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古籍与特藏书的管理

   圕人堂周讯(总第468期20230428),第21页,李爱玲 整理 王启云 助理   
品:有没有了解1992年上海书店《中国地方志集成》影印底本是哪家机构收藏问题的,这套书最大的问题是没写底本是哪家机构的。最近研究一部方志的版本,有一些疑问,没法核对版本。
中原劲草:不甚了解,感觉哪家机构收藏的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有刊刻年代你就好查了,纸本的有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可以查考。而且中国数字方志库也大多有收藏,也方便核对的,国图网站亦有不少数字化的方志可以核查。
品:就是因为对比过,发现了之前的著录不精确,需要核对原本。
中原劲草:这充分说明了古籍版本工作是常做常新的,不能一劳永逸。可以翻翻书里,按理说那个年代似乎抠图技术还不流行,一般里面会保留有原藏书单位的印在里面的。
品:有的有,有的没有。现在古籍著录对版本项还是需要细化,比如前印后印等。正在整理的一部方志虽然都是一个版,但对比了几部不同收藏单位的藏本发现,应该不同时期刷印过不下四次,也有文字改动。收藏点还很多,世界各地机构有几十部收藏,没法一一去查阅啊。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该修订一下了,这些年订误,新发现不少。不少古籍影印,数字化扫描中删掉封面、牌记、藏书章、题跋,人为调色,调整板框,后期调整合并半页为筒子页,看似工作了不少,但很多会适得其反。其实最简单的就是给古籍简单拍照、扫描,保留书籍原始信息,包括形态。
中原劲草:地方领导要建设地方文献库,但在编目时没有很好地考虑本地元素,以至于在提取数据时不能够将所需文献一网打尽。所以,大的规则要遵循,小的个人风格还是要加进来,才能够满足不同的需求。
麦子:编目是很需要灵活性的,要看各类文献的特性,有时用什么材料印制的是研究的重要内容。我们这里很多特藏往往用findingaid的办法解决。打个比方,有一个著名考古学家,送了一个盒子的内容,里面有日记,手稿,和其他当时用的工具。这些东西的放在一个盒子里的组合本生就是重要信息,所以,编目的时候就是一个盒子,尺寸,里面有什么,涉及什么的信息,原主是谁之类的信息,有了这些,现在的检索很容易就找到了。如果图书馆光想到书,那样的话,很多资源就没法整理和供人使用了。比如,儿童馆里的玩具,我们的科幻特藏有很多早期星球大战的纪念品,这类东西极其珍贵。人类研究的方向一直在变化,这完全不是现在的人能想到的,所以,遇到捐献东西,我第一去掉的是所谓经典的东西,因为这种是家家都收的,也就是最没价值的。所以,作为馆藏馆员的一个最大的素质是不能对内容有歧视,因为过了很多年后,其他人扔掉不收的收藏就会变得极其珍贵。这类例子太多,但Mg我只能举一个:我知道泰国文献收的比泰国更全的是在康奈尔大学。
中原劲草:您说的情况在国内可以说多数馆都做不到,就拿一些档案文献来说,国内很多馆是意识不到那片纸的价值的,往往是只知道编书却会把那片纸丢掉的多的是。我虽在图书馆,但已经联系了三起档案捐赠到校档案馆,一个是插队知青后来的77级校友伉俪的个人档案,一个是八十年前老教授的系列聘书,还有最近的是第二任校长的贺寿手札,仅两页纸,该公曾留学美国。这些放在图书馆的话,几十年难遇知音,放在档案馆做成案卷就容易被检索利用。还有就是在编书的时候,我都会留意书前的手跋及书中的浮签之类的东西,因为这里面都有很多的故事。可以等以后积攒的多了,也写个书话之类的。
麦子:这些其实是理念问题,而且经历太少,遇到的都是书,没有其他的。如果看多了,会发现这类扔掉的东西的特殊性,或者是它们的数量,才发现这些东西是有重大意义的,以前扔掉了可惜,这时往往太晚。不过,这其实还是没有涉及问题的关键:他们的脑子里只有想到把什么东西都统一到他们认为是可以接受的东西,在这个情况下就是书,其他的都是异类,不适合规则(这里是编目规则),所以,扔掉就没事了。
中原劲草:其实这就是涉及到大家对原始装具的认识问题,国内很多馆的加工人员往往来了就扔那些装具,特别是一些精装书,不是夸张,甚至出现过将函套装的线装书的函套丢弃的事件。
品:图书、期刊的附属物要保留吗?现在很多书、期刊附赠卡片、小册子之类的,书封和书分离的,要不要保留书封?
麦子:我们这类政策是按图书馆来的(location)。如果是普通流通馆,外面的所有东西全部扔掉,如果是特藏,所有东西都保存,另外书上不可有任何标签和印章,完全不可碰,只能用夹表标签的办法。
品:现在图书装帧设计五花八门,有好也有坏,保存需要一定条件。比如毛边本,封装本,打开就会被破坏。
麦子:这类有严格的规定和程序,有时,如果编目看到有书应该是本馆特藏内容会通知馆员,经过批准后按特藏收录、编目,而馆员可决定是否另外买一本给普通收藏。
绿雾:各位老师,请教一下,参考室大部头的系列书、且价格比较高的,是不是像麦子老师他们那样做的,在书上不做任何标记,连条码号也不贴,只在架柜或书内夹表标签?具体如何操作的,老师们能说一下吗?
华科图吴*:我们图书馆是对这类书先分类,再放置到所属不同的阅览室,阅览室工作人员会进行加工、扫描、贴彩标、盖保存库或特刊室的章,然后放到套装书架上,也有大部头的书不是套装书的就放到常规架上。
中原劲草:我们的图书编了是为自己用的吗?你要是做科研需要找书,是会第一时间找索书号的顺序呢,还是会按照参考文献著录的丛书的序号去找呢?现代大多数人都是从别人的文章的参考文献里获取到文献信息的吧,我说的是大概率。
绿雾:麦子老师,特藏的书相当于完全跟待售的新书一样,没有任何馆藏标识,连馆藏章也没盖?贴标签相当于我们古籍的做法,但我们古籍都盖了馆藏章。
麦子:是,和待售新书一样,不盖章,没贴索书号标签。我们的特藏和古不古没关系,当然特藏也有古籍。我们也不看价格,所有非特藏的,都是按一般书处理。
华科图吴*:我们的特藏书,古籍书是有专门的特藏室,放在展柜中,有专门老师管理,如果有读者需要借阅,找管理老师登记即可借出,一般的套装书就是放在各阅览室的套装书架上,套装书基本上都放在阅览室,不可外借,只能在图书馆内阅读,流通书库那边的书他们是不需要贴彩标盖章的,可以随意借阅。其实可以根据你们的馆藏特点来安排,我们的只是参考。
麦子:另外,MG的特藏都是这么放的,但对湿度和温度是严格控制的。我遇到最高级别是15度的温度,另外是每行自动感应光线,平时是完全黑的。我是把这套书当墙布,从来没人借的,因为中文大学的电子版好用的多。
绿雾:贴盖与否都有利弊,属国有资产的现在都贴标签,贴了以后就被动,我们书上可考虑暂不贴,以后要改还来得及。
麦子:我没有仔细想过,但不贴标签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如果以后剔了,书的售价会比较高。
华科图吴*:是的,各有利弊,我们的贴标是区分阅览室和流通室的,并不是区分特藏书与常规书的,我们之前是所有流通室的书在阅览室都有一本收藏本,为了不让收藏本流失才做了这种区分,但现在已经把这个取消了,不再搞备份,所以阅览室的书基本上没有新书了,现在来的都是港澳台捐赠的书或者比较有价值的套装书工具书,其他的新书就全部放流通室。
绿雾:这些书再没人利用,我们是不打算剔的。觉得书贵重,舍不得‘污化’。如果真要利用,如中原劲草老师说的,一点儿没影响,顾虑的就是财产保管问题。前些年,还有人来借阅,现在电子资源那么多,基本是锁在柜里了。

