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读者的阅读推广活动

   圕人堂周讯(总第357期20210312),第15页,张芸 整理 王启云 助理   
新手阅*:羡慕各位前辈馆里人很多,晚辈所在馆的到馆率特别低,基本没人会来馆里参加阅读推广活动。想请教一下前辈们有没有在到馆率很低的图书馆工作的,想学习一下这种馆情下阅读推广活动是怎么开展的。可是图书馆以往举办的活动大多冷场,今年三月刚到馆里参加工作,感觉很难办。下个月就是读书日了,现在很发愁活动怎么做。
扣肉:读书日,一般也就是让读者写观后感。Yi情防控期间,还是尽量避免搞聚集性活动。你可以在微信里搜一下阅读推广或者读书日,里面能搜到其它馆公众号的文章。
皖西学*:给学生学分。
学图-*:@新手阅读推广馆员开展吸引读者的阅读推广活动。经典征文活动,读书笔记展示,调查问卷,读者多谈会等。拟定能抓住读者内心阅读冲动的活动主题。对阅读图书有馆藏要求,有一定的奖励刺激。如果自己能有毅力坚持的话,可设置读者QQ群,请专业师生读者做好做宣传。一般都能吸引来读者。我坚持了十多年,读者群已经很固定了。对学生读者开展分层阅读指导服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不能千篇一律。最怕的是不能持之以恒,这样会打击读者的热情。而且给读者很坏的影响。我一般是分春秋两季开展,利用寒暑假开始宣传。吾已老矣,水平有限。只期待能和同仁们一起把自己所做的职业做好!如果没有热情,而且不能持之以恒的,我个人建议还是不做的好。因为图书馆人除了做活动以外,还有很多将阅读进行到底的办法。
wjew:哎,这学期,我还是只能先开展‘主题阅读分享会’。我没有什么可学的,人力与经费所限,能做点就做点。找不到人,我就自己上。先自己读几本书,做好准备工作。
学图-*:开学了,上班了,将QQ挂上了电脑,我会时不时关注本群和我自己的读者群信息。又要开始唠叨的日子了。我的读者群主要做的日常线上服务。比如超期了怎么办?书丢了怎么办?哪本书我们资料室有吗?您能不能帮我查一下哪本书在不在架上?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不能自怨自艾,必须自得其乐,把日子往幸福的过。
麦子:我觉得要重新定义读书的概念:1)比如,很多理工的老师只看专业期刊不看专业书,而前者明显在研究上有优势,后者往往是给学生看的,因为说的东西往往比较没有时效。2)纸本书的淘汰是必然的,国内只是因为技术和观念上的原因,很多版权保护的问题没有做好,而图书馆也希望少花钱不花钱来取得图书,所以导致电子书推广缓慢。我估计不久(时间难说,但会有这个阶段)世界上过半以上的纸本书会在中国出版,但这和阅读大国半毛钱也没关系。3)阅读是一个很落后的获取知识的形式,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形式会改变,这是必然的,我基本从来不看书,但我喜欢遇到一个东西,在网上看视频、维基等内容进行片段性学习。但我觉得,这只是一个过渡阶段,因为这一定会过渡到用晶片植入的方法。这是必然的一步。4)在到达晶片植入之前,因为时间精力有限,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取舍的过程,前提是人们有自主的判断里和独立思考过程,知道我需要看那些东西来扩展我的眼界和思维,而不是让人告诉我我应该看什么。这也是我对阅读推广很反感的原因。但大家都是要口饭吃,所以也能理解。看来我是只知道吃饭和吃肉,没有想到没有饭和肉吃的情况。
学图-*:一些问题一直盘旋在我的脑海,假如在某个空间,没有了电,没有网络,此时,一张芯片,一本书。我们会选择阅读什么?在我们生活的空间,到底我们该怎么阅读?何为阅读自由?教育需要阅读吗?阅读推广仅仅只是阅读纸质书吗?阅读推广的目的是什么?一个人一生到底该怎么阅读?图书馆人真的不阅读吗?读了名篇大作才算阅读吗?读了专业书才算专业阅读吗?何为博览群书?我们不是应该通过阅读推广让读者自由选择阅读内容吗?和读者一起阅读,和读者一起分享,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保持创新和与时俱进不是阅读推广的职业态度吗?我们图人其实就是读者,我们自己怎么阅读心里没有数吗?图人对自己的否定可能才是在全民阅读中图书馆人失去话语权的主要原因。图书馆人只是一份职业,在职业追求过程中,否定自己,否定读者。这可能就是我们最大的缺失。
麦子:每次载体的改变,人们都有一个漫然的过程:比如,从人工抄写的手稿到古腾堡,有些人认为还算书吗?但其实是这些人对失去书的专属权而感到失落吧了。如果设想某个空间,没有了电,没有网络,我们更需要担心的是电子钱包。因为没有钱,我们可能会饿死病死,读书的事情可能要放一放。至于图书馆,维基百科的定义是:图书馆是个收藏资讯、原始资料、资料库并提供相关服务的地方,可以由公共团体、政府机构或者私人组织开办。图书馆在人类文明发展及历史存留具显著作用,是人类智慧的宝库。在传统意义上,图书馆是收藏书和搜集各种出版物的地方。然而,现在资料保存已经不止是保存图书,许多图书馆把地图、印刷物,或者其他档案和艺术作品保存在各种载体上,比如微缩胶片、磁带、CD、LP、盒式磁带、录像带和DVD。图书馆通过访问CD-ROM、订购数据库和互联网提供服务。因此,人们渐渐把现代图书馆重新定义为能够无限制得获取多种来源、多种格式的信息。除了提供资源,图书馆还有专家和图书馆员来提供服务,他们善于寻找和组织信息,并解释信息需求。近些年,人们对图书馆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建筑的围墙,读者可以用电子工具例如电子书获得资源,图书馆员用各种数字工具来引导读者和分析海量知识。图书馆的另一作用是收藏人们不愿意购买(或者无力购买)的资源,作为馆藏提供大众使用或查阅。
