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图书馆收藏及馆藏营销等问题的讨论

   圕人堂周讯(总第52期20150508),第23页,让让 整理 王启云 助理   
许继*:胶东在线网5月2日讯近日,烟台大学、鲁东大学以及山东工商学院等三所公办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市民办张借阅卡就能可以去大学读书、借书。五一假期前,在烟台大学图书馆记者看到,前来办理借阅卡的市民络绎不绝,市民曲仁令几分钟的时间就办理到了期待已久的借阅卡。曲仁令说:‘我就住在这旁边,开放了借书还挺方便的,大学里面的书外面还没有,资源还挺丰富的,还挺好的。’记者了解到,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和山东工商学院三所大学的图书馆目前都对校外读者开放。其中,烟大图书馆规定校外读者持身份证办理图书证,每证押金200元,每年服务费100元,每次可借中文图书4册。鲁东大学图书馆使用校园一卡通,办理一张校园卡即可借阅。山东工商学院规定,临时借阅的读者可凭单位介绍信、本人有效证件和图书馆二楼办公室开具的证明借3册书。长期借阅的校外读者可以办理一张校园卡,既可借书,也可阅览。
不喝可*:这些读者会借什么书?高校馆的馆藏并不是针对社会的。
许继*:国内高校馆很大比例图书非学术的。
水蓝雨:那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界限就会越来越模糊了。
浣紫:一些高校图书馆开放给公众,但限时,不外借。只阅览。
水蓝雨:最近有些高校图书馆还走出学校服务社会去了。
广东小*: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我觉得这个事情不能绝对化,不能搞一刀切。
广东小*:很多大学图书馆,自己学校的师生都满足不了,怎么可能对外开放?
风萧萧:http://m.xhsmb.com/20150501/news_2_1.htm。
风萧萧:高校馆对外开放为何既‘热’又‘冷’图书馆报5月1号的文章。
圖夫:镇江的高校图书馆已经运行了4年左右了,到高校馆的基本还是需要专业性资料的比较多,目前看没什么影响,除了个别人以外。
圖夫:到馆里来的也不是想象那么多,其实还有一部分是毕业了,还想考研的准学生。
圖夫:当然不同地区,学校的地理位置对社会上人进馆都会有影响,建议量力而行。
星辰:让人们养成读书的习惯,本来就很漫长,也不是图书馆一方面努力就能速成的,只是在这方面坚持去做就可以了。
山西*超:对外开放,可以向国外借鉴一下。
麦子:对美国也要分析看。其实,美国对外免费开放借书的图书馆估计不多。都市内图书馆大多外面人是不能进的。而开放的图书馆,外面人也未必去,因为里面提供的书和服务并不是一般人需要的我。
山西*超:麦子说的是高校馆?
麦子:高校馆。
麦子:专业馆一般是不对外的,要特别的申请。
水蓝雨:个人认为,对于到馆的,不管是谁都应当欢迎和接纳,但是主动走出服务社会,总感觉有点偏离。
麦子:水蓝雨,我认为也是。
水蓝雨:但是,最近我知道的有好些高校馆有点‘不务正业’了,呵呵。
麦子:谁都有权来,因为都是纳税人,但高校馆要服务应该服务的对象。
圖夫:我觉得也不完全是噱头,对社会上的有些人来说,真是帮大忙了。
滴水成珠:烟台的三个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刚刚开始,我觉得效果到底如何,还得看看再说。
麦子:国内可能有需要,另外,国内高校馆的收藏比较平民化。我们来的基本是流浪汉和社会独立研究者和好学的中学生。
ennana:对社会需求,能帮就帮,但图书馆自己能力就有限啊。
圖夫:不要指望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效果,只是对社会上的那一部分人(真的需要高校馆文献的)发挥作用就好,而且社会上的人也不能真的用高校馆太多。
麦子:国内我觉得开放是有价值的。
闽-公:在保证教研、科研的前提下,向公众开放。
闽-公:其实也不会特别多民众会去高校图书馆,但就近的就便捷许多。
生清:同意麦子,高校的馆藏确实比较平民化,至少我所在的是这样。
麦子:国内图书馆覆盖差,美国很多地方都是在可走距离有公共馆,而且馆际互借很方便,一般人实在没有必要去大学馆。
素问:那些养生书终于有人看了。
素问:鸡汤书不至于睡觉了。要说给社会上的研究者阅读,真的没有几个。
ennana:无所谓什么高校馆公共馆之别了吧,顶多图书资料比例倾斜度有点差别,能给更多人所用就好。
星光:高校馆量力而行吧。
滴水成珠:另外,烟台现在开展这项工作,也可能是和烟台市正在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这个背景有些关系。
麦子:我们图书馆,除了上网,其他没什么吸引力的,除非你是退休没事干要做很高深研究的。现在到处有地方免费上网,所有快餐店家甚至一个区域有免费的。这样,来图书馆的基本是流浪汉。
清华*武:希望能够起到示范效果,带动公共图书馆的建设。
许继*:这个一刀切肯定不合适,具体看了。
许继*:最好地方在高校附近建公共馆,高校把这类书搬过去,共建。
28520885:高校跟公共如果能流通起来就好了。
28520885:这样可以互补。
Nalsi:麦子21:13:53国内可能有需要,另外,国内高校馆的收藏比较平民化。我们来的基本是流浪汉和社会独立研究者和好学的中学生。让我比较惊悚的是国内一些大学图书馆年终发布借阅量最高的图书,往往都是最通俗的通俗读物。这个差别还是挺明显的就是。
