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hanna 这就不用说了,当然是这样。不过,美国大学退休会是不可能组织免费疗养的,因为没有这个经费支持。而且除了一些对退休人员有退休金和医保的学校,如果没有,你和学校也就形同陌路。我觉得中美文化最大的差别是陌生人的态度,美国人解冰门槛极低,中国人有防备心理。这可能是美国人对陌生人笑的比较多,这点上,美国和欧洲很多地方也不同,因为这些地方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比较远,觉得美国人比较虚伪。阿拉丁:疗养只有浙江,其他省没听说。麦子:@阿拉丁 上海好像也有。图谋:简略讲述《河滨加州大学图书馆的‘减员增效’》背后的故事。早上起床留意到麦子分享的信息,我觉得这与近期讨论的 ‘减员增效’ 话题契合度高,决定予以整理编发。我拟的这个题名,麦子老师不甚满意。他更赞同芷芸老师拟的‘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人员和馆藏结构的‘优化高配‘’,但我觉得这样的标题是几乎没有吸引力的。由于国情、馆情大不同。麦子的讲述,我在我的阅读理解基础上进行了‘本地化’处理,期待有更加的现实意义。单纯讲馆藏建设,不大可能有吸引力。
国内高校图书馆最迫切的需求是‘减员增效’。这些年一直在‘减员’,但‘增效’是吹牛皮。砍人力资源经费,保文献资源经费。也有点这个味道。就此还专门小窗征询麦子的老师的意见,提供了整理稿,询问:‘我这样的整理是否可以接受?如果可以,我发布出来。’原始的信息比较零碎,而且大部分人确实读不懂。我自己也做不到全懂。
我的最大一个感受是——国内对人力资源投入方面跑偏了。都在想着用最低生活保障招聘图书馆工作人员。我还进一步咨询了麦子老师:‘早上您提供的信息,我对当前图书馆工作人员薪资待遇水平比较好奇。目前在贵馆,馆员大致年薪在什么水平?管理员大致在什么水平?模糊算法是合到8.5万美元。可能偏高了?’麦子老师的答复是:‘馆员平均大概10万多美元,管理员6万美元左右。’那这个待遇是很体面的。我们的环境,待遇相差是挺悬殊的。
麦子老师补充到:‘我们的待遇是全国最高的,因为有实际的数字可以查到。此外,每月的医疗费是有补贴的,看个人情况,因为越穷家里人越多,补的越多,和你工资多少无关。但退休金是直接和年资和最高薪水有关,60岁退(之前要减)每年算你工资的2.5%,这个现在很少听到。
’图谋是6:09分开始整理,一边整理一边参与群交流(获得更多信息)。我从6:09开始做工作,7:29获得许可,7:45发布工作还未完成。发布之后,还得想着如何进一步宣传推广。7:52科学网审核通过;7:56圕人堂微信公众号发布。随后分享至圕人堂及朋友圈。截至19:51,科学网235次阅读(4人推荐),圕人堂微信公众号563次阅读(2人点赞,2人点在看)。hanna:可能有偏颇,但我想应该大差不差。我感觉美国大学图书馆完全忽略本科群体的文献需求。从目前得到的信息看,图书馆最热闹的时候是考试时候摸摸狗。不知道我理解得对不对,感觉是本科生交的学费更多地是用在学校建设上,而没有太多地返还到自己头上。比如:没有宿舍,自己在外面租房住、教材自己买或复印、本科生上本科生教的大课、精神食粮需要自己寻找、本科生应该不能进实验室,等等。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样,美国的本科生一毕业大多去工作(当然,也和就业机会多有关)。最后觉得@麦子 的方式是最好的,国内本科,国外最短时间的硕士。上善若水:麦子老师指的是税前,我们一般理解是税后到手工资。图谋:我没有使用‘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表述,因为麦子老师自己更认可‘河滨加州大学’。图漾说:‘改个标题《美国‘211’大学图书馆的‘减员增效’》,阅读量再翻一番。’我说:‘也许吧,但我大概率会挨骂。’这也是实情,因为美国不存在‘211’提法,科学网上有部分读者会不认同,甚至有可能会严厉批评。hanna:@麦子 这句话是应对上一位老师说的学校安排院系的人到图书馆来说的。美国的馆员体系是非常严密的,而国内显然首先要服从上级安排。