图书。
广东小*:权威出版社,权威作者。
无限之门:中文采全,西文按需。
广东小*:一看出版社,二看作者。
许继*:权威作者如何判断,权威只有少数。
广东小*:如果对这个专业熟悉的话,应该没问题。
许继*:权威出版社是不是现在多说的核心出版社?
广东小*:比如说图情专业,有哪些作者可以算是权威作者应该大家都清楚。
素问:权威出版社可能更好。
无限之门:全要好书,中文书这样买,买不到额度诶。
素问:不过,好点的出版社光是出版学术著作赚不到多少钱,要出大众化作品才能赚活钱,比如计算机科普书、养生书等等。
素问:所以,现在他们作品当中有不少这样的科普读物。
许继*:核心出版社的前提是出版社出版上要自律严谨,这个国内似乎有点问题。
许继*:据说谭浩强都不会编程,当然我没有证实。但是我以前一代人的C语言都是用的他的。
许继*:中国采访特点是两三年个采访人员面对各学科。如何迅速判断面对图书信息是否有价值需要简单易用依据。
广东小*:特别专业的书,可以找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帮忙。
许继*:作者这一块属于子子孙孙无穷匮,靠了解几个权威来判断有问题。
许继*:对新生学术人才也不公平。
麦子:我谈谈我的体会,首先,要提高收藏质量,要首先去粗,那就是那类书本馆是不会买的,这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难。比如,如果是学术馆,科普类,参考书,是不买的。
许继*:筛子模型?
麦子:许的说法对,老师往往是不可信的。
许继*:层层剔除。
麦子:是层层剔除,然后再在出版社里选。
麦子:作者不是很重要,除非是文学类。除非老师说他下一堂课要用,否则,你最好不要让他推荐。
许继*:依据经费和学校学科特点,建立筛子模型挺好。
麦子:我们的确如此,每个学科分别对待。
许继*:难得是筛来筛去还是一片海。
许继*:细筛子难找。
麦子:老师推荐的书,他可能说是最重要的,但很可能永远也没人用。另外,如果是学科馆员,显得你特别被动而且没有水平。
麦子:我们是筛到后来没书可买。
许继*:国内学术出版实在是。
许继*:和大洪水时代的洪水差不多。
麦子:国内的学术出版其实是没什么好买的,除了一些研究古代的社科人文书。
许继*:钱得花调。
麦子:科技的书,我们连英文的都少买,等书出来了,内容早过时了。
麦子:做好买数据库。
许继*:计算机为例。
麦子:最好。我们很多科学学科,每年只买几本书,但我们是科研类的大学。
图谋:当前国内好些图书馆买书,或许可以说较大程度是由中标的馆配商‘主导’。
许继*:是数据库时代,国内数据库很差。事实数据库各种机密看不到。
麦子:比如,我们[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基因[学科]大约是世界10名以内,但大概每年只买10本不到,经费只有1000。国内的数据库就算了吧。
许继*:这个经费怎么分配的。
麦子:我每年做个预算,下面有80个学科,总数大约30万,每年有多,余下的350万买数据库。
许继*:平均分配?
图谋:国内图书馆的经费分配,通常比较随意,因为‘投入’缺乏保障,通常为‘给多少钱办多少事’。比如高校馆为了应对评估,‘突击’花钱,评估结束,‘维持’若干年,甚至有的是‘零投入’若干年。
麦子:书是看学科的,艺术史最多,5万,人文地域什么居中,科学的有的只有几百。
许继*:根据什么来的,往年数据?
麦子:是,以前几十年的数据,不过,万一不够,可以添。
许继*:就是还有点机动经费?
图谋:资源配置(采访)原本是相当‘专业’的事情,时下似乎不那么‘专业’。
潘:制订依据是什么,有没分析读者利用率。
许继*:变成勾圈圈,然后书商给啥是啥,缺的就缺了,只能这样了。
麦子:我做了20多年,其实这时最没有水平的东西,基本就是瞎蒙。
许继*:如果图书经费只是一点点,真没必要在探究什么利用率了。
图谋:麦子老师介绍的情况,我也很感兴趣,不知是否可以私下分享点论证报告?
图谋:我主要关注数据概况。
潘:可是读者会叫这书没有那书没有。
麦子:图谋,其实最好的办法大概就是PDA, 使用数据都是每本书的,没法弄。
图谋:国内无论是纸质资源,还是数字资源,利用情况缺乏数据支持,往往难以说明问题。
麦子:当然,我们有强大的馆际做后盾。
图谋:PDA,国内似乎并未‘走起’,仍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
许继*:对了,有个逻辑探讨一下,图书馆什么时候默认说读者要什么书就得马上有什么书?
