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中原劲草 服务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没了它,图书馆是没有任何存在价值的。科研其实是为了自己评职称而已,而且这基本上是拿自己最薄弱的环节和其他科研人员比。清:@麦子 图书馆就服务行业。浮白引满: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大家,大家对馆员提供的学科服务是什么观点呢?感觉学科服务还是需要一定的科研基础和图书馆管理理论结合的。麦子:图书馆搞科研,本来就是自我安慰,觉得自己是跻身科研队伍的一个做法。另外,这也是领导扔出的一块叫职称的,可以让大家抢抢。如果没有科研,这事情很难办,因为总不能每人都发一块骨头不成?!我倒也不是说大家都躺平都不抢骨头,毕竟还有一家老小要养,但到了最后,有这份工作也不易,所以,做好服务是最重要的,起码对得起这份薪水。弯曲的直线:https://mp.weixin.qq.com/s/6OtTXQefkWvxUX8olDyU7Q(There'sNoPlaceToFall-无处栖身)@麦子 麦子老师,上次向你求助的那首歌无意中找到了。麦子:@浮白引满 群里讨论了很多年,有大量记录,可以查一下。浮白引满:@麦子 感谢前辈的回复。不过我刚入群不久,很遗憾看不到大家之前的讨论,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能学习到大家的理念图谋:图谋 . 学科服务的精致服务怎么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502891.html
‘馆员队伍建设是图书馆事业稳定发展的基石。’理想的学科服务,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专业馆员队伍。尚有待高校图书馆及其利益相关者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
这篇文字是本人9月21日写的。粗略记录了具体工作实例的‘流水账‘,可谓‘不厌其烦‘。此情此景是我作为一名高校图书馆工作者的‘现身说法’,我自身熟悉的师友当中,有不少这样的孜孜不倦、默默无闻的图书馆工作者,我只能算是粗浅的学习者、模仿者、探索者。仅供参考。
‘感觉学科服务还是需要一定的科研基础和图书馆管理理论结合的’,这种感知与认知,没毛病。个人是赞同的。另,圕人堂QQ群是比较神奇的群。圕人堂自2014年5月10日建群至今的信息是可以通过圕人堂QQ群知识库(http://tuan.pub/)检索与利用的。ZJGSU-Nora:图谋老师在第一时间接收到第三方科研评价机构发布的消息后,放弃双休日休息时间,立刻着手准备材料,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真是我辈楷模啊。图谋:大家之前的讨论,大部分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信息组织,可以随时随地重温。浮白引满:@图谋 十分感谢图谋老师和其他前辈们的指导,这些思想精华真的对后来学者太有帮助了。图谋:抱圕取暖,相助相携,让平凡的圕生活更加有趣有味有力量。雨过天晴:@图谋 完全没毛病,我几乎可以说,没有科研能力的人不可能做好学科服务。所以我总是说,图书馆里需要区分专业馆员与服务馆员,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现在这样一锅粥是不对的。专业馆员走专技岗,服务馆员走行政岗。图谋:图书馆这一行,种种原因,千馆千面。基本上家家户户各有各的情况,某种意义上,都是特例。导致大家各行其是,走一步是一步。中原劲草:@麦子 我是认同您的观点的,我之所以特意强调了学院式科研,是故意有别于图书馆科研的。上周某东部地区头部高校慕课西部行在讲图书馆科研和图书馆特藏建设,怎奈我们的某些馆员非要把两者混为一谈,非要去干学院老师要做的事儿,自己的本职却晾一边,馆藏有啥都不清楚,就整天在那里大谈特谈特藏建设,结果一说就是啥四库全书、中华再造善本啥的,真不知道到底特在了哪里。