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兜:看了从图书馆借回来的电影光盘《后天》。经典的灾难片,场景很震撼,也让人反思。 作为一名图书馆员,职业病有犯了。都说这部电影是输出美国价值观,我想这部电影除了输出爱、责任、环保等价值观外,在我看来,还输出一个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在人类面临灭亡之际,公共图书馆或许是人类最后的避难所。当纽约曼哈顿被水淹没,警察会告诉街上的拾荒者,公共图书馆在那边,你可以去那。后来基本上所有的人都涌向了曼哈顿图书馆,而商场、帝国大厦却无人问津,只有自由女神像默默陪伴着曼哈顿图书馆。虽然图书馆的建筑不高,也不华丽,却能抵抗洪水和极端恶劣天气。可惜,电影里有烧书的镜头,在我看来非常之心痛。可人类在面临生存与文明之间的抉择的时候,可能还是应该选择生存。图书馆的书籍烧毁,也就意味着人类文明的断层,所以,有位不信仰上帝的智者,抱着史上最早的《圣经》不肯放手,坚决不付诸一炬,他说圕人堂周讯(总第61期 20150710)- 17 -这是人类文明开端的标志。或许,在人类面临毁灭之际,公共图书馆是人类得以延续的最后避难所吧!gaozy:只是为了某种需要,关键时刻宣扬了精神的重要,跟图书馆没关系吧。麦子:@麦兜 能从这个商业片里看出这么多东西,佩服。广州书童:这可以是一个解读的角度 。鱼雷:因为它是一个公共建筑,所以警察会指挥人们奔哪儿去。鱼雷:公共建筑是为所有公民服务的。鱼雷:应该反思的是:我们的很多图书馆拒绝流浪者进入。鱼雷:即使允许进入了,其他读者投去的鄙夷的目光。鱼雷:这是应该反思的。麦子:@鱼雷 我们有几个人倒是每天都来,很多年了,似乎没有问题。鱼雷:在国内是少数的。鱼雷:甚至说是极少数的。麦子:@鱼雷 美国公共馆比较多,大学馆较少,因为绝大多数的高校馆没有车很难到。当然,如果高校馆是市内,一般就需要有证件才可入内,我们没有门禁。鱼雷:国内公共图书馆也不少,但是允许流浪汉进入的却极少。图志粒:几乎没有,感觉。鱼雷:公共图书馆是公共建筑,灾难来临时是允许公民避难的,所以刚才那位老师在电影中看到的大家进曼哈顿图书馆避难。鱼雷:并不代表图书馆是避难所,只代表公共建筑是避难所。没必要过度解读。鱼雷:因为一般公共图书馆会建立在人流量大的地方。麦子:美国如果禁止是违法的,但图书馆也是很头疼。麦子:http://lj.libraryjournal.com/blogs/annoyedlibrarian/2013/09/19/the-homeless-problem/。鱼雷:不管图书馆建筑的长相是否高大,但基本上都是地标。鱼雷:所以电影中警察会指挥市民奔向图书馆去避难。广州书童:前几天好像才看到,美国有公共图书馆准备二十四小时开馆,方便晚上流浪汉进去看书学习和休息。麦子:其实,这可以写一篇不错的论文。鱼雷:这才是差距。逗逗:其实市区体育馆也起到这种作用。素问:不知道西方流浪汉和国内流浪汉什么区别?前者是否有地方洗澡?国内流浪汉好多是精神障碍患者,没有几个是需要看书的人。素问:我原来听美国外教讲课,说到美国流浪汉,不少还是文化层次比较高的人,因为破产无家可归。林海雪原:美国流浪汉相当于咱们的北漂。林海雪原:不要说流浪汉,我们绝大多数底层需要的是基本的温饱。素问:国内的流浪汉如果到了图书馆,其他人估计都会离开。麦子:@素问 各种人都有,但的确有不少是有高等以上教育的,很多做学问的本来就比较与众不同的。我一般对所有人都比较客气,因为很有可能穿得像流浪汉都是是大牌教授,我不是开玩笑。超级牛校里这种人更多。林海雪原:这就是常说的需要包容。XH:因为很有可能穿得像流浪汉都是是大牌教授,我不是开玩笑。超级牛校里这种人更多。XH:麦子,这种情况多?图谋:比较经典的流传着爱因斯坦教授的传说。麦子:@林海雪原 就是就是,谦卑一点总不会错,否则如果知道实情,实在是很可笑的。圕人堂周讯(总第61期 20150710)- 18 -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影视中的图书馆及中美图书馆中的流浪者[EB/OL].(2015-07-10)[2025-04-03].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590.
[2]鱼雷,麦子,素问,等.影视中的图书馆及中美图书馆中的流浪者[DB/OL].圕人堂周讯,2015(61):15.
[3]鱼雷,麦子,素问,等.影视中的图书馆及中美图书馆中的流浪者[DB/OL].(2015-07-10)[2025-04-03].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