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图书馆图书捐赠工作的思考

   圕人堂周讯(总第350期20210122),第12页,宋晓莉 整理 王启云 助理   
biochem:王启云:关于图书馆图书捐赠工作的思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267460.html从2009年开始,我自己出的书,累计赠出数量估计会超过1000册。除非特殊情况,多数是捐赠给个人,且主要是两种类型:一种是感恩与致谢型;一种是‘为书找人’型。邱葵先生认为‘我们应该全面地看待捐赠工作,因为和其他图书馆业务一样,这是一个不断变化中的事物,另外它是有利有弊的。特别强调的是,无论我们做图书捐赠业务还是不做,一定要因地制宜,看看什么是适合本馆情况的,并时时把图书馆的利益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我们以全方位地服务本馆读者的最终目标。’我很赞同。除此此外,还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注重若干细节。
陕科大*:感谢分享本人就负责有图书捐赠接收工作,有所收获@biochem。
麦子:@陕科大高反正这事需要有选择性,图书馆一定要严格把关,我已经很久没有接受赠书了,都是解释后拒绝。
陕科大*:@麦子感谢麦子老师的建议,本馆接收后会做筛选的。
湛然:我们学校明文规定,老师们的学术专著须捐赠至少三本给图书馆作为收藏。
图谋:实践中,仅有规定还不够,还须有衔接,配套的激励措施方能良性进行下去。有的学校相当于是呈缴本,学校给予物质奖励或计算工作量,作者自主自愿配合。种种原因,‘学术专著’实际良莠不齐,特别是早些年的一些职称书,存在拼凑甚至代其他严重问题。有关作者实际是不愿意示人的。
湛然:嗯,学术著作学校有相应的物质奖励,图书馆只是接收呈缴本,馆内现设有专门的成果陈列柜,便于后期建设教师成果库。
图谋:部分高校的文库或机构库建设,实际遇到过此类问题。需要有相应的政策。规章制度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成为良性循环,假以时日,可以真正出彩。有些机构实际只是灵光乍现,时不时的从零开始、从头再来,收效甚微。能够系统谋划、久久为功的,难能可贵,为之点赞!
湛然:需要学校科研部门,院系多部门的协调,还需要老师们的配合和支持。多积累,量多了之后再寻求新的突破点吧。多谢您的指点,受教了。
图谋:原创libseeker圕人堂LibChat:《关于图书馆图书捐赠工作的思考》引发的讨论https://mp.weixin.qq.com/s/cCbIOaUaO5o86C3ijQW86A。
节能:@QQ你的输入窗口是使用的业务系统规定的,不是谁都和你家一样。@QQ你搞清楚这个是要有什么用吗?另外,如果查看marc看不出来,你应该看业务系统使用说明书或者怎系统开发商。
QQ:@节能问该公司售后,涉及到具体MARC数据格式这块,就一概推了,发愁!。
节能:编目规则各家应该没大区别,有区别也不可能通用。
Fanx*:两种系统对接和转换是软件后台的事了。
节能:你搞清楚是要干啥?
Fanx*:看说明书就好了。
节能:原则上开发商不该推。
Fanx*:也许我们这么输,后台会自动转化。转化成mark。
Fanx*:我们看不出它程序怎么开发的呀。
QQ:说明书仅提供软件的功能操作,编目只字未谈,问该公司也说没有编目这块内容。可以转化MARC数据。
节能:就我一个用户来说,会用就行。搞清楚这个不是必须的。再说你也可以试一下。看看不按它说的输入后马克怎么显示。
节能:这个界面输入后,不生成马克格式?