解慧:对,在国内,一般大部头的书或者受保护的书,一般人也是看不上的。
米粒MM:其实我最近做过调查,过去一年我们学校的借阅读物情况没有那么夸张,经典名著还是占有很大比例的,红楼梦最多1111次,其次是藏地密码、挪威的森林、秘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小王子、百年孤独、盗墓笔记、平凡的世界、麦田里的守望者。
米粒MM:红楼梦最多,跟我们学校在大一新生里推广经典阅读有关系。
米粒MM:上面的数据,是指统计I类得出的结果,不包括其他类别。
映山红:我馆近两年受读者追捧的图书有:目送、平凡的世界、追风筝的人、爱的教育、百年孤独、白鹿原、穆斯林的葬礼、瓦尔登湖、狼图腾、世界是平的、人性的弱点、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史蒂夫·乔布斯传、挪威的森林、昆虫记、曾国藩家书、三体(科幻小说)、老人与海等。这些书确实值得大家看。
许继*:刚才摘要可以理解为高校采访媚俗。
Nalsi:我个人觉得‘媚俗’是一个过于‘价值判断’的词,重要的问题是这样的价值判断缺乏现实评价的标准。(比如怎样才算XX,或者怎样评价有多么XX之类)。虽然馆藏建设并不是我特别熟悉的领域,但是在一般意义上讲,还是可以从技术层面来评价每个具体的馆藏建设的决定的。我觉得技术面是更值得讨论的问题。
麦子:@Nalsi 美国的馆藏政策,有时也有其虚伪的一面,就是图书馆按自己的想法买,而不太顾及流通量。但国内也是有问题,通俗书太多,明显不是教学研究需要,而是大众消遣需要,而且,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学术资料为代价的。所以,两者都要改一下。
Nalsi:嗯,以一个外行人的角度,我是觉得在技术上都有讨论和改进的空间就是了。不过这多少也和很多其他因素有关吧,比如书商提供的列表,或者出版行业的整体状态。当然这么说就扯远了,总之我觉得讨论还是回归技术面是比较有营养的,虽然在国内,拍拍脑袋做决定似乎是常态。
水蓝雨:以前我做编目,从我手里过的,通俗书确实太多了。大部分资金用在这方面,感觉有点浪费,但确实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前段时间去图书馆借书,发现好多专业书籍典藏了好几年了,基本上保持了9成新以上,有些除去灰尘就可以算是全新。这是一个很恐怖的现象。
Nalsi:使用率的问题我比较有兴趣聊。图书馆需要做的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把你的馆藏营销出去,让人们知道,让人们产生兴趣,让人们用。当然至少在美国有很多很有趣的大环境,比如用户越来越少的使用纸本书,越来越少的使用实体的图书馆,等等。但是另外一方面,我觉得馆藏建设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大学图书馆到底是做什么的,使命决定了图书馆的任务和每一个具体的工作。反正里面有很多值得拿出来讨论的话题就是。
麦子:图书馆的使命是很难的事,而且又是一个政治性很强的事。为了政治需要,高校馆很希望把自己定位成研究收藏,而不是教学收藏,但后者往往意味着低流通量。
Nalsi:使命确实是一个政治性很强的事情,但是我也是觉得使命的制定本身也是一个技术层面的事情,比如大学图书馆的使命如何和大学的使命挂钩。所以使命和具体的需求之间也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我是觉得如果大学图书馆强调的是科研或者教学,而不是literacy,那么学术性的馆藏就是很正常的呀。所以需要讨论的是从馆藏使用的结果角度来看,这个使命好不好的问题。如果一个大学没那么学术,那么有很多通俗读物也无可非议就是。
麦子:是啊,Nalsi, 我觉得我们是很想学术,但钱跟不上。
米粒MM:专业书不受欢迎,从个体层面来说,是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业要求比较低有关,以前我们试过推广国富论,效果不好,二本学校的新生都读不懂,说实话我也读不懂。
图志粒:我们馆的做法是,专业书还是要占一大半多,剩下的就是人文素质教育类,特别古典名著,外国名著等等,当然也有一些确实流行的现代读物。昨天还有读者要找《离骚》,而且他觉得很神奇,毕竟我们是成立才6、7年的理科院校。
许继*:中国高校由于公共馆不普及,业余书是需要的。
麦子:国内认为美国没钱,而美国也对这个问题一向是乐意承认。事实是,高级数据库和期刊实在太贵,每年1万多种现刊是很沉重的负担。而这些东西往往是人要用的,你也没法再砍了。买些休闲书是太便宜了,买了,满足95%的需要,皆大欢喜。
水蓝雨:对,我觉得图书馆和每个图书馆馆员的使命感要强。但国内图书馆又很多具体问题存在,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大家的使命感。
广东小*:其实以前我们也是想坚持建设学术性馆藏的,但是流通率真的非常不好,有时候领导追问去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书流通量都是0,我们真的是很汗颜。
广东小*:最后没有办法,就开始买进读者喜欢的流行小说,考研、四六级辅导资料等等。
图志粒:是这样子的。
图志粒:不过考研和四六级辅导书买来也是个问题。
图志粒:所以说,也许以后图书馆馆员的一部分责任是成为馆藏营销员?
