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hanna说‘国外图书馆买书一般都买精装,因为复本只有一本,精装更结实耐用。’这可能是某些馆的做法。我们多年的做法是:买简装,然后由自己的工厂另外装硬皮。这有两个原因:简装比精装的价格差距巨大,可以到1:4。另外,原来的精装的精装,我们叫commercialbinding的可能好看,但质量通常很差,我们自己改装的质量要好得多的多,有时改装的价格比书贵多。我以前回国和人交流,拿了一本人民币原价一角的书,但改装的成本5美元多,这大概是20年前的事了。当然,复本的确是没有的。即使偶尔有,现在会下架扔掉。主要是为了省空间。星星:美国的书是学校财产,学校是私人捐助捐资;国内的书不是高校财产,是国家的财产,是高校代管,是国家公有资产购买的。麦子:@娜娜星空不是,美国大多还是和公立学校,书是stateproperty,不是国家财产。但体制不同,我们可以任意处理。凤舞九天:干脆用kindle吧。凤舞九天:我看过一个康明玻璃的广告,说是学生每天带块16k大小的玻璃去上课就够了。hanna:我们不做剔旧,部分原因是要评估,还有原因是固定资产注销太麻烦了。麦子:@凤舞九天kindle的书往往不是学校里用的。延伸出来的意思是:国内图书馆的很多书在我这里是不可以买的,因为是非学术类。麦子:@hanna我们剔旧的工作量大大超过入新书的。印度阿三:我们每年都做。hanna:我们一边愁涨架,一边坚决不剔旧。qifeon:我们也是坚决不剔旧,评估很重要。麦子:@hanna评估在其中的作用比较大。印度阿三:不咔不行,没地放。麦子:@凤舞九天我们现在买大量的电子书,但很少是kindle版的。麦子:所以馆里从来也不推广kindle的使用。凤舞九天:那都是什么呢?麦子:@凤舞九天在电脑上看。刘*平:为了评估,有复本、多年零借阅的书也一直在书库。闲在心上:@Sparks谢谢分享!朗月孤舟:书籍利用应该也符合二八定律。朗月孤舟:通常20%的书是利用的。Sparks:今天范老师在苏州图书馆做的一个报告。麦子:@刘*平记得以前国内邀请美国图书馆人做报告,如果事先指定题目的话,往往会要求说评估的内容,于是这边就再去找评估的方式的资料看,现买现卖。但结果是给国内人印象是:美国也做评估。小洋:话说评估作用挺大的,我们三年后要评估,开始按高校图书馆章程来进人。小洋:也开始安置一些人员,挺振奋的消息。麦子:美国图书馆其实在剔旧和建联合书库上有很丰富的经验(这两者是相互相存的),这其实可以省大量的空间和资金,但国内基本不搞,大家拼命建藏本高的馆,但这个思路是极其落后的。这方面其实和地产管理的道理几乎是一摸一样。仅此而已:愿听其详,愿意学习,求相关资料。麦子:@仅此而已都是内部的很多报告计划和流程,文章不多,因为没人写。当然,你可以邀请我去你那里给你讲三天三夜。boson:@麦子先生,您还欠我内部报告呢。麦子:不过,这是中国图书馆早晚要涉及的东西。麦子:@higgs好像是啊,你再给我提个醒。小洋:喜欢各自为政,联合书库可能很难。仅此而已:@仅此而已都是内部的很多报告计划和流程,文章不多,因为没人写。讲个大概唦!。麦子:@小洋我记得国内很喜欢说社会主义的协作的。小洋:这个就呵呵了,联合起来建,功劳如何分配。广州书童:集中力量办大事。boson:像加州大学,参加的这种联盟没有十几个也有几十个,所以才有那么大底气剔旧。印度阿三:国内关键在两个字,国资。仅此而已:国内有哪个地区建吗。小洋:当年重庆大学提倡过一次,不知道后续如何。广州书童:如果各地大学城没有实现,这个问题可以暂时不谈。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图书采购、剔旧、建联合书库的讨论[EB/OL].(2017-05-12)[2025-04-03].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2865.
[2]麦子,小洋,凤舞九天,等.图书采购、剔旧、建联合书库的讨论[DB/OL].圕人堂周讯,2017(157):34.
[3]麦子,小洋,凤舞九天,等.图书采购、剔旧、建联合书库的讨论[DB/OL].(2017-05-12)[2025-04-03].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2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