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馆员发光?

   圕人堂周讯(总第506期20240119),第8页,李爱玲 整理 王启云 助理   
图谋:‘数智时代,如何让馆员发光?’话题,盖‘100楼’是弯曲的*老师提出的愿望(已经实现了)。100人参与是图谋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新希望,当前还有点差距,期待这两天能够梦想成真。(小编将大家的接龙整理如下)
119.我们现在5个人做6年前15个人做的活儿,还在不断被要求提高 '显示度',而我们提出的牵一发动全身的精兵简政的做法却不被采纳,不敢讨论、不值得讨论.....什么才是值得做的?!该低效重复的回归重复,该高效集中的应该给机会和平台 '发光' !
群里的讨论很有意义,希望更多的 '第一生产力' 意识到这些问题,关注这些问题,回答这些问题。(寻真)
120.广大读者也是图书馆人不可或缺的元素,没有读者的意见、建议图书馆工作就不好创新。我们今年主要工作,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阅读推广,其它可忽略。精兵简政,该让老馆员休息的多休息。(酷暑狮子)
121.让馆员 '发光',我感觉还是组织文化建设的内容。让努力工作的馆员得到正向的、积极的反馈,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可以,进而带动其他同事一起 '发光',形成良好的馆内工作生态。但现实往往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导致原来 '发光' 的馆员越来越主动黯淡,不想再发光了。所谓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叮咚)
122.能坚持不懈发光发热、不在意他人闲谈蜚语的馆员真是太难能可贵了。同样数量的馆员,做出来的工作量能差一倍,我觉得有工作效率的原因,肯定也有 '发光' 馆员的原因,往大了说,就是组织文化做的好,让大家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劲往一块使。(叮咚)
123.馆员的发光时刻从来不是站在 '聚光灯' 下,而是用职业情感认真工作每一刻的点点滴滴,和今天我为读者提供了什么样的价值。(橙子)
124.我再分享我经历过的一件事,现在说来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有一天我在程焕文的博客上留了一句言,想问问某件事我该如何做(具体事就不便说了),程馆长还真给我回复了一句话 '那是馆长该操心的事,你不要考虑',对于这句话,我看到后先是有点尴尬,但很快就想明白了,也就有所领悟,明白我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合适了。
我的理解就是,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做领导放心、读者满意的馆员,不给领导添堵增乱、不让读者抱怨,这是不是就算是发光发热吧。(猫奴一枚)
125.发光的话题有个很大的问题是,因为不少是口号型的表决心,要么就是鸡汤类的。可能是大家习惯了这类的东西,随口即来。
我发现到现在似乎没提起过一点:团队的发光。我知道作为草根,改变机制无望,但可以组建自己的:其实你只要拉上一个人愿意做事的,你的发的光就多了一倍。而这是我们常做第事情。我们现在在资源的采购到剔除过程中(叫cradletograve)会遇到很多技术细节,而每个人都有特长和喜欢做的的事情。
当然,如果换了国内的宣传,有时大家要做多面手什么的。资源建设是一个反复的循环:我们看着锅里,捡到碗里,吃到嘴里,吐到盘里。同时,这些资源其实是各人的事情,是按大学科分的。自己对很多东西是不感兴趣的,尤其是alma系统后面的analytics的公式什么的。我知道这些东西能做什么,但我从来不想做具体的,但隔壁一个同事对这个会做,我就遇到这类事情都让她做。不过,遇到要和书商数据商谈判,这是我的强项,所以这方面都是我的事情,我会和厂商用我的节奏慢慢铺垫我的谈判策略,这里的细节我们各人看各人的时间和特长,但在往往在价格细节上,我往往有很多办法来得到我们需要的价格,但我一直是很尊重对方,同时坦诚地解释我们的困境。不过,现在很多厂商都是小姑娘之类的,如果到我办公室来面谈,我实在没有什么共同话题,而且有时需要出去吃午饭,一说就是2、3小时,我觉得很累,所以我会拉上一个和同事(我们这个组其他两个都是30多的女的),她们会从猫狗谈到最近搬家什么的,但这些都对业务谈判是有利的。扯远了。