QQ:这个是导出的MARC。
Fanx*:那你应该看看普通中文编目规则。
节能:我还是不明白你要干什么。你最初的问题是输入和生成是否格式一致,对吧?这个可以通过查看马克和你的输入比对,看出是否一致。
骑鹿踏雪:根据提示输入吧。这个软件就是简单的填空式输入。
新艺*:什么时候图书编目课程可以考虑线上进行就好了。
QQ:@节能我对编目规则不太熟,担心按照规则格式输入后,在后台生成的MARC内容格式是否改变。
节能:我理解,就好像典型的日期输入,输入时要求写成2020-07-05,一回车它变成了20200705还是仍然是2020-07-05,对于工作没影响。怎么变,是它系统设置的,一定与其他功能模块吻合,操作人员不用管。
节能:@QQ编目规则和这个没关系吧。
新艺*:买本calis的编目教程比较好。每个学校都有可能根据大原则的基础上,自己适当更改。
QQ:@新艺小马@节能我只想按窗口项目输好就行,看国家编目规则有时将机读符号和文字标点搞混了,不知道有没有光针对核心文字标点这块的规定,也就是单独分离出来,仅能满足前台窗口输入就行。
节能:这个按我理解,不是编目员工作过程中操心的。是系统开发商做系统时要考虑的。你说的这类问题中,重点不是时间书号的格式问题,可能真正要看的是半角全角问题。这方面,一般系统设置是窗口怎么录入,马克里怎么呈现。至于半角全角的使用,需要编目员按编目规则做,不涉及系统设置。
QQ:@节能为确保输入的格式准确及内容完善,我现在采取的办法是:分别比对1、该系统提供的书目数据;2、我省图书馆提供的书目数据;3、国图联机公共书目查询系统提供的书目。然后,从中抠出个标准来,折中的办法吧!对就是半全角及该选用的符号问题。
节能:我觉得,标准不是从他们中间抠出来的,不排除他们做的也参次不齐。我认为你应该看编目规则才对。又规则为什么要土法上马?
Fanx*:普通中文编目规则。这个没有捷径。各馆都是按照编目规则制定的。
节能:著录规则还是要自己去看书。
Fanx*:作为一个学科,这门课都得学一段,没有捷径。
节能:@Fanxianger他现在主要在纠结著录规则。
Fanx*:我看他举的例子是地方文献,这个恰恰是著录的痛点。不建议从地方文献学起。普通中文文献就很多知识点。
节能:我没琢磨过地方文献,不过在著录上的一些形式问题应该也不特殊。
韩红:编目问题是有国家标准的。
Fanx*:相对特殊,因为它们有的是本地人在香港,澳门出书的,价格就要转换,还有些版本项比较不一致,我们这里遇到过。
节能:如果一个人从头来,这玩意要学起来也比较繁杂。有人一起学就好多了。
Fanx*:从普通中文看起。地方文献还有古籍。要有师傅指导。
Fanx*:就更麻烦。
韩*:比如,分类编目的专家。
Fanx*:编目还有光盘类的电子资源。
节能:@Fanxianger地方文献是有这些情况比较麻烦。估计他现在这类文献不多。
QQ:@Fanxianger@节能是的,我馆专收山西晋东南地区的地方文献,分类标引方案都做了,现在就需要啃编目规则这块了。
Fanx*:不一概而论。
韩*:具有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Fanx*:所以我一看你分享的照片就知道症结。是地方文献。
韩*:目前编目规则是一方面,另外一个是机读目录格式。
节能:如果有图情专业基础,集体自学加专业培训进步还是很快的。
Fanx*:我建议可以集中著录,按套书著录,但是问题你们地方文献一套是不是完整,就难说了。
韩*:是要实际操作,集体自学还在其次。
节能:少说了一句,集体自学必须是建立在操作上的。
QQ:对的,分类标引问题基本解决,就是机读目录格式。
韩*:有中国机读目录标准。
Fanx*:分类才不容易,主观性强。
韩*:我有中西文编目员证书的。
节能:分类和标引我认为看功力。
节能:相比较而言,著录是简单的。
Fanx*:但是如果专门是针对一类书,我们就可以制定本馆标准。
QQ:@Fanxianger@Fanxianger是的,尤其处理地方文献,在《中图法》地区复分表较粗糙的清况下,要既能揭示学科属性,又能兼顾排架检索,必需得标注出地域地名来,再加上同一种书不同版书等取辅助区分号问题,确实考验一个人的耐心和知识经验的积累!
