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馆员兼职外聘的可行性

   圕人堂周讯(总第102期20160422),第28页,生清整理王启云助理   
徐*轩:我是小白,想请教各位老师们,学科馆员的工作流程和方式。除了图书馆专门聘任相关专业的学科馆员,有多少馆是聘请学院老师兼职的情况呢?或者还有其他方式?哪个实行的效果使图书馆与院系师生沟通效果更好呢?尽量缓解图书馆与院系之间的隔阂矛盾。这个以前讨论过类似问题么。
麦子:很有意思的想法,不记得这里讨论过。
芷芸:个人认为聘请学院老师或兼职更能便于沟通,消除隔阂。但目前操作上要学院老师自愿的不多,聘请在流程上怎么操作的,请群中高人指点。据我所知,扬州有大学多年前就是院系老师兼职做学科服务的。
hero8151:是否可以吸引教师转岗来做学科服务?
无所谓:吸引来做学科服务可以。吸引教师转岗,不现实。
hero8151:有些学校会对老师进行转岗。
无所谓:哪个学校都有,问题是没有老师愿意转到这个岗上来,除非实在在教学岗待不下去了。
hero8151:是哦,教学岗呆不下了,也更愿意去行政岗,所以说要吸引——要有吸引力。
cpulib*:教学岗待不下去肯定是犯错误的。
hero8151:也可能是专业调整或取消了,没课可上。
cpulib*:学科服务是听起来好听,做起来难。学校实验室是团队,而他们团队内部什么人才都有,很难打入进去。
现在搞单干的教师基本没出路。
hero8151:文科还好啊,不少都是单干。
中原劲草:咋个有吸引力?是钱更多了还是上班时间更少了?还是教授更容易评了?文科老师倒是能单干,但是更多的现实体制因素使得这些人不会也不愿意去干的,不现实啊。
cpulib*:我们也尝试过聘请院部老师,结果也不了了之,比较无趣。
飞天猫:我们这边是图书馆设立一个学科馆员,学院设立一个专门联络员,结果不是很理想。
麦子:是不是可以展开说一下为什么效果不理想?你们希望达到怎样的效果?其他各位也可以说说。
kf港湾:现在不是有好些个机构都重组了吗?学校首先重视。
中原劲草:机构重组是解决领导干部冗余的问题,跟学术扯不上边的。
飞天猫:很多学校都是轻视教辅的,资源待遇都比教学岗低。
kf港湾:重组,业务就要互相渗透,和院系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就不那么的……
飞天猫:图书馆人员想打进学院内部太难了。
cpulib*:铜墙铁壁。
中原劲草:图情专业的都太爱图书馆了。
kf港湾:将来可能都会以中心的形式互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满哥:其实世界知名大学一般也是重教学人员的,教辅人员待遇低一些都正常,美国也只有少数公立大学的高级图书馆员可以跟教授一样,想想教学系列人员获得岗位所需要的门槛,以及教学科研任务压力,这也正常。图书馆重点在于做好自己,给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有力的支撑,成为教职员工和领导都认可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朗月孤舟:认可很重要,在图书馆边缘化的今天,关键是图书馆人怎么去做到别人认可。
麦子:在加州事情倒是倒过来的:社区学院和加州州立大学的图书馆员都是教授职称,但加州大学不是。而加州大学图书馆内部也讨论过,甚至投票过,但愿意有 faculty status 的人很少。这个问题是有利有弊。有了 faculty status, 要求就不同,而图书馆员平时事务性事情多,而且没有寒暑假,一旦要求高了,负荷太大。另外,地位本身和职称的关系不大,教辅人员还是教辅人员。工资待遇其实更重要一些,这样起码心理可以平衡一些,加州公立系统里最有意思 的是:水往低处流,图书馆员愿意去社区学院,每年有寒暑假,每周工作 36小时,而且工资比较高。
素问:美国人实在,就是清洁工也觉得自己很有尊 严,不会感觉被人歧视。
麦子:这倒是,尤其是学校里,清洁工等一做就是几十年,到退休。
满哥:在学校教学系列占主流我觉得是正常的事,他们从事的是主业,我们就是辅助性的。但是通过我们的工作获得教师和学生的尊重,我觉得不是不可能的事。
麦子:是的,但我觉得你要做他们做不到的事。
满哥:我不知道是自我感觉良好还是怎么样,我在学校没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满哥:其实归根结底是满足感。让用户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对于图书馆的需求尽可能得到满足。
麦子:要利用自己的长处,而追着他们后面渗透到系里,这一开始就被动了,你要让他们追你。我似乎觉得现在国内的学科服务总思路是希望自己的学科水平和教研一样,这完全是错误的。