我就是说,你可以拉上一两个人,大家分工,或者说是利益的交换,互帮互助,这样事半功倍,而且大家都方便。我是喜欢和利益相关的人非正式的团队,因为由上到下的,往往是其他人给你选的,而这些人未必是你想要的。当然,这里的确涉及到一些其他的问题,因为你没法让他做他不想做的东西,而你也需要有东西和他交换。(麦子)
126.太对了,有好的团队有三两个志趣相投的人共事(这个群体可大可小,有时一两个人便可,各自发挥各自优势,打配合)也会群体发热,光亮更耀眼。(猫奴一*)
127.说起博客,再说几句,想当年我浏览过很多图情专家的博客,受益匪浅,也就在那时候我就知道群主图谋其人,还有早期的 'E线图情' 等平台,和好几个年轻后生在网上曾有过互动,记忆最深的就是图谋前几日提到的目前在南京大学工作的谢欢,后期我转换了研究方向,才慢慢不再关注图情博客,时间久了虽不能准确记起当年火爆的博客名了,但从中得到的启发和一些理念还是有记忆的。
记忆最深刻的一篇博文就是程焕文先生回复一个要求大学城图书馆夜晚延迟关闭的文章,他通过一篇长文拒绝了那位读者的要求,从他的字里行间中能感知他是一位好馆长,特别体谅基层馆员们的不易,而不是一味的迎合读者的不合理要求或者是某些上级领导的外行指挥,在他手下工作累但一定快乐。当时我还斗胆将他这篇博文推荐给我的时任馆长。
还有程焕文馆长的一个理念,就是图书馆岗位需要以貌取人,是指的馆员需要漂亮的,会待人接物,此处是大致意思哈,记忆若有错请谅解。(猫奴一*)
128.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培养自己的团队,就看你怎么做。我是很喜欢扶持新人,然后给这些人机会,而且我从来不和这些人抢功劳,因为其实我自己不需要这些,但这些人却很需要以此建立自己的credentials(专业信誉),这在以后,对我自己是很有益的。这其实到处都是这样的。我现在周围几乎所有的人都是经过我当年扶持的(比如说服某人申请和我有直接关系的岗位),另外就是位置空出,我向馆里建议某人来学学,看看是不是能承担,但当然后来就一直做下去了。(麦子)
129.发光话题的讨论,麦子老师的分享,令图谋感动。大段大段内容,背后付出许多。麦子老师的分享,实际是非常有益、有用的。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感知、认知。私底下,同我反馈的人不少。我作为 '群辅' 角色,一直保持观察与思考。囿于精力和能力,加上其他一些制约,许多方面力不从心,没能更好地 '履职尽责' 。圕人堂群成员,大多属于 '学习型',在群内公开表达的比例很小,但确实是在边学边干,学以致用。(图谋)
130.谦虚使人进步。我作为 '群辅' 角色,如果不谦虚或不够谦虚,工作没法干。图谋可以不谦虚地说,圕人堂不仅仅是QQ群,她是一个 '服务体系'。圕人堂的受众,实际上是比较广泛的。
讲一个昨晚的故事。昨晚,看到成员分享一位省级公共图书馆馆长的书,刚好,我在哈尔滨时见过这位馆长。这位馆长告诉我她也在圕人堂群里,我当时很诧异。我把我的诧异告诉书小弟 '做馆长了,还关注圕人堂这样的草根群,我真感到意外,不清楚是否还有其他人。'书小弟随机帮求证,答复是 '关注了,但不在群里。'看来有可能是我听差了或误解了。说 '关注了',那有可能是指关注了圕人堂微信公众号,当前圕人堂微信公众号的关注者近8000人。
我在哈尔滨期间,有位青年才俊告诉我,他是从学生时代持续关注图谋博客,当时是图林老姜推荐给他的,自此之后持续关注。简单交流过程中,他还列举了我的几篇博文内容。他是因关注图谋博客之后成为群成员之一。圕人堂成员中,有的成员成长很快,从本科学生成长为985、211高校馆领导的有好几位。麦子老师分享的信息,他们也是在关注的,且有实际影响的。(图谋)
131. '如何让图书馆员发光?' 之问或许会引发对图书馆员整体关注和总体研究的话题,比如现阶段图书馆员的精神风貌、专业能力、职业态度、现实困惑以及期待等等。其实,'发光之问' 已经走在了解和研究图书馆员的路上了。能来圕人堂的,多多少少都是有些追求的,至少学习专业知识的意愿是有的。(图谋)