弯曲的直线:@中原劲草 图书馆人能搞科研,至少表明在地位上和学院老师是平等的,如果图书馆人连搞科研的资格都没有,地位岂不是更低了。不搞科研咋办,职称上不去,待遇也无法提高。至于本职工作不清楚、不熟悉,得过且过,主要是管理的问题,具体主要反映在工作评价与考核方面。有的人老是觉得图书馆地位低,甚至纠结于此,但却反对图书馆人搞科研,觉得图书馆人没能力搞科研,这种矛盾的心态其实只是个人的某种计较在里面罢了。图漾:1.绝大多数图书馆人就是没有资格搞科研,没有受过科研训练,连研究方法、研究规范都不懂搞个屁的科研。2.地位和科研无关,这个社会上绝大多数行业是不搞科研的,可以凭借自身的专业能力获得尊重,而非靠科研。3.有些地方把科研作为评价标准,搞全民科研,科研大跃进,是评价机制出了问题,需要纠正,而不是我们要去迎合这个制度。
科研是门槛最高的行业之一,一般需要的是十年苦读(本科4+博6)+数年科研训练(博士后),再经过激烈竞争才获得岗位,为什么有人觉得图书馆员随随便便就能搞科研?徽子:当初顶层设计就是这样的吧,鼓励馆员搞科研发论文。广东-Syem:这个科研问题,不只是图书馆员搞不搞科研的问题,是各行各业都要评职称,评职称都要科研成果,要不,各行各业都取消科研成果?(涉及的产业链会第一个跳出来)从个人的角度而言,特别是公共图书馆而言,更多应该专注于服务,而非科研,但服务评价体系难量化,科研容易量化,成为各行各业的评价‘法宝’。闽农林大圕-李*:@广东-Syem 是的,没错,就是因为务评价体系难量化……。图漾:@广东-Syem 这个问题确实是各行各业都遇到的,所以受害的也是各行各业,可以评职称,不过不必以科研为主,对于多数行业,写论文好和干工作好是两回事。闽农林大圕-李林:@图漾 问题就在这里——‘唯论文’评价体系一旦形成,就会逐渐固化下来甚至形成路径依赖……。ren:除了论文,有新的评价体系吗?讲工作业绩?工作业绩的归属可以更主观!徽子:别评职称了,按年头上吧,公平。KingJulien:默默无闻的人想有个图书馆建设项目都难,写论文还公平一些。ren:别评职称了,按年头上,那躺平就更有理由了。碧海潮生:@哈尔滨某高职是风 这要求不低。哈尔滨某高职是风:@碧海潮生 下限大概是发至少两三篇非核,做个图工委项目,拿个图工委的二等奖奖。广东-Syem:其实我个人觉得评价体系还只是表面的,更深层次是体制编制人员重构的问题。雨过天晴:@/coffee红苕花 我一直认为,在职称评审中应该有相当时长的答辩环节,比如向评委介绍自己代表性论文的研究思路等,并接受评委各种随机提问。很奇怪,学生毕业都有答辩环节,大多数地方的职称,尤其是高级职称的评审中却没有。如果有这个环节,买卖论文的事情估计会少很多。有没有那个水平,讲一讲,答一答,在行家面前一目了然。UnchainedSpirit:馆员为了评职称,都去写论文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完成都不重要了。雨过天晴:@Unchained Spirit 这是管理上的问题,论文可不背这个锅。能够这样的图书馆里,我相信不写论文、不评职称的人也不一定会好好完成日常工作。所以,我还要提倡,图书馆里的工作人员应该有所区分,不应该所有人都是专业馆员。让专业馆员侧重于做研究、写论文、评职称。非专业馆员侧重于日常服务工作。南京金陵中学图*:这个想法很好。各取所需。采书的小蘑菇:做非专业馆员,自己选还是领导定?要是都不想做非专业馆员,怎么办?徽子:@雨过天晴 写论文评职称,把本来热爱工作的那些人都从本职工作中吸引走了。雨过天晴:@徽子 您这话可能以偏概全了,就个人体会而言,我肯定不能同意。想当年,就是写论文让我更加热爱工作。有六七年的时间里,我都是早上五点钟起来看专业书,白天工作,晚上七点钟到十一点看书、写论文,一年四季没有特殊情况不会改变。徽子:@雨过天晴 写论文和本职工作存在脱节的现象。比如写1篇如何改进外文期刊装订流程的文章,估计是发不出来的。雨过天晴:周末节假日就好了,经常可以从早到晚看书,写论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出真知,我每年的工作总结都比一般人内容多两三倍,一个低学历的人也没耽误评职称。