韩*:地方文献应该按地区表分类,著录时在300字段和500字段做附注。
Fanx*:一个老师曾经教过,地方文献的出版地一定要体现,这个是比较重要的检索点。
QQ:@Fanxianger对的,可能在某个字段要著录了。
QQ:@Fanxianger我是在分类号上体现地域性的。
QQ:@Fanxianger还是越详细越好,等于为客户多提供了检索途径。
Fanx*:地方文献信息源很缺哦,包括价格,书名页,版权页几乎都没有的。
QQ:@Fanxianger排架上,我没完全按索书号走,整体馆藏分为:地方志、年鉴、家谱、人物、本土文学、各行业资料……我是从省图、国图、本系统查找数据,从中考证并提取信息,尤其是影印本无任何数据。我们是古籍一类,族谱一类,其他按照普通书籍排。
Fanx*:特种文献。
QQ:我是从国图和省图中佐证并提取数据的,互为参考吧。
QQ:@Fanxianger是的这种影印本本身往往是私自印的,省图和国图提供的都是原版。古籍应该电子化咱们的责任是认真充分揭示其内外特征,这里面也挺有意思的。
Fanx*:我们有电子化。族谱没办法数据化,进行检索。
小县城*:编目这样的事情,是不是图书馆的核心类业务。
碧沚东楼:原核心业务。
小县城*:现在是能统统购买服务的都可以购买。
小县城*:那图书馆人员,到底得怎么定位?
kyler:我做采编的,不会编目。请问哪里可以学?
biochem:上战场了,但不会开枪,还有这事儿?
cpulib*:@biochem会指挥就行。都外包了,指挥外包公司。
谈天:那也要懂啊,不然外包公司糊弄你把你当傻子你都看不出来。
南理工*:编目外包了,编目馆员还可以做数据审校,毕竟外包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碧沚东楼:我也是问部门老同志,加上自学,那时刚到采编部,每晚都留下来自学,参考他馆和本馆数据,看书,看中图法,坚持了一年多。
雨过天晴:图书馆任何工作只要想学,都能学会,只是个时间问题,毕竟这不是高精尖专业。
碧沚东楼:多实践多编目。
麦子:我在OCLC里看过很多国内的编目,包括超一流的高校,很多是惨不忍睹,今天终于知道原因了,唉。
碧沚东楼:国内编目现在书商做的比图书馆员好。
skyler:人家编对编错自己都看不出来。
碧沚东楼:现在很多加工商也不摸书了,直接导CIP,CIP错误较多,传到OCLC。如果不审校,问题是很难发现,比如CIP分类号错位、CIP330和书名完全不一致。但应该很多馆都直接下载用了。
南理工*:很正常,同一本书,只不过换了个出版社,分类就完全不一样。国图,calis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韩*:在版编目是不准确的。当然,相同的书不同的人分类,也会有不同。
碧沚东楼: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加工商都是直接导入CIP。不摸书的,他们说这个也是书目加工的趋势,否则无法提高效率。这就需要图书馆审校工作加强。
韩*:相同的书就算是同一个人分类,在不同的时间也会分类不同。查重与审校都重要。
碧沚东楼:中图法版本不同也一样。比如政协文史资料,在第三版、第四版和第五版都不一样,而政协文史资料的出版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文献编目的一个难点。
雨过天晴:@小麦我们馆有外包,个人对此行为并不赞同,所以……。
biochem:外包更专业吗?
骑鹿踏雪:质量控制,一靠制度约束,二靠沟通提高。外包速度快,专业性不敢苟同。
雨过天晴:记得三十年前听说,‘编目’是图书馆工作专业技术性的最高体现。这些年编目业务外包越来越流行,再谈图书馆工作专业性,是不是很讽刺?