132.圕人堂成员中,据个人了解(因为圕人堂是非实名群,了解不全面),确实有多位馆长(包括985高校馆长、211高校馆长、公共馆馆长等),而且是从图书馆员成长起来的。2017年评选的圕人堂突出贡献者中,有一位已成长为副省级图书馆馆领导。(图谋)
133.2019年,王波老师曾在拙作《新业态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职业能力研究》序言中评述图谋——'经过十几年岁月的磨砺' '博名求赞的心情已远远让位于推动事业的渴望'。1990年代末,《大学图书馆学报》读者沙龙论坛,王波老师是版主,我那时网名叫 'a',后来用图谋网名(我将图谋 '翻译' 为 'libseeker' ,因此图谋的英文名字叫libseeker,更准确说是a libseeker)。光阴如梭,掐指算来,图谋已图谋25年了。王波老师是看着我变老的。入职之初,图谋曾是困惑的、迷惘的,是王波老师的热情鼓励与提携,照亮了我前行之路。
猫奴一枚关于图情博客那段话,勾起了我的回忆。另,王波的新浪博客名叫书间道(网名 '书骨精' )。谢欢的博客叫味斋(?),网名味斋主人,那时还是图书馆学本科学生,现在是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与数字人文系系主任、博导。王波、谢欢二位也是圕人堂群成员。(图谋)
134.圕人堂,难的不是管理,而是服务。圕人堂服务体系为一体两翼一检索平台,以圕人堂QQ群为体,以 '科学网图谋博客圕人堂专题' 及 '圕人堂微信公众号' 为两翼。'一体两翼' 的载体是《圕人堂周讯》。一检索平台指 '圕人堂QQ群知识库'。圕人堂微信公众号(圕人堂LibChat)、科学网图谋博客圕人堂专题(《圕人堂周讯》)、圕人堂QQ群、圕人堂QQ群知识库(http://43.142.145.220:88/),四者之间是 '融合'的,共同构成 '圕人堂服务体系'。
'圕人堂服务体系' 背后凝聚的是圕人智慧与服务。图谋仅仅是作为一个图谋(alibseeker),贡献一份绵薄之力。种种原因,很多贡献者或主动或被动选择 '深藏不露'。我这种表述是比较客观的,当前的圕人堂服务体系实际真是个 '大摊子',图谋一己之力,根本不可能。(图谋)
135.接着麦子先生的团队说,再插播一句话 '在团队里要做一个正常人,决不能做没有原则的烂好人,遇人遇事不能太好说话,否则时间久了被某些不知好歹的人欺负,这样就会连带团队其他人也跟得被动,此时你会受到两面夹击,一面是你曾经无原则退让得利者的反目,一面是团队其他人的埋怨。有幸进入某个团队,就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考虑事情要首先考虑到团队的整体利益' 。(猫奴一*)
136.'猫奴一*'这话很有道理。另外,组建团队,不能找光是你喜欢的,然后他也对你很钦佩,从来不说反对意见,这少则对团队的进步无帮助,而且有时是会出事的。另外,如果你找的人都和你一样,你最多能多做同样的事情,而且如果是错的也就做下去了。在很多情况,不同的建议,尤其是你觉得很不舒服的建议,往往是最有价值的。(麦子)
137.按语:一直有关注这两天的这个话题,但是由于水平有限,不敢妄言。感谢图谋老师邀请,今天就斗胆说说自己的看法。图书馆员要发光,根本的还是要让自己变成光源,但我们不是萤火虫,没有与生俱来的光源体,所以要使自己变成发电机,发电机可人为开发制造,实现发电发光。
第一,向内制造,让自己成为发电机。无论何专业,对实践和实务、理论都要保持持续性学习心态和开放心态,做好本职岗位工作同时,丰富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经验体系,两者不可或缺。在自己还没未能发电发光时慢慢制造好发电机,积蓄能力。如实践技能学习,论文撰写发表,课题项目申报等等都是修炼不可缺少的选项。可能很多人都诟病图书馆氛围、领导和同事如何,但是本质上这些都是外在因素,向内制造,做好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当你有一天真的可以发电了,你周围自然会聚拢需要你这束光的人和事。你可能真的成为了你们馆的一个光源点。其他事情自然水到渠成。
第二,向外发光,照亮需要之人。正如麦子老师说的,团队合作才能更好发光。自己会发光后,给别人照亮前行的路,让需要的人少走黑路,因为在你成为发电机这个过程中你也可能接受了来自外面的帮助和照顾。能量大一点就把光速照射半径发大一点,反之就小一点。在这个领域内或同事或同行总是需要提升业务技能,理论水平,乃至世俗都职称项目论文等,总能聚拢几个合拍和互补的且需要你这束光的人。
