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7479*:我之前说过,我在日本时,有一篇文献是通过文献传递,最终从大英博物馆复印后寄到我手里,这里面包含了很多图书馆员的心血。@诲人不倦。自由的*:@biochem这太了不起了。807479*:那篇文献最后寄给了卢永根院士,因为我博士答辩时他提到那篇文献。他在国内就一直找不到该文献。cpulib*:这是最传统的原文传递服务。诲人不倦:@biochem图书馆员总是默默做贡献,所以,我们需要重新评估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价值了,大的方面比如图书馆如何促进社会进步,保障信息的公平获取,小的方面比如如何赋能用户发展,促进科研和学习等。自由的*:想起看过一本书里的一句话:干预和帮助之间的区别在于对方是否在寻求。诲人不倦:理科也不仅有前沿研究吧,搞科学史的,需要文献综述和回顾的,还是要用到旧的文献,这些旧文献通过图书馆获取是较为方便的一个途径。807479*:我只是说‘前沿研究’的科研人员。麦子:@自由的行者这话有理。不要讨人嫌自己还蒙在鼓里。807479*:@诲人不倦获得‘旧文献’,也可以通过文献传递,也不一定要亲自去图书馆。诲人不倦:文献传递本身就是图书馆的职能之一,没来图书馆,不代表你没用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807479*:所以很多科研人员可能几乎不去图书馆,就可以得到他所需要的文献。他们也不用跟图书馆员打交道。诲人不倦:图书馆员可以考虑嵌入,但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以用户能接受的、契合用户需求的方式。诲人不倦:馆员群体中,总有那么几个被老师们认同,并得到尊重。自由的*:这个倒是,比我我有个师弟,在一个学校图书馆工作两年后,好几个部门领导想把他挖过去。麦子:@自由的行者我觉得一般老师自己很忙,不希望打搅。表面上客客气气,但实际上你这图书馆毕竟是图书馆。诲人不倦: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老师不用图书馆,也不喜欢,不习惯用图书馆有的老师则习惯于图书馆的服务,并希望能得到图书馆的推送,这就要求个性化的服务。807479*:我以前说过,搞理科前沿研究的不用去图书馆,因为在办公室就可以下载到最新的文献。诲人不倦:谷歌可以检索出结果,但图书馆员不仅检索,还释和组织信息,形成一个构建、指导和构的完整流程。用户使用谷歌搜索术语,不会指望谷歌能释搜索结果是如何产生的,唯有期望结果正确。如果我们能够让读者认识到数据查证的重要性,他们将学会以知识探究的精神质疑其搜索到的结果。信息素养是我们的口头禅,但是如果没有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互动,那么数据分析的过程可能会被遗忘。用户难免会假定其所有搜索到的信息都是正确的。——《图书馆职业营销:营销你的未来》用户本质上不喜欢这种需要帮助的感觉。用户更希望图书馆可以像互联网一样操作简单,这样就可以成为独立的研究人员。——《图书馆职业营销:营销你的未来》。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最传统的原文传递服务,最温暖的回忆[EB/OL].(2019-07-19)[2025-04-04].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4797.
[2]诲人不倦,807479*,自由的*,等.最传统的原文传递服务,最温暖的回忆[DB/OL].圕人堂周讯,2019(271):33.
[3]诲人不倦,807479*,自由的*,等.最传统的原文传递服务,最温暖的回忆[DB/OL].(2019-07-19)[2025-04-04].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4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