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接收图书捐赠那些事儿

   圕人堂周讯(总第401期20220114),第9页,史蓓 整理 王启云 助理   
麦子:大约一个月前,我收到一个电话,有个人一定要捐一本关于她曾祖父的书,说她给其他学校馆长联系,发邮件,都没有回音,于是就打电话。我说这书我大概也不要,但她唠唠叨叨说了20多分钟,说这书很好,不要可惜。我心软,就说你就寄一本吧。过了一个月,今天回去上班,桌上一个快递,外面看是16开,已经有了不详的感觉,打开里面还有一层。露出一个角,里面是布面,而且有金边,更觉不妙。彻底打开后发现是道林纸印的,内容不要看,知道是上了大当,我只能食言不加这书了。
图慕:@麦子为啥布面金边让你感觉不妙?
麦子:@辽图西西以前(15年前)我每周花几个小时,看最近订的书,@辽图西西@图慕一辈子接触了几十万种书,一般只要看封面就可以很快把书归类定性,我以为这是一本传记之类,但没有打开(16开的加重量)心里已经凉了半截,打开一个角,发现金色布面,知道不妙。以为大致知道其内容了。
中原劲草:印度图书的纸张感觉像国内50-60年代的那种草纸,略微发点黄,纤维粗。
麦子:@中原劲草不是,牛津和剑桥的还是可以,纸是很白,但如果和其他地方印的比,纸有细微差别,但气味是完全不同的。
职院-娟:麦子老师,还是不明白布面金边的书是什么内容?传教的?还是有违禁的书?还是没有入藏的价值?@麦子。
麦子:@职院-娟是一个类似纪念册的东西,有几篇文章,对他们家族可能可以收藏纪念,但图书馆是不能收的。
麦子:其实,我们对违禁书倒是十分感兴趣的,因为采购不易。传教的只要不是宣传性的,也都可以收,但自己不会去买就是了。有时,知道是很少有人会看,但觉得整个系统必须有一本,往往就收了,直接编目入远程书库让人馆际互借了。2019年,有人联系上来,说有一些印度耆那教的书,因为我们有研究这个的,收了,发现是很好的收藏,如果自己去买那就费劲了。后来还没有编,但有读者问起一本书,我倒是在这堆书里找到,那个高兴啊。
职院-娟:那不收是要退回去给她还是自行处理掉就可以?我们有时也收到个人赠书(有些是自己买的书觉得卖废品可惜就送过来)我们是看着有用才入藏,不收的就自行处理掉。
麦子:@职院-娟我大概每周收到一次捐书的,但我的接受率大概是1-2%,一般直接拒绝,客气点的,我会打过电话解释一下为什么拒绝。如果我不要,我是绝对不愿意收下的,所有的决定必须在这之前,因为我们人手极其短缺,不可能先拿下,再慢慢看,而且这有另外一个问题:你一定要事先说清楚,甚至签合同:你给我了,我有全权处理。去年遇到一个中国学生,说没有地方放书,可不可先捐给我们,如果以后要用,再拿回去。真是绝了。当然,我还是客客气气回答说:谢谢你想到我们,但一旦捐了,就是学校财产了,不可拿回。
职院-娟:谢谢麦子老师解答。
图谋:科学网圕人堂专题的相关博文。
麦子:捐赠的事情真的是要因地制宜,尽管我在我的事业生涯中,图书馆是处于预算长期减少的情况中间加了几次似乎要灭顶的情况,但在书籍(因为的定义是monograph,既非连续出版物)一直是能做到重要的所有该有的研究书目是不缺的,另外,学生教学用书是图书馆课件借阅的服务的一部分,和图书馆馆藏无关,所以,从学生用书中找到能用的书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到了值得加入书库,而图书馆没有,一两本是可以的,多了,说明馆藏建设是失责的。
图谋:当前高校图书馆大多再说,纸质图书利用率下滑的问题。从表象看,大家都在下滑,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差别。如果要细究,确实是大不同,情况各异。其中一种情形是,图书馆真的没有几本想读的书,偶尔发现有几本想读的,可能还不便获取(馆藏地繁多、借阅规则不熟悉、借还不便等等)。当前许多馆的馆藏建设可以说是‘空心‘的。购书经费紧缩,人力资源缩减(甚至全外包),依赖馆配商配书……扎实做‘采访‘工作的,越来越稀见了。
麦子:我基本上从来没从本科生那里收到过什么有用的书,博士有一两次,但都是很专门的书,比如,一个人研究一个很偏的东西,结束以后,他要捐书,往往有好东西。7、8年前,有一个我校的本科毕业的,到了一长春藤学校读博士,他是研究日韩流的,此人是黑人,但韩日语流畅(佩服),在那里住了4、5年,论文写完了,有几百本书和游戏(我们有游戏学gamestudies)。他要捐给他读博士的学校,对方拒绝,但我们倒是需要,因为问这类东西的人很多,于是我同意付他从日本托运这些箱子的超重费,记得是600美元,然后到了他家去把这些书取来。这些书后来的确是物尽其用。
图谋:‘有用的’,这个价值判断,确实与站位密切相关。中原劲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事例。从图书馆角度,20%有用,这个比例算是挺好的。其它‘无用的’,因为做漂流或给其它同学取用,实际上也属于‘有用的’劳动,也是一种用户服务。
麦子:因为人手和其他一些问题,我一定要事先做出要还是不要的决定,因为不可能先收了,然后慢慢从里面淘出货来,我以前的确这么做过,但有些书在哪个角落里躺很多年都没有看过,后来图书馆要腾地方,也就很快把东西扔了。这活其实很累:往往越是品相漂亮和新的书是最容易处理的,因为我们常年有2、3个学生专门做这事:检索没有编过的书(多年沉积下来的书太多,有时甚至事自己买的),所以她们已经给我排号:那些是我们馆有的,那些没有,但姐妹馆有,那些在远程书库有或没有,我有时可以几分钟处理几车(她们要检索一两个月),但扔得多。但是,难的是在任何系统里都找不到的东西,好的东西往往在这些里,但需要一本本慢慢看,这就费事了。
图谋:关于博士研究生用书,我自身读研究生期间遇到过一次。同一楼层的一位研究生,处理了好几箱子书,估计有500本以上,我看过其中一大纸箱中的书,确实都属于‘好书’,比如有一部分是哲学经典,品相都挺好,我自个很想要,但与人家不熟悉,没开口。我不清楚这批书最终流向何处。
中原劲草:确实处理赠书是费时费力,但每每看到有人阅览或要求传递此书就觉得功夫没白费。最怕的是图书馆人不懂货,之前曾遇到过有社会人士的捐赠,是某地的地方文献,主要收录的是历代关于该地的诗词歌赋,无疑是编者付出了不少心血从方志等处辑录出来的,但因为是诗歌为主,而该校师生热衷历史研究,觉得文学作品都是闲适小品不足以登堂入室,所以典藏者竟要把这些书放到文史研究者使用不便的另一校区去,基藏不放。
图谋:麦子老师那样是真正做馆藏建设的。当前国内图书馆真正在做馆藏建设的,越来越少。前几年到一高校馆参观,该馆有一名从事馆藏建设的图书馆员,退休后自愿留下来帮图书馆做特藏建设工作,无偿的,据介绍,当时已干了好长时间。
麦子:@图谋的确,但从图书馆角度,经典书籍我是首先跳过的,因为我是不可能收的。