第三,调整心态,适度激情投入。不要抱怨社会地位低,边缘化等等,这些都是老掉牙的问题。选择了这个行当大家应该都有一定心理准备的,调整心态适应才是,做好前面两点,你照样也能发光发热,在本领域干的精彩,这样的现实例子不少。为啥说适度激情投入,虽然这是吃饭的家伙,但每个图书馆员都有工作之外的生活,家庭、朋友及亲密关系,这些都做好了,你发光发热了对家庭才有价值。(书小弟)
138.圕人堂微信公众号对‘圕人堂话题:数智时代,如何让馆员发光?(III)'推文的评论与回复。
心平气和:个别馆员鄙视写论文,其实是个人没有上进心的体现。最后书小弟说的不错。另外,发光与否,首先要弄明白怎么才算发光,不然,会鸡同鸭讲。图谋:谢谢参与!圕人堂QQ群内,为了让讨论不那么抽象,实际上做了不少延伸工作的。比如:
(1)圕人堂组织策划‘数智时代,如何让馆员发光?'话题,这个话题因李东来先生在‘2023年数智阅读与出版融合发展学术研讨会'《数智时代图书馆再发现:让馆员发光》演讲而起。群文件:数智时代图书馆再发现让馆员发光202312定.pdf。
(2)北大馆如何让馆员发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17172.html
(3)榜样馆长、榜样馆员,亦宣传了不少。有助于增强感知与认知。(图谋)
139.个人浅见:数智时代,馆员需要提升对数据的敏锐性,可以基于馆里的运维数据分析,优化馆藏及布局,加强场所化和线上服务建设,拓展信息服务和学科分析,更好地发挥馆员价值。(蚯蚓)
140.看到‘如何让馆员发光',心中突然一亮,有一种新鲜感,也有一种奋进感。馆员是一个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馆员队伍保持活力,一个馆才有生命力。馆员发光,我觉得应该从两个角度,一个是馆员自身的角度,一个是馆领导层的角度。二者都是必要条件。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图书馆的业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馆员,要学会拥抱新生事物,研究新问题,学习新技术,保持专业精进,不要掉队。(欣然读*)
141.如何让馆员发光?
(1)不要做叶公好龙式的馆领导。说的很漂亮,制度很完善,却不认真执行。例如评职称,你文章多,领导说我们主要关注业务水平,文章多不代表什么;你业务干的好文章少,领导又说,我们还要要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反正总有道理。
(2)关心馆员利益。积极争取经费,在制度允许的前提下,改善办公环境和条件,为职工生活提供便利,组织外出学习参观等。(蓝色海洋)
142.数智时代,如何让馆员发光?馆员不只是馆员,他需要专业素养又需要交叉学科的知识结构;他需要馆长般的领导力又需要专业老师的骨干力;既需要团队的影响力又需要个人的贡献度;既需要事业上的彰显度又需要日常的沉默专注;对数据、信息、书籍有高度敏感力,对现状评估分析力,对未来的预判力。(扬州)
143.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数智时代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各个方面,很多方面甚至是颠覆性的。而纵观图书馆的发展历程,显著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和推动。数智时代图书馆面临变革的机遇和挑战。要让馆员发光,是个多方促进的系统问题,包括政府、管理部门、图书馆、馆员、社会公众、读者等不同层面和主体。可能更多地是一个管理问题,例如图书馆提供专业培训、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团队建设、提升组织文化氛围、增加物质投入等。
我这里就图书馆员自身层面,谈谈浅见。首先,主动作为。人们常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是在新的环境条件下,更多的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图书馆作为一个服务部门,人们存在固有思维和刻板印象,图书馆员更不能躺平,要有危机感,要主动作为,不‘发光'就意味着‘消亡'。‘有为才有位'。