城市天空:国内纸本书的馆配还没做好,PDA还早得很。
图谋:我觉得比较好理解。好不容易有个把‘在意’的,能‘照顾’一下就照顾一下嘛。反正,例行公事。
图谋:呵呵。
潘:@麦子 有没有相关数据的研究,我也想学习一下。
许继*:图书馆重要的是能提供,而不是马上提供。
图谋:还是因为缺少‘沟通’。
城市天空:图书馆也没说要什么书都得给提供吧,违反馆藏原则的书是不能提供的。
麦子:我记得以前读过一些研究,但往往说是一本书的使用周期的大概情况。比如,三年里没人用,再用的可能就到什么样的概率。
许继*:我们馆还没有电子图书新书采购。
麦子:我们馆内每本书倒是一直有数据,但也是在踢旧时用。
许继*:借阅利用数据还是有的 。
麦子:图书馆也没说要什么书都得给提供吧,违反馆藏原则的书是不能提供的。 .
许继*:就是不知道保存多少年的。
城市天空:中文电子书貌似目前还没有按种订的吧,都是打包卖的。
麦子:我们15年。
许继*:打什么包啊,那超星来充数而已。
图谋:我们的‘馆藏原则’通常是‘虚拟的’或者说‘做样子’的。
城市天空:@ 麦子 ,有什么问题吗。
麦子:我们不提供参考书,休闲书,教科书,除非是老师指定的课内阅读。
麦子:黄老师,我同意。
城市天空:我们的馆藏原则以经验为主。不仅仅是超星,其他也是一样,畅销书比例太高,而且是比较老的电子书。
图谋:国内高校办学层次升级及并校的情况,面很大。馆藏方面,很大比例是直接叠加,有的可能真是一册都不少。
许继*:有的馆可能并入学校的图书还在地上堆着呢。
图谋:电子书因为好些重要场合不算数,对于很多馆是象征性的存在。
麦子:其实我觉得评审过关是对中国图书馆馆藏建设最有害的的东西。数量第一。
图谋:堆着的情况,确实有不小比例,只是没人追究。因为评估突击采购的书,有一定比例也是买进之后就堆着,根本无法利用。数量确实惊人。
麦子:尤其是纸本,这种思维太陈旧。
lib2005:挥霍金钱。
图谋:我进浏览台湾到高校馆数据,印象中是说40万册馆藏,在台湾是位居前列的(相当靠前)。
麦子:本来钱就不多,再加上这种办法,质量怎么能提高?
lib2005:和台湾兄弟高校比,我们太富有了呵呵。
图谋:那个数字,即便是2000年后升格的若干高校,馆藏量数倍于该数字。
麦子:40万是太少了,我们是350万,无副本,但就是个一般馆。
lib2005:中国的数据没几个真的。
图谋:打开图书馆网站瞅瞅该数字,当前‘主体’是以百万册为单位。
lib2005:我们号称200多万,实际能用的不到100万。
图谋:我再找一下该数据,应该是Library Watch上看到的。
素问:近几年馆内大量购书,大多是流行读物。
图谋:我们的原则是‘能者多劳’。行与不行,关键得给机会。
节能:那还有啥可买的啊。
天霾心*:啰嗦两句PDA的问题。国内对PDA的理解过于机械。PDA的实质是让读者参与图书的选购,读者荐书也是PDA的一种形式。
麦子:这其实是有区别的。表面上看似乎一样。
潘:什么区別。
天霾心*:我们学不了形式,暂时可以学一些理念。因为形式需要书商的配合。理念的实施只需要图书馆自己就可以做。
心晴馨晴:国内已经有图书馆购买了,并且在宣传推广PDA模式呢。
麦子:我觉得区别在于,前者是要么真的开始用(我们的电子版PDA,读者是无法知道我们馆买了与否。如果是纸本的PDA, 需要填个人信息,一般人,如果不是真的要用,一般就停下了,不要了。但这和读者选书不同,我的经验是,他们未必会用,或者是一个人用一次,这样,还不如去馆际互借。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关于高校图书馆资源采访方式的讨论:针对著者、学科和PDA[EB/OL].(2015-01-23)[2024-07-02].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875.

[2]许继*,麦子,图谋,等.关于高校图书馆资源采访方式的讨论:针对著者、学科和PDA[DB/OL].圕人堂周讯,2015(37):9.

[3]许继*,麦子,图谋,等.关于高校图书馆资源采访方式的讨论:针对著者、学科和PDA[DB/OL].(2015-01-23)[2024-07-02].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