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chem:傅平:我的一次跨洋面试经历。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16383&do=blog&id=1254893我路线日期更换成功后立刻回邮件告诉馆长,没想到馆长回信告诉我她很为我的当机立断雷厉风行而感到欣赏,她说我的resourcefulness的能力太强了,就是资源再调整能力或叫应变能力,正好是他们这个职位所需要的。我是在飞机上完成公开讲座的ppt的。一个小时的公开讲座要求我讲三十到四十分钟,然后留二十分钟回答问题。我在二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和转机中几乎没有休息,脑子里反反复复把演讲过了好几遍。中心内容就是讲新一代系统和发现平台的整合以及移动通讯和用户行为对图书馆的影响。第二天的面试很顺利,我经历了早餐、校园参观、和编目采购等四个部门的单独会谈、公开讲座、午餐、和图书馆有教职的馆员libraryfaculty的会面、面试委员会正式面试、馆长单独会谈等环节。麦子:@biochem厉害,看来他的人生比较波折,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话说过来,我认识不少这样的人(大约有5,6个),除了一个人不想回美国了,其他的到后来都到了美国工作,此人是美国博士,可以到美国来教书,但后来去了新加坡,最后从澳门大学退休。傅的资历了得,麦吉尔的图情,另外加2个硕士,并在耶鲁做过,而且愿意做这个把好几个工作集中一起的位置,另外是加拿大公民(等于美国公民差不多),实在的人才,哪个学校会不要他?图谋:傅平先生的分享,我也浏览了,很有料的分享,受益匪浅。这个故事,给我的印象是:图书馆员职位,居然可以是这么重要。该文的文后的两条圈外人士评论是‘好故事’‘凤毛麟角’。徐徐清风:由于体制原因,国内高校图书馆校际之间,图书馆专业人员几乎不流动。人才自由流动少,就体现不出价值。麦子:@biochem人生的故事和个人性格的关系很大,行文中可以看出,傅平是那种很踏实,然后很有准备的那种人。我是相反:只有半瓶水,但希望把这瓶水发挥一瓶半的水用。我的所有职业的变化,都是实在没有办法了,要么是旁边人看不过去了(我两次找工作都是同事强烈推荐我去申请,我觉得这两个人太烦,因为自己觉得这工作不是我要的),要么是有个现成的工作,如果不申请,会自己大吃苦头(因为这个位置的人会是我的上司)。我上一次面试工作是26年前了,那次,我的对手是一个年纪比我大10岁,有图情硕士/工商硕士/考古博士的一个很有经验的。事后知道,委员会倾向于此人,但委员里有一个秘鲁同事,说要扶持本馆的年轻人。@图谋。图谋:的确是很好的故事,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故事发生在帽子人才引进上不甚稀奇,发生在图书馆员职位比较稀奇。‘凤毛麟角’评论,可能有多重含义,比如可能是形容优秀人才的数量稀少,也有可能是指这样的故事属于小概率事件,还有其它可能。广东小*:这样的招聘流程,在米国图书馆届是常态吧。麦子:@广东小肥羊常态,就是这样的。广东小*:只是我们的招聘流程跟这完全不一样,我们才觉得耳目一新。这个汇报,好像就叫做jobtalk。麦子:@图谋我记得我们共同的朋友是特地被新西兰邀请到加州来申请工作的,那个难度要高得多,而且还有学校的问题。徐徐清风:国内高校图书馆,要么招高水平馆长,要么招低资历年轻的新手,直接从校外招个高职称的图书馆员很少听说。麦子:@徐徐清风美国都是这样,连低级的馆员也一定要外面找的,不太喜欢用本馆的(成本也高,你等于又要重新招一个人)。学图-123:@麦子麦子老师,为什么?是本馆的做不好本职工作吗?为什么宁可出多的钱也不用自己本馆的人呢?麦子:以前每次招:3个面试,2次外面最好餐馆的钱,包括所有的最后一刻机票的钱,广告费用,我们还用过猎头的,另外就是馆内5人委员会,开10来次会,这代价实在不是一点点。麦子:@学图-123@学图-123首先,所有的图书馆员工作一定要全国(其实是全世界)招聘,登在chronicleofhighereducation,2.为了避嫌,不用自己人。另外,本馆的馆员一般也不会申请本馆的工作。麦子:看来包括图谋,大家都没仔细看我的招聘的文章。图谋:我不是我没看,我实际指的是受众面的问题。傅平这个故事是在科学网博客平台分享,受众更广。美国大学图书馆员是如何招聘的?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178234.html。