gaozy:思路不一样。国内讲究积极性主动性,讲究走出去,深入院系。学科服务总体是值得肯定的,多多少少做了事。思路与麦子想的并不一样,毕竟圕人堂周讯(总第 102 期 20160422)馆长们都不是傻子,有的就是著名教授。
麦子:那是什么思路?
gaozy:领导们,除了特别昏庸的,对馆内能做到什么程度的服务还是有底的。总体思路我不敢妄言,因为并没有统一的思路,但深入院系,联系科研教师,提供基本文献服务等做法是普遍的。
麦子:其实能做到这个,就不错了。我看了一些高大上的说法,要那样做,学科馆员可以大量猝死。
gaozy:我就觉得吧,其实国内的很多服务,走的比美国还远,做的比美国同类院校还好。这也是最近国内拿到图联大奖的前提。做的确实好。
麦子:我想肯定是的,美国都是些老人,没有什么干劲。
gaozy:虽然存在很多不足,但我们馆舍多,从业者众,关键是人不是傻的,有的还挺能,且钱多。所以,总是先进的。同志们,朋友们,要自信啊!我觉得我们有一个缺点,即技术创新,两个优点:模仿超越和服务意识。
boson:听说中科院的学科馆员有任务压着,有的甚至急得要哭。
麦子:我可以想象,我觉得很多高大上研究中指出的学科馆员服务的内容是超出了这人职务范围的。
小淘可可:感觉学科馆员就是非专业人士当着专业人士的面班门弄斧。
浅浅:这意思是说学科馆员的工作量很大么?
素问:不是工作量大的问题,是很变态。
小淘可可:本身做课题的人,对图书馆期望值就很高。
浅浅:就是说他们要求学科馆员给他们提供的服务,都是很难解决的变态的问题?
小淘可可:不同学校要求不同,我见过有些学校学科馆员就帮着征订期刊,采购图书。
riff:不然越来越多的要求有学科背景呢?
天农潘:我对学科服务的理解,是我们图书馆员以信息管理这个学科的发展为前提,对自己业务熟练程度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后,与其他专业里顶尖的的人开展的不同学科高手间的平等对话和思想碰撞。交叉学科之间的头脑风暴可以让科学家了解他们没有注意到的学科变化。这一点,国外知名期刊如 nature和cell 也是非常敏锐的,他们做的报道与我们学科馆员的工作有异曲同工之处。
麦子:你的解释可能是第二三代的,比较高大上。问题是,这些事难道不是科研工作者自己应该做的吗?你要一个半瓶子醋的图书馆员了解国际专业东西,然后帮你出主意做科研,是不是有点太慢了?我没有贬低图书馆员的意思,但现在一些学科太专业,可能全世界就几十个人做,做科研的如果这些人是谁都不知 道,我看也就不要做了,因为这是基本的东西吗,你连敌人是谁都不知道,朝什么方向开枪呢?
天农潘:这个并不高大上,而是我切身的体会。比如我是学植病的,我导师每天看植病的文献,但是他不会关心在另一个领域,基因和蛋白已被做成关联数据,并且可以通过关联数据的检索发现新的基因和蛋白间的互作关系。而我却因为是图书馆员,关注情报方向的发展,知道这个变化。可以从另一圕人堂周讯(总第 102 期 20160422)个角度帮助他查阅文献。Nature 周刊在2014年9月新开了一个 toolbox栏目,旨在帮助科学家了解新的科研工具,而这也正是我作为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关心的问题。
飞天猫:对,图书馆员要在一个领域做精估计很难,但是我们可以提供跨学科领域周边联系,或者某一方面的计量分析之类的。
麦子:谢谢解 释,所以,我们还是要利用自己的长处。
天农潘:是的。馆员要自己肚子里有 货,要知道自己的学科领域在发生着什么变化 。
麦子: 这是应该的,我的理解是,有些地方可能要求,让图书馆员关注教授自己的研究课题在世界上的动向,甚至是新的热点,然后让教授去做,这样,可能强人所难。
天农潘:那肯定是偏的。
麦子:有个问题请教一下?您是学科馆员吗?如果是,这是专职还是兼的?
天农潘:好像只有中科院的学科馆员是专职吧。我想大学图书馆,一般都是兼做的。
麦子:工作量的比例是多少?
海边:潘老师,除了学科馆员,还做哪些具体工作?
天农潘:应该不会有硬性的比例,而且每个大学的要求也会不一样。
广州书童: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学科馆员好虚无。如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学科馆员兼职外聘的可行性[EB/OL].(2016-04-22)[2025-04-04].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6299.

[2]麦子,天农潘,hero8151,等.学科馆员兼职外聘的可行性[DB/OL].圕人堂周讯,2016(102):28.

[3]麦子,天农潘,hero8151,等.学科馆员兼职外聘的可行性[DB/OL].(2016-04-22)[2025-04-04].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6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