碧海潮生:图书馆服务外包对图书馆长远发展是一种无形的伤害。
小麦:我们是外包不久的地方性高校馆,发现外包业务做得太粗糙。
骑鹿踏雪:上架速度快,后期修改数据累成。
小麦:@骑鹿踏雪您能说说制度怎么约束,该建立什么样的制度?
骑鹿踏雪:合同约束,错误率达到多少,扣质保金。
biochem:本来外包应该更专业、更经济。外包出问题了,由外包的负责,包括后期数据修改。
槐云影:@碧海潮生,我们以前3个馆员做编审。前些年外包了,1个馆员做审校,今年这位要退休了,后继之人做书时间和经验还不如外包人员。
骑鹿踏雪:教授,外包又不是长期驻馆,指着他们后期修改是不可能的。
小麦:@骑鹿踏雪我也觉得靠他们修改不现实。
槐云影:图书的质量生命线交付给外人后,节约人力,但造成业务垄断,后继无人,无异于饮鸩止渴。
碧海潮生:这些年所见所感外包的图书馆(局部外包、整体外包)各种问题频发,对图书馆而言似乎解决了人手不足等管理难题,但从长远看,图书馆建设没有丝毫起色,表面上看起来热闹火热,但专业化发展程度有待商榷,服务外包机构专业化缺失,导致一些深层次服务都流于形式,循环往复。
槐云影:对于书目质量,馆长都不重视,馆员何苦自寻烦恼。
小麦:外包导致的都是文献资源利用问题。
骑鹿踏雪:馆藏查重,交接,核查等都会有影响。
骑鹿踏雪:领导不会说的,毕竟外包是领导推动的。
麦子:任何对自己员工负责的馆长都不可把任何图书馆长期业务外包。
雨过天晴:@麦子一语中的。真正懂编目的馆员越来越少了。
麦子:说穿了就是一些走过场的馆长为了迎合校方的需要,牺牲图书馆长期利益,反正自己2,3年后离开,图书馆倒了和我也没关系。这事我是一向强烈反对的,当然,我是从图书馆的角度看这个问题。
雨过天晴:从某种程度上说,图书馆的专业工作这些年在倒退,只有花团锦簇的外表,空壳子。
节能:首先,外包尤其是编目这个事,已经多少年了。棍子打在现任馆长身上有点冤。只能说,这个事从开始就有王八蛋。有人说了,现任馆长可以改呀?谈何容易!一来,馆长是过水面的居多。二来,考核指标的原因。任谁是馆长,也不会去推动。三来,这么多年累积下来,改回来也能力不足了。就像前面一位说的‘老的退了,新的还不如外包的’。所以,这个事情要变,就不是一个小事情也不是自下而上变。要变有理想状态,但,难。
麦子:另外就是明显的利益输送,你怎么可以把本来是当地的经济利益(图书馆员的工资是在当地消费的,活跃当地经济)给不是在当地的人?
雨过天晴:真正能做编目的馆员后继无人。
图米兔:人减少是主要原因。
雨过天晴:领导不重视是主要原因。
节能:编目,就不该是现在三家割据的状态。就应该统一到cip阶段。cip现在形同虚设,没有起到设计之初的作用。这里有管理,利益等原因。
图米兔:外包是真倒退。
节能:可以理顺,但必须是自上而下的设计。
徐徐清风:国内不少馆长领导们比较容易受书商和数据库商用所谓的新理念和新思维影响和忽悠,各种研讨会,可能就是洗脑大会。不少图书馆正在变成书商或数据库商喜欢的样子。
雨过天晴:书商和数据商也是好的,问题是要能和他们合作共赢,而不是被牵着鼻子走。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保持独立的思考,清楚图书馆工作的底线在哪里。
麦子:@徐徐清风@徐徐清风美国也有数据商的会,但馆里一般不太支持,我疫前也经常有这类邀请,都有招待,但一次也没有去过,因为里面多少有利益冲突:美国这类的数据商也不做软性包装,他主要是介绍自己的东西,你去了一定会受影响。
小麦:文献资源利用的下降趋势也有原因,很多馆长都是院系过来的,他们会觉得,这些书借得少用得少,没必要花这么多人力物力。也许在他们眼中,图书馆大部分书都可以下架了。
麦子:@小麦我一直说图书馆员应该在馆藏建设上起主导作用,原因是:绝大部分的一线老师的眼光是很短浅的,他只看到他自己的领域,如果馆藏都靠老师推荐,这个收藏一般是不怎么样的,一定有偏颇。所以,除非我是决定要买什么,否则我是不会去征求老师的意见的。我买了,告诉他们买了什么就可以了。
图漾:馆长不在什么出身,关键是干没干过馆员,图情出身的是搞研究的。
麦子:@雨过天晴@雨过天晴这也是实话,图书馆是什么的确需要其他人的认可,图书馆人自己说不算。
书小弟:关于Zhengfu购买服务的问题,宜春学院图书馆易斌老师在这方面做了比较深入研究,得了两个国家社科,不知道研究结果是什么?