麦子:@上善若水 到手的钱在美国一般不说,因为最后报税的过程是看每人自己情况的。我儿子还没结婚,每年的税吓人。我当然希望他找女快结婚早生孩子,因为这样到手的钱要多的多。麦子:@图谋 关于收入,尽管资料是公开的,但各地各校的差别太大。我认识的很多在外地的同行,都无法达到这个水平,但同时认为加州个方面开销大,所以尽管自己工资低,但比加州强的多,而且这类人很多,造成我们招聘实在太难。但很少有人注意到附加的福利和退休金,现在美国很多人根本不知道pension是什么意思,因为周围没人有这个东西的。图谋:谢谢!了解更多细节之后,我觉得 ‘以人为本’ 方面是做的比较好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薪酬待遇方面是比较体面的。好些地方以最低待遇招聘图书馆工作人员,我觉得这种做法实际很可能会是得不偿失。麦子:这造成在选择就业的困难:我有一个人朋友因为有相关的问题问我,说当年有两个加州最好的学校要她,一公一私,各方面和钱差不多,所以犹豫好久,不知道去哪里?就选了一个算了。后来知道,这和选择基本上是一个是在职收入,另外一个是永续收入。是,有个现象倒是各地差不多:和同校文科教授比,除了个别的牛人教授,图书馆的收入是差不多的,比同样年龄教授高的也有。hanna:说到减员增效,我下学期就面临一个极头疼的问题。我们前台的一位老师要退休,他是极其负责耐得住性子不怕琐碎的老师,有了他,我们所有人都安心。他现在要退休了,问了几个老师都不愿意接他的活。现在是学校不给我们招聘指标,我们又不想要馆里安过来的临时工。那么下学期只能减少开放口子,所有人轮岗。我们以前选岗,快退休的老师待遇不变,不参加选岗。现在是越老越忙,真的是减员增效了。麦子:@hanna 其实还是有不同:HYPS学位的通用性强,而且校友众多,很多金融公司只在自己认可的学校招人,因为反正每家都有自己特技,进来都要从头培养。所以,背后细节往往决定了一切。hanna:了解了之后,感觉是在美国读硕士要倒过来找,先了解硕士毕业之后的工作去向,再去选择相应学校,才能有的放矢。身边有人读了加州伯克利金融工程,找不到工作,着急上火的。麦子:@图谋 是,这样,但同时,由于图书馆没门槛也是造成这个看法的原因之一。@hanna 是,但这类的信息很难知道的。比如你儿子朋友的情况,有可能在以后会遇到比较极端的情况。hanna:已经出现极端情况了。另一个同学,数学国集,北大数院毕业之后去了美国一个不太知名的学校学金融。结果在美国找不到工作,只好回来,辗转了一段时间,跟以前的奥数教练当培训老师去了。弯曲的*:读者越来越不需要图书馆,也在逐渐远离图书馆,即使你身怀绝技(专业性),人家已经不怎么搭理你了,图书馆的重要性在降低,而我们还在自恋。图书馆要做读者做的事,读者要做什么,想做什么,图书馆就提前做好,整合各类资源,让读者的需求在图书馆能得到满足,而不是B站等其他地方。读者是统领性要素,图书馆要想方设法引爆读者这个奇点,才能迎来图书馆的大宇宙,这就需要考验图书馆人的思考力了。麦子:@@hanna 就像你前面说的,次序是要反过来。学位的学校和知识是预备的,但找工作是另外一个过程。刚才看了一个视频,说上海有个聋哑人咖啡馆,老板说有很多人小时因为发烧打针致聋。这让我想起一件和图书馆员有关的:残障的馆员。我很多年前和一个馆员有接触,她是我参加的一个委员会上,但从来没见过。有次和我办公室的同事说到这个人,她说和她私交很好,此人很神奇…。她是聋人但不哑,小时侯去了专门的学校,学了唇语,之后和大家一样,最后在好像是UCLA做到5级馆员。当时这个级别的人很少,一个馆有1,2个,大多数人停留在4级。称呼是distinguished librarian,我是在级别取消前拿到的当时的说法是:要达到这个,You need to walk on water。据同事说,此人说话的口音还是能明显听出来的,但交流完全没有问题。但因为会读唇语,在和她在餐馆吃饭时,她能看到周围人说什么。
