圕人议题交流心得分享

   圕人堂周讯(总第353期20210212),第7页,宋晓莉 整理 王启云 助理   
雨过天晴:刚刚公布的国社结题优秀率仅5.7%,每年差不多都是这个数字吧。中国社有多难,以‘优秀’结题又有多难,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吧!对自己不感兴趣、不能理解、不太了解的领域心存敬畏,与大家共勉。
万寿寺*:社科基金能申请到很不容易,是学术实力的硬核证明之一。
biochem:没有课题,没有论文,没有专著,晋升职称怕是难。
麦子:@pww看来你是看懂我说什么了。现在很多问题根本到了不是争论不争论的地步,就是连说都不必说,因为我知道光提出自己的观点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挑战,另外也改变不了什么,最好是什么都不说。
倒立的*:这个问题只能在科学原则内讨论,超出学科的原则,一旦触碰到价值观的问题就容易引起冲突。所以也只能说那论文说话,拿出原始数据,当然最好是国际知名同行评审期刊,供更广泛的同行评议。
雨过天晴:我不这样认为。群的魅力在于自由平等、畅所欲言,大家分别发表看法呀,肉麻一点讲,学术争鸣。只要文明用语,对事不对人,说什么都可以。我觉得要摆正心态,在这里,没有领导,没有专家,甚至没有长者,只有一个个爱智求真的人,大家在一起互相交流。
biochem:@雨过天晴都像您这样踊跃发言,本群的活跃度肯定永远是100%。
雨过天晴:千万不要自视甚高、玻璃心,抱着现实生活中的优势,以为自己说什么,别人就一定得点头称赞。
倒立的*:阅读推广或者疗法,要走向科学的道路,就需要严谨的科学实验。当然个人能力有限,对心理学或者精神医学知之甚少,希望成果能给国际同行评审一下。雨过天晴:
万寿寺*:这个可以跟心理学方面的学者交流一下吧。
万寿寺*:明显是个跨学科的领域。
雨过天晴:@万寿寺路痴是的,有交流。
万寿寺*:心理学专业有很多这方面的采样调查和实证的经验,借鉴过来,多一点论据也会更有说服力。
雨过天晴:@倒立的魏小狗自己相信后,才能去证明。反正我是相信的,只是水平有限,还在学习中。
biochem:布里斯托尔大学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专家钱晓晓推荐的自我帮助类书籍:《伯恩斯新情绪疗法》作者:(美)伯恩斯《走出抑郁》作者:(英)吉尔伯特著,施承孙译《轻松告别抑郁症—森田养生法》作者:(日)中村敬《生命的重建》作者:(美)路易丝《构建生活》作者:大卫·雷诺兹《趟过忧郁那条河》作者:(韩)金慧楠著,李源泉译《少有人走的路》作者:(美)M·斯科特·派克《忧郁》作者:安德鲁·所罗门《顺应自然的生存哲学》作者:(日)冈本常男《自我训练:改变焦虑和抑郁的习惯》作者:卢斯亚尼(JosephJ.Luciani)译者:普早垒《别了,灰色心灵风暴——走出抑郁的泥沼》作者:徐光兴《噩梦醒来——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自述》作者:侯俊阁《神秘的潜力——论抑郁》作者:美国.弗利德里希·弗拉赫博士《别了,忧郁》作者:(爱尔兰)加雷斯《陷入忧郁:你如何摆脱——心灵自助套餐丛书》作者:肖峰《一颗找回自我的心》作者:克利福德·比尔斯《拉自己一把》作者:司晶《心灵7游戏》作者:毕淑敏《人最高的是头颅》作者:(爱尔兰)加雷斯·奥卡拉罕《陷入忧郁:你如何摆脱——心灵自助套餐丛书》作者:肖峰等编著《远离灰色——谈抑郁情绪管理》作者:袁勇贵《释怀——不再为抑郁孤独烦恼》作者:(日)大野裕译者:陈诚《专家解答抑郁症》作者:陈福国《追逐阳光:抑郁问题完全解决方案》作者:米歇尔·奥勒斯金《快乐是一种选择:走出抑郁完全手册》作者:(美)米勒·米尔。
万寿寺*:要求各个阶段的学生写规范的论文,其实根本意义就在于思维训练,并非单纯为了发表或者文字游戏。思维训练后获得的能力会决定思考所能到达的深度。
倒立的*:科学素养其实也是公民素养。
万寿寺*:保护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维护自身的根本权益。
麦子:@万寿寺路痴这事情说的容易做起来太难了。首先,我很难证明我自己的思考是独立的,因为我独立思考能力不是凭空形成的,一定有一个来源,如果这个来源不是自由独立的,我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其实也是不存在的。
万寿寺*:@麦子没有绝对的独立,但是可以尽可能去接近,充分意识到自身的局限,通过逻辑自洽来调整,还是可以有改善的。无论如何,总比放任现状放弃反思好一点。我是这么看的。
万寿寺*:@雨过天晴我建议您多关注心理学。心理学的合法性常被诟病,也在于过于主观,实验和证据的欠缺,这一领域的学者一直在为之努力。我觉得您遇到的问题会跟他们相近,可以参考他们的解决应对思路。
麦子:@雨过天晴学无止境,但现在学习未必局限在书,我是很久不看书了,但每天能学新东西。
雨过天晴:@麦子确实如此,比如与人交流就挺重要。不仅与图情专业的老师们多交流,以后我还要加强与相关学院老师们的交流。
图谋:圕人堂群,是圕主题交流群。闲暇时段,圕人日常生活、兴趣爱好等亦欢迎交流与展示。之前有成员展示过自己养的花花草草,欢迎进一步展示。且不仅限于花草,虫鱼、猫狗等,同样欢迎。
麦子:@biochem@biochem这个问题我在前几天的自语中已经点了一下:对话的两方的信息不等产生的结果。各自以为各自掌握了真相,然后为了自己的目的对这部分信息进行控制,而对方也了解这点。这类做法的结果是,对方自己事先把可能有争议的问题删掉,以便取得一定的平衡点,让对话能进行下去,如果仔细想:这个过程中,信息接受者的损失最大,因为失去了了解争议的内容。可惜我不能举具体的例子,因为这样就会陷入这个漩涡中去。这个问题在目前网上的各种博客和群里是常事,我想大家也一定遇到过。通常的结果是:一个群只有一个看法,有不同观点的人,要么离开,要么不说话。我个人在现实中,遇到很多听上去是和自己观点很不同的东西,一般开始也会比较郁闷,但我往往先听了,再去用其他部分查证。但我的体会是:这个过程其实是独立思考的基本一步。另外,听和自己观点相同的东西尽管舒服,但对自己往往是没有帮助的。我人生中做的很多好的决定都是因为听了很多令我不很舒服甚至讨厌的建议的结果。
万寿寺*:@麦子深有同感,不同的观点往往带来更多启发,也便于反思自己的盲点。
麦子:@pww@万寿寺路痴多谢鼓励,我也实在没人听我絮叨。现实中认识的,理工为主,而且兴趣也不同,所以很难谈什么。我自己的兴趣太杂,和自己的年龄也不符合,所以只能自娱。对了,现在的理工的人和以前不同,似乎兴趣很狭窄,很多电视剧也不看。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圕人议题交流心得分享[EB/OL].(2021-02-12)[2024-07-02].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8533.

[2]万寿寺*,雨过天晴,麦子,等.圕人议题交流心得分享[DB/OL].圕人堂周讯,2021(353):7.

[3]万寿寺*,雨过天晴,麦子,等.圕人议题交流心得分享[DB/OL].(2021-02-12)[2024-07-02].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8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