新型网络环境下,注意力成为人们的第一资本,图书馆馆员需要勇于发声,不断创新,提升话语权和影响力。例如,从服务流程、专业素养、知识领域、沟通交流和创新模式等方面入手,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在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中,实现自身价值。
其次,不断创新。未来已来、将至已至、远方不远、唯变不变。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同样也适用于图书馆及图书馆事业,特别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期。例如,馆员适应数智技术的影响,思考如何将AI应用于图书馆后台操作;如何将AI应用于面向用户的图书馆服务;如何将AI应用于支持文献数据分析与管理;如何将数据和AI素养作为信息素养的有机部分;如何使用数据来分析、预测和影响用户行为等。
最后,加强学习。在社会和技术加速变革的时代,不学习意味着落伍,面临着淘汰。例如,大语言模型如ChatGPT等已改变了人们获得、生成、交流信息和知识的方式。而Nature最新调查研究表明,48%的研究者声称自己直接开发或研究AI,30%在研究中使用AI,剩下的22%在研究中暂时没有使用。大部分觉得AI在自己的学科领域是有用或是十分有用。在数智时代,图书馆馆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升,以适应技术进步和读者需求的变化。包括:掌握数字化技术、学习数据分析技能、关注新兴技术发展、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自主探索学习、注重实践应用、建立学习共同体、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等方面。(杨思洛)
144.这些年来在图书馆界,学术讨论不少,职场关怀不多,其实事业进步的动力之源在员工,发起这场讨论的真正意义在于焕发图书馆员的自觉意识,让他们真正以主人公的姿态直面自身的问题。我为你们点赞,并期待讨论能不断深化下去。(吴建中)
145.组织的讨论很好,现实具体可行。就像你所说的,现实意义很好,共同组织,能够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图书馆总是外求的较多,而自我的认识和建构不足。新时期我们推进图书馆再发现就是要找到自己,核心背景是专业的弱化和缺失,这已经在近两年的专业会议上得到了较广泛的共识和响应。2021年北大馆长论坛有专业化5点倡议,2022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在贵州召开培训会议,2023年郑州年会,有专门的分主题和分论坛讨论专业化问题。
如何有更切实的抓手、更方便的切入角度?发现馆员可能是最好的转换方式。专业化的讨论不如馆员发现更直接。其实以人为核心,不是口号,需要落地。东莞图书馆三大法宝,世纪初就提出‘人才梯度、整合方法、科技手段',人是最主要的,不是一个人,图书馆的团队工作性质决定的。(李东来)
146.我所在学校是一所普通本科,这几年,为了提高图书馆影响力,我们主动承担了全省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研讨会、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讨会、华东六省一市地方本科院校学术年会等综合性会议,虽然忙忙活活,但馆员都有上台演讲的机会,为迎接参会人员的参观,对馆容馆貌、各科室业务有很大提升;
另外,馆里有政策鼓励馆员参加任何层次学术会议,鼓励带征文、案例撰写、竞赛参会,获奖后也有机会登台发言。平时馆里也要主动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邀请专家、优秀馆员来馆报告、参观、交流,这样,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馆员队伍的活跃指数会不断提升。也建议每位馆员都结合自己的岗位和具体业务,提升专业素养,找准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学术方向,坚持下去,出彩水到渠成。(欣然读*)