  1. 辽宁省图书馆对外开放及图书馆馆藏图书、建筑面积和绿化等问题的讨论
  2. 美国图书馆领域的专业协会及音乐、地图等专业性较强学科图书的编目
  3. 《图书馆员难忘的一天》引发热议:图书馆工作的琐碎与价值
  4. 程焕文老师网课:图书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图书馆管理
  5. 关于天津图书馆、东莞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莱阳图书馆、广东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黎塞留分馆的书架摆放和格局的讨论,尤其是高处书籍的摆 放 设 置 。
  6. 由《对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若干建议》一文的引发的对高等学校图书馆领导、管理制度以及外包业务等讨论
  7. 图书馆学专业学生不愿从事图书馆工作的社会心理因素
  8. 关于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论坛,其它会议信息,以及参加会议重要性,与图书馆员职称评定的讨论
  9. 图书馆处理捐藏的难处:一个不久前去世的美国捐书的故事
  10. 图书馆读者协会的管理
  11. 图书馆捐赠图书的管理与利用
  12. 图书馆捐赠图书的管理与利用
  13. 国外图书馆购书经费的使用与管理
  14. 图书馆赠书的接收管理
  15. 图书馆参与科研数据管理或服务
  16. 刘霞、韩丽凤在《2014年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与创新应用高级研修班》上的报告视频以及文字整理
  17. 关于“图书馆员”与“图书管理员”。
  18. 图书馆借还书系统里的扣款记录和该系统上传到财务处一卡通服务器上的记录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9. 《2013年~2017年〈图书馆研究〉载文作者、机构及关键词共现——基于文献计量及Citespace的可视化图谱分析》
  20. 图书馆藏书的剔旧与处理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图书馆古籍与特藏书的管理[EB/OL].(2023-04-28)[2024-10-05].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1142.

[2]麦子,中原劲草,品,等.图书馆古籍与特藏书的管理[DB/OL].圕人堂周讯,2023(468):21.

[3]麦子,中原劲草,品,等.图书馆古籍与特藏书的管理[DB/OL].(2023-04-28)[2024-10-05].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