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编目工作:技术、挑战与价值

   圕人堂周讯(总第531期20240712),第31页,宋晓莉 整理 王启云 助理   
麦子:@徐徐清风 很有道理,其实编目是图书馆里很好的工作,我们这里也没有指标,只要保证质量就可,你可以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徽子:@麦子 那为啥我馆没人愿意主动报名去采编。
闽农林李:@徽子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了解采编工作。
徽子:@闽农李* 来了的博士也流动到流通了,说干不完的活。
图谋:各馆的采编,情形大不同。采编可以有好些岗位,其中分类编目工作,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久久为功,真正做好并不容易。
徽子:@图谋 这一块不是都外包了吗。
一滴墨:很多普通高校采编中的采访工作是书商采购模式,高校出费用,书商提供书单,不费脑子。
hanna:@中原劲草 可惜现在都外包了。
徽子:人员流动显而易见,而且无人员流入的部门,也不等于不缺人。
麦子:至于编目,这活拿中国的情况比,美国好比是一个工人花48小时做一个爱马仕包。这是一个很有技术的活。
国内做的编目,在我们这里基本是不做的,因为绝大部分的书(其他成员做了)我们就不必做了,记录会从OCLC直接和本地系统连接,然后让一个人管理员看看上面的索书号和本馆是否冲突,就可以了。
我们馆员是只做原始编目的,也就是完全从头做,因为OCLC里面谁都没做过,所以没有现成的记录,这个就很费时间,因为设计到学科条目,也就是说,你要对内容有了解。另外,通过学科条目来做索书号,这个过程其实很麻烦的。
因为是做原始编目,你的记录是上传到OCLC里面供大家分享,而且你要把你的馆写下记录的很前面。如果你的活不行,这基本是让全世界人笑话,因为很容易知道这是谁做的。我们每个这样的记录都另外有人查验,就怕出错。
这类的编目是很费时间,我有一次编一份报纸,花了2周时间,因为需要花很多时间去研究它的背景。不过,因为没有指标,所以你尽管慢慢做,我知道有人一年就做了50本书。
另外,我们的编目组,有现在只有5个人,馆员都是单独的办公室(这是雇佣基本条件),管理员没有,但像篮球场的地方,只有3个人。
另外,编目因为是高技术活,所有的管理员都是4级,是全馆管理员里工资最高的。魔鬼在细节中就是这个意思。没有细节,真相是没法传递的。
闽农李*:个人觉得,编目最核心的价值——恰恰就体现在这些细节之中……。
兔兔猫:现在领导都不重视编目,但是其实每年进那么多资源,如果编目没做好的话,根本检索不到,那些资源等于浪费。
闽农李*:你能想到我在书架上看到《摩托车维修与禅的艺术》被编目到宗教类的末日感吗……。
麦子:我们所有馆员都是全球公开招聘的,管理员不是,但一般是本馆其他部门多年的老手,而且除非编目组看上你,否则是不可能进的。
兔兔猫:我认为编目才是图书馆最核心的技术,现在的检索就是在编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月儿弯弯:所有馆员都是全球公开招聘的,好牛哦。@麦子 是哪里的馆。
麦子:@兔兔猫 说的太多了,编目其实是图书馆唯一能拿出手的东西,自主产权,因为这东西没法忽悠人。
hanna:@月儿弯弯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麦子 我们的数据已经不能看了。
徽子:@hanna 馆里至少要有2人把关。
兔兔猫:我们现在全外包了。全馆采购,编目,典藏,都就一个人。
hanna:@徽子我们采编的所有业务都外包了。感觉这样下去图书馆整个都可以外包,馆长也可以不要。
兔兔猫:采访也外包了?
徐徐清风:@麦子 说得对。marc记录一般人看不懂,也是伟大的发明,有关编目理论和技术的文章,其他学科的也不太能看明白。据说在国外,图书馆技术主要是指编目,而不是计算机技术?
/coffee*:有一种说法是大馆外包,中小馆最好是外包与自做结合。
hanna:@兔兔猫 对。
闽农李*:@兔兔猫 编目外包,采访只发订单和审核编目结果——这种情况更为常见。
兔兔猫:@闽农李* 我们现在就是这样的。
羽化觉*:我感觉我们馆挺重视编目的。我想通过关系进编目都进不去。直接馆长面试。
ren:我们编目外包了。即使要做编目也是从国图下载数据。
徽子:@阿拉丁 采编活就很多啊,不接触人的编目岗维护不完的数据,接触人的数据库订购岗干不完的谈判、被采招折腾。
阿拉丁:图书馆安全检查主要查书库吧?不会查采编@徽子。
徽子:@予君歌 还真的不会因为这个投诉,前面说了,我喜欢读者问我问题。
女萝:我们流通自自助借还后就维护个秩序吧,安全、卫生、消防、纪律等等都要管。
徽子:@阿拉丁 采编也是安全检查的重点对象呀,主要不要堆积杂物,尤其不能有明火就好了(我们都不抽烟)。
阿拉丁:消防检查也是书库,还有上架,倒架,卫生,按时上下班?
徽子:@阿拉丁 又比如,一年8万册书,外包只是负责加工,实际上还有一些步骤也是需要采编人员完成的,那这个需要每一本都摸到吧?
阿拉丁:@徽子 哦,咱不懂业务流程,反正是外包直接推书库,点数,签字。
徽子:@阿拉丁 那你们外包的比较彻底。
闽农李*:@阿拉丁 一般常见的是图书采购招标,中标公司要负责提供图书馆订购的图书(含安排中标公司雇佣人员到图书馆进行现场图书编目)。如果从这种情况说,图书编目确实是付钱了啊。
阿拉丁:@闽农李*可能这种吧。
闽农李*:@hanna 征订书目是由中标书商提供的吧。不同书商对接的出版社也不太一样。
hanna:@闽农李* 你自己按出版社组织书目,工作量太大,也订不到多少书。出版社给你的不一定是可供书目,他们自己也搞不清能用的书目数据有哪些。出版社并不看重图书馆,他们不会按图书馆的标准来组织数据的。
闽农李*:@hanna 嗯,所以一般实践中都是书商去对接出版社……。
闽农李*:@中原劲草 最怕全凭感觉,激情四射地乱做一通……。
呼吸*:编目是要看懂书的主要内容的,学科交叉的要能分辨到重点。我没有做过图书分类编目工作,能看懂分类号,在书库里能找到书。
图漾:按照麦子的标准,国内绝大多数图书馆根本就没有编目,也许扣肉那种馆会有一些。
hanna:中盘商还是很重要的。
闽农李*:@hanna 这样盘算起来,和多家出版社合作良好的书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且实践中的编目人员基本都是书商聘用人员吧……。
hanna:@闽农李* 是。按奖项找书比较适合个人买书,图书馆大批量购书这样就不行。随书附送编目数据,这些数据肯定是书商的雇员在系统里下下来的。采访用的征订数据是书商到处找的,这里面的学问就大了。
hanna:@阿拉丁 严格起来,CIP是不能直接用的。好多数据只是之前报的出版计划,和实物有差距。更不要说用到图书馆了。@闽农李* 采访外包了,书从书商那编目好加工好,直接绕过采编到流通了。书库人员变成第一个看见到书的人了。
闽农李*:@hanna 问题在于实践中如果有人这样做然后还通过编目审核了,你再提出质疑的时候总会有人回答‘按照图书在版目录分,没毛病’——沟通成本太高了……。
hanna:这就是外行一把手的杀伤力。出版社是出版社,图书馆是图书馆。
闽农李*:@hanna 最怕的必杀技是‘你看国图的数据也是这样的’。
阿拉丁:所以我说流通岗,是所有矛盾集中点。最差岗。
闽农李*:@阿拉丁 流通很重要的哈,我的分类表可是在流通岗上背的。
hanna:@闽农李* 高校也不用国图数据啊,都不是一个标准体系。
徽子:@阿拉丁 流通只是信息收集渠道,很多问题还是要由其他部门解决。