麦子:我们就是个管金库的,当然平时个人也用钱,但因为自己每天接触钱,就觉得自己对个人理财或国家经济懂得比路人多,我觉得我把自己也提的太高了一点吧?我只是有感而发,但我觉得即使是资源的储存我们都没有做好,其他的我更没有发言权了。我还是那句话:大家为了生计拓展图书馆得生存空间而进入其他的领域,我完全没有意见,但觉得这些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主要使命,实在不能苟同。
学图-*:我也是偶尔想想。能有机会和您探讨深感荣幸。我们每年没有多少馆藏增加,也就是说金库匮乏,如何将馆藏得以利用,这是我在这个职业岗位上一直想的问题。向同行学习,主要是碎片化和有选择的学习,才让我这十多年一直坚持阅读推广。这也是我一直疑惑的问题,守着一屋纸质书,我们该怎么做?
图谋:图书馆的基本盘的想法子护住。现在太‘飘’了。
麦子: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和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不符合服务对象的要求。
学图-*:我就只想脚踏实地为读者提供服务。您继续,我会仔细想的。有时候也很难过。何为职业?何为专业?何为坚守?其实院系资料室再怎么做也只是管书而已。即使读者再多,活动再好,也就那么回事。谈不上事业,只是不想对不起自己的收入。所以我一直说这是一份职业。
麦子:首先要理解这样的基本面:如果没人来,你提供的服务内容可能不是人们所需要的。当然你可以说,这东西对你好,但人们未必这么觉得。为什么这个职业还存在?因为社会觉得这对维护社会的功能和面子有用。我的脑子简单,想不了太多,但我每每想到这个职业,就觉得我自己是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等到了这个天上掉下的馅饼。但我从来不认为天上总会掉馅饼,所以我既不会让我的孩子去等这个馅饼,也不会觉得这是个工作比其他工作高尚。现在的社会和过去的社会的不同是:社会上除了核心的经济活动以外,可以有多余的钱来养一些人,比如一些研究项目,图书馆、博物馆什么的。最大的当然还是退休这个概念,因为过去大家都是做到死的,但现在没见过人对自己的退休金感到愧疚的。
扣肉:我举个例子。前两天我对CD回溯的时候,找到了一张美国出版的中国艺术歌曲专辑。为了知道这些歌都是什么,我后来又在本馆找到了该演唱家多年以后请国内的出版社翻录出版的版本。我觉得这种工作很有意义。阅读推广本身是一个要耗费大量精力的工作,尤其现在国内出版物质量参差不齐。
学图-*:但是努力让我所服务的对象被发现,不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吗?
麦子:就是个职业,但人觉得如果是职业,在马斯洛的层次上低了一些,有了专业就可以进一步,而且也是到事业的一个垫脚的砖头,向自我实现更进了一些。
学图-*:馆藏需要被发现,读者更需要被发现?经常望着我的书愁思满怀,然后快乐的去翻阅,然后设想它的读者,然后想主题,然后去宣传。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麦子:当然有意义。这就可以了,但如果没有人欣赏你,你也不必懊恼。如果能达到这个境界,你就所向披靡了。什么事情,只要能说服自己就可以了。
学图-*:必须说服自己。现在好像没啥问题了。上班路上。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让自己充实。
麦子:这是最难的事情,因为没必要自己骗自己。
学图-*: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让自己充实。以前,我的这个岗位总有人羡慕,说舒服清闲,我做了这十多年,就这几年说的人明显少了。对了,又想起一个。没有职业是馅饼。每个职业都有它的追求。筹谋好,都会辛苦,都会有收获。
wjew:不负春光不负卿。
2222:走进去和外面看到的往往是两回事。要不钱钟书说城里人想出去,城外人想进来,人生大抵如此。
扣肉:如果要阅读电子书,建议选择电纸书。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吸引读者的阅读推广活动[EB/OL].(2021-03-12)[2025-04-03].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8624.

[2]学图-*,麦子,扣肉,等.吸引读者的阅读推广活动[DB/OL].圕人堂周讯,2021(357):15.

[3]学图-*,麦子,扣肉,等.吸引读者的阅读推广活动[DB/OL].(2021-03-12)[2025-04-03].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8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