小麦:我有时觉得,文献资源利用下降虽然是大势所趋,但没有到这种程度,高校图书馆搞得很热闹的阅读推广,真的达到了跟图书的关联作用吗。
碧海潮生:用户多元化需求,使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更加宽泛,用户的需求在哪里,图书馆的服务就在哪里,但实际情况是多数图书馆在没有有效解决或改善自身发展不足问题,一味追求高大上,容易背离初衷,适得其反。
碧海潮生:图书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很多本该图书馆想做没做成的事,反倒让数据服务商做成了,图书馆成为数据服务商的用户。
麦子:@图漾是啊,所以图书馆人要自知自明,不能把自己太当一回事。
小麦:@碧海潮生我感觉现在图书馆的高大上服务跟基础服务脱节甚至对立起来。
碧海潮生:是的,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爱书人:学校不重视图书馆的队伍建设,导致编目外包。图书馆缺乏专业编目人员,导致外包的图书编目信息无人审验。编目混乱错漏百出,导致读者找不到所需图书。最终导致图书馆地位不断下降,越来越被边缘化。
雨过天晴:恶性循环。
麦子:编目其实是图书馆唯一自主的技术,没有了编目,图书馆也就是个空架子。然后就开始比一些土豪的东西:馆舍大小,藏书数量,经费多少。
雨过天晴:编目外包,图书馆空壳化。
书小弟:编目,不容易出成果,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做,而且真的需要多年的时间才能培养一个较合格的的编目人员。现在除了大馆在编目稍微好些,中小馆的数据基本都是给书商做了,馆内人员就审校下,而且很多时候审校都是很随意的。质量堪忧。尤其是现在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搞这个的,一是确实难,二是要做冷板凳,三是没有其他业务热闹和被人关注,比如阅读推广之类的。
中原劲草:感觉不是懂编目的人少了,而是懂图书爱图书的人少了,都习惯把编目员当成机器的多了,少了那份人文关怀在里面,有的只是数字和符号而已。
biochem:@霄飓群主之前说过多次,发言时最好加上标点符号,否则后期周讯整理会花不少时间添加标点符号。
碧沚东楼:我们赠书和阅览室文献都是自己编目。只有外借流通图书外包。
图雷:外借流通图书外包,赠书和阅览室文献也可以找他们编目,在招标协议上写明,即使没写也临时可以找他们帮忙,现在承包分编的不少是本地的。
碧沚东楼:外包编目质量不高,赠书和阅览室图书编目应高质量且具有一定的学术性,他们可能不合适。
图雷:外包编目我们这边还行,外包编目我们是同城第一家吃螃蟹的。2005年开始的。
碧沚东楼:就算是外借图书。我们也是审校后才入库的。去年某外包书商编目编的不很好,都是全部打回重做。
图雷:2005年业务外包的图书馆不多,研究的也不多,那时候我也没图情普刊的概念,写了业务外包的文章随便发个交钱的非图情刊物,可惜了,后面就没研究过业务外包文章。全部打回重做这事情很繁琐、很严重,大量回溯要做,一连串反映。
碧沚东楼:我们是分成若干批次。按批次打回。
天天:1.现在已经数字化的有多少,都是谁?2.我一对比,我这儿的地方资源还没有数字化,这个活儿可做。3.基于企业数字化的扫描件再数字化操作易,但后期工作量也不小,还要再校队,因为很多古字计算机根本识别不了,不要过于迷恋计算机技术,有些活儿它根本替代不了人.4.扫描古籍文献是歧途还是中转站?
