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圕人堂文摘”的思考

   圕人堂周讯(总第383期20210910),第17页,宋晓莉 整理 王启云 助理   
图谋:图谋.关于‘圕人堂文摘’的思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235464.html已有1104次阅读2020-5-2910:24圕人堂自2014年5月10日建群以来,积极围绕建群目的进行了系列实践与探索,‘圕人堂文摘’是其中一项。笔者试图利用圕人堂平台,打造‘圕人堂文摘’栏目或品牌。其作用是促进图书情报研究成果的‘科学普及’。当前,更多是图谋在先行做‘实验’,未来期望有更多人参与。这几年,科学网圕人堂专题摘编最多的是《大学图书馆学报》。关于‘圕人堂文摘’,理想或梦想是学习与借鉴《新华文摘》。这块的推动确实有难度,一是利益相关者授权问题,二是摘编人员的水平问题,三是需要相应的激励机制。图谋博客摘编《大学图书馆学报》有年头了。笔者做这样的工作,还是有些顾虑的,挑可能会支持的做。‘圕人堂文摘’或许算是‘逆行’。从功利性角度,‘吃力不讨好’。作为凡夫俗子,没办法不功利,但亦不宜太功利。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期盼‘圕人堂文摘’收获更多知音,获得更多关注与支持。倘若更多圕人积极参与做摘编工作,善哉!
图谋:据《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第一版:‘文摘’定义为‘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文摘员’定义为‘在图书情报机构或文摘机构中专门从事文摘撰写和文摘工具编制工作的技术人员。可分为专职文摘员和业余文摘员’。‘圕人堂文摘’的含义便是‘圕人堂服务体系’中的文摘,文摘员为业余文摘员。
若水青纱:你们图书馆24小时开放呢?
宋*:部分阅览室24小时开放。
若水青纱:厉害了,但是很显然第一种方案太可怕了吧,24小时不休息的。
倒立的*:不可能24小时闭眼。上24最多就是值个班,还要提供住宿和卫生。
宋*:后半夜没人就睡觉了,有人再起来,否则谁都受不了。
四川曾海:能休息我就选择上一天休两天。
凤舞九天:图书馆有必要24小时吗?
凤舞九天:哪个睡不着的半夜去图书馆?
宋*:我今天就上24小时。
公共图*:影响身心健康的都不合理。
四川曾海:面子工程哇,显示本馆提供24小时服务。
公共图*:24小时读书不值得鼓励。
牛牛:给流浪汉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
公共图*:不必上升到法律,24小时开放真的不提倡。
宋*:我旁边贴着,我们24小时竭诚为您服务。
公共图*:24小时城市书房。
牛牛:公共馆可以考虑24h.给无家可归的人一个休息的地方。
公共图*:我们选择不考虑!
宋*:弄个数字图书馆,把我们的馆藏全部数字化,让读者远程访问,我就‘解放’了。
碧海潮生:馆藏资源数字化并不见得就会因此解放,反倒会对图书馆以及馆员提出更好服务要求。
公共图*:没那么简单,数字化也有问题。
扣肉:馆藏数字化问题,本群讨论过很多次。
公共图*:错过了,之前没看过。
扣肉:目前著作权法和公共图书馆法,是可以依照的法律。通过互联网提供数字馆藏,涉及到文献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权利人一般不会授予图书馆这种权利。
公共图*:这个法律上是空白吗?
