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热书发现’学科领域图书借阅榜TOP10首次发布,可对比两年的情况,请将您的发现、意见和建议分享出来:http://hotbook.nit.net.cn/hotpub/subj_index.php?year=2019http://hotbook.nit.net.cn/hotpub/subj_index.php?year=2018。文化之光:看个别书籍借阅次数下降幅度很大啊。总体在下降。热书系统的数量趋势和我们馆内的年度借阅下降幅度基本一致啊。看来全国范围内图书馆都是一样的。如果照此下去,每年借阅量下降15%,什么时候是临界点啊?我们图书馆工作该怎么干呢?还要不要买书啊?小麦:深入阅读还是要纸质文献,我感觉图书馆空间的吸引力大于资源的吸引力。文新:深入阅读还是要纸质文献,这句话有失偏颇。我已经多年没有看纸质文献了,基本都是阅读电子文献。二木:这个就是个习惯问题。现在的孩子对电子阅读已经非常习惯。往后电子阅读会越来越多。文新:我几乎所有的阅读都是电子文献了。已经有差不多10多年了。文化之光:我馆数据流量年增加15%。借阅量下降15%到20。文新:印象最深的纸质阅读就是当年连夜读完《狼图腾》。文化之光:今年在文学阅读方面,读了4部矛盾长篇小说,都是上下班手机云图听书听完的。我觉着文学类听读也是个趋势了。二木:我还是习惯纸本,但这只是个人习惯,我是坚信电子会取代纸本的。文新:@文化之光我有空也听书阅读。文新:甲骨文——金石文献——简牍文献——缣帛文献——纸质文献——电子文献。文化之光:阅读的形态改变是必然的规律。二木:甲骨文——金石文献——简牍文献——缣帛文献——纸质文献——电子文献——??文新:甲骨文——金石文献——简牍文献——缣帛文献——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全息文献。文化之光:随着人工智能器官打印,未来读书的形态是否会变成头上插一个USB接口,直接输入?文新:纸质期刊——有声期刊——多媒体期刊。文化之光:全息文献,这个名字好!。文献的形态有这么多变化,阅读的形态从古至今变化了多少。二木:全息仍是电子的变种,相信实现不会太遥远,估计不会在我们这一代。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热书发现:图书借阅率下降[EB/OL].(2019-12-27)[2025-04-03].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5621.
[2]文新,文化之光,二木,等.热书发现:图书借阅率下降[DB/OL].圕人堂周讯,2019(294):11.
[3]文新,文化之光,二木,等.热书发现:图书借阅率下降[DB/OL].(2019-12-27)[2025-04-03].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5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