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为什么我越看英文论文,越觉得发英文文章更容易。福建-*:感觉他们很认真做一件事情就可以写一篇论文。比如关于某类软件的使用,问卷调查做了一所大学几本份,回来简单用Exel一分析,论文出来了。福建-*:用户的年龄层次、使用习惯、不同软件的市场占有率,就欧了。福建-*:我昨天和一个做硕导的同学聊这个问题,他让我用回归模型,最难的是数据的取得,数据有了,还要调整变量……我听的直接懵圈了。麦子:他们是有一套系统常规做的。雨过天晴:@福建-图学新人越来越侧重于数字模型,图情专业明明是文理兼收,却越来越没有文科生的立足之地。陕科大*:理论研究又很难有深度创新结果就是大量建模数据报告职称文章。雨过天晴:大量建模数据报告与图书馆工作何干?比如,读者要求找书,馆员说:‘来,让我给你讲讲图书馆的图书有多少本?每年的借阅数据是多少……’。而事实上,读者有他自己的个性化需求,需要馆员从情感上沟通才能准确把握吧!骑鹿踏雪:有用,只是不属于我们可用。骑鹿踏雪:大数据,行为预测,个性化推荐。雨过天晴:图书馆工作是有温度的工作,语言交流、情感沟通……这些是冷冰冰的建模数据无法代替的。倒立的*:数据本身无措,图书馆的工作要精细化要分工就必须有数据支持。只是现在图书馆对数据的利用需求还完全达不到应该有的强度。雨过天晴:我觉得,‘服务性’是图书馆工作的根本。不是说不能建模数据,而是导向不应该是建模数据。倒立的*:很多工作都是经验化的,很难复制。雨过天晴:建模数据要能为实际工作服务。李海燕:有些理论研究确实不知所云。雨过天晴:而不是闭门造车,玩数字游戏。图书馆*:周围同事写文能手都去搞建模搞计量了,因为只有这样才显得高大上,才能投中核心。雨过天晴:是的。骑鹿踏雪:是的,具体实践工作难以提高你的论文光环。图书馆*:所以,不懂建模不懂数据的小白人只能是踏实服务一线读者。武汉体*:基础研究太难,图书馆员搞不了,得名校教授搞。倒立的*:有些文章读的不好不是建模等研究方法本身有问题,很多时候是研究的问题本身有并不深刻。草长莺飞:有的洋洋洒洒一两万字,研究方法合理,但不知道文章想表达什么,读到最后,结论是一个普通老百姓都知道的常识,感觉有点困惑。李海燕:对,这种还不少,绕来绕去的云里雾里。书小弟:其实,数据分析在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实践中作用是很大的,比如资源采购、座位预约、读者个性化服务等,只是这个技术性比较强,很多图书馆工作者并不擅长,所以觉得距离自己工作很遥远,作用不大。倒立的*:@书小弟是的,首先不能觉得数据就是玄而无用,也不能觉得是灵丹妙药。数据就是电子信号,二进制的编码,一条磁力线或者电子位,怎么看待数据才是最重要的。这才是研究者的能力。骑鹿踏雪:数据在资源采购时作用大不大?理论上讲是很大的,但是多少图书馆会具体用数据指导采购呢。诲人不倦:数据肯定很重要,要不然不会成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市场要素。但我们需要的是分析,发现和基于数据的创新创造,而不是被数据绑架,更不能完全用经验和直觉来替代数据。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数据分析在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实践中作用专题讨论[EB/OL].(2020-12-11)[2025-02-17].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8383.
[2]雨过天晴,福建-*,骑鹿踏雪,等.数据分析在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实践中作用专题讨论[DB/OL].圕人堂周讯,2020(344):15.
[3]雨过天晴,福建-*,骑鹿踏雪,等.数据分析在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实践中作用专题讨论[DB/OL].(2020-12-11)[2025-02-17].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8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