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国内外图书馆职业能力研究进展与启示.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984215.html 摘编自:王启云.国内外图书馆职业能力研究进展与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3):23-29.老马识图:《国内外图书馆职业能力研究进展与启示》一文,论文第二和第三部分收集了职业能力方面国外和国内的情况,确实花了功夫去检索的,但收集整理资料本来就是图书馆人的专长,不明白花了那么多篇幅罗列的意义,是要给其他图书馆人利用作进一步研究?还是和后面启示总结有什么紧密的联系?第四部分总结中对美国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介绍只是引用初景利的说法而已,依然是罗列,没有能对美国图书馆学高等教育认可和职业资格认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作一个有机的分析,似乎落入了自己对目前国内图书馆职业能力研究特点的评价:多为概述性、深度较浅。其它内容是粗线条的,只是作者个人对此问题的展望,连理论探讨都谈不上。期待这一课题的后续论文有新意。图谋:那是该课题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同时是‘希望本文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图书馆职业能力研究’。欢迎批评指正!印度阿三:注意到这篇文章16000 字。嘉懿:这个领域比较专业,内容看不太懂!从形式上看,个别地方表述是不是过于口语化?个别段落,是否可以压缩或拓展、调整顺序?这些说法不一定正确,谢谢群主分享好文。麦子:@老马识图的说法我很有同感,所以我们要写好这个题目,但我同时承认其难度。某人的文章也是写的天花乱坠,和实际脱离太多,另外对国外一些东西没消化好,反而让人觉得太高大上,没有实际运用的可能。印度阿三:说点不成熟的看法,感觉学院(校)派同实践派有距离,从实践升华一步到理论上不去,论文也就发不出来。图谋:印度阿三说的这点,也是我折腾圕人堂的原因之一。介绍一个‘小故事’。2013 年第3 期读了周黎明主编写的卷首语《与‘馆员’投稿者的一点交流》,对我的影响颇深,当时写了篇博文(周黎明:与‘馆员’投稿者的一点交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696442.html ),全文转发了卷首语,并写了简短的读后感。一年后的2014 年5 月10 日,我决定办圕人堂QQ 群,建群目的为创建者试图推动做点有益图书馆界的事,比如3 个促进:促进‘两大阵营’(来自图书馆一线实际工作单位的、来自教学科研单位的)的科研合作,形成更具生命力的科研成果,互利互惠;促进与专业期刊的合作,专业期刊‘积极参与与配合’,乃至‘引领’,意义重大;促进与《图书馆报》等媒体的合作,让更多图书馆人看《图书馆报》。图坛刘编:@图谋,常有勇气。不过,能办圕,抗打击力自然不一般。印度阿三:作为公图基层人士,觉得学院派和实践派有些脱节。嘉懿:其实,尽管我们经常说要学以致用。但,其实,一个重要的现实是,知识生产本身就是为了生产知识,并不追求指导实践。@印度阿三。印度阿三:那是从论文到论文。麦子:@印度阿三,的确如此,很多报告也是。都是看,高大上是在做什么,但问题是,达到高大上的前奏是很实际平淡的东西,你不做好实际的,永远也没可能高大上。于是下面一拨人,听神仙故事。嘉懿:知识生产与实践有关系,但同时它是个独立的领域,有独特的规则和多样化的目的。一味地或者即刻要求知识勇于实践,本身就不现实。印度阿三:开拓视野可以,照行不可。@嘉懿,是,感觉特别是在写论文的时候从实践升华的时候上不去。麦子:还是要做好基本的东西。嘉懿:比如,摩尔的那个乌托邦理论,几百年后才用于指导实践。老马识图:对各种观点应该进行比较分析的论述,而不是简单罗列。这要求写作者不是止步于检索到哪些内容,而是阅读过这些内容并经过思考,叙述重要的流派观点和差异,并有自己的想法,这样文章就有深度,有看头了。
以下格式等价,请按需引用或修改后使用:
[1]圕人堂QQ群知识库.由一篇论文引发的学术讨论[EB/OL].(2016-07-29)[2025-04-16].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6893.
[2]印度阿三,嘉懿,图谋,等.由一篇论文引发的学术讨论[DB/OL].圕人堂周讯,2016():10.
[3]印度阿三,嘉懿,图谋,等.由一篇论文引发的学术讨论[DB/OL].(2016-07-29)[2025-04-16].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6893.