  1. 和麦子一起聊聊“非图书馆学专业出身的图书馆馆长越来越多”这件事儿
  2. 再议图书采购那些事儿
  3. 关于图书馆学专业考学的那些事儿
  4. 永远的怀念——重读马泰来先生《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藏〈永乐大典〉前言》与《学海纪程:〈马泰来文史论集〉代序》
  5. 细说民国图书馆那些事与对历史研究方式的看法
  6. 谁有图书馆捐赠证明?借鉴一下
  7. 图书馆职称评聘那些事儿
  8. 数据库建设类项目、中美图书馆交流及图书馆人员招聘的讨论
  9. 聚焦:新时代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于服务创新研讨会
  10. 新时代,新势力——2022世界开放图书馆联盟亚太会议暨中国云瀚社区年
  11. 会议转播:2022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现代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暨江苏省图书馆学会智慧图书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12. 从邱葵先生大作《美国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基于美国学术图书馆协会年度工资调查》说起
  13. 聊一聊图书馆总经费占大学总经费的比例
  14. 图书馆处理捐藏的难处:一个不久前去世的美国捐书的故事
  15. 《书香英伦——英国图书馆游记》赠书公告。群成员欣然读书为答谢
  16. 职称评审时图书馆是否出具有关论文收录等证明
  17. 问卷调查:用户对国家图书馆外文文献资源评价和建议
  18. 有没有关于高校图书馆阅览座位与读者人数比例的相关规章?
  19. 高校图书馆和校人事处,哪个更有发展?
  20. 圕人堂征集有关女性图书馆员先进事迹信息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聊聊接收图书捐赠那些事儿[EB/OL].(2022-01-14)[2024-07-07].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9795.

[2]麦子,图谋,职院-娟,等.聊聊接收图书捐赠那些事儿[DB/OL].圕人堂周讯,2022(401):9.

[3]麦子,图谋,职院-娟,等.聊聊接收图书捐赠那些事儿[DB/OL].(2022-01-14)[2024-07-07].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9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