徽子:@雨过天晴 真好,羡慕,很棒的生活方式。雨过天晴:@徽子 那您为什么非要写这样的主题呢?明明可以写的领域那么多。能联系最好,如果实际工作实在不容易出新,就写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比如我,一直在流通、阅览,可是2014年发现阅读推广很有趣,自己很喜欢,就慢慢学习,找机会实践,就这样走下来了。有了阅读推广视角,在流通、阅览也有了很多想法。闽农林大圕-李*:有时候不知道想写啥题目,但是看论文连续看几天——慢慢就有点想法了……。光有了想法还是不够,继续看更多文章——慢慢就能把想法理顺,变成文章的大纲……。雨过天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闽农林大圕-李*:有了大纲相对来说填充内容就会比较容易一些,但是同样也还是要反复——写文章快的人,我是非常佩服的。雨过天晴:理工科必须得天赋,文科不一定,够勤奋就可以。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徽子 研究要立足于整个行业,本馆需要改变的地方给自己领导汇报就行啦。UnchainedSpirit:@雨过天晴 谢谢。雨过天晴:@Unchained Spirit 加油!慢慢来,只要相信自己可以,你就可以的。徽子:@雨过天晴 能把本馆某一项或两项业务改良一下,响应速度快一点、资源保障强一点、读者体验感好一点不错了,没兴趣也没能力改变整个行业。哈尔滨某高职是风:其实怎么改都有问题。你要答辩,就要见人,圈子这么小,怎么保证公平而不是走过场?写论文要注重实用,那么前沿领域怎么探索?新领域如何发掘?煲汤糊涂:想改变环境,估计做不到,只有多发论文。职称评审下放到学校,我就不支持。这样普通老师更苦。雨过天晴:职称是省里统一评审的,我不懂怎么就可以走过场。骑鹿踏雪:格式正确,论点不偏,阐述清晰。雨过天晴:对一个图情专业的高级的要求,答辩时不可能就这些。骑鹿踏雪:@雨过天晴 论文和答辩。麦子:@图漾 我是用多邻国打发时间,随便什么时候和场合都可以。雨过天晴:@图漾 那几年疯了一样,学车时也带本书,五六个人轮一辆车练,一个人半小时,别人上车我等着时看;旅游时也带本书,坐车时甚至走累了休息时看……。碧沚东楼:到了一定年纪,家里多数都会遇到这样的事,保养好自己身体,合理分配时间。雨过天晴:提醒年轻同志们,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工作还想冲一冲,压力会越来越大,一定要悠着点儿,别太拼。hanna:@图漾 认同。我儿子一篇论文从去年改到今年已过了一年时间,这还是在从本科进组到现在做实验四年的基础之上得来的。他跟我说真正从事科研工作的也就是这些博士生的1/5而已。这些最聪明的脑袋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普通人?能搞出来何物,也就可想而知了。不过是邯郸学步、痴人说梦罢了。图书馆人自己不去摸索一套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评价体系,却去模仿所谓‘科研’评价路径,实在是惹人嗤笑。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图书馆科研与服务价值之多元探讨[EB/OL].(2025-09-26)[2025-10-09].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4385.
[2]雨过天晴,徽子,麦子,等.图书馆科研与服务价值之多元探讨[DB/OL].圕人堂周讯,2025(594):14.
[3]雨过天晴,徽子,麦子,等.图书馆科研与服务价值之多元探讨[DB/OL].(2025-09-26)[2025-10-09].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4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