信息来源:邱葵.圕人访谈:美国大学图书馆员是如何招聘的?[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9(3):83-91.麦子老师的《美国大学图书馆员是如何招聘的?》是‘长篇大论’。小故事与长篇大论,互为补充,已分享至群文件中。该文摘要:图书馆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往往是图情界热烈讨论的话题。本访谈揭秘了美国高校图书馆馆员招聘中在程序和做法并探讨它们在提高高校图书馆员地位以及建立入职门槛方面的作用。学图-123:@图谋收到。谢谢王老师!图谋:傅平教授在中国知网可找到的论文:[1]傅平.美国图书馆是如何应对新冠疫情暴发的?[J].图书馆杂志,2020,39(03):24-31.[2]夏正伟,李全,端文慧,傅平.RFID图书自动盘点机器人应用研究——以武汉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20,39(01):61-66+55.[3]傅平.机器人在图书馆:挑战或机遇——2019年国际图联大会会前卫星会议信息技术分会的亮点集锦[J].图书馆杂志,2019,38(10):53-57.[4]傅平,邹小筑,吴丹,叶志锋.回顾与展望:人工智能在图书馆的应用[J].图书情报知识,2018(02):50-60.[5]傅平.图书馆技术发展新趋势[J].新世纪图书馆,2018(02):15-18+22.[6]傅平.新一代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对美国图书馆联盟的影响分析[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7(02):28-33.[7]傅平,刘华.机构库:特性、利益和软件平台选择[J].图书馆学研究,2016(05):31-36.学图-123:没达到欣赏傅教授的文章的水平,佩服加崇拜。图谋:美国中央华盛顿大学图书馆傅平教授博客PingFucwu的个人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u/PingFucwu。邱葵:美国大学图书馆员是如何招聘的?(1)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178222.html图谋按:《高校图书馆工作》2019年第3期刊发河滨加州大学图书馆邱葵先生《圕人访谈:美国大学图书馆员是如何招聘的?》,全文比较长(共9页),大约1.7万字。《高校图书馆工作》策划这个栏目,用心良苦。关照现实,贴近实际。邱葵先生是美国高校馆资深馆员视角,该访谈有深度,也有温度。如能得到进一步的关注,引发更多交流与思考,可以让编者、作者、读者更好地互利互惠。图谋特此征得编者、作者许可,将该访谈利用圕人堂(科学网图谋博客圕人堂专题及微信公众号)做进一步宣传推广,组织成专题,将该文分成8篇,期待传播效果更好,获得更多关注。信息来源:邱葵.圕人访谈:美国大学图书馆员是如何招聘的?[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9(3):83-91.顾健:中美大学图书馆招人完全不同,国内其实写出来也有会是很精彩的,只是写的人少。学图-123:@biochem好的。主要还是我有点懒惰。谢谢教授!图谋:国内的可能确实更难写,因为多是‘个性化’的。顾健:美国故事也就是一个西洋镜,初看稀奇,再看都是那么回事,国内的难写是真的,但是真因为个性化,才显得丰富精彩。学图-123:都是学习。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国内外图书馆馆员的对外招聘[EB/OL].(2020-10-23)[2025-05-21].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8238.
[2]麦子,图谋,学图-123,等.国内外图书馆馆员的对外招聘[DB/OL].圕人堂周讯,2020(337):16.
[3]麦子,图谋,学图-123,等.国内外图书馆馆员的对外招聘[DB/OL].(2020-10-23)[2025-05-21].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8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