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ler:请问群里谁有电子工业出版社销售人员的联系方式,现在老师想要教材电子化的呼声很高,都来问图书馆了。hero8151:是不是该由教务处统一付费?skyler:教务处从哪里领这笔钱,难道退人家纸质书,把这笔钱拿来买电子书?sonorous:院系老师可不想付费,就管图书馆老师要,能不能找到大学教材的电子版PDF。skyler:让他自己到淘宝闲鱼上去找。木木贝:出版社负责教材的销售人员是分片区的,一般一个省会有一个负责人。sonorous:不一定有电子版的。国内出版社出纸本教材一般不同步出版电子版的,尤其是大学教材。skyler:是的,出了电子版,纸质书卖给谁?现在出版社也不好做,物流不通。sonorous:还有个问题,如果真没电子版,纸本版现在也来不及买了,好多大学已经开始网上教学开课了。2014:有一些出版社免费开放资源了吧。skyler:我叫他们去官网和微信公众号上看看,愿意免费的会免费的。他们又说让学校出面沟通,不免费的也免费。sonorous:就是想免费下载教材的PDF电子版,不想花钱是核心。节能:学校不能如期发放教材,应该还是教材科的事吧?教材科要决教师教材的事,和时间无关。skyler:有个专门的教材科,但人家就不去找他们。徐徐清风:疫情时期,师生远程教学,对电子教材和电子图书需求激增,图书馆是措手不及,保障不力。sonorous:措手不及的事太多了,VPN都承受不了了,学习通也崩溃了,甚至爱奇艺前几天都崩了。徐徐清风:对电子图书商家也许是个商机。sonorous:我觉得国内版权这么乱,先监管给力点,再说电子书事业发展吧。要不然作者权益根本保证不了。徐徐清风:以往大部分图书馆不重视电子图书,尤其是新书教材的电子版采购,经此疫情后,业界观念会大改观。riff:我反而觉得是出版社不重视,实际上各大电子书数据商对教材的匹配率比并不高。节能:我也觉得电子图书不会因此次需求大发展。叮咚:对,不是图书馆不重视,是没人卖。新书教材的电子版采购,想买,谁卖?徐徐清风:主要是电子图书的定价,使用管理等问题没决好。邓*家:不能说图书馆不重视,应该是决策层不重视,大部分图书馆一线人员肯定都有建议过,不过多数预算不批。riff:在这个链条上,图书馆就是待宰的羔羊,还能对出版社指手画脚?徐徐清风:不少出版社有向图书馆推荐试用其出版社所属电子图书网站。叮咚:目前能想到的,只有超星在做‘馆藏数字化平台’,借帮图书馆搞数字化的名义做电子版的图书。邓*家:最早是书生吧,现在南方的市场已经不见书生了。叮咚:北方也很少听到了。riff:现在版权问题图书馆还敢自己数字化嘛?做了也不敢发布出来。校内用很难管控,而且出版社用vpn来取证了,告学校一告一个准,然后谁牵头搞的就出来背锅吧,自己不得利还惹一身骚的事情谁去做啊?我都知道某著名985高校就是被vpn取的证吃的官司,最后还不是拿钱和的。叮咚:校内用吧,不能下载,可以在线。邓*家:超星数字化通常是特色馆藏。徐徐清风:超星的不足是因版权限制,新书很不及时,没外文书。邓*家:现在武汉三星也搞电子化。叮咚:不了著作权是怎么规定的,图书馆对于馆藏电子化,只能保存不能提供读者使用吗?riff:我也不了。叮咚:校内、在线、不提供PDF、基于现有馆藏,我看超星做的挺火的。徐徐清风:现在有些书商跟出版社联合搞与新书纸本同步发行电子版,并与图书馆opac关联,是个好的思路。但因图书馆购书经费仅限于纸本,这种混合形态采购缺少行政上依据,推广不起来。人天,三星都有在做。资深码农:以后电子书的数量会慢慢增加,这是个趋势。叮咚:我们试过人天的畅想之星,感觉是一厢情愿,新书尤其是教材,出版社不往他们平台上放。所谓的致电同步,同步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图书。资深码农:纸质、电子,哪个对于出版社,利润更高哪?叮咚:绝对是纸质。徐徐清风:但买纸本配套电子版,怎么谈折扣?怎么定价?都是新问题。资深码农:所以出版社,没什么动力。另外,有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一旦阅读电子书的软件被破,出版社的所有电子书,都将受到最大程度的冲击。徐徐清风:出版社为防止非法下载上传,可能只允许在线阅读,或分章节下载。资深码农:目前的在线教育市场,除非小班或者一对一,其余都是很惨淡的。成本很高,利润很薄。邓*家:书生最早就是自己的阅读器和阅读格式,还有载体和时效限制。资深码农:推出自己的阅读器,是为了卖硬件。这是利润点。徐徐清风:太严格了,不合国人心理。邓*家:不严格如何保证版权呢?过严格有不符合用户心理,所以……。资深码农:所以,出版社没什么动力。只是在试水。徐徐清风:年薪很高的教授也热衷网上找免费资源,不愿意花几十块钱去充值付费。资深码农:书生作为先驱,已经被拍死在沙滩上。除非国家强制要求电子书,或者有新的盈利模式,否则没太大变化。徐徐清风:新改版的CADAL做得很好,在线阅读,借阅模式,还开发了付费打印纸本模式。邓*家:把图书馆服务模式向电影院模式发展。资深码农:电影院线,是有老百姓购置不了的硬件环境,去影院是为了休闲享受。咱们的图书馆用户,很少为乐于读书取得。一般都是有任务在身。我觉得关键是全民读书素养,还没有提高。读书还不是生活必备。邓*家:素养不是可以一日实现的,需要积累。节能:曾经在一次电子书推广会上有为数不少的图书馆领导抨击电子书定价。我很不理。riff:有些电子书定价是纸书的150%,贵的吓人。邓*家:正常,纸质通常副本3本,电子你是一次性买断。徐徐清风:这就是观念问题,电子书为什么不能比纸本贵?如果能买断一本电子书,永久使用,我觉得可以贵过纸本。相对来说,期刊数据库才真的贵,年年重复购买在线使用权。只是表象感觉划算。资深码农:一个人藏书多,是汗牛充栋。一个人电子书多,咋形容?期刊相比图书,使用率更高。出版社的利润,有多高?木木贝:电子书多可以这样说:盘满钵满,满到装不下了。资深码农:给你个1T硬盘,装满电子书吧。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疫情防控环境下的电子书需求[EB/OL].(2020-02-21)[2025-04-04].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6545.
[2]徐徐清风,资深码农,邓*家,等.疫情防控环境下的电子书需求[DB/OL].圕人堂周讯,2020(302):15.
[3]徐徐清风,资深码农,邓*家,等.疫情防控环境下的电子书需求[DB/OL].(2020-02-21)[2025-04-04].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6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