147.无光者有光,有光者发光。让馆员发光,这个话题好,是图书馆智能时代转型发展绕不过的挑战,也是图书馆管理者一直在探索的议题,体会如下:
(1)建议去掉‘让',将话题扩充为‘智能时代,馆员如何发光',估计讨论的点更多,实际意义或许能拓展。原因在于:‘让',是外力驱动,由单位或生态推进;去掉‘让',就包括内力驱动,也就是馆员自己要有光可发,然后努力发光,自己推动;当前环境,外力驱动工具不多,有难度,内在驱动不可缺。这是自己的日常观察,不见得对。
(2)智能时代,馆员需要什么光?这个是基础;馆员是否有需要的光?这个是前提。不知道需要什么光,没有光还要发光,都很难。有光和发光,需要外力驱动,更需要馆员自觉,主动与时俱进而不是被动做鸵鸟,无论是出于职业使命和职业情怀,还是出于个人福利追逐——在这个时代,不确定性是最大的确定性,在不确定下安顿自己,就要找到确定性,那就是主动追逐光,毕竟时代的一粒灰尘,就可以埋葬自己,毕竟所有的所谓职业稳定都是相对的甚至脆弱的。有光和发光,就是常说的输入和输出问题。输入,就是馆员有光,有强光;输出,就是发光。期待:无光者有光,有光者发光!(图书馆论坛刘编)
148.几十年的工作生涯,有两个感受。
一是社会变革快,对很多行业来说,使命不变,但工作内容在变,工作技能就要变。靠一种技能吃一辈子的时代慢慢过去。这个在市场里是常态,很剧烈。图书馆基本在体制内,馆员对社会变迁的敏感度不是很高,应对也就偏弱。其实,这有一定的危险性。与时俱进,就是一个策略。也就是说,跟上时代,拥有时代所要的光,发光。
二是有光和发光,等靠要,不可靠,需要自己主动作为。(刘编)
149.其实一探讨‘如何发光',就等于上硬菜、上‘鸡汤'了。各行各业中有点正影响的人,成功路数都差不多。抛开专业、职业和敬业不说,自我的早开窍、早修行、早行动,就早主动;否则,就是空悲切、无奈和边缘。(远归)
150.图谋与馆员发光的‘历史记忆'。
(1)图谋.关于阳光馆员. http://libseeker.bokee.com/12737335.html.2005-05-08。老槐先生多次提到这个名词,我也越来越喜爱这个名词。程焕文先生认为图书馆的宗旨是智慧与服务(WisdomandService),我很认同。我理解的阳光图书馆员应该是无论年龄,充满智慧与激情,自信自强,善于学习,善于交流,能够发光发热,温暖人心。我自己差距太远,但我知道确实是已经存在不少阳光馆员,但我们需要更多,因为图书馆事业是阳光事业。
(2)老槐.八荣八耻之图林博客. http://oldhuai.bokee.com/4868340.html.2006-04-13。二、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图谋博客。博主图谋,曾用名a、小王,原某寺技术主管,在网上以助人为乐的阳光男孩而著名。去年历尽艰辛赴省城求学,期间,不断公开学习心得、投稿心得以助人。特别值得表扬的是,他深知自己求学深造过程中‘调济'之艰难,在今年考研期间,利用自己博客的知名度,果断地承担起了帮助他人调济学校的重任,写下了又是一年调剂时,寻求图书馆学及相关专业调剂等大量为人民服务的好博文。这种‘达则兼济天下'的心襟,正合了这第二荣。
(3)图谋.努力做好月光馆员. http://libseeker.bokee.com/12737627.html.2006-04-21。这次上海之行令我非常感动与感激。主要目的是拜访keven老师,顺便走近/进现代图书馆(近期还将走访一批图书馆)。没想到受到如此之高的礼遇。没想到有着太多的意想不到的收获。下午在公交车上我在思考,工作这些年来需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老槐先生最早称呼我为阳光馆员,这次在上海也多次被老师们提及。我自知才疏学浅,不是‘光源',无从发光,充其量是沐浴着太阳的光辉,反射丝微光亮于图林。所见所闻所感,不少是终身受用的,余韵无穷的,我返校后将整理可以共享的部分奉献诸君。特此感谢keven先生!感谢上海图书馆及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们!