毁人不倦:这个问题比较麻烦但对于中小馆来说,绝大多数普本古籍是没有扫描、再造价值的现在爱如生的普本量还是很大如果有珍藏本、独(特)本含名家钤印或批校本还是值得折腾一下。如果觉得古籍扫描完了就可以用了,那这个活还是想简单了不能全文检索,就等于无用功如果要全文检索,文字识别、校对这个功夫就很久可以说没有一定基础的基本无法做包括爱如生对比影印版和全文版就可以发现其中不少文字上的错误当然这个错误是有多种原因,不一定都是不仔细的问题。
天天:@毁人不倦不能全文检索的资源,学术利用价值就根本得不到体现,干守着等后代人来做。。
二木:数字化不是目的,数字化是基本工作,是迈出的第一步,第一小步。如果连基本的第一步都不去走,都走不下去,谈别的都没有意义。
万寿寺*:古籍数字化的成本是很高的,一步到位不现实。
二木:到企业走一走,成本控制有的是办法。
天天:清末以后的各地报纸,学术利用价值多高啊,还有多少没数字化实现可全文检索的。
万寿寺*:企业确实有办法,但是企业要生存要赢利。可惜很多时候图书馆因为观念守旧和贪心,不懂得让利共赢的道理。
毁人不倦:数字化的长期、规范、系统、标准、全面,这几条凭图书馆来做很困难。
毁人不倦:爱*生也不便宜,有些是可以检索的,没有全部操作过原来用它查民国报刊还是可以检索全文的。
毁人不倦:我看了下爱*生好像没有盛京时报。
万寿寺*:国图出版社的民国报纸库有,支持全文检索。
欣然读书:先进中国图书馆学会的公众号,点击下面的古籍研修就可以了。
鲲鹏展翅:https://appdg5v06dv1686.h5.xiaoeknow.com/v1/auth?redirect_url=https%3A%2F%2Fappdg5v06dv1686.h5.xiaoeknow.com%2Fcontent_page%2FeyJ0eXBlIjoxMiwicmVzb3VyY2VfdHlwZSI6NCwicmVzb3VyY2VfaWQiOiJsXzYwMDNjYmM3ZTRiMDBmZjRlZDEzYTYwZCIsInByb2R1Y3RfaWQiOiIiLCJhcHBfaWQiOiJhcHBkRzV2MDZkVjE2ODYiLCJleHRyYV9kYXRhIjowfQ%3Fentry%3D3%26entry_type%3D0。
碧沚东楼:民国文献除了各馆自藏文献及数字化工作之外,起码要向读者提供基本常备民国文献服务,主要是备有主要民国报纸如《申报》等大报的数据库或影印本(如报刊索引大成爱如生瀚堂),也要备有民国图书档案影印本或数据库(比如二档馆影印文献),有条件但没有经费的图书馆,可以向读者推介免费的民国数据库,比如抗战文献数据平台。数字化工作扫描难在扫描文本的标准化,国图有比较好的规范,但真正难的在于平台功能搭建,需要外包平台引入。但任何检索文本现有技术都会有误差,因此任何人做学术研究引文还是回归文本校对。
万寿寺*:没错,图书馆自身的人力资源根本不足以完成这些工作的,也没有必要为这种阶段性的工程增加更多的人,与企业合作是最佳选择。在这样的工程中,图书馆方应该作为文献的收藏者和文献整理专家的角色来自我定位。
碧沚东楼:图书馆的文献数字化工作中不是把所有自藏古籍民国文献和特定文献都数字化,而是要做好数字化底本的筛选者,比如稿抄本、批校本、善本和清中后期的不太为传统文献学重视的刻印本。此外还要做好文献数字化过程中的目录标引工作,因为图书馆检索目录提要(330)注重检索功能,提要撰写中同位词等词汇比较重要,而数字化目录提要就是一篇简短扼要的影印前要,考察版本源流,述明文本价值。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可能数字化更特殊一些,要把文本再造保护数字化一起做,大的民族文献和小的民族文献保护可能又不一样,维文藏文文献这两年比较好,小的方面我觉得文成馆的畲族文书做的很好。可能我在浙江,相信其他地区也有好案例,比如东巴文献。