  1. 《图书馆员难忘的一天》引发热议:图书馆工作的琐碎与价值
  2. 图书馆的优势在哪儿?是技术、服务、还是馆藏?
  3. 高校图书馆的书目推荐服务:大学生的阅读素养、习惯以及老师的参与
  4. 关于图书馆学方法、技术、图书馆员专业性及阅读推广等方面的讨论。
  5. 圕人堂祝贺《图书馆研究与工作》公开出版!《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6. 关于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论坛,其它会议信息,以及参加会议重要性,与图书馆员职称评定的讨论
  7. 图书馆未来展望:技术革新下的角色重塑与挑战
  8. 图书馆发展迷思:联合目录困境、手工验收与电商对接之议
  9. 图书利用视角下的“你选书,我买单”服务模式与阅读推广
  10. 江苏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情报咨询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
  11. 从图书馆期刊保存到中美馆员工作意识和环境上的差异
  12. 关于图书馆编目外包工作的问题。
  13. 热烈庆祝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成立40周年:“继承与创新:大学图书馆现代化新征程”学术研讨会流程
  14. 傅平 . 新佛罗里达大学图书馆事件:政治冲突、资源管理与透明度的挑战
  15. 西文图书的编目外包一般怎么计价?
  16. 图书馆学博士去县级图书馆工作,你怎么看?
  17. 图书馆人的生存现状——如何把握“有用”与“无用”
  18. 在图书馆类型中,Consolidated、General一般翻译成什么呢?
  19. 电子书制作的思维方式、阅读效果与价格
  20. 2020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论文和业务案例征集(中国图书馆年会征集类)入选名单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图书编目工作:技术、挑战与价值[EB/OL].(2024-07-12)[2025-04-03].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2786.

[2]徽子,闽农李*,hanna,等.图书编目工作:技术、挑战与价值[DB/OL].圕人堂周讯,2024(531):31.

[3]徽子,闽农李*,hanna,等.图书编目工作:技术、挑战与价值[DB/OL].(2024-07-12)[2025-04-03].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2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