扣肉:从市场经济社会的运行方式来看,如果所有读者都通过某个图书馆的数字馆藏方式远程使用出版物,那么会极大影响出版物的社会方式销售,这对于出版社是不公平的。公共图书馆法里,主要是希望图书馆对于古籍进行合理保护,比如数字化。对于易取得的现代出版物,没有提。
梧桐:现代出版物需要经过著作权人,作者同意。
扣肉:说实话,我觉得现在图书馆对于出版社来说,更像一种营销手段。就是比如你在图书馆看到一本好书,出版社会期待你自己也买一本。
梧桐:实现不了。
公共图*:能这样想,没毛病。至少互惠互利。
hanna:古籍没有版权问题。
梧桐:古籍是公共财富。
碧沚东楼:多数窗口是轮休,一班几个人坐一休一,部分班次仍是休二。
记录:我们老早就不24小时开放了,那个时候我们就几个人三班倒,上的苦不堪言,然后取消,恢复正常,皆大欢喜。
宋*:我谈谈民族地区图书馆的工作特点。以西藏为例,大部分读者说藏语,所以图书馆员必须会藏语,入馆须知,办证须知,借阅须知也要是藏语。图书馆的藏文书必须占大部分,图书馆也要有藏语数字资源,汉语的数字资源少些。图书馆网站是汉藏双语的,图书馆建筑,馆内陈设最好是藏式的。西藏地广人稀,加之文化程度不高,图书馆不宜收藏内容难懂的书,中文古籍,外文书。图书馆应该要送书下乡。这些是我在工作中产生的想法,请大家指教。
宋*:希望大家能来西藏图书馆,这里急需专业人才,待遇不错。西藏图书馆招人限西藏户籍,西藏生源,所以不能考进来。
irides*:好高的工资啊。
宋*:西藏有三类区,四类区,四类区工资高点。钱不好挣,我在中文阅览室,后半夜有人来就得起来,还兼着闭架阅览室的差事,下夜正睡着接到电话就得来图书馆。
宋*:今年4月19日起,建邺区图书馆实行了24小时开放。图书馆的夜间开放结合读者的实际需求,重心放在自修服务上。24小时开放的区域,向读者提供近百个坐席位。建邺区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说,怎样能够让‘阅读’‘不打烊’、‘服务不间断’,做到有用、实用,形成良性发展,服务全民阅读工作,他们也在边做边思考。同时,他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加入到延迟开放的行列中,让一盏盏灯、一本本书点亮城市。又一个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
图谋:初景利教授的见解,堪称真知灼见,期待引发进一步地关注与讨论。
诲人不倦:圕人堂的作用愈发重要。
图谋:全文更精彩,可以进一步阅读《图书馆建设》微信公众号全文,也可以阅读pdf版全文(见群文件)。
雨后彩虹:@图谋谢谢分享。
28520885:说到图书馆人的心坎里了。
图谋:诲人不倦的发现很敏锐,圕人堂虽然是草根社群,但这些年确确实实在围绕‘应在消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壁垒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应加强理论界与实践界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搭建平台,创造对话,协同工作,消除分歧,寻求合作。’做一些探索与实践。
刘*丽:有几句话特别有力。‘图情档行业注重招聘专业人才。图情档行业不要图情档专业毕业生的潜规则必须改变。图情档行业需要多个学科背景,但图情档专业人才应是核心、骨干和中坚。专业人员对图情档的理解、职业忠诚和敬业精神应受到尊敬。不招聘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的图书馆不是好图书馆,不招聘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的图书馆馆长也不是好馆长。情报与档案领域同理。’‘从业人员要强化研究能力。图情档一线从业人员需要工匠,也更需要前瞻性和创新性。重复性、事务性、简单性的劳动逐步地交给智能工具去解决,图情档人员应致力于应对复杂的、更为高级的任务。这必然对研究能力提出来更高的要求。没有研究能力,就没有业务的发展与创新。’
图谋:‘图情档专业教育要为图情档行业培养人才’,这句话也很有份量。
LEE:据我了解,许多图情的学子在读时不太愿意从事本专业,但是毕业后从事了,纷纷真香,但也不排除从事几年后觉得厌倦的,主要还是看自己的性格和追求。
图穷:图情学子即使选了做本行的时,博士们优先高校院系,其次才考虑本科院校图书馆,最后才是省级以下教育部门主管的高职院校,地市级以下公共图书馆。
图情小晨:图情的同学还是很希望进图书馆的,但是图书馆更喜欢招有学科背景的新人。
图谋:近年,公共图书馆确实吸纳了不少图情学子。专业技术职称方面,如果是仅仅是作为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不承担专业教学),给二级研究馆员的,全国范围亦是屈指可数。
图漾:我记得初教授原来头衔也是二级研究馆员。
图谋:初教授身份很特殊。兼有教授、博导头衔。
JustF*:博士进普本图书馆,看似竞争压力小,实际上评职称的时候受指标限制以及关系等原因难度也不低。
boner:借书证有押金的呀。以前办借书证都需要抵押一定的钱。
公共图*:在现刊阅览,要押证。
boner:太久远了,还是我学生时代的事啊。