Nalsi:营销是每个图书馆员都需要做的事情。当然图书馆有很多需要营销的东西,比如馆藏、服务、活动、图书馆本身的存在,等等。
广东小*:但是读者就是提意见,说要买。
图志粒:一是每年都在这些考试都有说改革,很容易过时,二是书少读者多,供不应求,三是这类书很容易被学生记上符号。
安哥拉兔:的确如此,学生还是喜欢实用的,每年开学生座谈会,学生都会建议多买考研辅导书、英语四六级书,还有公考的辅导书。
图志粒:图书馆哪里可能有那么多复本。
安哥拉兔:我们现在购买了相关数据库,倒是有点帮助。
米粒MM:我们座谈会就建议学生用银符数据库之类的在网上做试题。
图志粒:对呀。数据库在这方面还是便利得多。
麦子:我觉得国内高校馆是在教学研究/休闲之间彷徨,而美国高校有些是在教学和研究之间左右不定,当然,教学是一个贬义词。
图志粒:不过我觉得麦子说得让我很感触的一点是,提高馆藏流通率,这个我想是很多高校馆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图志粒:或者也许高校图书馆可以分成学术研究馆和人文素质馆。
图志粒:这样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不同的馆?
图志粒:只是个想法,执行度太低了。
许继*:一个忙的要死一个没人去了。
麦子:不是这样,图志,研究类资料往往是极高的收藏级别。
图志粒:很多院系的图书资料室放的几乎是专业类书。
图志粒:我记得以前去了几所大学的院系资料室。甚至有的资料室是只允许大四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和老师进入的。
麦子:我觉得是很难定义的,我记得我在我的ppt里有个收藏级别的中文本,研究类是在4级以上。
贫尼爱*:有中文版的吗。
麦子:贫尼,我有中文的,估计在群文件ppt里。
图谋:群文件中找2014年10月份的文件,那个系列的报告是由我代为上传到群文件中的。

  1. 公共图书馆免押金办证、图书馆创收及图书丢失赔偿等问题的讨论
  2. 关于图书馆学方法、技术、图书馆员专业性及阅读推广等方面的讨论。
  3. 高校图书馆占座问题观点2:图书馆提供自习位置也是图书馆空间魅力的一部分
  4. 图书馆员职业前景、馆员专业性、馆员定义等问题的讨论
  5. 2013年高校图书馆发展概况及相关问题的讨论
  6. 关于高校图书馆选书类型、图书质量和采编制度的讨论
  7. 图书馆、相关行业工资及图书馆安保等问题的讨论
  8. 社会读者希望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讨论
  9. 工科院校图书馆社科和科技类图书采购比例问题的探讨
  10. 高校图书馆何时向社会开放的讨论
  11.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借阅服务的实际操作问题
  12. 图书馆人员引进、流动、升迁、离休等问题的讨论
  13. 图书馆经费、预算及采购等问题的讨论
  14. 关于图书馆开放时间及人员安排等问题的讨论
  15. 辽宁省图书馆对外开放及图书馆馆藏图书、建筑面积和绿化等问题的讨论
  16. 高校图书馆在职人数情况和学校职工退休、职称问题的讨论
  17. 关于建立全国图书馆的地理信息系统的倡议以及《中国图书馆年鉴2013》的讨论。
  18. 图书馆论文写作及图书馆发展问题的讨论
  19. 会议转播:2022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现代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暨江苏省图书馆学会智慧图书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20.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话题有感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图书馆收藏及馆藏营销等问题的讨论[EB/OL].(2015-05-08)[2025-07-04].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377.

[2]麦子,图志粒,许继*,等.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图书馆收藏及馆藏营销等问题的讨论[DB/OL].圕人堂周讯,2015(52):23.

[3]麦子,图志粒,许继*,等.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图书馆收藏及馆藏营销等问题的讨论[DB/OL].(2015-05-08)[2025-07-04].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1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