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古籍规范考释与数字人文发展的困境与展望

   圕人堂周讯(总第581期20250627),第25页,宋明昊 整理 王启云 助理   
中原劲草:@麦子 国内国图、上图和calis都有,但因参与的成员馆的重视程度和利用程度不同,尤其是在简单量化的粗暴考核导向下,导致很多馆都不重视这块的东西。别人没做规范的考证做一条数据2分钟,你做了规范档要查很多工具书需要20分钟,结果领导只看谁的多而不去看你背后付出的多少,除非你是个老油条不在乎各种不合理的规定、不计较得失,你可以安心做好这个工作。我如果不是做民国图书里的人物化名、笔名的考证,我也不愿意去做这个规范档的,但就是因为利用了这个规范档,才发觉它与当下的数字人文的紧密联系,所以还是希望国内的图书。
麦子:@中原劲草 谢谢补充。这东西很费时间,而且需要大量研究时间。大约5年前,我发现我自己的人名规范有问题,因为一些细节只是我自己知道,我觉得我必须要有一个最好的人名档,但本馆的人名档案编目一直是拖,后来找到外校一个好友,而且我提供了一些细节,最后才做成,我可是高兴坏了。这个记录大约有30多行。
碧沚东楼:我自己也在做这个东西。十年来积累了8000多名宁波人。仍在积累,现在主要是90后 00后的宁波籍作者了。否则无法把新到外借图书中宁波籍作者的图书准确分配到地文。
中原劲草:@麦子 说实在的,在翻看美国图书馆的古籍书目记录时就发现他们不少做的工作那个叫细致,比如书的作者、批校者的规范,甚至钤印的考释和印主的情况等等都有,再看看国内图书馆相关人员的工作,连个目录都想藏着掖着,更别说这些深入细部的东西了。我想有了这钤印及印主的考释文字,古籍数字人文在调用之后的知识新发现就会出现,像莫老师那种钤印的数字人文研究就有了更充足的语料了。我上周为了考证两本民国时期的书的作者,整整前后折腾了近两天时间,终于把笔名和本名及生平做了详尽考证,但实际上对这个人物的考证一个多月前我就在做,@麦子 您很清楚,CBDB能把数字人文弄起来,是离不开当年昌彼得等老一辈学者的前期工作的,正是有了这些东西,数字人文才有了前期预料,才能把关联关系建立起来。因为是学的文献学,更看重文献的基本建设和基于文献基础之上的各类研究。
麦子:@中原劲草 我自己觉得这其实是编目最有意思和价值的环节,而且是整个图书馆学(如果有这个东西的话)的研究的精华。我自己一直把昌彼得看成是中国图情第一人的。但估计这里没几个人知道。
金铃子:昌彼得(1921年—2011年),是中国著名的图书文献学专家。
扬抄:@麦子 不知道。我一直以为是梁启超。
中原劲草:@麦子 是啊,在这个过程中才会对图书馆及其产生的价值有深刻了解和认同,而不是发了几篇核心出了几本专著。图书馆工作的地基不打牢,早晚都会被反噬的。所以钦佩和致敬那些认真为未来打地基的人们!
桃花源里人家:昌彼得的论著写得扎实,读起来也不沉闷,和麦子老师的论文一样,干货满满,余味绵长。不像有的学术论文,概念堆砌,空洞无物,浪费读者时间。
中原劲草:@水远烟微 在图书馆领域,有底蕴和没底蕴真的不一样,做事风格也是。那几代学人是一代接着一代干,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索引来方便学界,为后面的数字人文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麦子:@水远烟微 谢谢,我哪里可以和这样的泰斗级人物相提并论。不过,我觉得做学问的确是要喜欢,尤其是到了业内大佬的级别,你要做自己精通的事情,而不是整天追风在自己不懂的事情上乱发言。当然,当时有条件让人好好地做学问,不像现在人人刷手机,想做意见领袖。
@中原劲草 是,想想当时真是太费事了,但这类东西的确是一个知识积累过程,有了这类的铺垫,才可以在后面把计算机作为工具,把此类的东西做的更好。在编目里规则里,有时让我感到拍案叫绝的东西,觉得能想到这些的人真是了不起,但我知道这多半是因为在实践中的实例,然后再设计出来的。其实每行都有特别类似音乐和艺术让人觉得美妙可以回味的东西,而图书馆界我觉得是存在在编目里的。当然,如果你每天编300本书,就像那个每天仿制梵高画的人,那么这个过程就是劳作,可能也就体会不到了。
桃花源里人家:@麦子 哈哈,一样的喜欢。虽然早知道昌彼得先生,但没时间读他的大作,是一次查资料遇到,一看写得真好,就读了几篇。您的论文读过后删了,有一天还想再看就又下载了重读。我虽然菜,不妨碍我欣赏、膜拜佳作。

  1. AI评选“图书馆学者十杰”引争议:生成式技术的“权威性”何以服众?人机认知博弈下的信任困局
  2. 《学术型图书馆馆员如何启动数字人文项目》一文引发的思考
  3. 《高校图书馆员数字素养测评表》及引发的问卷调查设计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4. 公共图书馆应如何平衡儿童读者与成人读者在服务需求上的矛盾
  5. 图书馆员与教师:职业差异与个人发展路径的探讨
  6. 从每天躲图书馆“假装上班”引发的议题:图书馆能否建立协助人们再就业的服务中心?
  7. 由《对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若干建议》一文的引发的对高等学校图书馆领导、管理制度以及外包业务等讨论
  8. 图书馆职业的发展与图情专业人才的困境
  9. 对《致全国大学图书馆员的一封公开信》博文引发的有关查新收费的长篇讨论
  10. 关于图书馆占座现象、选位系统、读者人数和座位数比例标准的讨论。
  11. 由《图书馆员论文撰写与投稿指南》出版引发的科研主题讨论
  12. 图书馆发展迷思:联合目录困境、手工验收与电商对接之议
  13. 图书馆采购对策: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速采速编速下库模式
  14. 2022年武汉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博士生论坛期刊沙龙纪要及2022年武汉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博士生论坛期刊沙龙纪要
  15. 图书馆系统获取数据库平台的元数据,是不是要取得数据库商授权?
  16. 关于2014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人数的讨论,以及与美国图书馆协会(ALA)的对比
  17. 《2013年~2017年〈图书馆研究〉载文作者、机构及关键词共现——基于文献计量及Citespace的可视化图谱分析》
  18. 图书馆“十四五”发展战略研究与Guihua编制工作
  19. 2020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论文和业务案例征集(中国图书馆年会征集类)入选名单
  20. 国家图书馆读者门户和文津搜索系统的账号同一个吗?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图书馆古籍规范考释与数字人文发展的困境与展望[EB/OL].(2025-06-27)[2025-07-01].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3987.

[2]中原劲草,麦子,桃花源里人家,等.图书馆古籍规范考释与数字人文发展的困境与展望[DB/OL].圕人堂周讯,2025(581):25.

[3]中原劲草,麦子,桃花源里人家,等.图书馆古籍规范考释与数字人文发展的困境与展望[DB/OL].(2025-06-27)[2025-07-01].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3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