(4)图谋.《图书馆报》来了.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d5a923b0100h7mp.html.2006年6月,我曾在《〈新华书目报·图书馆专刊〉约稿感言》博文中如是说:‘我一直在积极思考图书馆问题,非常高兴地看到图书馆界有贵刊这样一份刊物,乐意为贵刊的发展尽绵薄之力。我对报刊是有相当感情的,当年的校报工作经历,倾注了不少心力。数年前有专业杂志编辑老师希望我为刊物组织专版,至今未敢承诺下来。才疏学浅是主要原因,此外,为稻梁谋恐力不从心。应允了的事情就要做好,是我的处世原则。此番应允,更多的是希望践行:努力做好月光馆员。'(图谋)
151.馆员发光需要顽强表现。本人是一名利用图书馆50年(1973年第一次到县图书馆借书)的读者,学习图书馆学4年(1977年恢复高考时考入图书馆学系)的学生,从事图书馆事业42年(1982年1月19日到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图书馆员。看到‘圕人堂'根据李东来先生的演讲《数智时代图书馆再发现:让馆员发光》,组织了一场‘让馆员发光'的大讨论。关于这个问题讨论的倡导者无疑具有忧患意识、全局意识、职业意识。《论十大关系》中就强调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本人因时间紧不能详述,就用最基本‘关键词分析法',单刀直入,简单梳理一下思路。
(1)关键词‘馆员'。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第一可宝贵的要素,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就是要调动馆员的三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天地之间人为贵,河南图书馆界流行着崔慕岳先的馆员自励志之言:‘图书馆馆员要顽强地表现'。这正是‘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2)关键词‘光'。图书馆员能发的光可以分为:自带光(如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由本质工作产生地效率、效果、效益)、反射光(根据读者需求为社会各界服务产生的反响,如河南省图书馆为姚雪垠先生创作《李自成》服务得到表扬)、辐射光(如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光学原理表明:光就像水面上的水波一样,不同波长的光呈现不同的颜色。
(3)关键词‘发'。‘发'就是发动、发展、阐发、奋发,是因时、因地、因人、因事的图书馆活动。馆员‘发光'要在‘发'具体行动中实现,要有‘发'的策略与方法。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王阳明先生认为:‘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4)关键词‘让'。‘让'在这里有丰富的涵义:使命促馆员发光,读者盼馆员发光,上级令馆员发光,同行帮馆员发光,等等。将《图书馆论坛》常务副主编刘洪先生在讨论中的一句话稍改变一下:‘等靠要,不可靠,需要自己往前跑(主动作为)。'(张怀涛)
152.关于发光,就个人的经验补个发言:
(1)本本分分做好本职,完成岗位工作;
(2)应馆里工作需要,积极响应配合,完成馆领导安排的工作;
(3)做好学会工作,积极承担部分工作;
(4)应邀做馆员培训和专题讲座,既然被需要,就去分享、传播和学习。
我是研究馆员,在地方学会有任职,有馆员的责任和委员的使命,为了配得上大家对我的信任,始终坚持读书学习和关注自己兴趣所在的领域,让自己能力提升和贡献下沉。感谢图书馆,给了我滋养;感谢各级学会,给了我平台;感谢诸多现场,给了我信任和动力……我本普通,努力而已。(惠涓澈)
153.图书馆除了一些目的明确的使用,图书馆往往是人生最低落的时候去的地方。这个失业就不说了,再就是什么牛人图书馆工作过,然后结论图书馆就是牛人聚集地什么的,其实这是牛人最不愿提的地方。牛人愿意提到的图书馆,我发现有个这样的角度:妈妈是图书馆员。这对现象有帮助:一般的人,没有什么家世,靠个人努力,获得成功。但在现在社会,这和说家里种地的差不多,问题是如果在美国什么地方你说种地什么的,人们会想到此人是有背景的。我有个连带问题,随便也可以让有心人真的发点光:鉴于未来的现实,文中说的问题会成常态,公共图书馆是不是有很具体的针对这部分人群的服务?如果有,你是如何做到在服务的同时又照顾到这些人的尊严(我表达不好,但我想大家是懂的)?种地有背景,这是表达错误,应该是有点家世的,因为现在种地养牛的,单单是机械和放机械的建筑,没有上千万是不行的。(麦子)
154. 张厚生先生从 1963 年进入武汉大学学习图书馆学到 2008 年离开他所热爱的图书馆事业整整 45 年,他始终与图书情报教育、研究和图书馆工作不离不弃。
