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服务

   圕人堂周讯(总第315期20200522),第14页,海边 整理 王启云 助理   
苏黎世*:我比较关注和实用性相结合的理论,这样价值才高,才有实际意义,就像企业里的知识管理,华为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万寿寺*:深有同感,知识管理应该成为图书馆重点挖掘的优势。
苏黎世*:互相探讨,互相学习,用户的需求,其实要先能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带来实际价值。
万寿寺*:知识管理对于信息爆炸的现实来说,将会是刚需,这方面图书馆专业大有可为。
苏黎世*:知识管理是大势所趋,学科服务其实也是包含在里面。
万寿寺*:同感。
苏黎世*:已经是刚需了,只是大部分用户没有意识到,整天被垃圾信息淹没。
倒立的*:‘用户的需求,其实要先能解决实际问题’这句话是非常正确的,解决问题。‘用户没意识到’这个就有点问题,逻辑出发点不太对。
苏黎世*:知识管理的基础是信息管理,微信其实是信息管理的最大反面例子,大家都被它绑架了,尤其是工作挂钩后。谢谢指点!
万寿寺*:我觉得逻辑没问题。用户的需求是需要服务者去发现的。用户可能单纯觉得信息繁杂时间不够用,而服务者应该学会去总结归纳用户的困境及其原因,提炼为真实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苏黎世*:所以,垄断就会带来问题,企业是以盈利为导向。
倒立的*:对服务者[用户的需求]去发现,但刚才说的是用户自己不知道,有时候用户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苏黎世*:其实根源在于如何培养用户的信息素养,而重点不是方法和技巧。
邹*林:初景利教授在一次讲座中提出,用户的需求有时候需要专业人员去挖掘出来,并告知用户。不是一味的去调查用户。
倒立的*:这样的想法是有问题的我们以前的逻辑都是这样走的。学科馆员服务的逻辑基础就是用户自己不知道需要什么。
万寿寺*:用户通常只有感受,理性归纳还要靠专业的服务方。
苏黎世*: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很多难点,需要拉高到专业理论去分析。馆员需要把握发展趋势,加上收集用户的各种问题,综合分析,层次才能上去,找到问题的根源去解决。如何引导也很重要。
万寿寺*:赞同。
苏黎世*:如果没思路、没经验的话,找对标。
万寿寺*:我觉得图书馆不能被‘图书馆-读者’的框架束缚住,而是要把自己定位为全社会的信息服务者来思考自己的功能,否则随着纸质图书的边缘化,图书馆的边缘化就不可避免。
苏黎世*: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1.图书资料业务趋势是建设特色馆藏体系,2.情报业务是学科服务。
万寿寺*:公共馆现在好像也很热衷于特色馆藏体系建设,这个其实挺考验馆员水平的。‘特色’要做精、做亮、做专业,馆员对相关领域得有一定深度的研究才能做到吧。
邹*林:特色馆藏是不是还得结合学校的学科、专业呢?不然会不会没有抓手?
万寿寺*:结合起来比较好,如果特色馆藏带动学科的研究,研究的推进也会反哺馆藏的整合,双方都有了发展空间。文献这个东西,有人用、用得越多,价值才会实现得越充分。这和普通的文物、文化产品很不一样。
苏黎世*:高校的特色馆藏就是为学科建设服务的,公共馆应该是侧重地方特色文献,其实也属于学科服务的范围内,只要能把特色馆藏做起来,经费和资源都不会是问题,反之,就会被削减和边缘化。
万寿寺*:是的,图书馆需要向公众证明其馆藏的价值,有价值、能解决公众的问题,自然会有人买单。
茶男:知识管理个人觉得有两点最重要,第一,是个人知识结构,是基于职业或爱好形成的知识结构,比如一个财务,如果有自己的财务知识结构,那么他不管看到啥信息,都会从财务的角度去分析信息,都会往自己的知识结构里面套,也就是装篮子的过程。第二,是对信息背后的本质进行探究,思考信息背后的信息,而不是对信息进行接受式存储,当然思考信息背后的本质也是建立在知识结构基础上,拆解信息同时也是完善知识结构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今下午带着技术团队打了一下午游戏,因为有个算法实在想不通,技术人员也不打游戏,我也是在打游戏的时候思考了一下游戏引擎的算法,今天突然想起来我们需要的算法和游戏的算法有相似的地方。这其实就是打游戏的时候对游戏信息的拆解,然后装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说不定哪一天就用上了。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知识管理服务[EB/OL].(2020-05-22)[2025-04-19].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7820.

[2]苏黎世*,万寿寺*,倒立的*,等.知识管理服务[DB/OL].圕人堂周讯,2020(315):14.

[3]苏黎世*,万寿寺*,倒立的*,等.知识管理服务[DB/OL].(2020-05-22)[2025-04-19].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7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