万寿寺*:图书馆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之根本所在。
麦子:@碧沚东楼要做到你说的这些,第一步是要做全国这类资料的编目和馆藏细目的整理,而且一定要有一个全国性的委员会来指定标准。这些如果靠外包之类,还是不要做的为好,因为如果制造大量垃圾数据的话,后果严重。
碧沚东楼:编目成果可以利用古籍和民国文献普查成果。标准其实我记得有些地方和国图都定了标准,需要推广。落实是难题。
万寿寺*:编目方面,国图和CALIS两方都已经有了相当数量的数据积累。
麦子:我自己做不来这些,但见过做的好的计划是怎么做的,花了怎样的时间和精力。
万寿寺*:标准2010年好像就出了,是北大和国图联合研发的。
麦子:没有人出钱和全面落实,是什么都做不成的。这类东西极其费钱和时间,但做完了,只是一个目录而已,没有任何光鲜的东西,所以是最难落实的。我是太理解这点了。这需要有大量的金钱和专业人士和时间做铺垫,只能在有大量钱可以烧的情况下才能做。你们看现在是做这类东西的时机吗?
万寿寺*:单纯的目录的确价值有限,但是与对象数据结合起来,这样的文献数据库还是有市场的。
麦子:我第一个工作,在我工作之前10年就开始了,1982年,现在快40年了,还在做的当中。估计再过10年可以做完了。
麦子:@万寿寺路痴@万寿寺路痴如果以想赚钱这个角度,要做好的话,很难。这应该是一个国家行为。当然,估计古籍和民国文献的量有限,花点钱,10年时间,还是能做完的。
万寿寺*:赚钱和公益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吧。企业方面,古籍数字化现在做得好的也不少。比如中华书局旗下籍合网,学术带队的是北师大古文献学毕业的博士后,技术合作是北师大语言研究所,保证了数字化产品的准确性和学术深度,已是学界公认的品质保证。企业虽然趋利,但是从长期来看,没有品质利也是不可求的。
麦子:这点当然,如果能赚钱更好,但要从不能赚钱着手,如果光想赚钱,这事‘落实’就很难,这你自己也说了。
万寿寺*:反倒是图书馆这里,看上去淡泊名利,却也为不作为留下了足够借口。
麦子:这种事,要有有几个有雄心的业内人士起头,但一眼望去,似乎没有这样的人。总体讲,图书馆业内能人不多。你想,能人呆在图书馆干什么?当然,我是以草包之肚测能人之心。能人一般城府比较深,不露真相。
万寿寺*:事情其实一直有在推进,只是成果方面,参与者、使用者都知道,图书馆界对这方面进展疏于关注,这是图书馆方的问题,也从侧面反映了行业的痼疾,实在是令人遗憾的事情。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关于图书馆图书捐赠工作的思考[EB/OL].(2021-01-22)[2025-04-03].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8493.

[2]节能,Fanx*,麦子,等.关于图书馆图书捐赠工作的思考[DB/OL].圕人堂周讯,2021(350):12.

[3]节能,Fanx*,麦子,等.关于图书馆图书捐赠工作的思考[DB/OL].(2021-01-22)[2025-04-03].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8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