'为人、处事、从业,有顺境,有逆状,要务实求新,从从容容,快快乐乐。面对平平常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和社会交流中的每一天,有成就时要低调,遇困难时要充满信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那段话,是张先生临终前对晚辈和后学说的,也恰恰是张先生生前对我多年教育的文字概括。这些年,我经常会记起,给予我无限精神力量
。张厚生先生于 2008 年 8 月 8 日 0 时 53 分病逝,如今已时隔 16 年了。没有张厚生老师,就没有王启云的'图谋',估计也不会有'圕人堂'。张老师说的那段话,这些年,我先后同多位处于困惑与迷惘中的圕人师友分享。借此机会,分享给大家,期待有助于馆员发光话题的讨论。(图谋)
155.看了这么多天大家的发言,多的让人肃然起敬,让人心生敬佩之感,我也想跃跃欲试,随便说几句个人对数智时代的馆员发光的感想,
首先馆员要与时俱进,时代是进步的前进动力,跟上了新时代才跟上了节拍,如果没有把握我们现在所处的数智时代环境,就不能很好地认识出发的基础,什么是数智时代,目前所说的观点就是数字化和智能化,特别是智慧化,人机共生,需要我们更多地寻找和适应机器智能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掌握新的技能和技巧,才能更好地对智能时代的传统业务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拓宽思路,
然后,学会和环境和谐共处,学会用机器赋能业务,我认为能做好这点就基本符合发光的能力了吧。说的不好请别见笑。(Joes)
156.让馆员'发光',我感觉还是组织文化建设的内容。让努力工作的馆员得到正向的、积极的反馈,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可以,进而带动其他同事一起'发光',形成良好的馆内工作生态。但现实往往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导致原来'发光'的馆员越来越主动黯淡,不想再发光了。所谓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叮咚)
157.按照群内以往的聊天方式,如果讨论'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的问题,最终会收敛到'外行领导内行'、'馆长学科背景'的问题上来。信任内行、不管理太多细节,就是鼓励。领导见多识广,但并不是在任何方向都是专家,如果事无巨细,就有可能会出现纰漏。比如学科服务、资源建设,优秀同行的做法、经验更值得借鉴;比如海报设计、新媒体建设,有艺术功底、年轻人的想法可能更有建设性。如果凡事都加以'管理',可能就会挫伤'发光'馆员的积极性。(叮咚)
158.'以我个人为例,我们图书馆还没有开通自助借还。我从毕业入职,到现在第五年,还在流通阅览室做图书借还工作。所以看到发光,评职称之类的话题,都是有些尴尬的……'(引自成员君聿发言)为什么感觉尴尬呢?我馆也没有开通自助借还,半数以上的馆员都在做图书借还还有阅览这样的工作。我在图书馆工作 30 年,有 28 年都在这样的岗位上,就是现在还在,我已经评上正高职称了,一点儿也不觉得借还阅览这样的基层岗位有什么尴尬的,对做科研也没有影响。
门槛这个东西应该有,但要看时代背景,需要博士毕业才能做科研吗?那么去查一下二三十年之前那么多年里科学家们的学历再说话,难道都是博士毕业?图书馆员没资格做科研吗?那么请问,图书馆员为什么是专业技术岗位,什么是专业技术岗位?赤脚医生又怎么样?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赤脚医生救过多少人,又有多少赤脚医生通过实践和不断地学习,最后成为了名医?去三甲医院看看六七十岁以上的医生经历就知道了。
上书是图书馆员的日常工作,我不觉得低人一等;科研本来就是图书馆员的岗位职责之一,我也不觉得就有多了不起。妄自尊大可怕,妄自菲薄更可怕,不管做什么工作,有理想有追求有思考有行动就有可能发光。图书馆工作目前比较严重的问题,恐怕不是图书馆员做科研可笑,反而是太多图书馆员没有科研意识,以至于图情专业的大量科研成果与现实需求严重脱节。很少有哪个专业,大量的科研成果和现实工作'两张皮',理论与实践存在严重脱节,这种现象恐怕和业内某些人对图书馆员的错误认知有一定关系。(雨过天*)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如何让馆员发光?[EB/OL].(2024-01-19)[2024-11-24].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2045.

[2]图谋.如何让馆员发光?[DB/OL].圕人堂周讯,2024(506):8.

[3]图谋.如何让馆员发光?[DB/OL].(2024-01-19)[2024-11-24].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