梧桐:我们现在还有这个借书卡。
徐徐清风:我有点印象,以前手工借阅时代确实有插借阅卡。
我徂东山:@徐徐清风我听说以前北大就是这样,借一本书,押一张卡。
徐徐清风:借了某本书,就留下一张借阅卡在图书馆那里存着。还书时,图书馆再拿出来还给你。图书书袋卡里插的是记录盖印还书日期的卡片,提醒别超期,按时还书之用。
记录:我们以前就是有一排柜子,每个柜子有很多的抽屉,每个抽屉里都有每本书财产号相对应的底卡,读者借这本书,就把书后面的这张卡登记好,交给管理员,管理员在借书证上登记好,借书证还给读者,管理员把书后的这张卡和抽屉里相对应的底卡捆绑在一起,放在柜子里。
宋*:我以前借书,办的是书本式借书证,书有书卡和书卡袋。借书时,在借书证上登记书名,借书日期,在书卡上登记借书日期,读者姓名,然后把书卡放在读者档案袋里,还书时,也在借书证上登记还书日期,把书卡找出来,登记还书日期,放回书卡袋。相当古老的借书方式。
碧沚东楼:我们55到97年以前是书本式。
宋*:我曾经有一个类似的借书证,不过不见了。
碧沚东楼:97年开始应用计算机后开始发行卡片式。08年二代卡片18年三代卡片,20年人脸社保卡实体卡电子卡电子虚拟卡并行。
公共图*:我们00年开始自动化,2011年智能化,00之前是人工。如果划分时代,人工,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随之产生,闭架,半开架,开架管理。
宋*:书卡袋粘贴在书上。
碧沚东楼:我在小学图书馆做学生管理员时做过目录卡片。也使用过。卡袋也贴过。那时离小学很近,鄙人是全校唯二的学生管理员。规范用词:书袋卡英语名:bookcard又称:书卡。定义:在图书馆手工操作的流通系统中用来作为每本图书流通记录原始凭证的一种硬卡片材料。标准尺寸为7.6cm宽、12.7cm高,在卡片的上方印有图书的索书号、著者姓名和题名,印在下面的线条栏可记录借还日期、借书证号或读者的姓名。卡片平时放在书后的卡袋内,图书借出时,抽出卡片记录借阅信息,并按一定规则排列备查,还书后将卡片重新插回卡袋中。见载: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学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_图书情报工作管理_图书馆建筑与设施。规范用词:索书单,英语名:callslip,又称:借书单;索书条,定义:在采用闭架式借阅的图书馆中,读者借阅馆藏时填写的以供馆员了解其所需馆藏并作为进入书库提取文献依据的单据。通常印有索书号、书名、著者、借书人姓名及借书证号等项目。见载: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学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_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_外借服务,公布年度:2019
碧沚东楼:每天中午和周六都在图书馆工作。
宋*:我想借书要从目录柜把对应的卡片目录取出来,放在读者的档案袋里,还书在放回目录柜。书卡按借书时间排列,这个可以统计一天借了多少书,还能统计逾期不还情况。最后可以统计书被借的情况。发明书卡和书卡袋的人真是一个机灵鬼。
公共图*:早期我们的目录柜在采编室有两组,一组是分类号,一组是笔画,在流通也放一套一模一样的。所以我们做卡片一般是打印4张一样的。这样讲解是不是更清晰。
琼:我到图书馆工作第一件事就是写卡片。那种套书只有分册号不同,其他的都相同,写得好郁闷。然后就在WORD中自定义卡片格式,然后打印。
公共图*:自从有了word我们行业水涨船高,就有了对应的打印系统,那是你们单位还没用上。
梧桐:原来图书馆4.5个人,现在一个人档案兼顾管理图书。
哈哈一笑:@我徂东山80年代武汉大学图书馆是给每个本科生发4张借书卡。读者在图书馆每借一本书就把一张借书卡和书里的书袋卡放在一起留在图书馆,还书时再还读者。图书馆给每个读者在借书处设一个袋子,存放你的借书卡和借的书的书袋卡。当时武汉大学图书馆有闭书库、外文书库、开架书库等借书的地方,加上系资料室也可以借书,所以每个读者可能有多个袋子。我所在的图书馆80年代是为每个读者设一个袋子,存放你借的书的书袋卡,读者需要在书袋卡上签字并注明借书日期。因此,每个馆的处理方式是不同的。
公共图*:这样的工作量大。
我徂东山:@哈哈一笑谢谢您,我请教了多位前辈,确实每个图书馆的管理方式不同。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关于“圕人堂文摘”的思考[EB/OL].(2021-09-10)[2025-04-03].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9247.

[2]公共图*,宋*,图谋,等.关于“圕人堂文摘”的思考[DB/OL].圕人堂周讯,2021(383):17.

[3]公共图*,宋*,图谋,等.关于“圕人堂文摘”的思考[DB/OL].(2021-09-10)[2025-04-03].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9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