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娜*:我觉得教授一生发50篇左右正常,包括普通刊物和核心刊物,超过50篇都让人怀疑其学术质量价值。图谋:论文与论文的差距很大,学科与学科的差距也大,学术生命的长度、学术环境等也是影响因素。娜娜*:我觉得他实际没写100篇那种实打实的,而是写一篇好的文章先投会议或论文集,再投到学校校报,在改一改投到另一个学校校报上,再加一加内容投到普通期刊上。图谋:量化指标缺少支撑材料。量变本身很可能会产生质变。具体怎么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娜娜*:假设他25岁开始写论文,退休60,35年一年写两圕人堂周讯(总第26期 20141107)- 27 -篇,也就75篇。poney:有些人一年可以写很多篇,可能他从30岁开始写,到50岁也就写了一百多篇。poney:我想对于教授来说,或者一个学者在他的最好创作期一年写出十几篇核心都是有可能的,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安哥拉兔:我认识个人,一年发了十篇,大半是核心。娜娜*:高手。poney:比如,2009年图书馆学界称之为傅荣贤年,他那一年发了很多篇,而且质量相当高。麦子:每年十几篇,即使是所谓核心,也只能说明图书馆业是没有太高的学术性。David:据说南开的徐建华老师转型搞实证研究,一个项目下来,团队发个几十篇正常。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论文数量与质量关系的探讨[EB/OL].(2014-11-07)[2025-04-04].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465.
[2]娜娜*,poney,图谋,等.论文数量与质量关系的探讨[DB/OL].圕人堂周讯,2014(26):25.
[3]娜娜*,poney,图谋,等.论文数量与质量关系的探讨[DB/OL].(2014-11-07)[2025-04-04].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