1990年左右,我在俄亥俄州大还遇到另外一个馆员。当时,我在那里做学生工,有一个高位瘫痪的,但手能动。我太太有个朋友每周给她去洗一次澡,但偶尔她没法去,我太太会代她去,当时大概一次是20,算是很可以的了。据她说,学校是用残疾人上下车接送她上下班的。biochem:《残疾人就业条例》第三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本条例和其他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扶持残疾人就业的责任和义务。
第八条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具体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规定。
第九条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比例的,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麦子:另外,有个不是图书馆的例子。我们学校在2005年左右来了一个东南亚学的老师。此人颇神奇,为了研究泰国,去那里的庙里做了5年的和尚。于是我满世界满世界找泰语收藏(如果买的话,速度太慢,而且需要回溯资源),最后在康奈尔找到一个退休教授要捐他的收藏,康奈尔的东南亚研究是世界级别的。当时我是带了我们负责东南亚研究中心的教授去的,事先说好图书馆负责一切,他是帮衬的。我们飞到叙拉古,然后我租了车,开到绮色佳(对胡适只能膜拜,相比徐志摩的就逊色了。但徐在翡冷翠上扳回了一成)。到了那里,发现这个教授是MS多年,下肢不能动坐轮椅。晚上要出去吃饭,我想这怎么弄?想不到,他自己开车,有一辆改装过的面包车,自己搞定一切。我要做的只是把轮椅放在后面而已。我们在他家住了2晚,聊了太多泰国的事情。他有的书,泰国未必能找到。当时泰国中小学的课本是他编的。@www 我知道你一定喜欢这类故事。www:哈哈哈,是的。我一直属于生活和工作都是孤陋寡闻的。ren:想到了以前住集体宿舍,隔壁的一个老师。大龄未婚青年,不太讲卫生,他的宿舍里一股怪味。信佛教,经常一个人在宿舍打坐,念经,然后自己打印经书,一麻袋一麻袋的送到我这个城市的寺庙里。后来在武汉大学博士毕业后去了泰国,他说泰国是一个佛教氛围浓厚的国家,喜欢呆在那里。后来杳无音信了。应该一直在泰国。在宿舍打坐,念经,焚香,抄写经文。木木贝:对3W老师的朋友来说,3W老师肯定是一位倾听型的好朋友。因为孤陋寡闻,所以愿闻其详。麦子:我当时找书过程中,有几次比较比较特别的经历,另外,我遇到3个人往往在我探访后不久去世,觉得像死神一样。此外,我以前最喜欢的店和餐馆也是这样,往往过一段时间就倒闭了。www:氛围的形成,是大的环境中人的集体思想的‘结晶’。往往是这群人的最低认知。个人认为,圕人堂的价值除了分享信息,研究业务之外,很大的功能就是提示行业的整体下线。所以我说您和图谋是普降甘露式的 献者。@麦子。麦子:@木木贝 只是他谦虚罢了。另外我的故事也不是大家每天遇到的。木木贝:巧合罢了。就像做访谈、口述史之类,给老人拍了照,做了采访不久,他们就去世了。其实你不做这些,他们也会是那个点去世。麦子:其实,从说的人来看,遇到喜欢听而且有共鸣的人极其困难,问问俞伯牙就知道了。www:@麦子 我们的法律法规不比万恶的丑国少,只是氛围的形成还要时间。人家几百年的积淀嘛。我们的人行道上到处都是盲道,轮椅通道是公共建筑的标配。但,极少看到用。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简略讲述《河滨加州大学图书馆的“减员增效”》背后的故事[EB/OL].(2024-07-12)[2025-04-02].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2775.
[2]麦子,hanna,图谋,等.简略讲述《河滨加州大学图书馆的“减员增效”》背后的故事[DB/OL].圕人堂周讯,2024(531):26.
[3]麦子,hanna,图谋,等.简略讲述《河滨加州大学图书馆的“减员增效”》背后的故事[DB/OL].(2024-07-12)[2025-04-02].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2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